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十七军根除湘西百年匪患的不朽功绩,缅怀在剿匪斗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湘西行署于1950年12月26日召开会议,决定在沅陵老县城北面梧桐山上将原抗日时期的中山公园改建为胜利公园。工程于1951年元月1日动工,4月4日竣工。湖南省人民政府于1988年元月25日将胜利公园更名为沅陵县烈士陵园,同年又定名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列入湖南省十八个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之一,并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10月,在省民政厅的关怀重视下,经多次协商努力,通过测绘制图,整理,完成了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纪念建筑物永久性档案的建档工作,这对于纪念建筑物的保护和纪念园的规划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2009年3月,国务院又将纪念园列为国家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坐北朝……[详细]
索县汉代城址
  索县汉代古城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东北15公里处鼎城区韩公渡镇城址村;俗名崆咙城,又名汉寿城.据《常德地区志·文物志》载:古城分为大小二城,坐北朝南向,东为大城,西为小城,中间有城垣相隔。大城南北长约700米、东西宽约600米;小城南北宽600米,东西长约300米。两城总面积为54万平方米。残存夯土垣高3-4米,宽12-18米。东西南北均有城门。城的四角有瞭望台,残高7-8米。城的四周有护城河,宽约30米。城址内遍布汉砖、汉瓦、和汉代陶器残片。曾经有村民挖出有铭文“汉寿城”字样的古砖和陶器等。城外东南方向有较多汉墓,其中有的规模较大,传说中的楚平王墓遗也在其中。据史料记载,索县城始建于东汉,是湖南当今最大且保存最好的汉代古城,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详细]
刘大夏墓
  刘大夏墓位于华容县城东10公里胜峰乡话岗村享堂附近,东径112”183至113”132和北纬29”1018至29”4827之间。地处洞庭湖以北,长江以南的丘陵地带。保护范围为话岗山的南坡,北面为龙秀山茶山和稻田以墓为中心,半径30米以内,墓前植为杉树。其自然环境属亚热带季风潮湿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7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205.8毫米。刘大夏(1435-1516),字时雍,华容人,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成化初(1465)任职方主事,后迁郎中。弘治六年(1493)春,黄河决堤张秋(今山东东阿县境),他前往治水,疏上流以分水势,筑长堤360华里,决口既塞,又筑黄陵冈,水患遂止,改张秋镇为平安镇。-,升任左副都御史。后以病辞归里,两年后复起用为兵部尚书,总制两广军务。进二品阶资政大夫。……[详细]
陶铸故居
  陶铸故居位于永州市祁阳县潘市镇陶家湾村一半山腰中。1908年1月16日,陶铸就出生在这里。1926年,他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28年回祁阳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9年前往福建,先后担任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书记,中共漳州特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长,福州中心市委书记,组建闽南红军游击总队和闽东地区人民武装,成功地领导和指挥了震惊全国的厦门劫狱斗争。1933年5月,被捕入狱,1937年被周恩来、叶剑英营救出狱后,被派到湖北省担任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豫鄂挺进支队代政委,创建鄂中抗日游击队和游击区。解放战争时期,陶铸先后担任辽宁、辽吉、辽北等省省委书记,四野政治部副主任。他受中共中央委托,先后与傅作义、程潜谈判,为和平解放北平和湖南发挥了重要作……[详细]
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旧址(龙家大屋)
  龙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旧址(龙家大屋)位于湘西自治州龙山县茨岩塘镇茨岩村龙家湾。1935年5月6日,为落实兴隆会议精神,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命委员会以及红二、六军团兵工厂、医院、供给部、红军学校等直属机构全部迁往龙山县茨岩塘,以茨岩塘为首府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走进了历史舞台。在以茨岩塘为革命中心区期间,贺龙、任弼时等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影响深远的忠堡大捷、首善围歼战、招头寨战役、板栗园大捷、芭蕉坨大捷以及茨岩保卫战等数以百计的战役、战斗。特别是1935年5月9—10日在龙家大屋召开的茨岩会议为根据地革命指明了方向。这次会议,一是在全体官兵中贯彻落实遵义会议精神;二是制定了红军休整、扩红,建立地方党政群组织的政策和方针;三是根据中央“积极防御,决战胜利,且在原地区争取胜利”的指示……[详细]
汨罗资圣寺
  资圣寺始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年间,由南岳首山省念(八世)法嗣洪諲禅师(九世)来此开山,经十年辛苦始建成丛林。我国驻英法首任公使郭嵩焘曾言吾湘神鼎洪湮禅师,为临济五法传嗣。古刹坐北朝南,五山环护,后人尊称“五龙捧圣”。寺中有一古泉,名“观音泉”,掬饮甘甜清爽,沁人心脾,据称此泉曾为朝贡皇帝宫廷饮用之水。资圣古刹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道场兴盛,佛制严谨,历代深受皇室所推崇:宋代(1023-1063)仁宗皇帝曾亲笔御题“资圣禅林”;明嘉靖(1522-1566)年间,世宗嘉靖皇帝御敕直径2米特大牛皮鼓,2吨铸铁大钟,每逢春秋法会,盛会迎宾,钟鼓齐鸣,声震方圆数十里;清顺治(1661)年间,弘觉国师受清世祖顺治皇帝盛邀来此驻锡,千年古刹更是熠熠生辉,声名远播;清康熙(1698)年间,……[详细]
石门闯王墓
  闯王墓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石门县夹山,此为在原址上修复的陵墓,作为明末起义领袖李自成的纪念建筑。 清《石门县志》卷十三《陵墓》载:“奉天玉墓在夹山大路旁西坡,以奉天玉和尚即李自成败后削发为僧,似可确信。旧有紫石牌坊,制造壮丽,为当事者所扑碎,并欲暴其骸骨报官,未果。”闯王陵于1993年修复,位于夹山寺之西侧,坐西朝东,占地30余亩,由陵卫、紫石牌坊、神道、陵寝、明楼、碑廊、野拂塔等组成,宏大壮观。 陵卫即大门,上拱下方,门额有“闯王陵”三字。红墙黄瓦,飞檐翘角。门后有永昌池、永昌桥,“永昌”为大顺年号。桥后上26级石阶为紫石牌坊,4柱3门,高约10米,额为“奉天倡义”四字,联曰:“捣碎乾坤惊日月,踏翻宇宙走雷霆”。坊后为100米长的神道,两旁排列狮、象、羊、马等石雕像,之后为3坎69……[详细]
248、茶盘塔
茶盘塔
  茶盘塔是一个形似巨大的土家茶盘的平台,身临其境,可饱览四周奇妙风光,顿生飘然欲仙之感,平添几多情趣。该游览线主要景点有仙人桥、双合洞、情人幽会、一步难行、舌子岩、天子峰等。仙人桥为红砂岩构成,桥长26米,宽仅1.5米,飞架于深渊之上。两端有巨石支撑似桥,桥面两端隆起的石块对称似堡。桥下为万丈绝壁,云涌雾绕,惊心动魄。从仙人桥东行数百米,一座危崖断开,大小并出两块巨石,前面一块长约20米,宽仅2米,是极佳观景台。但并非所有人都敢站上去一领天子风韵。因为一道宽仅1米、深临100米的裂缝将二山隔开,唯胆大者可一步跨越前往,大部分游人至此,往往临涧却步。故名“一步难行”。距仙人桥约3公里旷谷之中,一座秀峰自然分成两半,一高一矮,相偎而立,酷似一对男女躲在这深山僻静处幽会。左侧密林里,一块山石半截露出……[详细]
澧县斑竹遗址
  斑竹遗址位于湖南省澧县澧东乡斑竹村西的一块沙洲地上,澹水从遗址的西侧流过注入澧水。为研究澧水流域商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面貌问题,2013年11月—2014年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对该遗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本次发掘分Ⅰ、Ⅱ两区布方。Ⅰ区位于遗址的中部,布5m×5m的探方8个。Ⅱ区位于的北部,布5m×5m的探方4个,两区总计发掘面积约250平方米,获得了一批商、西周、东周等不同时期的遗存资料。斑竹遗址的地层堆积在Ⅰ、Ⅱ区因时代不同有所差异。东周时期的文化层主要分布在Ⅱ区,西周时期的文化层主要分布在Ⅰ区,而商代的文化层则只在Ⅰ区有分布。总体上看,Ⅰ区的地层堆积可分为十一层,分别属近现代、明清、东周、西周、商代五个时期。Ⅱ区的地层堆积可分为七层,分别跨近现代、东周、西周三个时期。其中,西周……[详细]
250、裴公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裴公亭
  裴公亭,位于资江南岸,在资阳桥南端西侧的白鹿山上,是益阳市区一座小巧玲珑的袖珍公园,是市民双休度假的一个好去处。裴公亭,是为纪念唐代名相裴休而修。裴休字公美,河南济源县人,博学多能,工于诗画,擅长书法,在唐宪宗时,他任兵部侍郎兼领诸道盐铁史,后晋升为中书侍郎和宰相,改革漕运积弊,制止藩镇专横,颇有政绩。晚年遭贬任荆南节度史,潜心研究佛家经学,常路经益阳,小住十天半月,在江边结芦读书诵经,后来人们索性在青山云树之中,修了一座楼亭合一的裴公亭,供裴公读书小住。裴公十分高兴,流连忘返,朗朗的读书诵经声,曾引来仙白鹿驻足聆听。古代的裴公亭,几经风雨衰废,古貌已无从查考,1923年由地方捐资重建的裴公亭,亭高三层,气势恢宏,门上有直书的“裴公亭”门匾,亭内供奉有斐公画像,和出生在益阳的明末江西巡抚郭都……[详细]
岁圆楼古建筑群
  岁圆楼古建筑群 岁圆楼位于双牌县理家坪乡坦田村,始建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建成于1840年,当地皓命奉政大夫何贤寿规划建筑。2006年5月被湖南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岁圆楼为典型的湘南农村古式建筑,整个建筑呈徽式民居风格。二润庄、六如第、四玉腾飞三座庭院依次从南至北整齐排列,坐西朝东,每一座庭院上下三座,沿山势呈阶梯式建筑,砖木结构,有房间22间,天井四口,六级石阶,牌匾三块。大门为亭台式楼阁所遮护,雕梁画栋,石雕木刻十分精美。大门门框皆有石刻的楹联,楷书书写,字体遒劲有力,镂雕的石狮、麒麟、龙凤、花卉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其屋檐、横梁以及窗户上的镂雕、浮雕图案,构思奇巧,富有装饰性。屋内保存着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亲笔题写对联的完整的木雕床一张,全为镂空雕,构思奇特,做……[详细]
恭城书院
  恭城书院原名“罗蒙书院”,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罗蒙山下,始建于宋1105年,占地面积2830平方米,后被大火烧毁。清乾隆57年,即1792年,侗家的能工巧匠将“罗蒙书院”在原址重建,更名为“恭城书院”,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侗族古书院。这座经历了210年风雨历程的古书院,由门楼、斋舍、讲堂、通廊4个部分组成,建筑群完整而有序,两层木楼建筑以一条中轴线排列在一起,中有通廊串联,四周青砖护墙,院外有桂花树两株。。飞檐翘首的门楼雄伟壮观,布满青苔的石阶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拾级而上,进入书院就是长长的走廊,两边对称地分布着6栋斋舍,上下两层,每栋斋舍有4间讲堂和1间宿舍。恭城书院在中国革命史上是一座不朽的丰碑。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通道时,在书院内召开临时紧急的“通道会议”,形成历史上著名的“通道……[详细]
醴陵文庙
  醴陵文庙位于醴陵市东正街。始建于宋,原址在青云山(现醴陵一中内),据民国版《醴陵县志·教育志》载:渌江书院原在朱子祠堂之右,背山面河,为宋、元、明学宫故址,乾隆初移建学宫。元大德十年(1306),知州张思敬在原址重建文庙,元末毁于兵。明洪武二年(1369),知县黄彦正重建,明末清初毁。清顺治十八年(1661),知县张法礼、康熙四年(1665)知县张尊贤先后修茸,后毁于吴三桂之变;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1682—1687)知县陈九畴、赖彦超,三十七年(1698)知县蒋晟陆续修建;乾隆八年(1743),知县段一控迁文庙于何家码头今址;后又经过五次修葺或扩建;同治十二年(1873),知县薛振钰购庙旁余地,拓基扩建,前辟广场,外筑围墙,占地约2500平方米,砖木石结构。现存文庙仅余大成殿及10间厢……[详细]
涂家台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涂家台遗址发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后经过了1994年的重点调查,1999年的考古发掘,并于2006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位于益阳市南县南洲镇大郎城村东部一不规则的台地上,台地高出周边稻田约1~1.5米。遗址往北200米处有2处直径三四十米、高4米余的土岗,当地人称炮台,1986年,益阳地区博物馆曾在此发掘战国墓1座。涂家台遗址是洞庭湖区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存,在洞庭湖区新石器时代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上承距今8000余年的彭头山文化,下接距今7000余年的皂市下层文化时期,是解决彭头山至皂市下层文化相互连接的重要遗址。距今约6800年的汤家岗文化前期的某些文化因素在该遗址中有所表现,一些器形表现出皂市下层文化与汤家岗文化的过渡形……[详细]
北五省会馆
  湘潭市雨湖区平政路392号是古湘潭十一总码头所在地。在这个昔日的繁华商埠港口,有一座背倚雨湖,面朝湘江的古建筑,这就是北五省会馆。“北五省”是指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和山东五省,北五省会馆是当时湘潭商业发达和经济繁荣的最好见证,同时也是我省保存完整的最大的“关庙”建筑,里面供奉着威武刚勇的“关帝”。会馆建筑的构造与工艺在全国都属罕见。 北五省会馆建于清康熙初年(1665年前后),当时湘潭是商业重镇,交通便利,商业繁荣,许多外地商人汇集于此,有的甚至落脚生根。这时各种会馆应运而生,会馆既是流动商人的歇息之处,也是某一地域、行业协商议事、制订行规、沟通信息及调解矛盾的场所。会馆是伴随着湘潭工商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是当时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它们反过来又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和发展,同时在维护行业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