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旅游

山东省文物古迹介绍

曲阜大成殿
  孔庙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大成殿唐代时称文宣王殿,为五间,于宋天禧二年大修时,移今址并增扩为七间。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赞扬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下诏更名为大成殿,后毁于火。现存这座大成殿为清代雍正年间重建,殿高24.8米,阔45.8米,深24.9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雕梁画栋,气势雄伟,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大成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价值高历史长的是大成殿。大成殿四周廊下环立28根石雕龙柱,均以整石刻成,高6米,径长0.8米,为明代弘治年间徽州工匠刻制。大成殿两山及后檐的18根八棱石柱均为云龙浅雕。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前檐的10根深浮雕龙柱,每柱二……[详细]
滕州张氏祠堂
  滕州张氏祠堂位于滕州市大坞镇大坞村。年代为。2006年12月7日,滕州张氏祠堂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古滕张氏族谱》记载,张氏祠堂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十三年(1748年)竣工。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张氏堂祠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内外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是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封闭式建筑风格。以正门、正厅为中心的南北轴线上,前后为两进院落。大门外两侧为大方砖砌八字墙,一对石狮拱卫。内院由方砖铺地,东西两厅各三间,为卷棚屋盖,后有高大雄伟的堂厅,厅堂房屋均为硬山起脊,灰色小瓦覆顶。堂厅是主厅,张氏祖先的牌位按支系和辈分分别摆放在堂厅和东西厅内。张氏祠堂是大坞张氏族人祭祖的场所,北方人也称为家庙,张氏族人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二日祭祖,俗称丁祭,要……[详细]
223、淌豆寺
淌豆寺
  淌豆寺的名字源自泉水的名字。淌豆泉的位置在历城区港沟镇蟠龙山附近,传说中的“淌豆”之处,就是淌豆寺东的山崖上。时值降雨后,几股清泉从石壁喷涌而出,直飞而下,那气势让人惊叹自然造物之奇。飞下的泉水落在下面的山石上,溅起一阵阵水花,然后向下流去。落到壁下泉池之水,清冽甘纯,如天宫玉液琼浆。附近的村民常来打水,口感清冽,有甜甜的味道。村民说这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经常喝有健身延年的功效。听老村民介绍,淌豆泉在水旺时激荡飞落,而干旱时则叮咚如豆淌。泉水汇集流入下面的一个小型水库。为什么叫“淌豆泉”?有以下几个传说。相传当年秦王李世民东征路经此处。由于车马劳顿,李世民便在蟠龙山西侧安营扎寨,整修军队。碰巧当时大旱,附近村庄颗粒无收。由于军粮供应不足,李世民的军队已经断粮好几天,士兵们只好以野菜充饥。一天……[详细]
鲁南革命烈士陵园
  鲁南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44年,占地面积约1000余亩,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悼念广场约2600平方米,绿化面积约66万平方米,陵园内建有纪念碑、纪念亭、烈士碑廊、悼念广场、烈士墓和鲁南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纪念设施。鲁南革命烈士陵园分山上、山下两个部分,山上建有赵镈烈士墓、赵镈烈士纪念碑、“苍山暴-动”烈士纪念碑、“银厂惨案”纪念碑、苍山暴-动司令郭云舫烈士墓、山东军区八师政治部主任曾明桃烈士墓、北海舰队政委丁秋生骨灰安放处等,山下陵园内安葬着苏北、鲁南、淮海等历次战役中牺牲的3791位烈士的遗骨。鲁南革命烈士陵园现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省保密教育基地、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临沂市沂蒙精神教育基地、临沂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临沂市党员教育基地。鲁南烈士陵园潜心挖掘、广泛征集有……[详细]
泰山竹林寺
  在泰山西溪谷中,黑龙潭的上边,今长寿桥东北,原来有一座寺,叫竹林寺,又名悬云寺。这里风景宜人,寺的周围翠竹青青,松柏苍郁,溪水潺潺,曲径通幽,风景十分秀美。向有“小径沿山,清流夹道,蟠曲羊肠,景随步换”之誉。据说竹林寺是泰山古刹,建修年代无考,自唐以后屡兴屡废。据记载,竹林寺元代元贞年间元代名僧法海重修,声名远播,以至“东振齐鲁,北抵幽燕,西逾赵魏,南距大河,莫不闻风趋赴。”至明,高丽名僧满空拓建,寺又趋兴盛。明末文人萧协中曾描绘竹林寺的优美环境:“小径沿山,清流夹道,蟠曲羊肠,景随步换。抵寺,竹木参天,朱樱满地,晨钟晚磬,另一凄清。”明杨志学游竹林寺诗吟道:“西天复此门,山半一泉温。云壁时时动,龙珠日日翻。飞扬李白句,倾倒孔融尊。归路夕阳好,凉风吹广原”。后竹林寺在一场火灾中焚毁,现又在原……[详细]
济南四门塔风景区
  济南四门塔位于泰山之阴,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市南郊30公里的柳埠镇,山青水秀,文物荟萃,民风淳朴。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劳动生息在这块美丽的土地。四门塔旁曾出土过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的石斧,还发现过战国时期齐长城遗址,并有唐高祖武德年间唐王李世民率军东征时操练兵马的跑马岭为纪念黄巢起义驻兵的黄巢村、黄瓜峪、菜峪、车子峪、裁缝峪……。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在我国广泛传播。公元4世纪后半叶,这里建起了一处佛教中心——朗公寺,即后来之“神通寺”,为山东最早的寺庙。山东最早的寺院——神通寺:该寺初创时名曰朗公寺。创始人朗公(京兆人,俗姓李)和尚在当时统治者支持下,达到上下诸院,十有余所,长廊延袤,千有余间,三度废教,人无敢撤之规模。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文帝扬坚敕令更名为神通寺。神通寺历经1600多年……[详细]
南黄庄墓群遗址
  南黄庄墓群(也称南斜山墓群)遗址位于乳山市南黄镇南黄庄村与南斜山村之间,两村相距500米。墓葬比较集中地分布在南黄庄村东、西、北三面的坡地上。1977年春,南斜山村村民在挖平塘溢洪道时出土一批“灰包罐”,是年6月,乳山县图书馆工作人员最先在南斜山村东北发现墓地,因而被称为南斜山墓地。由于墓葬的结构和出土器物比较特殊,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重视。据调查,墓葬多发现于南斜山村东和村东北的水库东侧,并在水库的东北角发现残存墓葬两座。一座仅存约40厘米,未见器物;一座残存大部,墓室内放置陶罐2件,一件复原;另一件因器物火候较差,破碎严重,无法复原。再次调查时,据南斜山村村民反映,他们在修路时发现许多用石头砌成的小方坑,里面有“灰包罐”。在他们指点下,随即清理了路边一处已暴露的小方坑。该坑底部铺较大的石块……[详细]
青州真教寺
  青州真教寺,据寺内碑文记载:元大德六年(1302年)元相伯颜后裔所建。它历来是山东省东部伊斯兰教的活动中心。已故著名大阿訇王静斋曾在这里掌教,译著过伊斯兰教经典著作;现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马松亭大阿訇1935年曾在此讲过经,领过拜淄博、临沂、济宁等地的许多阿訇都曾在这里学经。全寺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院落3进,主要建筑为大门、仪门、礼拜大殿等。布局在东西中轴线上,左右成对称式配列。大门为一座单檐歇山式砖石结构门楼,其斗拱、挂砖饰以雕刻图案,面积36平方米,高8.5米,宽30多米。大门上方石匾镌有“真教寺”,大门背后横额砖雕有阿拉伯文“麦斯吉德”,寺门对面有照壁。仪门为单檐硬山式建筑,面积45平方米,面宽3间,为6扇3米多高的朱红门,门楣悬匾额,中为“天主正……[详细]
孟庙古建筑群
  孟庙古建筑群位于市城区南关,南临大沙河,东倚文贤岗,地势较高。《三迁志》载:孟庙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座落在城区东北四基山西麓的孟子墓旁。北宋元丰年间,迁徙于邹县旧城东门外,后因濒受水损,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又迁徙于现址。孟庙南北长458.5米,东西宽95米.占地4.36万平方米,折66亩。其规模仅次于孔庙,为山东省内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是国内稀存的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代表作品。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庙为5进院落建筑,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配列。孟庙正南门名“棂星门”,门内即为孟庙第一进院落,东、西各1木坊,名分别为“继往圣”、“开来学”。北面正中为“亚圣庙”石坊,穿越石坊即为第二进院落……[详细]
临朐悬泉寺
  悬泉寺位于石家河乡崮山村南1华里许。寺庙全无,仅存无碑一,清碑二,所在文载,元朝以前建寺,后坍塌,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后修复。清乾隆二年(1737)有佛殿、宝阁、韦陀室、僧房等建筑。乾隆四十四年(1779)、同治八年(1869)均曾修葺。民国后期渐废。“文革”中,残存的0和凉亭被扒掉。除东、南庙门残存以外,在寺址盖有茅屋十数间。院西北绝壁下悬泉尚存,泉水滴沥,下汇成池。陡崖面南,高约20余,东西跨约百米。崖根有苍藤多株,径最大者30多,藤最高者约30米,皆沿陡壁攀附而上。崖壁间攀生古柏、山榆、黄连等树,皆古老多姿,苍藤盘干缘枝,直至崖顶树杪。初夏,紫藤花开,艳丽多姿。悬泉西侧篁竹约1.5市亩。院中有银杏二株、挺拔参天,果实累累;有刺松一株,树干古老,枝叶墨绿。院南门外有松树斜生于堰边,……[详细]
定陶烈士陵园
  定陶烈士陵园始建于1969年,座落在县城西关菏商与定张公路临界处,总占地面积30亩。是省级革命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近年来,定陶县逐年加大对陵园资金投入力度,制定修缮改造建设规划,本着“一年打基础,二年大变样,三年上档次”工作思路,筹资400万元对其进行提升改造,使园容园貌日新月异,已成为一个集瞻仰、教育、休闲于一体的红色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 进入陵园,“定陶战役英雄广场”映入眼帘,“定陶战役纪念碑”赫然耸立广场中央,七个镏金大字闪闪放光,熠熠生辉,碑名由原山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长杨德志同志1992年亲笔题写,此碑1993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修建,碑高16.2米,底座高1.95米,共八步台阶。2014年……[详细]
九天玄女庙
  九天玄女庙宋江河的东岸,旷庙苏庄村北,有一座庙宇,当地人称为“玄女庙”或“旷庙”,这便是宋江得三卷天书的“九天玄女娘娘庙。九天玄女又叫玄女,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神,是黄帝的师傅。后来被道教所信奉。她身穿九色彩服,骑凤凰,驾彩云,专门扶持英雄,传授兵法。玄女之庙建于何时,已无从考查,最兴盛时占地四十余亩,前有戏楼、钟楼、山门,中有玄女殿、九女殿,后有祖师殿、玉皇阁,规模宏大,香火极盛。庙内有一眼非常奇特的井,每个角的井水都各不相同,分为咸甜苦涩四种味道,可以医治不同的疾病。因为井特别大,当地人叫它“半亩井”。 当年宋江回宋家村搬父亲上梁山的路上,被官兵追杀,来到还道村,只有一条小路,眼看无处可逃,情急之下,一头扎进一座三间破庙。可是庙太小了,无处藏身,只好掀开神帐钻进神橱里。官兵闯进来,举着火……[详细]
洗砚池墓群
  洗砚池墓群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王羲之故居公园东北部。2003年5月初,山东省临沂市在市区王羲之故居公园扩建工程施工中,发现两座较大的砖室墓葬。随即,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临沂市文化局联合组成考古队进行了抢救发掘,取得了重要成果。两座墓葬东西相距30余米,除墓门为石制之外,其余均为砖筑。其中1号墓为双室墓葬,为山东已发掘汉晋大中型砖室墓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山东已发掘大中型砖室墓葬中惟一一座未被盗掘的墓葬,出土了丰富精美的随葬品。其中,一号墓为双窒墓葬,是山东省迄今发掘的汉晋大型砖室墓中最为完整的一座,也是山东省已发掘大中型砖室墓葬中唯一的一座未被盗掘的古墓葬。二号墓葬为单室砖室墓,结构保存完整。墓葬出土随葬品十分丰富,有铜器、瓷器、陶器、漆器、铁器、金器及其它质料的随葬品250余件。墓葬出土随……[详细]
莘县韩氏家族墓地
  韩氏家族墓地位于山东莘县董杜庄镇。韩氏家族墓地是唐代魏博节度使韩允中与其父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韩国昌的家族墓地,当地人称为“韩王墓”。韩氏先世为河南汝南人,世为魏将,国昌官至贝州刺史,唐大中六年(852)卒。允中官至魏博节度使,乾符元年(874)卒。据旧唐书记载:“魏博节度使,治魏州,管魏、贝、博、相、澶、卫六州。”魏博镇为割据河北的三大强镇之一。韩允中为显赫一时的高官,在魏、博之间,方圆百里,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号称土皇帝。韩氏家族墓地原包括:韩国昌、韩允中神道碑2通,碑前有牵马俑石马,武士俑,羊,虎,墓表5件石刻。对面原有另外一列石刻与之相对应,已残。碑后150米处有韩国昌、韩允中墓,墓内石棺高2米有余。神道碑西北300米处.发现韩氏后代墓葬4座,均为五代时期,其中2座墓中有墓志出土,墓主……[详细]
淄川烈士陵园
  淄川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2年,1962年由城北迁至现址。该园总占地面积128亩,园内安葬着937位烈士忠骨,镌刻着2258位革命烈士英名,其中淄川籍1479名,外籍779名。园内由纪念碑、革命历史纪念馆、散葬烈士集中墓园、浮雕墙、英魂柱、马立训铜像和广场组成。1990年被批准为省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1994年被淄博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命名为淄博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2012年被命名为淄川区“党员和干部党性教育基地”。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淄川烈士陵园纪念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在省、市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制定高标准详细规划,按步骤分布实施。先后投资1670余万元对烈士陵园进行高标准升级改建,陵园档次大幅提升。2006年拆除烈士……[详细]
抬头寺遗址
  抬头寺遗址在新泰市汶南镇,属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至龙山文化(公元前2350─前1950年)时期。新泰曾是“杞人忧天”的杞国(杞国是中国历史上自商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祚延绵1000多年,国君为姒姓,禹的后裔。杞国建国于商朝,其间时断时续,具体事迹已不可考。周朝初年,杞国重新建国,自东楼公起,有史料可考的传了二十位国君。直到公元前445年,杞国亡于楚国.)故都之一,历史文化积淀较为厚重。遗址呈高台地形,高出四周农田地面约3~5米,东西长180米,南北宽120~150米。遗址处原有寺院名抬头寺,遗迹不存。经钻探和从台地断面观察,文化层厚达1.5~2.5米,断剖面和遗址地表暴露有丰富的陶器残片、灰坑、白灰层等。还清楚发现烧制陶器的窑、半地下式房基。房基的中心部分有火膛……[详细]
梭庄古建筑群
  梭庄古建筑群包括梭庄文昌阁、元音楼、药王庙三处单体古建筑。保护范围:文昌阁:以文昌阁基础为起点,东至药王庙西墙基,西至西墙基向西2米处南北延伸线,向南至楼梯墙基,北至北墙基民居。附属文物:影壁1座,碑刻1通;药王庙:东至药王庙东墙基向东4米处(院墙墙基),西至文昌阁,南至药王庙墙基向南2.6米(民居北墙基东西向延伸线),北至药王庙北墙基向北1米处。元音楼:东、南、西以元音楼基础为起点向外2米处,北至民居墙基。梭庄古建筑群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梭庄文昌阁位于相公庄街道梭庄村西由方整料石砌成,连通东西向村路。城台南北长14.4米,东西宽8.7米,占地面积为125.3平方米。门洞拱券顶,南北宽3.1米,高约5米;西侧门券洞南北宽2.68米,高2.62米。门洞内地面为石板地面,石板地面与药王庙北侧……[详细]
淄博颜文姜祠(灵泉庙)
  颜文姜祠,又名灵泉庙、顺德夫人祠,俗称大庙,位于博山城郊西南境内凤凰山南麓。颜文姜祠至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当地相传:齐地孝妇颜文姜,孝侍公婆,远汲山泉,不间寒暑,感动神明,泉出于室内汇流成河。文姜殁,在其地草庙为神,后人于北周时在此建庙,即颜文姜祠。据元代《齐乘》记载:颜文姜祠,后周建(公元557-581年)建,唐朝天宝五年(公元764年)更建。到标榜以孝治天下的宋代,更有人将颜文姜附会为复圣颜回的后代,于是灵迹远播,香火日盛。熙宁八年宋神宗敕封颜姜“顺德夫人”,赐灵泉庙为额,对祠庙进行扩建,以后历代均有重修,现存建筑为典型明清风格。全祠南北长64米,东西宽61米,建筑面积1324平方米。该祠墙阙严整,内有山门、香亭、正殿、东西配庑、寝殿、爷娘殿、公婆殿等共七十三间,其中主体建筑三十四……[详细]
忠烈王公祠
  忠烈王公祠是庆云县常家镇三王村建有的一座祠堂,1450年,明朝明英宗皇帝为纪念土堡之变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王佐,特钦命兴建,祠堂仿北京故宫样式规模建设,坐落在现庆云城东,德惠河西,中王村前端,枣园桥西,南临205国道,总占地面积约有10亩,宽52米,长120米,分前院、大殿、后院三部分。此工程建筑规模宏大,建筑样式精美,在当时堪称一绝。忠烈王公祠坐北朝南,踏着青砖铺就的石路,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块刻有“忠烈王公祠”字样的金灿灿的匾额,悬挂在高高的山门上,山门前侧立有一影壁,宽6米,高3.3米,厚0.5米,醒目的“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八个御笔大字让人肃然起敬,山门两侧立碑两竖,一碑写道“土木替主一死”,又名叹息碑,另一碑历经风吹雨打,碑文不详。进入山门,便是前院了,院内16棵万年松柏横四竖四排成……[详细]
崂山太清宫
  神秘色彩浓重,地理位置极佳,堪称一块风水宝地。这里背山面海,且三面都是巍峨的高山,观内榆柏苍翠,殿宇肃清,景致优雅、别致,随处可见有着成百上千年历史的奇花异树。太清宫居崂山东南端,由宝珠山的7座山峰三面环抱。老君峰居中,左为桃园峰、望海峰、东华峰依次而东;右为重阳峰、蟠桃峰、王母峰依次而西。宫在峰下,大海当前。太清宫占地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米。以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为主殿,以附属设施关岳祠、东西客堂、坤道院等构成的房舍共150余间。每个大殿都立有山门,并有便门甬道相通,房舍简朴、古拙,基本上承袭着宋代的建筑规模和特色。太清宫院内有银杏、紫薇、牡丹、耐冬等古树名花,特别是三官殿前两侧的白茶花和红耐冬最为有名。太清宫之夜景尤为出色。当万籁俱寂之时,海上一轮明月高挂,倾洒柔和清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