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南海区旅游

南海区文物古迹介绍

鱿鱼岗遗址
  鱿鱼岗遗址位于南海市西樵山旅游度假区西岸村东南。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遗址面积1800平方米。1982年发现,1985年发掘,面积255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5米,含大量贝壳。文化内涵分两期。第一期文化有灰坑、柱洞等遗迹,清理墓葬5座。陶器有釜、豆。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第二期文化有灰坑、柱洞、红烧土面、木骨泥墙等,清理墓葬31座。墓葬均为长方形浅穴土坑,东西向,单人仰身直肢,生前有拔牙习俗。陶器有釜、罐、盘、豆、器座、纺轮、制陶垫等,纹饰有叶脉纹、云雷纹、复线方格纹、绳纹,以曲折纹为主。石器有锛、斧、凿、镞、矛。骨器有锥、镞、梭、环以及獐牙束发器。属商时期。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九江吴家大院
  吴家大院原处广东佛山南海区九江镇十三湾中的第二湾,现在人民路40号,占地有7000平方米左右,是由越南华侨吴庚南及畅如兄弟始建于清末光绪年间(1887年),吴庚南,祖籍九江镇梅圳村。早年远离家乡,到越南从事经商贸易,进口大米、药材贩卖,清末光绪年间,经营数年、拥有一定家财的吴庚南衣锦还乡,购买田地,从越南等地运来的建筑材料精心修建而成吴家大院。命名为“吴庚南府第”,后改为“吴慎德堂”。宅院内现存6幢“镬耳”大屋、4幢高层洋楼及花园、亭阁等,楼房内有传统的广东特色的木“趟栊”,造工精致的雕花木门窗,也有西方元素的意大利瓷砖、色彩艳丽的雕花玻璃门窗、欧式的圆拱飘窗露台,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各具时代特色。是广东佛山地区难得的清末民初古建筑群,也是九江最大的华侨房。布局整齐壮观,对研究晚清民国建筑有一……[详细]
西樵山遗址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广东南海西南西樵山。1958年开始调查发掘。遗址是由二十多个地点组成的大规模石器制作场。年代约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当时在露天和山洞里开采原料,以霏细岩为原料制作磨制石器,有以双肩斧、双肩锛为代表的成品,还有半成品和大量碎块。或以燧石为原料制作细石器。因原料产地不同,两类石器地点基本上各自集中分布,但两者也常有共生的明确地层,可见是属于同时期共存的文化遗物。与石制品一起的堆积层中,还夹杂有人们食后的淡水贝壳及灰烬,有些地点发现少量陶片,但无人类长期定居生活的遗迹。……[详细]
24、北涌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涌亭
  明南海北涌亭原位于南海市里水镇新联村。始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清咸丰六年(1856年)和光绪九年(1883年)均重修,1998年迁建于里水镇城区沿江公园内。亭平面近似正方形,面积64平方米,重檐歇山顶。金柱为木柱,檐柱为八角石柱,外檐柱采用减柱的做法,故立面为单间。下檐出檐斗栱为七铺作三抄计心造,柱头与转角铺作合而为一,补间铺作五朵。上檐补间铺作为一朵。两山施悬鱼博风,上、下檐各垂脊、饯脊均灰塑花草尾脊饰。屋顶为布瓦灰沙碌筒。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子长墓
  李子长墓在南海市西樵山云路村。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原貌保存。墓壁为石砌,墓堂以石灰砂铺面,半月形。墓地面积40平方米,依山势坐南向北。墓后有“李山后土之龙神”和“崇祀乡贤”碑刻,有番禺甘学篆书“名儒风高”横额。碑楷书“大明高士抱真子李子长先生之墓”,墓碑是南海霍韬撰文、陈本城书丹、甘学题篆。李子长(1436年~1526年)名孔修,号抱真子,工诗善画,与唐寅、仇十洲同时,自成一家。民间传说多,如:画猫,鼠见惊走。1994年南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良二千石牌坊
  “良二千石”牌坊在南海九江镇下西村西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牌坊柱上抬梁,大青砖饰砌斗拱模样构筑,歇山顶,琉璃瓦滴水,四柱为西樵山粗面岩石打制,牌坊柱下镶嵌石雕抱鼓石,石板上有精致的龙凤浮雕,牌坊正面刻有“善应诸方”四字,字上石板饰人物砖雕,并有梅花、喜鹊、松竹、飞凤、狮子等浮雕。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 良二千石牌坊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慈悲宫牌坊
  “慈悲宫”牌坊在南海九江下西村翘南约慈悲宫内,始建于明代,为山字形四柱三间楼式牌坊,通高6米。牌坊柱上抬梁,大青砖饰砌斗拱模样构筑,歇山顶,琉璃瓦滴水,四柱为西樵山粗面岩石打制,牌坊柱下镶嵌石雕抱鼓石,石板上有精致的龙凤浮雕,牌坊正面刻有“善应诸方”四字,字上石板饰人物砖雕,并有梅花、喜鹊、松竹、飞凤、狮子等浮雕。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 慈悲宫牌坊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绮亭陈公祠
  简村绮亭陈公祠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为清代二进四合院式硬山顶建筑,木雕、砖雕、灰塑工艺精美。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1887年陈启沅创办机器缫丝厂致富后,为奉祀先人所建。陈启沅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位有浓郁爱国思想和科学创新精神之华侨民族企业家。祠堂取名“绮亭陈公祠”,是为了祭祀其承继祖父陈绮亭而建造的。经过100多年来的风雨洗礼,祠堂的基本框架虽保存完整,但一些精美的木刻、砖雕等都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1996年由南海博物馆主持将祠堂按原貌修缮一新,改建成陈启沅纪念馆,馆内设有桑叶种植园、蚕房,陈启沅生平事迹介绍和缫丝机模型展览。2002年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公布为南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华南农业大学教育实习基地。陈启沅(1834~1903年……[详细]
黄岐龙母庙
  黄岐龙母庙座落于黄岐公园内。地处南海东部,毗邻广州西郊,北通禺花,西连佛山,广佛高速公路环其北,珠江支流贯其中,南有广云公路与广三铁路并排,横跨东西、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关于黄岐古迹名胜盛会,享誉最隆又能吸引游客的,就有龙母古庙、龙舟竞赛。龙母古庙两旁建有同具历史的观音殿及三娘殿,同时筹设与名胜古迹融于一体的公园,沿河岸扩建筑长堤,培植树荫,配合天然环境。龙母古庙二百年来,历年会景良辰,备受邻近市县及港澳人士,海外同乡的欣赏。至于端午节前后及龙母诞辰举行龙舟竞赛,发扬了民族佳节,地区会景,在堤边观赏海边赛龙及岸上舞狮。龙母古庙在一九九七年建成并于同年的龙母诞对游人开放,使这二百年盛况得以延续,并与时日俱增。……[详细]
百西村头古村
  村头村位于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西部约5公里处的百西社区。从南宋末年(公元1338年),始祖悦榕公从高明歌乐村迁徙至此,至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2012年5月,百西村头村成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村头村镬耳屋群古民居最具岭南古建筑魅力,村中现存历史建筑面积68000平方米,村内花岗岩石板街巷形成棋盘状分布,护村河似玉带环抱,拦河石坝建造工艺堪称一绝,小桥流水、古树、古井与古村相映交辉。村中最具代表性的“潘氏大宗祠”、“祥斋祖祠”、“仲宣祖祠”、“器斋祖家塾”、“经学祖家塾”、“文武古庙”、“六祖古庙”等,不仅彰显岭南古村建筑风韵,而且还具有更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曾有“小广州”之称的百西村头村,历代民风淳朴,守礼重义,崇文尚学,人才辈出。在清代,村头村共出了十位举人、两位进士。有清代嘉庆年间开拓番……[详细]
31、叶顒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顒墓
  叶顒墓 位于南海市大沥镇颜峰村高坡山。墓向东南,面积160平方米,是花岗石建造的太师椅形墓,始建于南宋,清及近代重修。叶顒(1107~1195年),字子昂,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进士,祖籍福建仙游,入仕南海,任南海县主簿、代理县尉,累官至宰相。为官清廉,入《宋史》列传。乾道三年(1167年)引退回南海颜峰村。卒后葬高坡山。1994年南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曹氏大宗祠
  曹氏大宗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曹边村委会滘北村一巷6号。该祠又名南雄祖祠,始建于明。明崇祯九年(1636年)重建,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深三进,穿斗式木结构,硬山顶建筑。占地486平方米,装饰古朴典雅。保存了南方独特的蚌壳墙,对研究珠江三角洲古建筑有重要价值。2002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四峰书院遗址
  四峰书院遗址,明代建筑,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西樵山寺边村。明嘉靖二年(1523)太保霍韬创建。有崇礼堂、环翠楼、卧云楼、敦古堂、毓秀轩等。与云谷、大科、石泉书院并称明代西樵四大书院。霍韬讲学其中,强调“为学须刻励处恭,切当用功,从天理上思,便是穷理,穷理即所以养心”。曾有《心性图解》,以训导诸生。嘉靖后期,户部郎中叶春及曾掌教于此。后圮。……[详细]
仙迹丹泉
  仙迹丹泉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仙岗社区。仙迹丹泉又称“蟹眼双泉”。“蟹眼双泉”自古以来便分为雄雌两泉,雄泉井口呈方形,而雌泉井口呈圆形,取义为道教中的“天圆地方”。其井水甘甜,四季长流,历史上与其并称“仙岗八景”的景观,现大多不复存在,唯有自宋代就存在的“蟹眼仙泉”历经岁月沧桑,依旧潺流不息,不负“蟹泉不息”之名。……[详细]
35、小云亭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云亭
  小云亭位于南海市西樵山白云洞倚红楼后。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因旁有小云泉,故名“小云亭”。依山而筑,面积14平方米,圆形花岗石柱,六角绿色琉璃瓦。攒尖顶亭内装饰天花板,檐口饰木雕花草图案。亭中横挂古篆体“小云亭”三字匾,是当代书法家商承祚所书。1994年南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烟桥何氏大宗祠
  烟桥村何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市九江镇烟桥村大巷口。是一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何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十九年(1814)重建,光绪十八年(1892)重修。题额为清同治六年(1867)顺天举人顺德梁骝藻所书。二进三间、抬梁式木构架、镬耳山墙硬山顶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现在保留的是清末重修后的原貌,精致典雅的砖雕、石雕、灰雕、木雕在经历了百年的历史风霜后,昔日容颜展示在世人面前。……[详细]
37、阴骘井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阴骘井
  阴骘井位于南海区丹灶苏坑村。位于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是一口宋代水井。此井至今仍保存完好,井水清澈甘甜,井底有一“孔”字系当年修井时所留下。明代人黄佐所撰《广东通志》有记载,“阴骘”一词意为前人积德而惠及后人。……[详细]
方献夫墓
  方献夫墓原位于南海西樵镇大岗山,1992年迁至孔边村后山。该墓葬有方献夫遗骨,墓外立有原墓地迁来的神道碑。方献夫生前著有《西樵山石泉书院记》。2015年12月10日,方献夫墓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叶正简夫人墓
  叶正简夫人墓位于南海区狮山官窑豸厦村。位于南海狮山镇官窑黎岗豸厦村后山,是宋朝丞相叶正简夫人梁氏的衣冠冢。据族谱记载,该墓在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曾重修过。梁氏夫人为宋朝“正一品夫人”,其墓葬属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的古墓葬。……[详细]
邹特夫墓
  邹特夫墓,原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黄岐社区,1997年迁至后海长青墓园;现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邹特夫(1819—1869),广州府南海县(今佛山南海区)人;精通天文历算,成果颇多,代表作品有《甲寅恒星表》《赤道星图》《黄道星图》《乘方捷术》等;其家族主导中国舆地学200余年。……[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