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天津市 > 蓟州区旅游

蓟州区文物古迹介绍

天津白塔
  位于蓟县城西南隅、独乐寺正南300米处,始建于辽清宁四年(1058年),明清两代均有重修。该塔下部为密檐塔型,上部砌作覆钵式,造型奇特,是辽塔的代表作。塔高30米,平面呈八角形,塔门内有舞乐伎浮雕,刻工精细,栩栩如生,是研究辽代音乐舞蹈的重要例证。塔身南门内置佛龛,墙内有壁画;八个转角处造重层小塔,檐角系铜铎。塔中还有许多价值很高的文物,如辽国的水晶龟形盒、琥珀小方塔等。……[详细]
天津前线司令部旧址
   介绍 位于蓟县孟家楼一当地富户农宅。该宅砖木结构,院落狭长,东西厢房排列有序,正房为穿堂式,一明两暗。其东西厢房供作战、机要及警卫人员居住;东次间为前委书记、司令员-居住;西次间设为作战室。屋顶架设防弹铁丝网。 天津蓟县……[详细]
23、石塔林
石塔林
  盘山石塔林简介石塔林,是和尚墓塔,在古中盘寺遗址前半里处。挺立的和倒塌的石塔共20多座,实力罕见的古迹。这些僧骨塔均甲花岗岩雕凿,一般由三块巨石垒砌而成,形体很小。中间塔身刻僧人名字。塔呈方形、六角形或-肚形。有的有檐,有的无檐;有的实心,有的空心。多姿多彩,高低错落,苗为奇观。……[详细]
24、清王陵
清王陵
  清王陵俗称太子陵,位于天津市蓟县东北部的小港乡和孙各庄乡境内。陵区北为黄花山,南有朱花山,东与清东陵隔山相望。顺治、康熙帝的6个皇子葬在黄花山南坡。乾隆帝的1个皇子葬在朱花山。陵园原设有山门、享殿、配殿、地宫宝顶、碑亭等,并绕朱垣一周。现均不存,仅留建筑基址和墓碑……[详细]
邦均关帝庙戏台
  邦均关帝庙戏台位于蓟州区邦均镇大街村,年代为明代。坐落在今蓟县邦均东门外,大约在明末清初时落成。戏台为方形,长、宽各3丈。为酬神及民间戏班演戏时用2020年5月1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天津天成寺舍利塔
   又名古佛舍利塔。位于蓟县盘山莲花岭北的翠屏山下,天成寺大殿西侧,飞帛涧旁。 始建于党,重建于辽天庆元年~十年(1111~1120),明崇祯年间重修,1942年为日本侵略军焚毁,1980年修葺添配铜铎和塔刹。塔八角密檐13层,通高22.63米。每个檐角悬挂铜铎,共104枚,风吹铃响悦耳。塔基以花岗石须弥座和三层砖雕仰覆莲花构成。塔身南面开矩形门,内置佛龛;东、西、北三面设砖雕假门;四侧面浮雕假窗。其上置斗拱,转角柱头单抄单昂五铺作、柱间补间斗拱出斜拱,均为仿木砖雕。上承高大的13层密檐,砖叠砌法,出檐逐层递收。塔身及出檐外沿,均微向内幽页,造型秀丽、端庄。塔通体饰淡黄色,与天成寺、翠屏峰交相辉映。  天津蓟县……[详细]
天津普照禅师宝塔
   介绍 在蓟县盘山万松寺,清康熙年间建造,由基座、塔身、五层密檐和塔刹组成,须弥座和出檐均以砖枋木斗拱承托,塔身转角均有浮雕幢塔,门窗砖雕十分精美。   天津蓟县……[详细]
万松寺普照禅师塔
  万松寺普照禅师塔位于蓟州区官庄镇莲花岭村北盘山西麓,年代为明代。普照禅师宝塔在蓟县盘山万松寺,清康熙年间建造,由基座、塔身、五层密檐和塔刹组成,须弥座和出檐均以砖枋木斗拱承托,塔身转角均有浮雕幢塔,门窗砖雕十分精美。明代万历四年,普照禅师来此庵住持,念四字佛经,导人为善。明神宗朱翊钧,曾为此庵写了“清心”二字。清康熙皇帝赐额“万松寺”。并于康熙十四年,为正殿书“乐天真”匾。乾隆皇帝为殿檐题“慈育万物”额。2020年5月1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9、朝阳庵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阳庵
  朝阳庵位于蓟州区官庄镇东后子峪村内,年代为明代。朝阳庵传说是清康熙年间的僧人通道所建。原有前殿3间,后殿3间及配房数间,其柱为石材,别具一格。因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开山结庐奉观士音于此。故名朝阳庵。至今已有约七百余年的历史了。2020年5月1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天津广播电台战备台旧址
  天津广播电台战备台旧址位于天津市蓟县下营镇青山岭村,年代为1966年。位于青山岭旅游度假区东山山腰处,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出资建设(4708部队建设),于1966年12月开始动工,4年后完成全部工程。作为天津市人民广播电台的战备洞由部队负责保卫。2013年1月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万松寺太平禅师宝塔
  万松寺太平禅师宝塔位于蓟州区官庄镇莲花岭村北盘山西麓,年代为明代。万松寺前有太平禅师宝塔,砖体,六角三层。前後有假门,其它四面为十八格假窗。一层六转角各嵌一五层小塔。塔座嵌动物花卉浮雕十一块,浮雕上有雕花护栏。塔顶上长一颗松树,饶有奇趣。2020年5月1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蓟县张家大院
  蓟县张家大院位于天津市蓟县出头岭镇官场村,年代为清代。“张家大院”由张氏家族于清朝晚期建成,2013年被确定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虽然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吹雨打,但院落基本布局和大部分主体建筑仍有留存。大院体现了“聚族而居”和“家大业大,源远流长”的民俗和农耕社会建筑思想,对于研究当地民俗、乡土建筑以及农耕社会的生活状态,起到活化石的作用。由四座联排独立院落组成,张氏家族曾是当地集农、官、商于一体的大户人家。其建筑为天津、河北地方做法结合明清北方官式做法,并吸收借鉴了清代满族民居的部分特点,是蓟州乃至京东重要的民居建筑。2013年1月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