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文物古迹介绍

别峰古寺
  别峰古寺目前是潮州地区香火比较旺的一个寺庙,因古寺位于韩江边大山坳中,其自然风光秀丽,是郊区难得的一片静土,除了上香求平安外,也是一个不错的自然游览景点,周边的山峰都可以攀登,山上风光秀美。别峰古寺位于意溪镇橡埔村别峰山,面临韩江,南揽凤城秀色,群山环抱。别峰山原称凤栖山,明代有潮州八景之一的“凤栖木棉”。清末林大川在《韩江记》载“凤栖山即别峰山也,距城东北十里,山峰秀色而为附郭名胜,文人学士多览游焉”,山有“凤栖楼”,寺内有仇昌祚书“过桥便觉市尘少,到寺方知增日长”的诗联;宋代潮州进土知梅州事陈希及题壁诗:“千载传闻孰是非,高梧修竹晚风微。欲知古寺兽栖凤,殿楼今无燕双飞。”可见“古寺”由来已久。别峰古寺分前、中、后三进,前座为门楼亭,中座“国道宝殿”供奉南海观音,后座“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详细]
242、登云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云塔
  (雁塔嘲风)登云塔位于徐城镇民主路与东方路“丁字”相交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破土奠基,天启三年(1623年)竣工落成。塔体为八角棱台形,叠七层,每层有内室。体积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底层内室直径3.35米,顶层内室直径1.24米,全塔高36.41米,踏跺(石阶)设在夹墙中,盘旋而登190级可至塔顶,塔身砖石泥灰沙结构,以砖为主,砌法一顺一丁,每层均有线砖和牙相间装饰,坚固美观,经360多年,至今古塔风貌依然。由于塔处县城中心,登临绝顶不但可以俯瞰全城风光,每逢丽日晴天,还可远眺南海千帆,琼岛风光,故素以“雁塔嘲风”列为徐阳八景之一。古塔是徐闻保存较好的明代建筑,它为研究徐闻当时的建筑艺术留下宝贵的实物。1983年3月,徐闻县人民政府宣布其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详细]
丁日昌旧居(丁氏光禄公祠)
  丁日昌旧居也称丁府、丁氏光禄公祠,位于榕城区元鼎路,是清代洋务运动代表性人物丁日昌所建。丁日昌祖籍丰顺,历任苏松太道、江苏巡抚、福建巡抚和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晚年寓居揭阳榕城,为纪念其父“光禄公”,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兴建这座大型祠堂。整座建筑占地面积6100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大门前原有主人官阶显赫象征的照壁、月池和旗杆夹。丁府正厅三进,正厅的两旁左右各有两条直巷护卫,每条直巷之内,又各有小院落四座,每座院落的木雕各有特色,争奇斗胜。丁府的建筑格局,按潮汕人说法,叫“百鸟朝凰”,共有九十九间半屋室之多,所谓半间,指丁府内有一处地下室。丁日昌旧居是清代洋务派实干家丁日昌在全国唯一的旧居,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实用大方,木雕精美且极具地方特色,保持了潮汕地区传统的建筑结构、材料和工……[详细]
244、启明楼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启明楼
  启明楼位于饶平县上饶镇二善村楼子背自然村,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坐东向西,呈圆形,直径100米,占地总面积约7951平方米。二环围,内围前平房,后三层楼房,共分32开间,中心处辟有内埕,水井1口,-前平房,后二层楼房,共分48开间,门前池塘1口。石墙基,石构门楼,墙体由黄泥土夯筑,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悬挑。该楼保存较好,外表美丽壮观,是清末土楼建筑的典型代表,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惠州市中山纪念堂
  惠州市中山纪念堂位于惠州市惠城区中山公园。2007年重新修缮。1978年7月被公布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派员到惠州,先后组织发动反清的三洲田起义和七女湖起义。20世纪20年代多次率联军讨伐盘踞广东的陈炯明叛军,先后6次亲赴惠州前线指挥战斗。为纪念孙中山,1928年惠州第一公园改为“中山公园”。1937年在公园内建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南面成十字交叉的两条街道(路)名,分别改为中山东、西路,中山南、北路。2007年重新修缮。1978年7月被公布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惠州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之一。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为了推翻清王朝统治,曾两次派员到惠州组织发动了三洲田起义和七女湖起义。为了统一广东,肃清东江军阀-势力,1923年7月23日,孙中山亲自督师赴石龙指挥攻困守……[详细]
仁居红四军第一纵队革命旧址
  仁居红四军第一纵队革命旧址(含红四军纵队司令部旧址、红四军纵队军需处旧址、红四军纵队后勤处旧址、老东门街红军标语)位于平远县仁居镇仁居村。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平远县红军纪念园坐落于当年红四军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真理的地方——仁居镇东较场,该纪念园是广东第一个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为主题的纪念园,规划面积200多亩,包括展馆区、纪念塔区、纪念亭区、休闲区4个主要功能区。记者在红四军纪念馆看到,大量的历史图片和实物反映了平远革命历史。在红军纪念馆,讲解员陈丽芳指着红军标语墙告诉记者,红四军在平远期间,积极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在大街小巷书写宣传标语,平远也是广东省红军墙标最多的县。“全省保留完整、字迹清晰、内容不同的红军墙标共304条,平远有123条,其中单仁居镇就……[详细]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旧址
  民国广州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旧址位于广州市文明路194号至200号(原为文明路75至81号)。是一座四间相连的三层楼房,砖木结构,木楼板,坐南向北,四间内部有门互通。每间宽4米、深12.8米。1924年中共的机关没有公开,用“管东渠”(即“广东区”的谐音)的化名向-局登记,后来“管东渠”就成了广东区委的代号。民族解放协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筹备处初期也在二楼办公,门前曾挂这两个单位的牌子作掩护。广东区委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地区区委之一。1922年,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成立,负责人是谭平山。1924年,10月,周恩来接任区委委员长的职务。1925年春,由陈延年担任书记。区委原管辖广东、广西两省,至1926年初扩展到福建南部、云南、贵州以及南洋一带。区委设组织部、宣传部、工人部(工委)、农民部(农……[详细]
苏区革命遗址群
  紫金县苏区革命旧址群位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该镇是1958年国务院批准以“苏区”命名的著名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是全国最早建立农会组织、农民武装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方之一,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和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早期中共紫金县委、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海陆紫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周恩来、彭湃、徐向前等革命先辈曾亲临指导工作,许许多多革命志士曾在此浴血奋战,保留下来的革命旧址众多,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极为丰富。紫金县苏区革命旧址群主要有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海陆紫苏维埃政府旧址、炮子乡农会(县总农会)旧址、红二师师部旧址、红军医院旧址、红军兵工厂旧址、红十一军四十九团团部旧址、“血田”遗址等20处革命旧址及纪念建筑,承载着历史的印记,给……[详细]
梁赞故居
  梁赞故居在广东省鹤山市古劳镇东便村。梁赞原名梁德荣,出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5),佛山正堂街家中。是建于清代的传统广府式院落,故居分“拜师堂”、“传承堂”、“荣生堂”以及梁赞曾经居住过的寑室等,占地面积105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墙七顺一丁错缝垒砌。工艺有木雕、灰塑、彩绘等。整座建筑基本完好。梁赞幼年和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座古式平房度过。古劳水乡的恬静柔和,塑造了他温文尔雅、洒脱悠闲的性格。……[详细]
250、琶洲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琶洲塔
  从广州乘新洲线公共汽车过了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不久,一座巍峨耸立于小山坡上的古塔便呈现在跟前。这就是广州著名的古羊城八景之一——“琶洲砥柱”的所在地了,古塔便是琶洲塔。琶洲原是珠江河中的一个洲渚,四面环水,因形似琵琶而得名。这里是从珠江口进入广州的孔道,过去曾称为“会城水口”。洲上有二山连缀,每当海潮涨落的时候,它在珠江的入口处“吞吐潮汐”,确实是山川葱秀、风景宜人的游乐之所。其中一山,岩石坚硬,石平顶坦,恰好是建塔的天然基础。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南海绅士王学增、杨瑞云等人迷信风水,倡议建塔以发科举人才。就在此山顶建了这座九层的砖木塔,传说洲上“常有海鳌浮出,光如白日”,故名曰“海鳌塔”。登高远眺,水天一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确使人有奇丽的感觉。塔平面为八角形,青砖楼阁式,外观9级,……[详细]
阳江学宫
  阳江学宫位于今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南恩路江城一小,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迁建于今址,清嘉庆五年(1800年)重修为今天规模,现存较好的建筑有大成门、大成殿和东西庑。在《阳江志》(民国14年版)载:宋庆历四年(1044)始创恩州学于城南二里处(约在荔枝园住宅区),而县学在城内西隅(即江城渔洲路,今八小一带),后因兵 及其他缘故,曾几度迁移。现存的学宫是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建成。从明正德九年(1514)起至清代,经历十五次的重建、改建、增建。其中嘉庆五年(1800)知县李协五倡捐平基重建。重建后的学宫为砖木结构,以中轴线排列各单体建筑物,均衡对称组成一座宫殿式建筑,共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其中单体建筑依次有棂星门(前门)、泮池、戟门(前殿)、东西两庑……[详细]
潮州凤凰塔
  潮州八景之龙湫宝塔龙湫宝塔是潮州八景之一。原指潮州城北面韩江河面的小洲上,建于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葱郁繁茂的树林,有雅致幽静的寺院,与四周的景物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绮丽的风景。初时名为“塔院维舟”,以游艇常喜系缆于此命名。又因塔边有“龙求湫泉”,因之又名“龙湫宝塔”。可惜宝塔于清代已经倒塌,寺院也荒芜,残存的塔基后来也被洪水冲走去。现在,代替此景是韩江东岸边一座古色古香的“凤凰塔”的风光。凤凰塔位于潮州市区东南约2公里的涸溪村,临韩江东溪、北溪分叉之东南岸上,耸立着一座七层八面砖石结构的古塔,此塔俗称涸溪塔,正名凤凰塔。始建于明历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年重修。凤凰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清乾隆三十年(1765)重修。塔高45.8米,基围46.6米,墙厚2米多,7层八面,石砖结构,工程浩大……[详细]
聚龙古村
  聚龙村又名邝家村,在光绪五年(1879年)由一批祖籍台山的邝氏华侨买地而建。聚龙村坐落在冲口街陇西与招村之间,村口正对一湾河水,整修过的河岸两边古榕蔽日,仍带有田园风光。聚龙村现占地5200多平方米,保存有古屋前后三排,共20间。广州芳村有一处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群——聚龙村。据说这个有一百一十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至今仍居住着上百名男女老少。聚龙村的青砖大屋,墙脚用整块麻石砌成,窗楣的灰雕绘有富贵吉祥图案。大屋的门分几层,从外到内,依次是角门、趟栊门、大门。聚龙村的楼房内部设计大同小异。大厅内有三道屏风门装饰。不少屏风的木雕,因年代久远退去了色彩,但却更添古朴的风雅。大厅两侧左右对称,各侧排列四间房。二楼共有五间房,有些彩色的窗上嵌有诗词佳句。在小巷中还看到几间蚝壳屋,以青砖作柱,再以蚝壳砌墙。……[详细]
澄海丹砂古寺
  澄海丹砂古寺 位于澄海市莲下镇程洋岗村虎丘山西侧。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后被倭寇焚毁。天启四年(1624年)僧真闻重建。崇祯年间乡宗伯黄锦,御史陈朗弼重修,后又毁。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僧得源募建,改观音殿为藏经阁。至清康熙初迁海又毁。康熙十九年(1680年)邑绅杨钟岳帅僧如广募修,二十三年由知县王岱题匾额。古寺山门内设元帝楼,二十三年邑诸生郑等重建,移神像于藏经阁,改祀文昌。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僧照赋重修后殿及僧房。明成化至弘治期间,住持僧道曾在该寺为潮汕民众传授武当拳,称“结梅会”,以御倭寇袭扰。武宗年间停止拳类活动。后由潮州开元寺派僧来此住持。寺院为三进院落式布局,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山门前坪地960平方米,设四柱三门冲天式石牌坊,坊额镌刻“岁皇明天启六年……[详细]
潮州凤凰台
  凤凰台位于广济桥下游近一公里处,韩江江心小岛仙洲岛之凤凰洲头。始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为知府侯必登创建。原台分3级,高7丈,上有四角方亭,立于塔式石基之上,横匾上 书-“中流砥柱”4个大字。随后历代又在凤凰洲陆续增建十相祠、文昌祠、奎阁、龙神庙、天后宫等景点,还有庵寺古塔等。这些建筑风格古雅、朴实,形成江中的一个独特景区。由于遭受大水,兵乱等天灾-,几经兴废,屡毁屡修。至1998年以前存在的凤凰台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潮安县长林一足所重修的一座四柱、单檐歇山顶水泥结构的亭台。“文革”期间凤凰台遭受破坏,幸好嵌在台基上的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石匾和民国二十五年悬掛于台上槛的4块匾额被人用泥和贝灰涂抹覆盖,客观上保护了这些匾额,使之逃过大劫。1999年市政府投资修复凤凰台,7月……[详细]
韩祠橡木
  韩文公祠始建于北宋年间,建在城南7里。苏轼曾撰写了著名的《潮州韩文公庙碑》。韩祠在元、明两代屡经修营,不下20次。祠宇据地高旷,构造古雅。内分前后二进,并带两廊。后进筑在比前进高出几米的台基上,内供韩愈塑像。堂上有对联:“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岭娇;到官才八月,潮平鳄诸,于今香火遍瀛洲。”祠内有历代碑刻36块,其年代最早者即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从城南移此,置正堂南墙下。祠内前后二进梁柱,还分悬今人为重修韩文公祠所题写的匾额。韩祠倚山临水,肃穆端庄。1988年,原侍郎亭旧址又新建了“侍郎阁”,占地328平方米,系双层垂檐建筑。其下层为展览厅,上层辟为“韩愈纪念馆”,阁前石砌平台正中有2米多高的韩愈平身石像1尊。原韩祠始建于宋真宗成平二年,由潮州通判陈尧佐于金山麓夫子庙正室东厢辟……[详细]
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总指挥部旧址
  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旧址,位于汕头市金平区民权路50号,始建于1926年,原为大埔会馆。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东向,每层面积423.7㎡,总面积1271㎡,各层四面有走廊相通。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主力部队在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同志的率领下向广东进发;9月23日从三河坝进军潮州城;24日解放汕头市,在此处设立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总指挥部。南昌起义军进入潮汕前后共七天,潮汕革命史上称之为“七日红”,其影响极为深远,为中共潮汕党组织领导武装斗争和开辟革命根据地奠下基础。这是一处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有关的革命旧址。该旧址于1988年11月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定为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5月经市编委批准,成立“汕头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详细]
258、五皈寺
五皈寺
  沙陇镇溪西乡五皈寺,俗称“五保寺”,肇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南宋景炎三年(1278)释续开扩建,相传文天祥前来礼住持并步上沙丘望幼主,明洪武一年(1368)“虱母仙”何野云也到此。1984年起由住持释惟振重兴,文物颇多。相传南宋末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志定和尚到此,观察地势,见西南山的大龙溪、水龙溪两溪水浩大长流,东咸水溪流通至海,沙滩平坦,是为宝地,遂于此筑宇建寺。名为“五皈”,其意是常住要有“五戒三皈”。后来,沙陇人多,分为五片,称“五保”,故俗称之“五保寺”。据说明朝刚立,即洪武一年(1368),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何野云,兵败流落到此,为高姓建祠,步至寺,效文丞相登丘怀主。后来因七座沙丘环寺(今遗存最大沙丘“七头埔”),寺易名“七星寺”。故民谚云:“未有溪西地名,先有高姓;未有……[详细]
杜国庠墓
  杜国庠墓坐落于澄海区凤翔街道东港路,建筑物形状为:墓基座为圆形。该墓座东向西,占地1800平方米(1985年以前占地约300平米),建筑面积475平方米,建于1961年10月8日,1985年重修。墓碑为灰岗岩,正面上方立瓷质杜国庠同志遗像,下方“杜国庠同志之墓”7个字阴刻。墓碑背面阴刻陈御仙(杜国庠夫人)为杜国庠撰写的碑铭,“杜国庠同志之墓”及碑铭均系王鼎新手书。墓埕两侧立郭沬若、许涤新纪念杜国庠同志而作的诗刻在2块石碑上,石碑文阴刻镶金。墓埕、墓道、台阶均为彩色水磨石(2005年10月维修)。墓埕及墓道有树木花草,主要有柏树、雪梅,墓地范围砌墙加铁栏杆,墓道前有铁门。杜国庠同志是澄海莲上兰苑村人,1889年4月16日出生,曾用名杜守素、林佰修、吴啸仙,中共党员,是著名马克思主义者、历史学家……[详细]
李氏宗祠(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
  李氏宗祠位于潮州城区中山路中段,原为李姓祠堂,1987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因为它是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早在1925年3月,东征军占领潮州后,为使随军东征的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能有机会补习课程,筹设潮州分校。未及一月,军校学生奉命返回总校。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二次东征,11月再次占领潮州,复设黄埔军校潮州分校于李厝祠(1926年5月1日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招生范围为惠、潮、梅、海陆丰各属学生。由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兼任分校校长,何应钦为分校教育长兼代校长,周恩来兼政治部主任,王昆仑为秘书兼政治教官;同时,聘请黄埔总校的熊雄、恽代英、肖楚女等共产党员为政治教官,陈勉吾、张光、张镜澄、方万方、张岳嵩为军事教官,反映了当年国共合作创办该校的历史事实。12月18日举行开学典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