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旅游

湖北省文物古迹介绍

云梦城郊古墓群
  云梦城郊古墓群位于云梦县城关镇东南郊、西郊,东周-汉墓群。由珍珠坡墓群、龙岗墓群、木匠坟墓群、睡虎地墓群、大坟头墓群等五个小墓群组成。其中珍珠坡、龙岗两墓群分布在东南郊,木匠坟、睡虎地、大坟头三个墓群由北至南分布在西郊。珍珠坡墓群,面积约7万平方米。曾发掘18座小型长方形土坑墓,其中东周墓16座、秦汉墓2座。东周墓出土有仿铜陶鼎、彩绘带盖陶豆、彩绘陶壶、彩绘陶小口鼎、木雕卧鹿立鸟等。秦汉墓出土有陶釜、瓮,铜镜,角饰,铁器残件等;木匠坟墓群,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5年发掘2座土坑木椁墓。出土陶器有鼎、壶、瓮、釜、罐、鍪、钵等;铜器有鍪;漆器有扁壶、耳杯、圆盒、卮等,部分器物上烙印有“亭”“三”等字;木器有耳杯、篦等;睡虎地墓群,面积约12万平方米。1975年、1977年、1978年先后发掘5……[详细]
宜昌黄陵庙
  距三峡大坝几公里处,位于庙南宽谷中黄牛峡南岸的黄牛山脚下,临江耸立着一座红墙黄瓦和金碧辉煌的古建筑,这就是三峡中年代最久远的古建筑黄陵庙。黄陵庙,原名黄牛祠、黄牛庙。相传此庙是春秋时代为了纪念神女助禹开峡的功绩而修建。宋朝文学家欧阳修任夷陵(今宜昌)县令时,只信禹王开山之功,认为神牛助禹开峡的传说纯属无稽之谈,故将黄牛庙改名为黄陵庙。黄陵庙初建时,气势十分的宏伟。庙前游客拜且舞,击鼓吹笙屠白羊。香火极旺,后因屡遭战争毁坏,几经重建,虽不如初建,却仍然是三峡中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现仅存明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重修的禹王殿、武候祠等。禹王殿富丽堂皇,斗拱飞檐,陶瓦兽脊,由36根大楠木立柱支撑,殿前高悬着两块木匾。其中有清慈禧太后所书的砥定江澜和署名惠王所书玄功万古。殿外立有《黄牛庙记》石碑、相……[详细]
赫家洼遗址
  赫家洼遗址地处长江南岸,位于枝江县百里洲乡白马寺村北的长江边上,系百里洲枝江县故城,老百姓叫“丹阳城”。因此处防洪大堤向垸内弯曲的幅度特别大,住户又多为姓赫的人家,故俗称此地为“赫家洼子”,遗址也因此而得名。据清康熙九年《枝江县志》记载:“东晋太元年间(376—396),因秦人苻坚南侵,县治移至百里洲首。”从东晋到宋末,枝江县治所在此800多年。该遗址面积为2平方公里,文化堆积厚达2米多,石器、陶器、瓷器标本露于此表,遍地皆是。1984年,湖北省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们对其进行过试掘,出土了不少文物。有属于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类型的石斧、石锛、石杵、陶器有罐、盘、釜等;有属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牛肩夹卜骨、青铜礼器、兵器等;有自秦汉以来各朝代各窑口瓷器。这些出土文物,可以清楚地看出枝江故城从原始社……[详细]
344、夫人城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夫人城
  夫人城位于巍峨雄壮的襄阳城西北角,是与襄阳城紧紧相联的一座城外城。城墙高6米有余,周长约100米。城墙朝北的一方正中嵌有大型石匾,“夫人城”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城墙下边有一碑刻。这城墙上的匾和下边的碑刻,系清代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襄阳人为缅怀东晋襄阳守将朱序之母韩夫人所筑。当年襄阳激战,守将朱序的母亲见儿子忙于全面防务,便亲自登城巡视,察看地形。她看出城西北角地势险要,必先受敌,便带领家婢和城中妇女,夜以继日筑起一座新城。西北角果然最先被敌军攻破,守城将士移驻新城继续战斗,保住了襄阳城。后为纪念韩夫人筑城有功,就把此段城墙称为“夫人城”。如今夫人作为襄阳城的子城,供人观赏。地址:襄阳市襄城区内环路襄阳城西北角类型:古迹古镇古村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8:00-17:15……[详细]
345、石柱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柱观
  建始望坪是一马平川,坪中有一山峰隆起,突兀凌空,尤如擎天大柱,人们称为蟠龙山。这山海拔为1070米,相对高度51米,周长223米。山顶有一庙宇,古人称朝贞观,今人叫它石柱观。  蟠龙山山势险峻,整个山体是悬崖绝壁,山麓有洞穴,迂回曲折通向山腰,出半山洞口,有238级石梯依山势盘旋至山顶。山顶苍松横生,山花竞放,庙宇掩翳在秀林古木之中。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传说当年有一樵夫上蟠龙山捡柴,在半岩石缝中拾得半截庙钟,钟上残留“峨嵋”二宇,怀疑是四川峨眉山的神仙降灵,四乡群众因此相邀在山顶修筑庙宇。四百多年来,石柱观几经兵燹,重建数次。现存的土木结构是清代重建,高10.97米,外形呈四层六棱亭阁状,顶部为六面迭歇山式,飞角是鸱首式,内设前堂后殿,东西两厢,左右茶舍膳房,布局合理,造型雄伟,工艺精致,显……[详细]
屈家岭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北省京山县屈家岭村西100米,青木档河和青木河交汇的台地上。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0�50′,北纬30�50′。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为“屈家岭文化”命名遗址。1954年修建石龙过江水库,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1955、1956、1989年发掘。发现有房基、墓葬、窖穴等遗迹。房基呈长方形,地面多用红烧土块铺筑,红烧土内发现有密结成层的大量粳稻稻谷壳。居住面有的筑成高出地面的土台子,上有成排对称分布的柱洞,为地面式建筑。成人墓多为单人土坑葬,儿童采用瓮棺葬,有多人合葬和拔牙等奇特葬俗。出土石器以磨制为主,有斧、凿、铲、锛、镞等。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红、黑陶次之;纹饰有弦纹、篮纹及镂孔、彩绘;器形有鼎、罐、壶形器、碗、三足碟等。……[详细]
中共当阳小组诞生地旧址
  位于当阳市子龙路28号东门小学。(原为当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城关小学、城关镇第一小学,1988年3月改为实验小学。2000年实验小学迁走,玉阳办事处东门小学迁入。)当阳人民在中国0的直接领导下闹革命,是从1924年开始的,最早在当阳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是李超然(1924年在武汉经-介绍加入0),罗国玺(1924年在省立第二师范经萧楚女介绍加入0)、李万英(1924年在武昌共进中学由校长-介绍加入0)等人。1924年秋,-亲自到当阳与李超然、罗国玺、李万英等分析当阳政治形势,确定以乡俗改良会为基础组织民众、开展革命运动、发展党员、创建当阳地方组织。至1925年夏,王怀之、金仙樵、皮元良,李炼青、萧立卿等先后入党。当阳0员增至8人,具备建立0组织的条件,于是这8名0员于1925年……[详细]
荆州鸡公山遗址
  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郢城镇郢北村。面积约1000平方米。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平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居住遗址。1986年修建宜黄公路时发现,1992年发掘。文化层厚0.6~0.75米,分上、下两层。上文化层,年代距今约2万~1万年。为含锰较多的黄色亚粘土,厚0.1~0.25米,出土石制品近500件,大部分是采用石英、燧石及石英岩打制的小型刮削器和尖状器。下层文化层,年代距今约5万~4万年。为含锰较多的棕红色亚粘土,厚约0.5米,是该遗址的主体部分,发现5处由砾石围成的圆圈及脚窝遗迹。石圈外径约4米,圈内面积5~8平方米,放置有少量尖状器和砍砸器。据推测,应为当时人类居住的圆形窝棚遗迹。其南部有两处石器加工区,出土有刮削器、砍砸器等石制品和石锤、砧等石器加工工具,以及大量石核、石片……[详细]
博学书院旧址
  博学书院旧址硚口区解放大道347号武汉四中内建于1905~1908年市文物保护单位博学书院由英国基督教伦敦会牧师杨格非1899年创办,是我国最早的西式学校之一。校训“勤、朴、博、学”。杨格非的创学初衷,是培养本土的基督教传教士,同时为英国势力范围内的洋行、邮政、海关等机构培养职员。1908年,书院新校建成,占地246亩。博学书院设大学、中学、师范、经学四部。大学部1924年与文华大学部合并,成为私立华中大学,是为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主要培养小学教员。经学馆,主要讲授神学及中外历史。课本均用英文版本,学生一律住校。百年红色钟楼与魏氏纪念堂,是博文中学的标志性建筑。魏氏纪念堂是为了纪念与杨格非同时来武汉传教、仅两年即病故的魏牧师而建,为其家人捐建,系典型的英国哥特式乡村教堂风格。1952年,博学……[详细]
350、玉印岩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印岩
  玉印岩地方不大,但是名气很大。从南漳县城去巡检,乘坐大巴75公里,约100分钟车程,玉印岩崖头群山环抱,高百仞,峭壁如屏,人们称它“抱璞岩”。相传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此得一璞玉,献予楚王,未被接纳,反诬玉为石,处以刖刑。卞和在此抱璞而泣,后感动楚王,使人剖璞得玉,琢制成壁,名“和氏壁”。岩即由此得名。玉印岩高达数丈,洞空面积约100平米,存有多尊石刻,其中一版竟是荆门古代诗人王守所作:“二刖(yùe)足堪怜,十城价生色。玉石终有分,当时人不识。”短短二十个字把和氏璧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里面的碑刻很不错!岩头上凿“玉印岩”三字,字径3尺,笔力苍劲。下有天然石室,高6丈,阔5丈,深4丈。内原供卞和像(现头部已损毁),石像前竖石碑十数座,其中最早的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所刻。室右壁有方形……[详细]
斗方山禅寺
  在浠水县白莲河,有一座千年古刹——斗方山禅寺。寺庙坐落在白莲河风景区内,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浠水、英山、罗田三县交界处。斗方禅林,最初由后唐同光元年(923)无著禅师建造,北宋时佛印禅师驻锡传经,元遭兵毁。明洪武重建,规模宏大,僧弟子数百人云集山上,盛极一时。建国初,寺庙仅存上斗方三重殿堂,上殿梁、柱皆石结构,石柱八根,高4.6米,柱围2.2米,建筑牢固,造型壮观,工程巨大。殿前有月台式场地,场前有石质台阶。中殿和下殿为青砖结构,亦有石柱八根,殿内有石质佛龛。近年来,香港印静法师率海内外佛门弟子筹资数千万元修复斗方寺,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当今禅宗大德高僧本焕0师任斗方寺方丈。重修后的斗方寺于1998年11月16日正式对游人开放。当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详细]
松滋灵鹫寺
  灵鹫寺灵鹫寺建于晋朝,殿宇宏伟,共有六重,第一重为戏楼大院,第二重是韦陀四大天王殿,第三重是三尊佛殿,第四重为罗汉祖师殿,第五重为方丈禅房,第六重供坐佛一尊(高达10米),旁边有财神殿、百子堂,后面有经堂数十间。常年香火旺盛,是江南一大寺院。传说,晋朝有一位游方和尚灵鹫,坚持40年为逃入武陵山的难民指点迷津,并耗尽终生化缘之钱物,其功德无量。后天下太平,原入山之人出山访灵鹫和尚,从当地人口中得知他与世长辞,便广捐财物,在埋葬他的前山,修建起一座大寺庙,取名“灵鹫寺”。60年代,修建洈水水库时被毁,重建中的灵鹫寺位于清神路旁的降盗岭上。灵鹫寺是松滋最早的寺院,被誉为“楚南名刹”,于民国年间毁于战火。1997年经市0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择地40亩,按原貌复建。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赠额,著名佛道……[详细]
孙中山先生纪念碑
  孙中山先生纪念碑位于武昌首义公园内的蛇山南麓。与辛亥首义英雄烈士雕像相邻。1928年10月10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年后,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同人为纪念孙中山的革命伟绩,在武昌蛇山西段兴建了“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与纪念堂,由当时辛亥首义公园的经理夏道南和首义伤兵代表何正方监造。抗日战争时期,蛇山西段上的“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堂”被毁,纪念碑则幸免于难。1955年因建武汉长江大桥,该纪念碑被迁移到陈友谅墓东侧的蛇山南坡,1994年迁移到现址。碑坐北向南,占地100平方米。碑体用花岗岩砌成,高7米,碑顶为盒形,碑座左右两面饰有花圈挽带浮雕图案,四周立有护柱,且环以铁链。孙中山先生纪念碑为中国传统建筑样式,又具近代风格,气势恢宏。碑正面镌刻着“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与“中华民国十七年国庆日落成”,碑背面……[详细]
陈献甲明墓
  陈献甲墓,又名献甲花坟,位于浮屠镇西南5公里的献甲村。墓地为蛇形山丘,花坟座落在“蛇”嘴,乡人称之为风水宝地,名曰“王侯(蛇)吐信”。该墓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建筑面积200㎡,由牌坊、前室、祭坛、墓室、墓碑、护栏等部分组成。均以青石为材料,雕有“双凤朝阳”、“犀牛望月”、“鹿鹤同春”、“鱼跃龙门”等等鸟兽虫鱼。工艺精湛,形象逼真,堪称艺术珍品。石碑坊高7米,三门,宽约15米,宏伟壮观。墓主陈献甲,为当时富甲一方这商人,急公好义,乐善好施,享誉鄂东南。其祖陈任远于明朝正德年间输谷2万余担赈灾,受到明武宗正德皇帝嘉奖,赐金匾一块,“旌表义民陈任远之一门”。此匾尚存。该墓以其历史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献甲墓靠山面湖。墓前碧波荡漾,渔歌互答;墓后苍松翠柏,山鸟……[详细]
李时珍陵园
  李时珍陵园在蕲州古城东风景秀丽的雨湖畔,占地80亩,由李时珍墓地、李时珍纪念馆、李时珍医史文献馆和药物园四部分组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李时珍墓地座落在蟹子地,与李时珍诞生地瓦硝坝隔湖相望,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古时即列入“蕲阳八景”,李时珍父子原墓及墓碑保存完好。李时珍纪念馆由-同志亲笔题写馆名,为仿古(明代)建筑群,气势恢弘,错落有致。馆内陈列大量珍贵的医学资料、药物标本和郭沫若等同志的题词。李时珍医史文献馆珍藏中外《本草纲目》版本十余种,以及古今中外介绍李时珍的医药书籍、文献资料和报刊杂志等等。李时珍药物园包括药物碑廊和百草园两部分,为我国第一家中医药自然博物馆。本草碑刻长廊镶嵌128幅药材石雕,刻工精细、栩栩如生;百草园种植各类药材310多个品种。为了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