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斑鸠坡茶马古道
  斑鸠坡茶马古道有一条神秘的古道,其源头在思茅,她向南延伸到东南亚;向北直达昆明,入昆后可快马直上京城;往西蜿蜓直上青藏高原。她具有悠悠1800年沧桑历史……古道沿途高山逶迤,峡谷纵横,风光旖旎,气候多变,民风古仆,她曾经见证过普洱茶贸易的盛衰,她是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她,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源头思茅是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中心。普洱茶和其他产品交换流通以马帮为主要驮运工具,是中国民间国际贸易、茶文化交流的通道。古道由思茅为始发点,经景东、大理、丽江、中甸等进入西藏,沿途为人烟稀少的高山深谷,原始森林,险绝的雪山,缺氧高原,炎热的澜沧江、李仙江、元江、金沙江河谷,哀牢山、无量山、梅里雪山,海拔从普洱茶的产区千余米到4千多米。古道莽莽苍苍,悠悠漫……[详细]
阿猛会议遗址
  阿猛会议遗址“阿猛会议”会址位于砚山县东北方,距砚山县城37公里,座落在323国道线旁的阿猛镇中心小学校内。会议遗址房屋是1875年建盖的一间“文武庙”。1993年11月,“阿猛会议”会址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被列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向长江以南进军之际,为迎接和配合野战军解放滇、桂、黔,0中央作出关于调整长江以南党的领导机构的批示,决定将0桂、滇边工委和0云南省工委合并,成立0滇、桂、黔边区委员会,统一领导滇桂、黔边区的斗争,并决定林李明作书记,周楠、郑伯克任副书记。1949年5月,0中央华南分局派林李明到昆明向云南省工委传达0中央指示,酝酿成立边区党委有关事宜。同年7月19日,林李明及两工委主要负责人在云南省砚山县阿猛主持召……[详细]
云南大学会泽院
  云南大学会泽院位于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占地面积2484.05平方米,建筑面积3953.49平方米。文物构成由会泽院、《会泽唐公创办东陆大学记》铜碑、九十五级台阶及西式喷水池组成。《会泽唐公创办东陆大学记》铜碑立于会泽院主楼大厅内墙上;九十五级台阶位于会泽院主楼大门外南向,上下共有95级青石台阶;九十五级台阶中段第二平台有西式喷水池一座。史料记载,1923年4月20日,云南大学前身私立东陆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暨会泽院奠基仪式,1924年12月18日会泽院建成,并在会泽院外南侧的九十五级台阶两侧新增红色弧段砖体空心栏杆,台阶中段修建西式喷水池,依山顺势,与台阶浑然天成,与会泽院融为一体。1927年会泽院内大厅立《会泽唐公创办东陆大学记》铜碑。会泽院代表了当时国内大学建筑的较高水平,建筑本体及其文物构成……[详细]
建水文笔塔
  文笔塔坐落于建水城西南四公里拜佛山顶。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造型奇特,式样别致,在中外塔林中别具一格,因形如文笔而得名。塔呈八面体,塔体为青石砌成的实心石塔,下部呈四方八棱形、中部方形,顶端呈扁状。塔身不分级,通体无檐,无装饰,只可分为塔基、塔体和塔顶3个部分。塔基周长与塔高相等,塔基周长31.4米,塔高31.4米,为圆周率数值。塔身由底向上逐渐收缩,顶部较小,长条状,似笔头。远远望去,凌空拔地而起,犹如一支巨大的文笔挺立于天地之间,故名文笔塔。此塔所在地名为拜佛山,然而整座山上并无一座寺庙,也从来没有善南信女到此朝山拜佛。它的造型与佛塔没有丝毫相同之处,倒很像现代的纪念碑。文笔塔建造的缘由——和已倒塌的天柱塔同为风水塔,有“重教兴文”、“修文偃武”之意。是出于“以文压武”,以息古时……[详细]
刀安仁故居
  “边塞伟男”刀安仁的故居,坐落在盈江县新 城乡,距离县城约30千米,是德宏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原址为干 崖土司署,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为土木建筑结构,分三进四堂。曾多 次遭遇浩劫,在修缮之前只剩下三间厢房。2008年当地政府出资440万元 进行修缮,在故居内长期展出的有192件文物,其中包括干崖土司大印、 刀安仁生前使用器具、留洋油画以及兵丁 戏服等珍贵文物,全面展现了傣族民主革 命第一人刀安仁承袭土司、留学日本、 发起腾越起义等历史史实。刀安仁主要 著作有《抗英记》、《游历记》、《狱中 纪事》、《傣文诗韵》、傣剧本《阿銮相 勐》、《陶禾生》等。 在刀安仁故居附近,还有远近闻名 的“中国橡胶母树”扎根于此。树高20余 米,主干树围2米多,根部直径1米左右, 已有上百年的树龄,是刀安仁于1……[详细]
三佛祖佛房遗址
  三佛祖佛房遗址西盟县三佛祖佛房遗址西盟“三佛祖”佛房遗址-云南普洱,在云南普洱西盟佤族自治县勐坎镇水库公园南西边的佛殿山顶上,有一块山间平地。平地中央,有三座相依而立的用块石垒砌而成的方形凸形石塔,四周还有残留围墙。登上石塔放眼观看四方,起伏的阿佤群山犹如在云海中沉浮的绿岛,美不胜收。这里,就是新中国建立前百余年来,信徒众多、云中古刹、香烟缭绕的拉祜族佤族大乘佛教朝拜地——云南普洱西盟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勐坎佛殿山‘三佛祖’佛房遗址”。据有关资料记载,三佛祖佛房始建于清代同治末年至光绪初年(1874-1875),至今已120多年的历史。原建盖有土木结构佛房4栋,“三佛祖”大殿在正房中央。殿内有佛龛、铜佛像、并有佛爷和尚念经。整个佛房占地2500平方米,佛殿后立有块石方形凸字形佛塔,高5米,长……[详细]
白雾太阳宫
  又名“通海庙”,也称“通海会馆”。位于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委会第八村民小组内。地理坐标为:北纬26°29′17.0″、东经103°11′31.0″,海拔1964米。建筑坐东北向西南,原由山门、东西厢房、正殿、东西配殿、墨石香炉等组成建筑群,现仅存山门、门房、东西配殿、正殿、东耳房,占地面积1320.46平方米。山门,单檐歇山顶土木结构建筑。通面阔4.24米、进深2.89米,建于3米高的基石上,台前置石台阶15级,现台阶上覆盖水泥。门房,硬山顶土木结构建筑。东门房3开间,通面阔13.35米、进深3.03米;西门房1开间,通面阔3.5米、进深3.43米。正殿,建于高1.7米的基石上,单檐歇山顶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3.75米、进深10.66米、檐高4.2米;屋顶覆青色筒板瓦,……[详细]
广通文庙
  广通文庙位于禄丰县广通镇广通村民委员会,广通小学内。又名黉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明、清两代在故址上重建,补建十次,现存文庙为清同治四年(1865年)建。文庙坐北朝南,原有前后两院,呈长方形,有众多建筑群。现仅存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泮池上原有石拱桥,名“月弓桥”,桥两头各有双狮、双象护桥,现仅存桥南两狮,桥已毁。大成门(又称敬和宫),面阔3间,进深2间,为单檐歇山顶一层建筑,采用五梁过架式木结构。前后檐均有三层斗拱支撑,拱、翘、昂上雕刻鱼头、象鼻、三浮云、菊花头、龙戏珠等;东西墙基须弥座上有浮雕,构图精美。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3间,为单檐硬山顶,九檩前檐廊建筑,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木结构。前檐由四层斗拱支撑,斗拱上雕刻有二龙抢宝、凤凰、三浮云、蚂蚱头等纹饰。广通文庙按明、清两……[详细]
海潮寺森林公园
  海潮寺森林公园位于四营乡大山哨村后大鼎山,此地林木葱郁,潭泉处处,环境优美,置身山上,放眼北眺,嵩明坝子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山北麓有一溶洞,洞宽20-30米,高约30米,纵深约1000米,分上、下两宫,总面积约5700平方米。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晶莹闪烁,玲珑剔透,经初步开发,更加奇观迭出,气象万千,引人人胜,被誉为水晶宫。这里,古有海寺,始建于明代,为嵩明八大寺之一。后因年久失修而渐倾坍,20世纪60年代,仅存遗址。1997年,四营乡政府及其所属海潮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决定利用大鼎山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和海潮寺的历史文化影响,用9年时间开发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旅游事业。规划公园占地1.5平方公里,设5个景区,即山前垂钓娱乐景区;寺观、溶洞景区;孔明泉景区;白龙潭游乐区;小海子水库水上乐园。一……[详细]
勐旺塔及西北塔
  勐旺塔及西北塔勐旺塔和西北塔位于临沧市临翔区,是当地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勐旺塔位于临沧市临翔区章驮乡勐旺村境内的忙公山顶上,塔高16.6米,砖石结构,呈八边形;西北塔位于临沧市临翔区忙畔街道办事处忙令社区西河边的团山顶上,塔高约15.7米,由塔基、7层塔身以及塔刹组成,砖石结构。勐旺塔及西北塔始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临沧的重要标志,是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南传上座部佛教建筑中保存比较完整、艺术价值较高的早期佛塔。2013年5月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勐旺塔及西北塔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塔身装饰素雅,纹饰以花卉为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两塔型制虽为缅式,但也受汉式密檐塔的影响,是傣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有机结合体,体现了明代建筑艺术、宗教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研究上座部佛教史、民……[详细]
姬家老城遗址
  姬家老城遗址位于宣威市田坝镇龙家村委会乐肥座村西600米处的山顶上。姬家老城与姬家小城南北相对,地势比小城高约16米,两城相距约700米。老城城墙用石灰石砌筑,绕山顶边缘一 周,总长约1800米,占地约94000平方米,为南北长、东西窄的不规则长方形。遗址东、南两面城墙均临城外陡坎,大部分为响石堆砌,不甚规整,西面城墙较为规整,大部分为双层,保存相对完好。北面城墙支砌则较为简单,为毛石支砌,采用石料较差。据调查,历史上老城与小城同为姬姓土司所建,但此城尚未完工便已放弃,城内除少量近现代生活遗迹外,未发现其余设施和生活遗存。据中华民国《宣威县志稿》记载,安土司统治沾益州(即今宣威)时期,辖有48营火,土营目有姬营和得夹 2处。又在本志《雍乾后汉夷杂处大概图》中所示,姬营所处位置即现姬家老城位置……[详细]
周建屏将军故居
  位于云南省宣威市倘塘镇倘塘村委会下街村23号,现由周建屏的侄孙周树南、周才明、周宏卫3家居住。周建屏,名宗尧,字兴唐,又名子炎。1892年8月26日出生在宣威县倘塘村,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他早年投入滇军,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倒袁护国起义和北伐战争。1927年经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9年被派到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根据地工作,先后任江西红军独立第1团团长、独立团改编江西红军独立第1师师长,独立师整顿扩编红10军军长;1933年3月,在闽浙赣省的第二次全省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5月,在闽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省革命委员会执行委员;10月,任红19师师长、红军独立24师师长并率军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战斗;1934年2月……[详细]
永平新光遗址
  永平新光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永平县城东部的新光街两侧,新建的东西大街(博南路)横穿遗址之上。总面积40000平方米。该遗址发现于1993年5月,客运站、交警大队建房挖基槽时,掘出大量陶片、石器等,后经州文物管理所调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复查,确认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2月4日,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州文物管理所等机构领导及专家共同现场考察了遗址,为此,省州文物部门及县人民政府决定按照《文物保0》的规定,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坚持“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原则,配合基本建设进行发掘。并依法向国家文物局申报该遗址的抢救发掘。先后发掘五次,长达三年之久,共发掘2700平方米。考古队由省州县三级联合组成。第一期:发掘工作于1993年12月16日开始,进行东大街南……[详细]
芒约雷奘相奘寺
  芒约雷奘相奘寺位于顺哈村西北25公里的山丘丛中,创建于13世纪中晚期,曾于1880年、1984年重建。为德宏上座部佛教传入初期首建的佛寺,是东南亚八大奘寺之一。据傣佛经记载,雷奘相是佛祖在瑞丽主要休憩、修行、布道的地方。旧奘寺为砖木结构,木构架为抬梁式,面阔三间,进深六间,坐西向东。2012年8月该寺在原址上重建。东南200米处,建有一座6米多高的金象群塔(原为白象塔)。1982年在该寺范围内出土明代烧制的红砖和新石器时代石斧,1990年又出土唐代碳化蹈谷及战国时期的陶片。2001年在该寺老塔基底出土了300多件形制独特的铜、陶制佛像。奘寺大殿前坡下的文化层东西长约200米,南北长约50米,面积约10000平方米。地层堆积厚约1.4米,从上至下分为4层。第一层为红褐色土,厚约40厘米,夹现代……[详细]
张冲故居
  张冲将军故居,又称崇山别墅,位于盐厂东南1公里的小庙山上,建于1943年,由正房、厨房、佣人房、营房、厕所等5幢房屋组成。故居以1幢主体二层建筑为主,为欧式建筑,前半部分呈弧形,屋顶为混泥土浇筑平顶,后半部分为传统的砖木建筑;房前及两侧有近400平方米混泥土夯筑的停车场;房后紧邻1幢一层三间砖瓦平房,此房有门与前建筑相通;主体房内有主卧室、书房、保卫室、会客厅、会议厅、卫生间、地下室、暖厨等设施。整个建筑群周围古树参天,俯瞰整个一平浪盐矿厂区、街区景象尽收眼底。历经风雨的洗礼,故居土黄色的墙皮已经出现脱落,窗棂的漆也渐渐褪色,推门进去,从一楼到二楼,除了屋子和门窗被修复过,已经没有任何的物件和资料。浏览完房屋,我们坐在停车场边的石凳上歇息,聆听老树在风中吟咏,往事依稀,时光斑驳。张冲将军被誉……[详细]
216、段功墓
段功墓
  功墓,位于祟圣寺三塔西面,东距干寻塔350米,经三塔文管所1996年8月征崇圣寺遗址区120多亩土地后,已归三塔文管所管理,并按《崇圣寺三塔文管所保护建设规划》分步实施段功墓的开发利用。段功为第五代大理总管段隆之孙,初为蒙化(今大理巍山)知府,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段光为大理第九代总管。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农民起义领袖明玉珍及其弟明二率兵3万攻占中庆路(今昆明),梁王巴匝拉瓦尔密逃奔楚雄。段功发兵打败了明二,梁王为感激段功救驾之功劳,拜段功为平章政事(丞相),并将其女阿盖公主许配于段功为妻。明代以后,据地方志称段平章墓,原为圆形土丘,直径约8米,高2米,上立石幢,现仅有土丘,墓幢已毁。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七月,梁王听信谗言,疑段功有“吐金马,咽碧鸡”之心,授意阿盖用孔雀胆毒死……[详细]
腾冲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建于1920年,发起者为李氏第十七代裔孙李曰垓(即艾思奇父亲),全部工程历时六年才完成。宗祠坐落于水碓村与刘氏宗祠之间,占地约四千平方米,背枕山坡,面向来凤山,依山势而建,雄伟壮观。由正殿、两厢楼、二门、前天井、大门及两月宫门组成。从大路起步直达殿堂九重台基,石磴一百余级。拾级而上至台阶转折处为两道石拱门。接着拾级而上至月台,再上是雄伟的三开间牌楼式大门,穿过前天井进入眼前的大殿及两侧三面回廊重檐歇山式厢楼。以布局宏伟、地势高峻、视野宽阔、风景优美而著称。李氏宗祠建盖时期最晚,民国九年(1920)动工,十四年完成,木料全部用腾冲上等楸木,建筑规模气势为和顺宗祠之最。殿前水池于二十二年裔孙生络祖(春、荣、贵、森)继(彦、文)新建,池上还有民国云南省第一殖边督办李曰垓于癸酉秋(1933年……[详细]
218、朝阳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阳楼
  朝阳楼城门占地2312平方米,城墙从南至北长77米,从东至西宽26米。城门依地势筑于高岸,楼阁又起于两丈多高用砖石镶砌的门洞之上,楼层高24米,为三重檐歇山顶。檐角飞翘、画栋雕梁、巍峨挺拔、气势雄伟。三楼屋檐下悬挂着“飞霞流云”、“雄镇东南”的巨字匾额,是唯一幸存的清代四大榜书之一。檐角挂有铜铃,每当秋风送爽,铃声在清风中清脆悦耳。春夏之间,万千筑巢于檐下的紫燕绕楼飞鸣,呢喃之声不绝于耳,景致蔚为壮观。城楼上木雕屏门雕镂精细、奇丽华贵、人物形象生动、透雕三层,堪称精品。雍正《建水州志》载:“东城楼(朝阳楼)高百尺,千霄插天,下瞰城市,烟火万家,风光无际,旭日初升,晖光远映,遥望城楼,如黄鹤,如岳阳,实为南中之大观。”有“雄踞南疆八百里,堪称滇府第一楼”的美誉。建水的标志性建筑物——“雄镇东南……[详细]
黄武毅公祠(黄公祠)
  黄公祠全称为“黄武毅公祠”,现位于五一路黄公西街毓英小学。原为尽忠寺,1918年为祭奠云南辛亥革命的先烈黄毓英,改为“黄武毅公祠”。黄毓英(1885~1912),字子和,云南会泽人。早年留学日本,是中国同盟会云南支部的骨干之一。1909年到昆明,建立同盟会机关,积极参与组织发动起义。重九之夜,与李鸿祥等在北教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并冲锋在前,首破北门,建“光复首功”。云南光复后,随军援川,回师途中,在贵州思南被刺身亡,年仅28岁。云南都督府为表彰黄毓英在辛亥革命中的功绩,追谥他为“武毅公”,蔡锷亲自撰写了“黄武毅公墓志铭”,孙中山先生赠了“忠烈千古”的匾额。先设灵位在圆通山下忠烈祠祭奠,1918年设“黄武毅公祠”,并将祠堂两边的街道命名“黄公东街”和“黄公西街”,以资纪念。原祠堂大殿系歇山顶……[详细]
220、抹阁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抹阁桥
  原名龙凤桥、酉集桥。位于富源县黄泥河镇龙潭村委会小营脚村东2000米处。桥东西横跨于滇、黔两省分界的黄泥河上。桥为青石拱券纵联砌筑,共3孔。全长40米、桥面宽5米,距水面高35米。桥面略凸,两侧设高0.6米、厚0.3米的条石护栏。护栏两端各置1对高1米的石柱及1对高0.4米的小石狮。桥墩利用河两岸天然石灰岩巨石加以砌筑。桥孔大小不一。大孔呈半圆形,孔径跨度18.6米;两侧泄洪小孔呈圆形,直径各为4米。桥拱两侧桥楣上方均阳刻太极图案,拱顶中央安设铁质避邪宝剑。桥西端引桥边立有1991年竖立抹阁桥碑记1通和县级、市级文物保护标志碑。据光绪《平彝县志》及建桥碑记载:桥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竣工于嘉庆十年(1805)孟夏月上旬癸酉日。“癸酉”属鸡,故桥称“酉集桥”。传统文化中,鸡为“凤”,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