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岳阳教会学校
  岳阳教会学校位于岳阳市南湖风景区湖滨办事处黄沙湾社区今岳阳市委党校和岳阳特殊教育学校院内。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4月,美国牧师海维礼之妻海光中在此赁房开办补习班,宣统二年(1910)最后建成。岳阳教会学校内设大学部,后改为高级农业职业科,俗称湖滨大学。抗战期间,该校迁往湘西沅陵继续坚持办学,建国后改为岳阳农校。校舍为砖木结构的欧式建筑,现存建筑共有13栋。其中市委党校院内有外籍教师楼、校长楼、教师楼、学生宿舍楼四栋及顶部坍塌的教堂一栋;市特殊教育学校院内有牧师楼一栋和呈曲尺形排列的别墅式员工住宅七栋。整个建筑群呈南北带状分布在低缓的黄沙湾山顶及东西两侧山坡上,西面山下为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岳阳教会学校建筑群布局和建筑环境承袭欧美风格,校舍中的校长楼、牧师楼、教师楼及教堂为典型欧式建筑,但在……[详细]
大庸革命烈士陵园
  大庸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崇文办事处禾家山社区回龙观。1985年3月,为了纪念大庸县在新中国成立前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牺牲的英烈,大庸县政府决定在城东回龙观顶修建大庸革命烈士陵园。从1986年9月动工修建至1999年底,先后建成烈士纪念塔,三台回廊、四个憩亭、一公里简易公路、安装水电设施,陵园大门、陈列室、三处公厕,856.43 米围墙,700米环山游道,办公和职工宿舍以及绿化等。烈士主塔方柱形由三台回廊、两层塔座和主塔五级组成。塔高23米,两台塔高6.1米,正面宽6米,侧面宽5.5米,塔尖用镁铅合金铸造一个象征手屋钢枪的立体图形。主塔正面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亲笔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金光闪闪大字。背面雕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九个刚劲雄浑的划书大字。主塔下第一层塔……[详细]
浯溪摩崖石刻
  浯溪摩崖石刻位于湖南省祁阳县城西约2公里的湘水之滨。浯溪是湘南著名的风景区,此地怪石嶙峋,林木荫荫,溪水涓涓,奇峭的山岩石壁上,保留了许多历代的摩崖石刻、碑碣。1200多年前,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元结卸却道州刺史之职回乡,途经此地,见这里山水秀丽,留连不舍,遂居家于此,并将一条无名的小溪命名为“浯溪”,修建了峿台和浯庼,并分别为其作记并将自己撰写的《浯庼铭》、《浯溪铭》和《峿台铭》请三位书法家用玉著、悬针、钟鼎三种不同的篆体书写,刻于摩崖上,此便是后人所称“浯溪三铭”,亦称“老三铭”。元结在浯溪定居以后,特将其上元二年(761年)所撰的《大唐中兴颂》一文,请颜真卿楷书,于大历六年(771年)摹刻于浯溪靠近湘江的一块天然绝壁上,因文奇、字奇、岩绝,世称浯溪“三绝”。石刻高7米,全文共332字,每字……[详细]
高山红哨
  “高山红哨”系南山防空哨所的誉称,座落于牧场西山山顶,海拔1860米,为当时中南五省所建的海拔最高的哨所。环顾四周,“八十里南山”尽收眼底。哨所设施完备,结构坚固,由营房、碉堡、地道、战壕、篮球场等5个部分组成,总面积3456平方米。现为邵阳市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乾隆十年,宝庆二府曾在此修建鸣炮台,以报平安。1934年冬,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也先后经过此地,并挖筑战壕阻击敌军。解放初期,境内一小撮国民党顽固分子企图将南山作为-基地,并妄想得到台湾当局的空运救济。为防止海外-势力的空投空降,1963年6月,广州军区正式在此建立哨所,全称为“中南某部国防防空所”。因哨所战士忠于职守,防止了一次又一次台湾特务空投与空降事件的发生,1969年10月1日哨所代表周宜珍赴北京参……[详细]
胡沁园故居
  胡沁园故居位于湘潭县中路铺镇火口岭村竹冲韶塘,亭午公祠三雅堂。胡沁园(1847.5.23一1914.5.23),原名庆龙,字云涛,派名自倬,行寿三,沁园是他的别号。清光绪监生。为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语文学家胡安国(1072—1137年)的后裔。胡沁园精于诗、文、书画。诗主清新,书法王、颜,自成体系,画着力工笔,兼写意,以草虫花卉著称。1889年,他慧眼识英雄,收齐白石为徒,授之翰墨。齐虽木工出身,但悟性极高,勤奋异常,10多年后,成效卓著。其间与胡仙逋(沁园之子)、胡慎吾(名鑫,沁园堂弟)、胡廉石(沁园堂侄)等竹冲一带名士来往频繁、书画交流、艺文互补。一代国画大师起步于三雅堂。胡氏故居“亭午公祠”(俗称“顶上屋”),是胡沁园祖父胡亭午公的祠堂。前临小池,有大路贯通南北。站立正门外远……[详细]
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
  大云山三战三捷纪念碑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在湘北会战中三战三捷而立的纪念碑。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9年日寇攻战长沙,在大云山与国民党第九战区副司令兼二十七集团军司令杨森展开激战,杨森在此打了大胜仗。1942年8月,杨森上了大云山,写下了三战三捷巨幅字样,刻于隆与宫外石壁上,每个字2.2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大云山地区烧杀掠抢,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遭到了中国军民的反抗,长沙三次会战就充分显示了中国军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抵抗的精神。1939年9月,日军为了打通南北交通线,曾三犯长沙。欲控长沙,必先控湘北,湘北门户之咽喉大云山自在敌攻击之中,第一次会战发生在1939年9月14日至10月10日。在湘北方向的我军为十五集团军关麟征指挥的……[详细]
武冈云山胜力寺
  武冈云山胜力寺,素为武冈名胜,相传隋唐即有,但据现存塔碑记载,始创于元僧志惠、克潨二师。至明代,无涯、颛愚观衡相继卓锡该寺。清初,破山海明嗣法弟子燕居德申因迫于当时法诤舍弃经营多年的黔南,入湘开法武冈,以棒喝接人,僧侣云从。于燕居处吃棒饮喝者,皆各得受用,登堂入室者众。嗣法四十九人,皆各飞锡各地,弘化一方。士绅宿儒皆相从过访,接法居士数十。胜力寺以燕居德申传云树合知,知传钟远乾引,引传汰凡坤祖,祖传弗器陶贤,贤传嗣裔铸相,相传一元洪镜,镜传续灯均照,照传应彻弥亮,亮传玉兰纶琢,琢传如瑞法朗,朗传福田界蓝等,师弟相传,法脉不绝,各代均硕德层出,分派各地。至光绪年间,福田界蓝传登岸万皈,胜力寺自登岸而重兴,新建殿宇,大开戒堂,时称“云山堂上中兴祖师”。登岸万皈传慈斋古仁。慈斋重新开派,敷演四十八……[详细]
芋头侗寨古建筑群
  芋头侗寨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始建寨,明嘉靖三年(1524年),户增人旺,建筑规模扩大,形成村寨。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修驿道,清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遭火灾,复建后形成以芋头溪流为轴线向两边分叉布置的七个聚居群。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建寨脚桥及龙氏鼓楼、牙上鼓楼;清嘉庆五年(1800年)建塘头桥。清光绪七年(1881年)建塘坪桥。芋头侗寨古建筑群因山就势,结构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风格。鼓楼、门楼、芦笙场、古井、凉亭、萨岁坛、古墓葬群、侗族楼屋及青石板驿道等一应俱全,其中古楼4座,风雨桥3座,门楼1座,古井2口,萨岁坛2个,吊脚楼居室78栋,古驿道1.6公里。寨内民居采用“杆栏式”建筑为多。有的采用架立……[详细]
益阳文昌阁
  中共益阳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旧址(文昌阁)位于益阳市资阳区汽车路街道办事处文昌阁社区。文昌阁的前身称为学宫,始建于宋。大革命时期,为第一届中共益阳县委机关所在地。1924年8月,熊亨瀚受“五四”民主思想影响,和进步青年夏时等,决心与封建势力决裂,投入人民革命洪流,组织益阳县公民自治会,并在县城文昌阁创办益阳最早的革命刊物——《资江杂志》,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开展对益阳县封建顽固派头目王建龙的斗争,影响波及湘中数县。1926年5月,益阳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革命的烈火势如燎原,革命的洪流荡涤着一切污泥浊水。文昌阁又成为了革命人民经常聚会之地。7月,临时中共益阳地区执行委员袁铸仁,先后与高文华、戴武仁、何凝庶、余璜、何圣等在南湖圫、龙洲书院、兰溪、双江等地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决定筹建中共益阳……[详细]
长沙榔梨陶公庙
  陶公庙位于长沙县榔梨镇,濒临浏阳河,枕靠临湘山,四周古木参天,风景十分优美,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陶公庙建于梁天监初年(公元502——519年)。有“六朝遗庙,千年名山”之称。据史书记载,奉祀晋太尉陶侃之孙陶淡与其侄结庐临湘山,后来叔侄偕隐于此。士民仰其清名盛德,故立此庙祀之。古庙由正殿,山门、戏楼、石级等组成。山门的中门门额悬有“临湘山”一匾。山门两侧联云:“山中宰相,陆地神仙”。这副对联说的是:南朝陶弘景初仕齐,后入梁,隐居茅山,屡经礼聘不出。武帝时,国家每有大事,辄往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晋人称陶渊明为“陆地神仙”,因其忘怀得失而得名。此外,左右山门分别横嵌“紫府”、“丹邱”门额,并嵌有“立德不朽,有仙则名”和“六朝遗庙,千年名山”的楹联。据《长沙县志》记载,陶公庙始建于南北朝梁天……[详细]
安江农校纪念园
  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纪念园,坐落在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溪边村,占地310亩,建筑面积21605平方米。安江农校纪念园前身为国立第十一中学职业部,1939年始建于湖南省武岗县竹篙塘甫公祠(今湖南省洞口县)翌年为觅农场,迁至黔阳县(今洪江市)安江镇郊溪边村胜觉寺旧址(胜觉寺为明代湘西三大古寺庙之一,文革前毁)1941年1月由省接办,更名为湖南省第十职业学校。1950年2月,湖南农业厅接管,定名为湖南安江农林技术学校。1953年,袁农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被分配来到安江农校,从事教学及杂交水稻研究长达37年之久。安江农校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云,不仅培养了近万名农科专业莘莘学子,也成为了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发源地。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杂交水稻科研团队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世界……[详细]
浏阳红一方面军活动旧址
  红一方面军成立旧址李家大屋,位于浏阳市永和镇石江村大屋组。创建于清嘉庆年间,历经四载(1803—1806)而落成,建筑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封火墙,硬山顶,小青瓦,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两侧辅设厢房,内置天井10余处,有大小房屋百余间,主体建筑西侧50米处设槽门,四周筑三合土围墙。原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现仅存主体建筑中栋部分。1930年8月23日,毛泽东、朱德率红一军团与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三军团在此会师,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两军整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共四万余人。毛泽东任前委书记兼总政委、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滕代远任副政委,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湘东特委书记张启龙和浏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领导人及当地群众数千人出……[详细]
孙开华故居及“二十八宿”古水渠
  孙开华故居,别名孙家寺溶,为明清时期名人故居。故居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岩泊渡镇星明村六组,东经110°57′0.54″,北纬29°21′44.1″,海拔131米,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平面呈长方形,南北深约52.6米,东西宽约93米,占地面积4890多平方米,坐南朝北,偏东6.5度,前后四进。中轴线是一条宽5.4米由大门直通第四进房舍的道路,两侧正屋间及横屋与围屋之间布置有天井。据星明村支部书记邹开定介绍,故居原有18个天井,屋架的“七”字挑均为“龙凤挑”,木柱基座都用石材雕花。现仅存左右门厅院落、右二进正屋、左三进正屋、右三进横屋,建筑面积426 平方米。这一门厅院落和三栋单体建筑物格局基本保持原貌,均为三至五开间木结构民居建筑,梁架有雕饰,以龙纹为多,且作法别致精美,从残留的房舍……[详细]
永定普光寺
  普光寺时代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此为湘西一处风格特殊的古建筑群。据大庸县《乡土志》记载:“明永乐十一年(1413),指挥使雍简建。”清雍正十一年(1733)至光绪十七年(1891),多次修葺。现存建筑有大山门、二山门、大佛殿(大雄宝殿)、二佛殿、观音殿及左侧高贞观、玉皇阁等,占地8618平方米。大山门: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875),民国25年(1936)重修。庑殿形式,面宽15.6米,进深7.8米,正门作重檐歇山顶,布小青瓦,门额悬浮雕贴金“普光禅寺”横匾。二山门与大山门互相对峙,规模亦相同。大佛殿(大雄宝殿):清康熙二十四年(1708)重修,以后各时期均加修葺,面阔5间,进深3间,高8.5米,面积为318平方米。殿内木金柱8根,檐柱24根,每个梁架用3个大梁、2根抱头梁穿插重……[详细]
谭家花屋
  欢迎来到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谭家花屋参观指导(或游览)。游客们也许你见到这处近现代建筑物有些不以为然,心里也许在问一栋普普通通的民宅国家为何要对它进行保护呢?先听我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上个世纪30年代末,日军入侵华北,一时间战火纷飞,狼烟四起,“偌大的华北容不下一张课桌”,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几近瘫痪。中华民族面临着-灭族的危险。一位年轻有为的教授,从上海辗转千里,到古镇涟源蓝田任教。居住在学校附近的一座地主的宅院里。就在这所看似普通的宅子里,他写出了《谈艺录》的大半部分,并构思了抗战文学的长篇小说中一颗璀璨的星星---《围城》,一句“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道尽了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彷徨。他是谁,与老屋又有着怎样的渊源?今天让我带领大家到花屋里一探究竟。没错,这故事的主人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