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旅游

山东省文物古迹介绍

仿山墓群
  仿山墓群位于定陶县城北偏西约5公里处,西距菏泽至商丘公路约1.5公里。乘车至定陶县化肥厂,举目东望,突兀隆起,绿荫覆盖,仿佛若山,即仿山墓群。仿山墓群由东西两山构成:东山阜高约12米,东西宽90米,南北长340米,中间跨越50米的深谷,即至西山;西山高约4米,东西宽54米,南北长140米。两山共占地约3.8万平方米。堌堆之高大,工程之宏伟,在菏泽地区首屈一指。197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仿山墓群是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曹国贵族墓地。据《定陶县志》记载:“仿山在县西北十二里,层阜隆然,古曹国葬地,积壤之高,仿佛若山,自曹叔振铎至伯阳二十五代并司祠焉。”另据《曹南文献录》转引《寰宇记》亦曰:“仿山古曹国葬地。”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纣,建立了周奴隶主王朝,为镇压被统治氏族的-和奴隶起义……[详细]
262、仓颉墓
仓颉墓
  仓颉墓位于山东省东阿县铜城办事处王宗汤村东南1·5公里处。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于慎行主编的《兖州府志》记载:“仓颉故居在城(东阿县旧治,即今平阴县东阿镇)西北三十里。有墓、有寺。”清《东阿县志·古迹志》记载:“仓颉墓在县(今平阴县东阿镇)西北三十里,墓前有祠,久圮。道光五年知县李贤书捐俸重建。”“县西北三十里”,即今铜城办事处的王宗汤村。在这里原有封土高大的仓颉墓,当地俗称“仓王坟”,墓前有一面阔三间的二层硬山式砖瓦建筑,当地俗称“仓王寺”、“藏王寺”、“南楼”。在中华民族光灿夺目的历史画卷里,仓颉是一位介于神话与传说之间的人物,无论从神话学,民族学或民俗学的角度考察,他都是古之神圣者,史称“龙颜四目”,“声有睿德”(《论衡》《吕氏春秋》),其赫赫卓著的功绩在于“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详细]
263、南丰祠
南丰祠
  原名曾公祠,在大明湖东北岸,北临汇波楼,为纪念北宋文学家曾巩而建。曾巩(1019至1083),字子固,北宋嘉?年间进士,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官至中书舍人。熙宁五年至六年(1072至1073年)任齐州知州。在职期间,倡修水利,剪除豪强,深得民心。能诗善文,为唐宋文学八大家之一,著有《元丰类稿》、《续元丰类稿》、《隆平集》等著作。该祠始建年代无考,清道光九年(1829年)历城知县汤世培重建,仅有大厅三间。解放初期,与西侧供奉水神晏戌子的晏公庙(庙毁仅剩台基,称晏公台)、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山东巡抚张公(曜)祠划归一体,改称南丰祠。今祠为清静幽雅的古典式庭园,总占地面积2535平方米,由大殿、戏厅、水榭、游廊等建筑构成。北边为大殿,南出厦,半壁花䙌扇,抱柱悬楹联:“北宋一灯传作者,……[详细]
毛纪、毛敏墓
  毛纪、毛敏墓(毛纪的家族墓地)位于莱州市区西2.5公里处西山张村西北的禄山之阳。两墓并列,面向东南,毛敏墓居右靠前,毛纪墓居左偏后;两墓背靠禄山,三面山丘环抱,西北隔海约5公里;墓前为一片平坦的台地,隔一小埠,远处与云峰山相望,视野开阔;墓东约2公里处,南阳河(掖河)自南向北流过,注入莱州湾;墓东南不足1公里处为西山张村。毛纪、毛敏墓“以东南神山诸峰为案,层峦环对,掖水朝于其左,西南诸流毕会于前,往北稍西以入于海,海上蜉蝣岛隐隐峙于其北,穴坐山之麓,罗经谓乾山巽向者也。”(毛纪《禄山茔园碑》)毛纪、毛敏墓原有大面积的树林覆盖,后被砍伐,现在树木稀少,荒草丛生,墓园周边到处可见私开乱采的小矿。《禄山茔园碑》载,毛敏墓建于正德年间。毛纪墓建于嘉靖年间。《掖县志·冢墓》载:“赠少保毛敏墓城西五里福……[详细]
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
  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是齐鲁大学的校园建筑,现为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2013年,包括趵突泉校区的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1905-1924年)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7-1783-5-176。1908年,英国传教士卜道成在济南老城区西南南圩子外以“永租”为名强购土地74英亩,筹建教会大学山东新教大学(即后来的齐鲁大学)新址,为方便学校和已建的华美医院交通往来,地方政府专门在南圩子城墙上辟“新建门”。这块土地即为趵突泉校区建设的基础。1909年,山东新教大学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ShantungChristianUniversity)。1916-1917年,学校先后接收北京协和医校、南京金陵大学医科和汉口大同医学校,筹巨款200余万元,在南关新建……[详细]
东平陵故城
  东平陵故城位于济南城东章丘市龙山镇东北,西南与城子崖遗址相距近2公里。东平陵城,春秋时期归属齐国,称平陵邑,由姜姓诸侯统辖。公元前680年前后,齐桓公曾到此。战国时齐被田氏贵族取代,后改平陵县。汉建国后,济南郡治设于此,由于关中长安附近也有一个平陵县,故改称为东平陵县。公元164年,汉王朝于此设济南国。公元180年前后,曹操曾于此任国相。至西晋永嘉年间,济南郡治始西移至历城。作为郡国首府,东平陵城曾长时期成为今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座古城,当年规模宏大、壮观。至宋元时,其城墙保存得还相当完好。宋朝诗人陈师道在《后山丛谈》中曰:“齐之龙山镇有平陵故城,高五丈四,方五里。附城有走马台,其高半之。”元朝于钦在《齐乘》中也曰:平陵城“雉堞高竣”。从现在残存的遗迹来看,城为方形,南北东西各……[详细]
后李遗址
  后李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后李官庄村西北约500米处的淄河东岸二级台地上,西北距临淄齐国故城约2.5公里,西南距辛店约12公里。后李文化也因临淄后李遗址而得名,后李文化遗址距今约8500~7500年,是山东地区目前已知较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后李文化主要分布在济南、邹平、章丘、淄博、潍坊一带,居民已过着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定居生活。器物类型简单,圜底器较多。1965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在学生调查实习中发现遗址,并对其进行了小规模试掘。1988年至于1990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四次大规模发掘。共开探方179个,揭露面积约6500平方米。通过发掘发现,遗址的文化堆积厚达2米~5米,划分为12层。自下而上的层次是:12~10层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后李文化遗存,9层为……[详细]
济南芙蓉街关帝庙
  芙蓉街关帝庙座落于芙蓉街北首路东,正对省府东街。庙虽不大,位处冲要,香火曾极一时之盛。明清时期,济南的关帝庙有上百座。关庙所祭神明是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关云长,俗称关公。从魏至唐,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并不大,宋代以降,方声威大震。佛道儒争相把他拉入教门充当护法神,成了无人不晓的“武圣人”,俨然与“文圣人”孔子分庭抗礼。孔庙称文庙,关庙称武庙。芙蓉街关帝庙北去不远即是宋代创建的府学文庙,构成人们所说的“左文右武”格局。关庙内有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立考棚碑记》石碑,碑首刻“共则昭垂”四个大字,碑文是贡院考试规则。考试规则当露布于贡院,至于在关庙再竖此碑,或出于这样的考虑:贡院考棚西北距关庙不远,各地前来赶考的士子多来庙里求签问卜,关帝在上,神明不欺,秀才们在此读碑会顿生敬畏之心,打消作弊念头。……[详细]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
  孙膑字伯灵,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史记》载:“膑生阿鄄之间。”据《全国孙氏族谱及孙膑故里论证会》鉴定分析考证,孙膑故里即今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孙膑纪念馆位于旅游城西部,该馆为重檐串尖屋顶式建筑,长宽各30米,高20米,飞檐半拱青琉璃瓦顶,为孙膑纪念区主体工程。孙膑纪念馆主殿5间,正中安放孙膑塑像,四面墙壁绘“孙膑放牛”、“田忌赛马”、“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大型壁画六幅,西有“孙膑故里建设规划”大型沙盘,东西配殿各3间,东殿内陈列孙氏先人牌位,西殿内陈列孙膑著述及物品,大门上方悬一巨型匾额,上 书“孙膑纪念馆”,为著名书法家马法冉所题。碑林为孙膑纪念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孙膑故里确定在鄄城孙老家后,将军、专家、学者、书法家为孙膑故里欣然题辞,县委、县政府决定建“百名将军碑林”、“百名书……[详细]
天井山龙王庙
  天井山龙王庙位于即墨市龙山街道。年代为清至中华民国。2013年,天井山龙王庙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东即墨天井山龙王庙位于即墨城区东5公里的龙山街道留村镇大村南的天井山山顶,天井山因山顶有一深井,据传井中栖龙,故名龙山。海拔81米,系崂山余脉。北宋乐史编著的《太平环宇记》记载:“天井山在县东十三里,周回二里,顶上有井,水味甘美,因名天井”。明代学者周如锦就曾感叹过:“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计,不及于天井,天井者山巅有井,以栖小龙。”《崂山续志》载:“四隅廉峻方似削,若人工修剔而无斧凿痕,故曰天井”。天井深14.8米,是远古年代火山爆发导致地壳变动而形成的自然景观,井内常年水旺不涸,清澈甘润。天井山是一座充满神话色彩的名山。它的出名要归功于一条名为秃尾巴老李的黑龙……[详细]
萧王庄汉墓群
  萧王庄汉墓萧王庄汉墓群,位于济宁市北约4公里的萧王庄村南及其辐射地带,济汶公路东侧约300米处。俗称“九女堌堆”或“九米堌堆”,为汉代墓群。墓群原有墓冢9座,参差罗列其间。据《济宁县志卷一疆域略》载:“九女堆,在县北五里,凡九堆,七在西,二在东,参差相向”。目前尚能确定位置的有6座。1977年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上级文物部门批准,1992年—1995年,济宁市文物局对一号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修复,再现了东汉任城国王陵寝地宫的壮丽景观。经考证该墓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孙——孝王刘尚之墓。从发掘的孝王刘尚墓看,墓封土高十余米,墓室内面积达700多平方米,高12米,建筑为标准的诸侯王形制,墓室结构由墓道、东西耳室、过厅、前室和后室组成。半地下建筑,墓道成斜坡,长21米。东耳室4.4……[详细]
武训墓及祠堂
  武训祠位于冠县柳林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武训墓及祠堂是清代平民教育家武训的墓葬及祠堂。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武训病殁于临清御史巷义学内,遵从他的遗嘱安葬于他所创办的第一处义学“崇贤义塾”东侧,光绪二十九年(1903)堂邑、临清、馆陶三县乡绅在武训墓前为其修建祠堂,武训墓及祠堂的围墙周长890.12米,整体座北朝南呈中轴线排列,依次为大门、碑廊、雕像、祠堂、墓。碑廊的东西两侧有武训魂亭和高歌台等。武训墓及祠堂整体呈长方形,四周青砖围墙,墙外武河环绕,成为一独立大院。武训墓高2米,周长10米,墓前有徐运北先生所题“武训先生之墓”碑。武训祠堂始建于1903年,仅三间。1937年何思源主持重建如现规模,1989年再次重修,祠堂为歇山式砖木结构,阔五间,进深三间,飞檐高挑,肃穆庄严。院内松柏森森,……[详细]
孟洼汉墓遗址
  位于朝城镇孟庄村北的孟洼为汉代东武阳旧城遗址。遗址为一盆地,比四周低近1米。其西部为南北向人行道,路西有砖窑,北部为东西向水渠和人行道,占地面积180万平方米。遗址南部为一大型汉代壁画墓(亦称孟洼汉墓),孟洼汉墓遗址2006年5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进一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2007年4月莘县文物管理所对汉代壁画墓开始实施第一期保护工程。孟洼汉墓高10米,边长75米,占地面积5625平方米。(清代《朝城县志》、1997年版《莘县志》均记载此为春秋时期“齐桓公会盟台”,“霸台啸声”(指孟洼汉墓)被定为原形。但是,经考古发现,证实了孟洼汉墓的可靠性,推翻了“会盟台”之说,起到正史的作用)莘县文物管理所收藏的唐代“三彩道士”(国家三级文物)、宋代“三彩枕”(国家二级文物)和汉、……[详细]
高阳故城
  高阳故城位于今朱台镇南高阳村西约200米处。南临乌河,东、西、北三面皆为平原。城址高出地面两米左右,四周残垣痕迹清晰可辨,呈长方形,南北约750米,东西约650米。城内耕土层下建筑遗迹颇多,并时有战国时期瓦当出土,高阳故城遗址,今高出地面2米左右,四周残垣痕迹清晰可辨,城内耕土层下建筑遗迹甚多,并多次发现春秋战国和汉代瓦当。1984年,该遗址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往事越千年。悠悠岁月虽然磨蚀了故城的容貌,但透过历史的痕迹,我们仍然可以追寻到那段令人回想的繁华与辉煌。如今,当地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新生活。“高阳馆外酒旗风”,是明朝嘉靖甲子(1564年)科举人韩超然撰写的《临淄八景诗》中的一句。诗中的“高阳……[详细]
临朐兴教寺
  临朐兴教寺俗话说“深山藏古寺”,日前,有读者向记者报料说,在临朐沂山深处的一道深沟内见到一座古代佛寺,保存尚为完整。经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临朐县政协文史委员王新生先生等专家前往考证,这座当地村民称之为“西寺”的佛寺其名应为“兴教寺”,始建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是临朐境内现存最早的一座佛教古寺。明朝《嘉靖临朐县志·卷四·寺观》记载:“兴教寺,在县东南七十五里”。但是,该寺具体位置在哪里,原建筑是否仍在,所有地方史料均未记载,成为历史之谜。近日专家终于揭开了这座罕见古刹的神秘面纱。临朐县沂山镇刘家营村位于沂山主峰玉皇顶东北十五公里处,是沂山深处的一个山村。该村西面有一条南北大沟,当地称为刘家营西沟。因沟内有九条小沟,故民间称之为“九龙口”。在沟中央有一高台地,“兴教寺”就建在高台地上。……[详细]
276、元君庙
元君庙
  泰山元君庙,前俯古松园,后傍天空山,是泰山后山奥区内的主要人文景观,由一组精巧古雅的中国古代建筑群构成。庙内古柏参天,花草茂盛,是泰山上唯一一座庙门朝西的寺庙。院中这两棵柏树和松树相对而生,郁郁葱葱,盘旋而起,如龙似凤,人们称它们为“龙柏凤松”。这两棵古树上拴着很多红布条,树枝上押着许多小石子,这是泰山上的“押子”风俗。古人认为,只要在泰山庙宇周围的树杈上押上一块石头,就能很快怀孕生子,得偿所愿。近年来,泰山求子的人抱了泥娃娃以后,都在树上拴一个红布条。名为“栓子”;也有的在树杈上放一块石头,沿用古来的名称,叫做“押子”。这些树上的红布条和树杈间的石头,充分地说明了这种习俗的古老与传承不断。大殿里面供奉着的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右边配殿祀天官、地官和水官,左边配殿奉祀关帝、文曲星和寿星。碧……[详细]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
  泺口黄河铁路特大桥位于济南市区北部,是津浦铁路上的一座跨河大桥,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是近代史上世界列强掠夺中国主权的见证。大桥建成之后,此地成为北达京津、南至沪宁的重要交通枢纽。正因如此,在战争年代这条铁路也遭受了严重创伤。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津浦铁路进行了全面技术改造,大力进行桥梁加固和线路维修扩展,运输效率显著提高,通车能力不断扩大,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淄博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石炭坞岳阳河南岸的金山之上,传说建于北魏时期,扩建于唐宋,明清时期有小规模修建,占地20余亩。整个寺院坐北朝南,有五个院落组成。佛爷殿  数十级台阶之上是山门,山门悬一木匾,-“金山寺”三个流金大字。两旁塑有四大天神。迎面是台基高1米,殿高5米,宽8米,长12米的佛爷殿,殿门上方高悬一白底蓝字木匾,-“天竺真印”四个大字。殿内正中是释迦牟尼,两边分别是文殊和普贤,东西排列十八尊罗汉,全是用白果木雕刻而成。  佛爷殿后面的墙上塑有倒坐观音像,遨山之上画有唐僧取经的故事。东西是配殿,东殿3间是三司殿,内塑关羽、海瑞、包拯坐像。西殿3间,内塑达摩祖师坐像。东院  东院,南面道房3间,是主持住房。东面官厅3间,是善人们-议事之处。官厅北头有一间,内塑明朝和尚诚臻先师坐像。……[详细]
店上遗址
  店上遗址自古至今流传为“四十里长沙店”故址,店上村由此而来。遗址西濒小沽河,东有岘沽河,南隔店上村与小沽河村为邻,并有小河子遗址发现,两遗址仅有一村之距,应为一处古文化遗址无疑。因店上遗址发现早,又有传说流行,故以店上遗址命名。一、店上遗址南部被现代村落遗址叠压一部分,残存面积为东西300米,南北300米,总面积9万平方米。因尚未钻探,从断崖处可见有一至二米不等的文化层。普查队临时开一2×2米的探方一个,可见清晰的地层关系,早期地层有布纹、板瓦、砖和铁霄锻压痕迹,晚期地层包含大量瓷片,以碗、盘为主,其特征明显,南北窑厂均有烧制。由此可知,店上遗址是一处汉至宋元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二、小河子遗址保护完好,大致范围为东西200米,南北150米,总面积4万平方米。采集到的陶片多为汉代,据了解,曾有陶……[详细]
光善寺塔
  光善寺塔位于金乡县城区。光善寺塔系砖石结构,石台底座,砖砌八角形九层楼阁式建筑,顶为铁质葫芦型,通高49米。此次修缮光善寺塔时出土的22件(套)银质文物属唐代,经故宫博物院与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初步鉴定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包括六角形四级佛塔1座、舍利棺1座(分四部分)、大唐贞观《大般涅盘经》册1函、藏经幢1件、荷叶盖三足莲形盐器1件、茶碾1套、方体箩子1套、覆莲托盏1件、凤首执壶1件、梅花形杯4个、梅形盘1个、带盖八棱罐2个、十曲莲形碗1个、九曲莲形碗1个、莲形杯2件、提梁盖罐1个。这些文物均为银质锤揲成型,器表有明显的錾刻的阳纹,主体纹饰、佛经经名以及扉页上的菩萨和尾页上的毗沙门天王像,舍利棺两侧供奉菩萨和-神像均有鎏金;藏经幢有六尊菩萨形象,六角形四级佛塔,装饰图案以鸟兽纹为主,佛塔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