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旅游

山东省文物古迹介绍

董家庄汉画像石墓
  时代:东汉董家庄汉画像石墓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博物馆院内,原址在城区西南9公里的凌河镇董家庄村北。1959年修建牟山水库时发现,是一座大型的汉画像石墓。同年12月至次年3月,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对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只把画像石拆迁到县城保存。1963年在北关果园内(现市博物馆院内)复原,墓入口处增建了保护性前厅,门额题“汉墓”。1979年安丘县人民政府公布汉画像石墓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安丘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安丘县文化局划定了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对汉墓及其周围的环境保护作出了规定。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丘汉画像石墓迄今已有1800多年,墓主为东汉青州刺史安丘人孙嵩,墓室座北朝南,分甬道和前、中、后室,南北长14米,……[详细]
临清运河钞关
  临清运河钞关(收取关税之所)在鳌头矶南300米处大运河西岸。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延存至今已有570余年的历史。现存有钞关仪门,南、北穿厅,公堂、巡拦房、船料房、官属合房等80余间古建筑,院内存有明代和清代碑刻。在运河槽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且是全国唯一的一处钞关旧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之初,基于临清成为漕运咽喉、商业都会以及诸王练兵、漕粮储积、贡砖烧制、商市税征等原因,永乐二十一年门1423年),山东巡抚陈济上疏:要求在临清设钞关。宣德四年门1429年),钞关之设自此始。这时运河上共设钞关七处,临清为其一。宣德十年(1435年)朝廷在临清又增设户部榷税分司,以督理关税,至万历年间,临清钞关年征收船料商税银八万八……[详细]
丹土遗址
  丹土遗址,位于五莲县城东南约37.5公里处,发现于1934年。现属潮河镇丹土村。丹土遗址总面积约28.8万平方米,丹土村坐落在遗址的偏南部位,村址占地约4.4万平方米。经考古学家多次考察,确认为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大约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前后,系父系氏族公社制时期,后逐步延续到奴隶制社会时期。据勘探,该文化层厚约2.2米,保存者两各不同文化时期的大量遗迹遗物。其遗迹面积之大,内涵之丰富,延续性之长,实属我省沿海一带遗址之冠。为此,197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丹土村民在村西北盖房清基时,清理出数座房屋遗址,它时氏族部落较早的房遗址。据考,该遗址时按照一定的规划建造的,可氛围居住区、各种手工业作坊区和……[详细]
邹城尼山区抗日英烈园
  邹城尼山区抗日英烈园位于邹城市城前镇渠庄村驻地,总占地面积80余亩,其中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主要建有尼山区抗日烈士纪念碑、尼山区抗日烈士纪念馆、抗日子弟小学、抗日后方医院、防空洞、八路军兵营、红色文化广场、红色体验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和厕所等基础设施,一期工程预计投资1500万元,将于2016年7月初投入使用。1943年12月立。纪念碑座北面南,由四方形的石灰岩雕凿面成。碑座呈方须弥形,高0.5米,碑身高2米,上宽0.40米,下宽0.55米。正面镌刻着鲁南参议长彭畏三同志书写的“尼山区抗日烈士纪念碑”。碑阴(北面)记述着鲁南尼山区党政军民抗日斗争的光辉历史,讴歌了尼山区军民与日寇斗争的壮烈场面和英雄事迹。纪念碑两侧刻有166位抗日烈士的姓名、籍贯。尼山区抗日烈士纪念碑对研究鲁南抗日战……[详细]
费县颜真卿故里
  颜真卿祖籍琅琊孝悌里(费县方城镇诸满六村),颜真卿故居修复包括两部分工程,一是在费县县城中心树立身高四米的颜真卿大型汉白玉大理石雕像,在费县沿河公园重塑了“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碑。二是在颜真卿祖籍(方城镇诸满六村)修复了“孝悌里”牌坊和双忠桥等古迹。在颜真卿祖坟地重修颜真卿墓。1997年9月23日至25日,在费县召开了首届全国颜真卿学术研讨会,全国各地104位专家、学者、颜氏后裔参加了会议。费县方城镇颜林位于方城西北5公里处的蒙山南麓。全村现有508户,1732人,耕地面积2180亩。据《陋巷志》载:颜盛,字叔台,为汉尚书郎;魏历青徐二州刺史,关内侯,始自鲁国徙居琅琊临沂,代传孝恭,因号其居为孝悌里。葬临沂县西七公里,今属费县。原有颜盛及子孙墓多座,故称颜林。唐末颜氏后裔在此建颜真卿、颜杲……[详细]
东岳石遗址
  东岳石遗址位于大泽山镇东岳石村南100米处,淄阳水库内东北部。该遗址东依大泽山,南依高望山和明堂山,西和胶莱平原相接,西北与东岳石村有一坝之隔。1959年,修筑淄阳水库时发现的。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70米,地势较高。由于多年被水冲刷,遗物暴露地表甚多。1960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进行发掘。东岳石遗址发掘报告《山东平度东岳石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与战国墓》发表于《考古》1962年第10期。出土陶器多为泥质灰陶和黑陶,少量为黄褐陶,皆轮制,胎质较厚。器形有罐、尊、器盖、簋、盂、豆、甗、鼎、杯等10余种。一般为直口,尖唇。通体可见一至数圈突棱,有的还有阴弦纹。多数系子母口,有盖。-底,假圈足或短舌状足。陶质粗糙笨拙,制作细致精巧的少见。出土石器有斧、锛、刀、凿、铲、纺纶、镞、砺石、网坠、敲砸器……[详细]
菏泽谷林尧陵
  尧陵:尧陵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富春乡赵前庄村南300米,尧陵陵区东西75米,南北86米,地势平坦,现有墓冢直径15米,高8米。尧陵时代为新石器时代,历史上由于水灾多次被淹没,一直延续至今保存较完整。墓冢前有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濮州知州缪润绂书“帝尧陶唐氏墓”碑,青石质,方首抹角,碑向正南,高1.89米,宽0.66米,厚0.18米。方座长0.78米,宽0.28米,高0.4米。墓碑东南50米有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濮州知州薛孟所立“祭文碑”一通,螭首龟蚨,碑文草书,共162字。主要记述祭祀的时间、地点、人员、祭品及颂词。祭文碑首高0.8米,宽0.91米,厚0.37米;碑身高2.0米,宽0.87米,厚0.3米,碑座长1.78米,宽0.87米,高0.5米。尧陵对中国古代历史研……[详细]
马石山抗日战斗遗址
  马石山抗日战斗遗址位于乳山市诸往镇上石硼村北的马石山上,是1987年9月第二次文物普查时调查的。现存马石山上环山毛石砌筑围墙,是当时战斗主要依托,全长2000余米。主峰阳坡有烈士纪念塔、纪念堂、纪念碑、烈士墓等。1942年11月,侵华日寇用两万余兵力,以“铁壁合围,梳篦战术”,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拉网式“大扫荡”。胶东区公安局警卫连政治指导员王殿元和胶东区公安局三科科长唐慈,根据“胶东军区战事--指挥部”的命令,在马石山南麓同当地群众一起坚持反扫荡。11月23日,敌人把棉亘数十里的马石山团团围住,为解救被围困在马石山上的数千名群众和部分地方干部,他们率部先后数次上下马石山,护送一千多人脱险,直至24日拂晓已失去了突围时机。为吸引敌人主力,使更多被围的群众有机会冲出重围,王殿元和唐慈……[详细]
河东惨案纪念地
  河东惨案纪念地位于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年代为1938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于同年12月27日侵占了淄川县城。为了迅速建立统治秩序,日军派遣汉奸走狗四处网罗地方反动势力,竭力进行欺骗宣传,开展所谓“宣抚安民”活动。河东村是淄川罗村镇的一个较大村庄。解放前,全村有630户人家,1700多口人。二十年代末,该村村民张荣修,为了防匪保家,拉起了封建迷信组织“铁板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会员遍及河东、罗家庄、杨家寨、龙口、马尚等地。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铁板会会员纷纷投入反日抗日斗争行列。1937年底,河东村铁板会首领张荣修曾先后两次应马尚村铁板会之邀,派人帮助他们攻打侵占周村的日军。因武器原始,又缺乏正确的指挥而失败。但是,此反抗之举引起了日军的特别注意,“铁板会”……[详细]
济南吕祖庙
  吕祖庙始建于金代,属道教全真龙门派,因供奉神话人物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明末,济南知府樊时英曾重修吕祖庙(有碑为证)。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在吕祖庙西院又修建了一座大殿,名为升阳观。此后,吕祖庙渐渐被人们称为升阳观,2016年又恢复为“吕祖庙”。据资料记载,吕祖庙历经800多年的风雨,多次重修,原来的吕祖庙是座由东西厢房及正殿组成的四合院,正殿为三开间一殿一卷棚硬山结构,造型稳重而富有变化。但“文革”时期破坏严重,到现在,原先的院落已被各种现代建筑挤得只剩下六七百平方米了。而且尽管1979年便被公布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吕祖庙还是没能避免倒塌的命运,幸好正殿山墙内尚保存着三块碑刻,嵌在东山墙的一块是民国18年重修时的碑刻,一块是帝君画像碑;嵌在西山墙的则是清光绪戊申(1908年……[详细]
291、铁公祠
铁公祠
  在大明湖西北岸,为民族形式的庭院,呈长方形,占地6386平方米。四周环以曲廊,南临湖岸。院内有铁公祠、佛公祠、得月亭、湖山一览楼、小沧浪等建筑,是大明湖公园的园中之园。铁公祠是为纪念铁铉而建的祠堂。铁铉(公元1366至1402年),邓州(今河南邓县)人。他深受明太祖朱元璋赏识,赐字为“鼎石”,任都督府断事。朱元璋死后,长孙朱允炆登基,任铁弦为山东参政。燕王朱棣为与侄子争夺帝王,以讨伐主张削藩的大臣齐泰等人为借口,从北京发兵南下“靖难”。兵至济南时,铁铉在大明湖南岸水面亭誓师,抵抗燕军南下,几次挫败燕军,并焚毁他们的攻城器械。当燕军炮火攻城时,铁铉令人在城上竖起朱元璋的牌位,使燕军不能开炮,还设计诈降,在城门上预设铁板,待朱棣领军进城,铁板骤落,打在了燕王的马上,燕王本不纯洁的心灵受到了无情的……[详细]
启唷学馆旧址
  启唷学馆旧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6年12月7日,授予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启喑学馆,是中国第一所聋哑学校,现在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的前身。建馆过程美国传教士查尔斯·罗杰斯·米尔斯1862年来到登州传教。他与前妻所生的孩子中,有一个名叫盖雷的儿子,3岁时因病失去听力。对儿子的关心,使得米尔斯先生开始关注起中国聋儿的状况。由于当时中国没有专门的聋儿学校,米尔斯先生于1878年将盖雷送回美国罗彻斯特聋人学校学习。在那里,他认识了第二任妻子———学校教师安妮塔小姐。1884年11月26日,安妮塔·汤普森·米尔斯来到烟台与查尔斯·罗杰斯·米尔斯结为伉俪。结婚后不久,米尔斯夫人开始着手学习汉语,为创办聋儿学校……[详细]
慈孝兼完石坊
  慈孝兼完石坊座落在济宁中区翰林街南首,门楼式,全石结构,3层圆透高浮石坊,系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为旌表诰封奉直大夫王怀远之妻孙氏敕建的“节孝坊”。第二层正中因有工部郎中史大伦所题“慈孝兼完”四字而得名。该坊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线雕等手法相结合,造型优美,内容丰富,做工精细,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慈孝兼完石坊座落在济宁中区翰林街南首,门楼式,全石结构,3层圆透高浮石坊,系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为旌表诰封奉直大夫王怀远之妻孙氏敕建的“节孝坊”。第二层正中因有工部郎中史大伦所题“慈孝兼完”四字而得名。石坊三楹四柱,面阔8米,进深2.7米,高7米,正中一层飞檐,两侧楹各为两层飞檐。均以仿木斗拱承托,檐角备垂风铎。各层顶脊为仿瓦垄起脊。上层正中悬有镂空滚龙镶边,上刻“圣旨”……[详细]
诸葛亮故里纪念馆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181年出生于阳都故城。约公元193年,诸葛亮13岁时随叔夫诸葛玄去豫章,15岁时随叔夫依附刘表,开始了在荆州“躬耕陇亩”的生活,历时12年。后被刘备请出山,辅佐刘备创建蜀汉政权,成为一代名相,为后人所缅怀。诸葛亮故里位于沂南县砖埠乡的阳都故城。阳都故城是古代文化遗址,城内耕土下1米左右既是汉代文化层,亦发现战国文物,陶豆和陶鬲的残片随处可见。故城东面紧靠沂河,河西崖有一段出土的古代城墙,石砌而成,十分坚固。北面是东沂河,河岸上约1500米长的东段故城城基至今依稀可辨。1992年,沂南县人民政府投资40万元人民币在沂南县砖埠乡孙家黄疃修建了“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为仿古式建筑。纪念馆左侧竖立的穿孔汉画像石……[详细]
临清文化中心
  临清文化中心位于山东临清温泉路以南,大剧院以东,曙光路以西,济津河以北,规划占地面积8.71公顷,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临清文化中心由规划展览馆、文化馆、博物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季羡林先生纪念馆、张彦青艺术馆六馆组成,是集场馆、园林绿化、水体景观、运河公园、迎宾道路等多种景观元素为一体的大型景观建筑群。临清文化中心整体布展面积15000平方米。其中规划展览馆作为展现临清城市建设风貌的重要展馆,分为形象展示、历史沿革、城市总体规划等14个展示区,运用了31项多媒体设备和先进的高科技设备,展示临清城市规划的变迁;博物馆以专题和单元结合的形式,展现临清作为中国运河名城·千年古县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张自忠将军纪念馆由序厅、碑刻、生平事迹、影视播放、书画题词五个展厅组成;季羡林先生纪念馆展出图……[详细]
潍坊于家大院
  于家大院为寒亭区一片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四合院古建筑群,是“老寒亭街”望族于姓家族的祖宅。它位于寒亭城区东侧浞河岸边寒亭街办寒亭二村,共有明清四合院20余套,占地5000多平方米。200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于家大院始建于明代末年,大规模扩建于清中后期。清康熙年间,于氏十三世祖“现龙”由西于家庄子村(今朱里镇河滩社区)迁至寒亭,去世后仍殡回原驻地。此后,现龙之侄十四世祖“际昌”继迁寒亭定居,此为于氏家族来寒亭定居的一世祖。此后子孙延绵,历代相传,至十九世于学濂任“翰林院待诏,诰授奉政大夫”。于学濂的从兄于学经为“卫千总,诰授武略佐骑尉候补守府”。于学濂的长子于占鳌为“河北永平府经历,候补知县,钦加同知衔”。寒亭于氏从此奠基中兴,成为世家望族。此后英才辈出,继往开来……[详细]
韩王墓石刻群
  位于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北200米处,是唐朝魏博节度使韩允中和其父左散骑常侍韩国昌父子的墓碑,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碑身与碑冠整石雕出,通高6.8米,宽2.13米,厚0.77米,碑文为欧体楷书,约2400字。碑冠为高浮雕蟠龙吸火炬,构图雄浑壮阔,章法匀称合理,线条遒劲有力,刀法娴熟而又肯定,气格恢宏瑰伟。另有一武士牵引石马,马身长2.45米,高1.70米,造型浑穆雍容,线条生动流畅,形象逼真传神,充分显示出上升时期中国中世纪石刻艺术的雄强和典雅之美。古代石刻群。位于莘县董杜庄乡梁丕营村东北。系唐末魏博节度使韩允中及其父韩国昌墓葬神道石刻群。墓葬坐北朝南,地表封土已平。石刻存有韩允中墓碑、韩国昌神道碑、墓表、豕、羊、马、武士俑。韩允中墓碑和韩国昌神道碑形制大小基本相司。碑身与碑额为整石雕出,通高……[详细]
莱芜战役指挥所旧址
  莱芜战役指挥所位于莱芜城东46华里的莱芜市莱城区辛庄镇石湾子村,东临沙河,与寄母山隔河相望,西为西风山,南靠包头山,北依青龙山。石湾子村拥有小桥流水,更有迷人的传说。村东河内有一巨石,上有一碗状坑,相传能积水成金。夜积水满,晨得一金。有人为得大金,便将坑凿大,不但未得大金,反而不再生金。因此,传说村子曾名金碗子,后演变为石碗子、石湾子。今有碗坑巨石仍存河底。1947年时的石湾子,通村的只有一条乡间小道,但50多米宽的干涸的沙河既可徒步行军,亦可驱车而行,华野将领当年便是沿河逆流而上的。到达石湾子后,陈毅、粟裕及其警卫员、总务人员等几十人住在财主李学文的四合院内,其余人员则分散入住农舍。石湾子村遵照上级全民总动员、一切为前线的指示,在区委宣传干部柳圣一的指挥下,成立了以副村长孟光荣和妇救会长候……[详细]
滕州龙泉塔
  在滕州城东郊,荆河西岸,高耸着一座巍巍古塔。每当斜阳西照,霞光万道,波水涟漪与塔影远山相映生辉,极为奇丽壮观,被古人命名为塔影高标(又称浮屠峙玉),为古滕八景之。古塔俗称龙泉塔,原是龙泉寺的一座佛塔。龙泉寺建筑规模宏丽,从远处便可望见那黄墙壁瓦,苍松绀宇。进寺四顾,但见正中大殿轩昂,两侧庑殿整齐,殿内供的佛像栩栩如生,碑房里各种碑刻琳琅满目、风雅古朴。清末民初,龙泉寺庞大的建筑群大都倒塌失修,仅存此塔。昔日辉煌壮观的龙泉禅寺已成为历史,但龙泉塔穿越历史的烟云巍然屹立。关于龙泉塔命名,据史书记载:又大泉水,时漂民居,故建塔以镇之,龙泉之名盖亦有自云。塔名的由来可能与水有关。龙泉塔建于何时?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散失,至今仍无定论。清道光《滕县志》中有以浮屠峙玉为题的诗:久随韦肇映题名,卓立龙泉奠此……[详细]
烟台西炮台
  西炮台国防公园烟台西炮台国防公园位于芝罘区西北部的通伸岗上,最高海拔106米,面积10.7公顷,在西炮台公园的西侧垛山顶上,于1985年建有烈士纪念碑。园中建筑面积0.3公顷,城墙0.1公顷,乔灌木10万株,因山上建有护卫烟台的海防炮台,并与东炮台相对峙,所以得名为西炮台。西炮台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当时炮台上安装的是土炮,并修筑围墙、望楼以加强海防,光绪十三年(1887年),又增修炮台,共八座,现保存完整的有四座,最大的炮台周长31米,围墙高2米,城墙宽近1米,全长800余米,有射口200余个。西炮台由围墙、瓮城、大小炮台、演兵场、地下指挥所、弹药库等组成。随着烟台的对外开放,1979-1981年,经过整修,面貌恢复原状,是我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既具古代城堡特点,又具近代先进军事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