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韦国清上将故居
  广西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位于东兰县城西南16公里处的三石镇弄英村弄英屯。原323国道线旁。是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和国开国将军-上将的故居。1928年,15岁的-从这里投身革命,次年参加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领导的百色起义。1930年随红七军主力北上江西,后跟随中央红军走上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1950年,应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邀请,率军事顾问团赴越,帮助越南人民军抗法战争,亲自指挥了著名的奠边府战役,深得越南人民的爱戴。1955年被国务院授予上将军衔。1977年后,一直担任我国党、政、军领导人,直到1989年近世。故居四周环山,五峰连立,地势犹如弧开的手掌,背靠四山,面朝一坡。故居现有陈列室两间,展有-上将生前用过的遗物,以及他戎马生涯和解放后一些国事活动的照……[详细]
越州故城
  越州古城遗址越州古城是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浦北县泉水乡坡子坪的仰天窝。据《南齐书》记载,为南朝宋泰始七年(471年)建立,平面呈回字形,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城周长2028米。北城墙依山建筑,地势高耸,显得险要,南城墙比较平缓。残墙最高处达14米,其余平均高3米,城基最宽处达16米,一般宽八九米,四周每百步筑1个“马面”。古城分内外城,外城南北长800米,东西宽500米。城内有城(俗称“官厅地”),城外有沟。内城亦称子城(指“官厅地”),依山坡筑于城内西北区,地势较高,可腑视全城,并有墙与外城相隔,其北面又有壕沟险阻,是个既比较安全又可控制全局的地方。据史载,越州初置时辖百梁、陇苏、永宁、安昌、富昌、南流、临漳等郡。南齐时(479年~502年),辖区增至20个郡,辖地东到茂名,南……[详细]
南宁顶蛳山遗址
  顶蛳山遗址遗址地处邕宁邕江支流八尺江右岸,是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遗址,整个山丘呈椭圆状南北延伸,地势东高西低,总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被列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和国家大遗址展示中心之一,作为中国史前文化中一种独特文化类型的代表以奇特肢解、屈肢葬式,完整的陶器,层次清楚的文化序列令中外著名考古专家为之迷醉。其内涵、意义和科学价值完全可以和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博物馆相媲美。奇特的人文景观,是五彩斑斓的旅游业中一枝招蜂引蝶、独具魁力的奇葩,是人们了解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古文化遗址,更蕴蓄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充满着诱人的神秘色彩。众所周知,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文化遗址使人们了解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古人类的生活情况,那么,你走进距今约……[详细]
子村惠封庙
  子村惠封庙子村惠封庙(惠封学堂)始建于明代初期,清雍正年间重修,是朱元璋称帝时特封所建之庙,故名曰“惠封庙”。惠封庙位于下小河畔,山水相连,气势磅砣,风景秀丽。清代地理大师雷友兰四处寻找回龙顾祖穴地,于1696年春来到惠封庙,曾留下千古绝唱的赞赏诗篇:四耳岭顶起0,二十四山龙随龙。金龙随弯顺水下,回龙顾祖是惠封。前屹文笔架峦峰,后有猛虎山相从。九曲潺流相环抱,左右旗鼓更威风。狮象鱼虾把水口,英雄将相靠此功。惠封庙两侧有教室,既是庙宇又是学堂。李济深六岁时师从其舅父-初在惠封学堂读书,因此,惠封庙(又称惠封学堂)是李济深的启蒙学堂。1907年,李济深回料神老家省亲经过子村,特地重访了惠封庙和惠封学堂,并以“名圣惠封”为冠题诗一首,云:名传四海天下扬,圣地神灵培精英。惠国惠民赐天福,封官封爵出将……[详细]
太平府故城
  太平府故城,位于崇左县太平镇,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内置城门五个,城墙上另设置敌楼十余座,现存朝阳门、安远门、镇边门三个城门和1360米城墙。太平府故城内置城门五个,东为“长春”,南为“镇安”,西为“安远”和“镇边”,北为“拱辰”。另设置敌楼十余座。明永乐6年左江大水泛涨,淹塌城垣400余丈,又征各州民助修,易用石砌。后几经修复,又逐年倒塌。现尚存“长春”(东门)、“镇边”(大西门),“安远”(小西门)及残墙约1360米,是迄今广西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府治石城。太平府故城的古老街区沿城墙内呈网线状分布,街区内设有书院、城隍庙、太平府、北朝府、玄真观、南津古渡码头等30多处人文景观,太平古城有“丽水四折,环其三面,其形若壶,故名壶城”之说,城区四周环山绕水,山清水秀,风光绮丽,建筑风格……[详细]
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
  柳州旧机场旧址:始建于1929年,现存遗迹包括飞机跑道旧址、机场指挥塔旧址、机场指挥部山洞旧址、山洞飞机库旧址、机场油库及哨所旧址、机场驻军营房和飞虎队营房旧址、飞虎队俱乐部及其弹药库山洞旧址、机场碉堡旧址等。在抗日战争期间,此处曾驻扎我国空军部队、苏联志愿航空队、美国飞虎队。他们以柳州机场为重要基地,频频驾机与日军展开血战,为抗击日本侵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公岭环山工事碉堡群旧址:占地700多亩,是上世纪30年代修筑的军事建筑群,具有当时典型军事设施风格,战壕、碉堡皆用钢筋混凝土构筑,并深藏于山岭内,是研究我国当年军事战术思想和军工科技难得的颇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柳州防御工事碉堡群: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始建于民国时期,分别位于鸡喇、金鸡岭、磨滩村、大鹅山、小鹅山、新云村、门头村等……[详细]
严关窑址
  严关宋窑址在兴安县城西10公里严关乡水南村北。西北临灵渠,西南凭公路,东至同志村公所,面积约1平方公里。1962年在这里发现宋代窑群,周围宋瓷破片满地皆是,出土了大批珍贵宋代瓷器。1963年2月26日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自治区有关部门与县文物管理所共同发掘了窑室1座,为斜坡式龙窑,窑室依山坡建筑,长48米,宽1.6米,采用支钉叠烧法,出土瓷器1000余件,有盘、碗、碟、壶、罐、瓶、灯等,胎质灰白,釉厚而晶莹,釉色有青、粉青、姜黄、酱黄、玳瑁和青白等,纹饰有缠花、团花、荷花、牡丹、双鱼、婴戏等。装饰艺术以印花为主,亦有划花、刻花。图案以双鱼海水、荷花戏婴为题材,有牡丹、菊、莲等动植物纹样。有的印有“寿山福海”款,有的书“太平”、“府学”字款。花纹布局及线条都较粗疏。曾……[详细]
摩崖石刻和碑刻
  摩崖石刻摩崖石刻和碑刻是钟山比较多的历史人文现象,最有特点和意义的有几处,即反映南北朝时期的蒋氏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为老百姓不再受战争之苦,而劝子归隋之事迹的宋朝重刻的合掌石摩崖石刻:有宋至民国的摩崖石刻11题(诗题)的碧云岩摩崖石刻,有反映明朝推行以夷制夷土司制度,开辟水陆航道,迫使各地瑶壮苗民归顺的《百蛮遵道》摩崖石刻:有反映钟山花山峒欧奎、秦鹿、夔雅乐率苗、瑶、壮民起义,钟益奉调抵花山征剿,历征三年而平息,受封富川县额外守御所区千户,子孙世袭花山瑶壮苗夷等境内屯田,山岭即给该军耕种的史实的《平蛮封地碑》;有反映太平天国将领陈金刚部进入钟山围攻大虞村的经过等史实的《大虞宗祠记事碑》;有宋时“侬元帅平瑶复县治”,明富阳知县题的“状元峰”,民国卢世标撰文,张廷辅书丹的“中楼记”和抗日时期的抗……[详细]
红七军桂岭整编驻地旧址(张公庙)
  红七军桂岭整编驻地旧址(张公庙)位于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桂岭街西门口,距市区80多公里。该庙宇始建于明朝,坐东向西,占地36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12.7平方米,砖瓦木结构,前后两进,中有廊房,庙宇上方雕刻有龙凤、花卉等。1991年9月25日贺县人民政府将桂岭张公庙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30日贺州市人民政府将其命名为贺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列为贺州市及八步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1931年1月14日,邓小平、张云逸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简称红七军)第十九、二十师北上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到达桂岭时把军部机关设在张公庙内,邓小平、张云逸就住在庙里。当时部队减员严重,出发时7000多人减到3500多人,两个师的建制已经严重不健全,而且部队补给严重不足。……[详细]
六公岩古文化遗址
  六公岩古文化遗址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官成镇旺石村石山屯小旺石山东边半山腰处简介:该遗址座落在官成镇旺石村大旺山旁的小旺石山上,距县城12公里。洞口向西南,洞內呈葫芦形状,洞口高4米,宽1.5米,洞深约3米,内宽2~3米,面积约10平方米,靠近洞口的地方的表土被破坏扰乱,从扰乱的土层中采集到同灰褐色的泥土胶结在一起的螺壳、蚌壳、兽骨、炭屑和砾石打制石器。其余都被板覆盖着,板盖约二十公分。该遗址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遗址,对研究南方古人类史有重要价值。1973年11月6日由区文物工作队和县文管所普查发现的,1981年10月29日县人民政府(平政发[81]74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山平面形状为基础,周边延出10米为保护范围。以保护范围的尺度为基础,外延出10米为建设控制……[详细]
王举谢公祠
  王举谢公祠,位于桂平市垌心乡王举村,祠创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坐北向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占地面积222平方米,抬梁式砖木结构,两进三开间,进与进间有天井相隔。硬山顶,屋面盖小青瓦,正脊饰以狮子、花鸟等彩色琉璃。两进明间的墙上饰山水花鸟壁画,天井用鹅卵石子铺砌。突显清代岭南建筑风格。谢天佑(公元1633年——1698年)年少志高,考授了州司马,获赠修职郎。他为官清廉,忧国爱民,造福四方。匪乱时挺身救百姓,出资修凿大黄江,由良四埠至涯龙长一百里,既可通船航,又可供灌溉,还捐资开凿瑶山口等狭窄不平的险道,百姓很信赖他。他好善乐施,修善积德,大旱年代,贵买贱卖粮食,周济贫民,发牛给种劝力耕。清朝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刘统勋从《广西通志》、《浔州府志》中知悉谢天佑能在匪乱时挺身救百姓,捐资修凿河道,兴修水……[详细]
冯宇明故居
  冯宇明故居,位于桂平市寻旺乡先锋村冯屋屯,该故居由冯宇明建于1968年,坐西朝东,由当地建筑名匠卢信兴主持设计与施工。故居平面呈长方形,主体建筑为两进三开间,两进之间设置青石板铺设的天井,天井两侧为横廊,砖木结构,悬山顶,盖小青瓦,占地总面积322.36平方米。明堂内供奉冯氏先祖牌位及悬挂冯氏家训,两进的稍间均设二层木楼,整座建筑布局严谨考究。冯宇明(1925.8—2010.5)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参加地下党组织的抗战活动,在先锋村镇海宫、担水步等要地组织村民挖壕沟,设置障碍以防止日军进犯宗耀村(今先锋村),晚间值守巡逻,守护村民的平安。他1952年毕业于广西桂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担任过柳州干部文化学校教员,主要培训老红军老战士学习文化,还担任过广西日报记者、桂平县文化馆馆长、桂平县……[详细]
英家粤东会馆
  粤东会馆在英家七甲街背有始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英家起义地址——粤东会馆,该会馆为上七下七四合院结构,整个建筑以麻石硫璃瓦为主要建材,会馆门前檐柱、梁枋、斗拱间浮雕壁画琳浪满目,门前两侧是浅浮雕双龙戏珠额枋,其上是通体透雕瑞兽麒麟,枋下为俩俩相伴的石雕八仙人,叠梁及雀替上则是姿态各异,妙趣横生的戏剧故事人物木浮雕,而瓦檐下斗拱间则蜷曲着回首俯视的木雕龙,大门两旁是一付极为俊秀隶书体阴刻石对联,大门石匾额是“粤东会馆”四个阳刻楷书,字体非常厚重,石匾额上是画工精细的大幅山水人物彩画,人物的神态与情景栩栩如生,体现了这一清代岭南社会文化熔于建筑美学艺术风貌。英家粤东会馆在民国时期曾是-的粮仓,1947年6月,由广西区工委领导的英家起义,在这里开仓济贫,数千担谷子一夜之间成为方圆百姓鼎中……[详细]
袁子鹏墓
  丹竹白马明未兵部尚书袁崇焕父墓碑(现改为与袁子鹏墓)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丹竹镇白沙村村中间位置简介:该墓位于平南县丹竹镇白沙屯中,土名宝鸭落莲塘,始建于明代,清光绪年间藤县和平乡里罗村袁姓人重立碑,重修墓,原为三合土坟墓,现为砖墓,墓坐东南向西北。墓冢呈覆斗状,该墓原碑已失,1980年重修墓圈、墓沟、坟台、墓门全用水泥、砖、石结构,计墓堆直径3.3米,高1米,墓圈外径4.5米,内径4.3米,墓门0.8米,拜台宽6.5米,深4米。该墓对研究袁氏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平南袁氏族谱记载:“十三世祖讳红瑁字世祥妣谢氏生二子,长子子鹏,次子子腾。公之长子游粤西山川兼贸木材,定居平南白马,祖居东莞温塘水南乡袁屋墩,十四世祖讳子鹏红瑁公长子由粤东西后居平南白马妣何氏生三子长崇燦次崇焕三崇煜……[详细]
岭南汉墓群
  年代:西汉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大乐镇岭南村西南面800米处的丘陵上岭南汉墓群是桂中地区为数不多的一处大型西汉古墓群。1981年自治区文物普查时发现。主要分布于象州县大乐镇岭南村东、西、南面,由115座汉墓构成,总面积为1098065.74㎡。墓葬封土堆呈半圆形,直径多在5-10米之间,高1.2米以上,大多数古墓封土完好。1985年对5座墓葬进行抢救发掘,出土了施釉陶钵、陶纺轮、铁器、五铢钱等器物。陶罐的纹饰有直线纹和方格纹,花纹美观大方;纺--小略有不同,开台算珠,多数为素面,有的有两道直线纹饰,制作精细。这些文物为后人了解象州古代文明进程提供了依据。岭南汉墓出土的文物,与中原地区出土的汉代文物相似,足以说明西汉时期象州已深受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影响,壮族人民与汉族人民政治、经济、……[详细]
梁嵩故居遗址
  梁嵩故居遗址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大鹏镇高龙村龙街屯状元坡北面半山坡上简介:该遗址位于平南县大鹏镇高龙村龙街屯状元坡北面半山坡上,为一处南宋时期的故居遗址,面积200平方米。在二次普查时,发现其旧居遗址尚存,遗址前右边古道上(距遗址约三十米),有梁嵩建状元坊,已毀;遗址前约一百米处,在名为士阁墩的土堆上,有梁嵩建的“士阁”,已毀。后山顶有个有梁嵩建的跑马坪(包括看台)长130米,宽38米,场地向东西伸展。据《平南县志》载:“梁嵩,字仲邱,鹏化里龙街人,五代时刘龑据有岭南建国称汉,乾亨四年(920)春,置选部贡举,举时士明经十数人,如唐故事。白龙改元岁乙酉(925),嵩举进士第一,官历翰林学士,因母老乞归,作倚门望子赋以献,龑怜而许之,钖赉不受,惟请蠲本郡丁赋,从之。卒,谥孝义……[详细]
凌云石刻
  凌云石刻是百色最具石山区特色和州府治地特色的人文景观之一。据县文物管理所调查统计,凌云现存的石刻分为10个部分130多款,字数最多的一款有石刻2400多字,最大的一款石刻为2平方米,最早的石刻是明代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至今已有542年。石刻内容有契约、诗词、题联题字、碑文、墓志铭和杂文游记等。主要分布在县城周围,以汾洲、五指山、水源洞、云台山、翠屏山、独秀峰、寿桃山为多。石刻最多是水源洞摩崖石刻,共50余幅,大都是地方官吏、社会名流所题,内容有题额、对联、诗词、联诗、散文、碑记等,记录了当时文学之精华;其书法有楷书、行书、隶书、魏书、篆书、一应俱全,风格各异,用笔苍劲有力,书艺精湛,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为县文物保护单位。餐饮/住宿/购物凌云是一个贫困县。这里的饮食,最好吃的是狗……[详细]
太平军上帝坪团营、打武器遗址
  太平军上帝坪团营、打武器遗址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国安乡花洲村枫木界上帝坪简介:该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西北国安乡花洲村上帝坪(原林长坳)。上帝坪处于海拔455.5公尺高的羊牯顶山脉的二级山头,东西长200米,南北宽60米,面积1200平方米,四面深涧,山上有泉水。拜上帝会首领洪秀全在这里发布金田起义团营令,也发布了此年9月13日是花洲拜上帝会团营的日子。平南、藤县大黎拜上帝会的首领是胡以晃,他们在1848年就以花洲林长坳(上帝坪)为据点开展活动,当时教徒到处宣传“拜上帝者食天禄,享天福”,“敬邪神者,上山被虎吃,下水被蛇咬”,“有饭同吃,有钱同使”。1849年在这里秘密安装五架打铁炉打制武器。现打制武器炉位的铁渣、火炭和一些半成品的武器被埋在地下。对研究太平天国……[详细]
梧州英国领事署旧址
  英国领事署旧址位于梧州市白鹤山上河滨公园内,是梧州市区著名的清代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1897年,梧州府被辟为通商口岸,英国仅以“二十四千铜钱的地价”买下白鹤山三个山头,在山上建立领事署。1925年夏,广州沙基惨案发生,梧州学生在英国领事署前举行声势浩大的-活动,所有在英领署工作的华人全都辞职,英国驻梧领事-坐军舰退回香港,再没有回来。领事署没有人管理,一天天的荒芜起来。1928年底,广西省府主席黄绍竑在广州同英国驻广州总领事毕约翰达成协议,英国索回房屋建筑费2.5万港元,将领事署交回广西。1932年,领事署旁竖有“还我河山”石碑,叙述梧州人民反帝斗争驱逐英领事人员和购回领事署建筑、建立河滨公园的经过。领事署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详细]
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
  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陈列馆位于梧州市建设路兴仁巷4号。1925年,根据梧州靠近当时全国革命的中心广州,产业工人相对集中,革命蓬勃发展等有利条件,当时领导广东、广西、闽南及南洋地区革命的中共广东区委作出首先在梧州建立中-组织,然后向广西各地发展的决定,接连派出多批中-员到梧州开展建党工作。1925年10月,中共广西第一个地方组织——中共梧州支部成立。1925年秋,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长周恩来亲临梧州指导建党工作。当时,公开身份是《梧州民国日报》总的中共梧州支部书记龙启炎考虑到秘密工作的需要,将周恩来安排住在靠近客运码头、出入方便、闹中取静的大同酒店。周恩来听取了龙启炎等汇报梧州建党工作的情况后,充分肯定了梧州党、团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成绩。认为要巩固发展新建立的党组织,……[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