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旅游

贵州省文物古迹介绍

正安尹道真务本堂
  新洲镇尹珍务本堂,位于正安县城北新洲镇政府大院内,距正安县城40公里,东靠道真自治县,南连本县杨兴乡,西邻桐梓县,北接四川省南川市,海拔高度640米。务本堂是东汉名儒、贵州文化教育始祖尹道真先生讲学、居家及墓葬之地。务本堂为尹珍当年讲学处。始建年代不详。原为草堂三楹。明万历四十年(1612)重建。康熙二十四年(1685)、嘉庆二十年(1859)、咸丰年间数次修葺。同治年间悉毁,光绪十二年(1886)再建。坐南向北,主体建筑为封闭式四合院,中轴线对称、轴线上依次为门厅、两厢、天井、正堂(讲堂),四面均为高10米青砖砌筑的维护体墙体。由大门、倒座、两厢、正堂等组成。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20平方米。正堂面阔三间、通面阔10米,进深三间、通进深9.5米,穿斗式封火山墙青瓦顶。大门额横排……[详细]
地坪风雨桥
  地坪风雨桥是独具特色建筑工艺,位于地坪村上下寨之间,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迄今为止已有110多年。该桥桥墩以青石砌成,桥为木质结构,桥的下部由两排各为8根粗大杉木穿榫连成一体。分两层呈天平状向两边悬挑,每层挑出约二米,上部两头又分两层,每层以4根合抱大的古杉用榫连成一排,叠成桥梁架于墩岸之间。桥廊建在梁的上面,桥廊长56米,桥面宽4.5米。桥廊上建成有桥楼3座,中间大两头小。中楼高5米,5层重檐,4角攒尖顶,顶部置葫芦宝顶,宝顶下饰以如意头装饰,形似鼓楼。两头小楼高3米,3层重檐,悬于顶屋面。桥楼脊上,泥塑双龙抢宝、鸳鸯鸾凤。桥楼翼角,分别泥塑各种各样珍禽异兽。全桥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全系穿榫衔接,工艺精湛,造型美观、雄伟,成为侗乡桥梁建筑的代表之作,被誉为“侗族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结晶……[详细]
安顺文庙
  安顺文庙,又名“府学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顺城区东北隅之黉学坝,始建于明宣德八年(公元1443年),历经明清两季多次增修重建,始成今貌。文庙现存建筑占地面积8750平米,是一组建制齐备、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工艺精美的古建筑群,是国内遗存不多而且保管最为完整的古代文庙建筑,也是贵州最具人文价值的旅游景观。安顺文庙建筑群沿中轴线建在面积不等,逐层抬升的五层台地上,由底向高,由开阔到紧缩,层层递进。第一层台地建有石影壁、“德配天地”石坊、“道冠古今”石坊及“下马碑”四个单体建筑,两坊下为通道。石影壁为料石纵向齐缝砌筑;两坊为须弥座,三间四柱,冲天式结构,石柱顶端立朝天吼小兽;下马碑为方形柱石,碑文为正楷竖向阴刻“文武百官军民人等在此下轿马”,基座为石雕伏象。第一层与第二层台地间由宫墙影……[详细]
周西成祠
  周西成祠周西成祠既是纪念性建筑物,又是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具有历史和艺术两方面的文物价值。在贵州近现代史上,周西成是个不同寻常的人物。毛光翔为其撰写的墓志铭称,“主黔政后,深慨黔地多山,交通梗阻,民智不进,乃鸠集劳工,大兴路政。三年以来,筑汽车路三千余里,数千年蚕丛鸟道顿化康衢,轮轨往来山国大道。又敷设城乡电话于各县,创建无线电台,与国内外通声息。交通事业进步至速,东西南北之人逮临斯土者,罔不惊叹其建设精神之伟大。至如创办大学以惠±林,闳建兵、币、白药三厂以足军实,开办电汽局及煤油厂以便民用,其善政不可殚述。”受到历史的局限,周西成也干过一些坏事,但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短短三年间办了那么多实事,则是应当予以肯定的。周西成,桐梓人,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1926年入主黔政,任贵州省政府主……[详细]
万山汞矿遗址
  万山汞矿遗址位于贵州省万山特区万山镇土坪村。万山素有中国“汞都”之称。在唐代时即以“光明丹砂”为皇室贡品。遗址包括仙人洞、黑硐子、云南梯洞子三个部分,地表面积2.5平方公里,采掘面积约3.2万平方米。矿洞内留存大量遗迹遗物,以及独特的采矿、选矿及冶炼等系列传统生产工艺。相传秦、汉时就开始有人在万山采矿。唐、宋时万山已盛产朱砂、-。万山朱砂历史上以比重大,色泽鲜红,半透明亮,宝石光泽为特点著称,在唐垂拱二年(686年)时,即以光明丹砂为贡品。万山汞矿储量和产量均居国内之首、亚洲之冠,列世界前茅,素有中国“汞都”之称。矿洞内留下了采矿工人数千年来开凿的石梯、隧道、刻槽、标记、矿柱、巷道等遗迹遗物,以及在采矿、选矿和冶炼中形成的一整套先进独特的工艺技术,是我国汞矿史的缩影。明初,由于手锤和铁条的大……[详细]
护国禅寺
  梵净山西线古寺众多,是传统的朝山路线,早在唐宋时期,印江就有甲山西岩寺、大圣墩铁瓦寺、梵净山护国寺等众多寺庙,到了明清,梵净山区佛教兴盛,形成了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的盛况。中国佛协曾认定:“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护国寺最早建于唐代,开始叫“天池院”,兴旺于明代,改称“护国寺”,兴旺时期,两万平方米的建筑而庙宇重重,几百僧人而佛乐声声。但后来若干次兵匪患难,几度重毁重修。护国寺现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山门的门额上“护国禅寺”蓝底金字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书法协会主席、印江籍贯的魏宇平先生所书。进山门后,第一座建筑为天王殿。然后过放生池,走“T‘型桥,拾台阶而上……[详细]
六枝羊场近现代商贸建筑群
  六枝羊场近现代商贸建筑群岩脚镇在是一个清代逐渐形成的商贸古镇,时称“羊场”。清雍正七年(1729),云贵总督鄂尔泰将原黔滇驿道自安庄驿(今属镇宁)至湘满驿(今盘县近)间一段,从镇宁州属黄果树改道经朗岱厅毛口渡北盘江至盘州厅蒿子卡与旧路相接,郎岱成为重要的商贸中心集镇,羊场因处于安顺到水城、郎岱到大兔场(今纳雍)和平远(今织金)的古道交汇点,也成为繁华的商埠。清乾隆十九年(1754)在此置羊场巡检司,隶属安顺府。民国三年(1914)改羊场巡检司为羊场分县。在羊场集散的物资以盐、丝绸、布匹、烟土和日杂用品为主,其中盐、丝绸、烟土数量最大,盐号多达七、八家,永昌号最为著名;马店十余家,唐家马店规模最大。著名实业家龙幼安在贵州首开烤烟种植和烤烟销售记录。烟土销售的利润每年多达数十万银元。镇内主街道东……[详细]
水城文昌阁
  俗称观音阁。位于老城北端一小石山上,坐北朝南,略偏西。始建确切年代待考,至迟在清嘉庆初年。文昌阁为一处古寺庙建筑群总称,包括山门、魁星楼、文昌宫、韦驮亭、文昌阁、东西配殿等。东西宽48米,南北长60米,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  其中,文昌阁系水城尚保存较完好之一处寺庙余部,尚存文昌阁及东西配殿,而山门、魁星楼、主持房、韦驮亭等已不存。文吕阁自50年代以来,曾用作单位宿舍而折修改装。继而毁于1958年。  据老人回忆,文昌阁坐落之小山上,长满松柏、皂角、冬青、竹子及花草,文昌阁掩荫于高大树木之下,清净幽雅。每当夜幕降临,干百只白鹤、鹭鸶栖息于树上,倍添生机。今树木绝大部分已伐。  尚存之文昌阁,占地面积216平方米。通面阔五间24米,明间面阔4.6米,一进9米,次间面阔4.1米,一进9米,梢……[详细]
桃花洞遗址
  桃花洞发育于三叠纪灰岩的小孤峰中,位于六枝特区桃花公园内的桃花山脚。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8′08″,北纬26°12′29″,海拔1,340米。洞口东南向,高约5米、宽约15米。洞纵深约31米。堆积物面积约150平方米。洞四周开阔。桃花洞遗址于1983年10月修建桃花山公园时发现,建园人员于洞中发现巨猿化石,化石上粘附有灰烬。同年11月至12月,省博物馆派人进行清理和小面积试掘。试掘区堆积物厚约2米,自上而下分为三层:上层为黑色表土层,含磨制石器及陶片等遗物;中层为黑色、灰色粘土层,含人化石、动物化石、石制品和用火遗迹等;下层黄色粘土层未见文化遗物。上层出土玄武岩磨制石斧1件、磨光石器5件及陶片20余件。中层出土石制品256件,同层还出土骨锥、穿孔蚌器和大量烧骨烧石,烧石和炭屑厚达40~7……[详细]
马头寨古建筑群
  马头寨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东北58公里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西隅。马头寨唐宋时期为蛮州宋氏辖地。元初置底窝紫江等处于寨内,已有700多年建制史。1301年,水东土官宋隆济起兵抗元,底窝紫江各族人民四千多人起义响应,攻下底窝紫江总管府,缴获“雍真等处蛮夷管民官印”。明初,马头寨因作为水东宋氏直辖的十二马头之一而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明末,水东土司宋万代反叛被平定后,水东十二马头才改土归流置开州(今开阳县)。但宋氏子孙仍居于马头寨及附近平寨、安官寨等地,清代还在马头寨建起了宋家祠堂供奉宋万代等的牌位。寨子面对底窝大田坝,背靠百花山,两面环水,清河、深水河分别环绕寨北和寨东。寨内道路多以青石、鹅卵石铺墁。当地是抗元运动领袖宋隆济故乡,又是元代底窝紫江等处总管府、靖江路总管府和明代底窝马头驻地。……[详细]
茅台渡口纪念碑
  1935年3月16日至18日,中央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占了茅台镇,在这里宣传讲演,张贴标语,打富济贫,开仓分盐,搭起三座浮桥胜利渡河。1980年3月,仁怀县人民政府在下渡口西岸的朱砂堡下,修建了11.7米高的渡口纪念碑,临河而立,寄托着人民对红军无比崇敬和无限怀念的深情。1982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茅台镇河滨社区的茅台渡口是红军“四渡赤水”第三次渡河的主要渡口。1935年3月,中央红军主力从遵义再次西进仁怀县境。15日晨,对仁怀鲁班场守敌周浑元部发起猛攻,鏖战竟日,复舍敌北去,于16日清晨乘虚占领茅台。上午10时许,在中渡口、下渡口及银滩三处搭好浮桥。从当天下午至17日,红军胜利地三渡赤水河。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俱随一军团由中渡口渡河。茅台渡口纪念碑,位于仁怀市茅台镇朱……[详细]
盘县大洞旧石器遗址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盘县大洞位于珠东乡十里村。原为人旨教洞窟,光绪《普安直隶厅志》 记其“光明宏阔,无幽暗之苦 ,地平坦,中建佛寺三间,由寺层盘曲而上,一石乳高耸而顶平,上建观音阁。折而下,石壁迫来,侧身而蟹行则大洞在焉”。后成为乡民熬硝之所。而洞中堆积如山的古生物化石,被他们随意扔弃或砸碎喂猪或肥田。七十年代,被地质工作者发现。1990年,六盘水市有关部门将几件从盘县大洞洞口堆积物中采集的石制品送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该所古人类研究室黄慰文主任等认为,这几件制作精良的石制品上显示的修理台面技术痕迹清楚而标准,而这种技术一向被认为是西方同期文化所专有,随即派出地质学家袁振新等进行实地踏勘,在大洞采集到十多件石制品和大批哺乳动物化石,包括东方剑齿象、中国犀、巨貘等几个灭绝……[详细]
遵义西来寺
  古刹西来寺“西来寺”位于贵州省遵义县境内,遵义市至鸭溪的省级公路30公里处的龙坑镇八里村,地处遵义市和遵义县域经济带之间,地理发展优势突出,交通便利。西来寺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戍至康熙二十七年(1688)戊辰落成,古称“松丘禅院”。清光绪初,僧本隆大加修葺,创刑檀,年渡皈依者百余人,寺僧亦在30人以上,香火鼎盛连绵,历来为文人雅士咸集之所。由于被兵火毁坏,西来寺已完全失去从前风貌与辉煌。2005年,高僧释悟宗住持西来寺。西来寺破土动工修建历时两年。采用仿原寺风貌和明清寺庙的建筑风格,依山势而建筑,从前门入院,分左、右副殿和正殿结构,正塑十方观音端坐莲台于观音院正殿之上,左右均有各路菩萨神灵,结构严谨、古朴、浑厚,造形美观,玲珑别致。西来寺选址重建处,曾是古播州杨氏世袭土司旧宅用……[详细]
烟礅烽火台遗址
  烟礅烽火台遗址烟墩烽火台遗址,在砚山镇境内,至今保存相对完整。据明嘉靖《思南府志》记载:“古烟墩,在县治右,墩盖一土山,高而不甚广,四旁皆无倚着,酷类今烟墩之制。相传古曾举烽火于其上,俗因呼为烟墩也。”大清道光《思南府志》又载:“建于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究竟建于何时,没有相关专家考证过,众说纷纭,但有300年以上的历史是可靠的。而关于烟墩烽火台许多逸闻趣事至今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烟墩相隔务川县城40公里左右。烟墩地名的来历与烽火台大有相关。烽火台建在一墩大石山堡上,山堡向北,方向落脚处于悬崖陡壁,抬头看高山顶立、云雾多端。向东直上去往砚山、濯水。山堡的结构以青石为主,地表少许泥层,青石为石灰岩,相当坚硬,进入山堡顶必须经过一条险要的羊肠小道。古人将烽火台建在山堡顶上是因石头炸不……[详细]
飞云崖古建筑群
  飞云崖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新州镇东坡村湘黔公路北侧,西距县城12公里。飞云崖寺宇传说为苗民创建,明正统八年(1443年)指挥使常智募建月潭寺,后曾多次遭受自然损毁,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及清咸丰五年(1855年)先后两次毁于战争。经历代增修扩建,遂形成一组别具特色的古建筑群,现存大部分古迹为明清建筑。飞云崖古建筑群及后山天然林,建有两道砖墙围护。外墙东至飞云崖瀑布,南临秀水溪,西抵赛马场、斗鸟场,北为后山天然林。内墙依山傍水而建,将飞云崖古建筑群围在其中。飞云崖古建筑群是一组集文物古迹、风景园林、民族风情于一体的古代民族建筑群。飞云崖又名飞云岩,初名东坡山,亦名月潭,又以崖间有洞而称飞云洞。飞云崖的平面布局为东西二院,东院由牌楼、皇经楼、长廊、滴翠亭、碑亭、接引……[详细]
陈公祠阁
  陈公祠阁位于尚稽镇中街,旧志称“陈公祠”,由0-、左右厢房、风雨廊、碑廊组成,占地面积约650平方米。大门为民国年间增修的四柱三门砖牌楼,边住连接两侧花墙。门内风雨长廊直通阁底。廊左右为一楼一底的厢房,主0-和两侧的小0-均修在一栋五开间的厅堂顶上,底层为同一栋房子,二楼以上才分别建阁,在正立面上构成“山”字形,五开间厅堂与左右厢楼及风雨廊联为一气,在平面布局上,又是倒“山”字形。这种巧妙的建筑布局,在贵州境内实不多见。三座0-的底层,通面阔24.65米,通进深11.4米,明间作为过道,其前半段另立四柱;前二柱及明间的金柱直通二层,成为主0-二层的金柱。三座0-底层稍间的前檐柱,又是厢楼的一侧的前后檐柱,稍间的前金柱和中柱。直通二层成为小0-的四根檐柱,这种相互为用,一柱多用的结构,有效地增……[详细]
天柱宗祠
  天柱宗祠天柱县苗族侗族明清宗祠全县有100多座;现在保存完好的有30多座(其中县级文物保护有19座,省级文物保护有2座)。这些宗祠于明末至清光绪年间陆续兴建,始建年代长的杨氏先祠至今已逾400年,其它宗祠建筑年代至少也有130多年。杨、吴、王、舒、刘五姓的0追逆至唐、宋朝代,宗祠依据姓氏堂号分为“清白堂”、“延陵堂”、“冰壶堂”、“三槐堂”;或以始祖居地命名,如三门塘王氏“太原祠”;或以始祖职位命名,如三门塘刘氏宗祠-“昭勇将军”。它们以物质实体反映了历史、地域、权位等概况。宗祠的建筑结构为外环砖墙以牌楼为面;左右山墙为马头墙,石灰粉内墙壁;牌楼顶部重檐翘角,主、副牌楼连为一体呈五面状;主牌楼高于副牌楼,上嵌姓氏、堂号或郡望名;主、副牌楼泥塑浮雕人物花卉图,并有对联书于柱子上。内为中国传统式……[详细]
明代遗址云山屯
    明代朱元漳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完成统一大业。为了稳定边锤,把兵丁留下,实行屯田制、卫所制,现在贵州许多称屯、堡、哨、所的村寨,就是当年的历史痕迹。明永乐11年(1413年)贵州始建行省,结束了过去分属邻省的状况。这对贵州历史发展无疑是划时代的转变。   到哪去寻觅贵州历史上这精彩的一页呢?安顺市东郊的云山屯,就是明代屯堡人生活方式的活生生的展示。大约因为地处边陲,又深藏在云山屯的半山窝,近、现代文明和种种变迁较少地冲刷到它,所以旧貌破坏不多,许多古迹,如屯门、屯墙、箭楼、碉堡、石柜台、古民居、古街巷等等,都还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而且屯堡人还保留着卷舌的外来发音方式,以及长袍大袖、丝绸系腰、绣花翘头布鞋的明代妇女服饰。这里处处可略见明代汉族最大一次移民的深远影响。   这样的古屯堡,现存……[详细]
交乐墓群
  交乐墓群位于兴仁县县城西南雨樟镇交乐村。1987年初,公安机关破获交乐乡龙树脚汉墓被盗案,文物管理部门对10号、14号等4座墓进行清理发掘,发现此墓为夫妇葬墓,被-的为男室,女室完好,发掘出文物45种近百件。其中14号多室墓,是目前贵州所发掘的汉墓中最大的一座。被有关人士称之为“全国少见,贵州仅有的汉墓葬”。贵州省博物馆对其中5座墓进行发掘,为砖室墓、石室墓及砖室和石室同冢三类。2号墓为砖室“大”字形室墓,分甬道、正室、左耳室、右耳室。1、4号为砖室“凸”字形墓。3号墓为方框形石室墓,5号墓为砖室与石室同冢。被盗的5座墓,发掘出土文物有:铜盘、铜碗、铜带钓鱼台、环首铜刀、残铜刀、铜鸡及摇钱树座等。另还有五铢钱、货泉、添盘、银器、琥珀、狮饰、烧料耳当、小骨铜串珠、玉牌等。墓葬大约在东汉和帝(8……[详细]
隆里古建筑群
  隆里古建筑群 隆里所城垣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为土夯成。不久因大雨,城墙多倾塌。永乐二年(1404)派屯兵复修。未几又坍塌,天顺元年(1457)再次修复,用石砌边,中间填土夯实。清顺治十年(1653)第三次修复。第三次修复的城墙高4米,下部厚4米,上部厚3米,周长1700米。东南西北面各设城门一座,上修建城楼。城楼也称之鼓楼,为两层0式杉木建筑,四角飞翘,飞角下吊信风铃,风起铃动,声音清亮。东门名“清阳”,南门名“正阳”,西门名“迎恩”,北门闭塞不开,而在侧边东北角开一便门供出入。原来每座城门均设瓮城,即两道门,进出需拐个弯,称之“勒马回头”。现南门和西门还保存原样,其余东门只存一道门。城外掘有宽4米许的护城河,现南门外尚存有一座架在护城河上的石板桥。 近年来,锦屏县文物部门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