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
  东寺塔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书林街南段。原在常乐寺内,常乐寺称东寺,故名东寺塔,常乐寺早毁。西寺塔位于东寺街南段原慧光寺内,慧光寺称西寺,故名西寺塔,慧光寺已毁,仅存寺塔。常乐寺为四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空心砖塔,高40.57米,底层南面辟门,从第二层起檐上四面均开有券洞,每洞内置石雕佛像1尊。塔的顶宝上立有4只铜铸金翅鸟,故又称金鸡塔。与西寺塔东西遥相对峙。慧光塔现塔通高35.54米,塔形与大理崇圣寺塔主塔相似,为四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空心砖塔。砖上有汉文、梵文经咒和窑户印模。虽经历代较大修葺,仍不失原有形制。据史书记载,东寺塔与西寺塔同为唐代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颠所建,始建于唐太和三年(829年),历时30年,于大中十三年(859年)竣工。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昆明地震,东寺塔倾塌。现存东寺塔为清光……[详细]
范石生旧居及范石生墓
  范石生旧居位于昆明西北王家桥红联小学旁,建于1917年,系范石生1916年底由驻川滇军第六师参谋长任上辞职回滇时所建。当时他与同事钱开甲共同合买了昆明西郊王家桥的八十多亩田地,并建屋居住,躬耕垄亩,自行劳作,在此隐居近三年,至1920年调任驻昭通的靖国军第十六团团长,方始离开。房为土木结构二层楼房,坐东朝西,占地325平方米,平面布局为“凹”型,正房五间,南北耳房各两间,悬山顶,外走回廊,建构简朴但举架尺度较大,几无装饰。西南联大教学楼和援华美军空军招待所旧址范石生(1887~1939),原名石僧,字小泉,号小翁。云南峨山县人。190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丙班,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参加重九起义和临安起义。护国战争中,任云南护国军第一军东路军参谋长兼第一团团长。后历任驻川滇军第六师参谋长、滇军第十六……[详细]
尖山武装起义遗址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马路乡尖山村弯子小组新房子自然村西北角处。 1948年初中共会泽支部派地下党员赵绶先到尖山开展-工作。2月,按照省工委的指示,成立中共会泽县特别支部,并增派党员到会泽工作,加强对会泽武装斗争的领导。3月,党组织派中共地下党员费跃等人到尖山组织武装工作。该遗址当时作为地下党组织活动、组织武装起义的秘密集聚地之一。 1948年7月8日,经中共会泽地下党的长期工作,以-对象金绍清为基础的150余人,在会泽火红桥边六举行反蒋武装起义。为配合火红起义,费跃组织发动尖山的祖万忠、祖维新组织了约150人、30条枪的队伍举行武装起义,攻打一户地主,并在江底伏击了从昭通赶往会泽的保安团的1个营。同年12月2日(农历冬月初二),经上级批准,党员李长彦组织尖山第二次反蒋武装起义,起义武装……[详细]
224、护国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护国桥
  护国桥,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中段,桥长23米、宽17.5米,是一座中西合壁古朴典雅的双拱石桥;护国桥属于与护国运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历史纪念性建筑;护国桥与护国门、护国路均建于1919年,被称为纪念云南护国战争胜利的三大工程;护国桥不仅是个纪念性建筑其自身的建筑风格也反映了我国传统双孔石桥的桥梁建筑风貌,同时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融入了西方建筑文化。于200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护国桥,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中段,为昆明市内重要的交通桥梁,桥身两侧为两个下沉式的小广场在2000年建成时,是市中心的一个公共设施和公共景观。护国桥位于护国路中段,始建于1919年,为纪念1915年云南首义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而得名,桥长23米、宽17.5米,是一座中西合壁古朴典雅的双拱石桥;2……[详细]
225、云窝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窝寺
  云窝寺云窝寺位于开远市以东中和营乡,距市区70公里,距中和营5公里,行程约需2小时。云窝寺建筑构造匠心独具,是山、水、崖、树俱佳的自然景观与木雕石刻、诗文、绘画并茂的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建筑工艺精巧含蓄,已被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年间,阿迷知州毛振宣巡视东山,见此地山石耸立,地下水汹涌而出,于是在崖壁题写“水府云窝”石刻,后人缘势建寺,云窝寺因此得名。嘉庆年间建成了魁阁、文昌宫、关圣宫、韦驮宇等宫宇;经道光、光绪年间重建扩建,成为包含多种殿宇的宗教寺院。现有大雄宝殿、龙王庙、文昌宫、山门等建筑,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坐西向东,环洞而列,南傍俯新寨,北仰去天坡,东瞰良畴雾穗,北望旧寨柳烟。经过多少年风雨的沧桑,如今虽旧貌已不复存在,然而这奇特的人文景观和鬼斧神工的……[详细]
大庄苏家祠堂
  大庄苏家祠堂:大庄苏家祠堂,坐落于大庄镇大庄街正中,座向向东,背靠犀牛山,面临沙甸河。它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1694年),建筑完工时,有正厅房屋三间、厢房十二间、面房六间(含戏台)、耳房二十四间,三方是走马转角楼,正中大院心种金桂、银桂、柏枝、紫竹等。大殿格子门镂雕三层花草,戏台墙上有“水漫金山”画和苏家氏谱,四小天井及大院井地面都有六角方砖,大门口有两个石尊、两棵槐树,大门上有清同治皇帝赐给苏斯洋的“义勇巴图鲁”匾一块(现存双柏县文化馆),大院四周墙壁有花木鸟兽、山水人物等惟妙惟肖的墙画,建筑还含有石桅杆、仙鹤湖、照壁(高六米长十二米)几部分,可谓冠冕堂皇、气势恢宏。后来,因部分建筑毁于火灾。清光绪十九年(1894年),苏氏族人筹集黄金四十余两对祠堂进行了修复。民国12年和17年,祠堂又进……[详细]
西山上古墓
  西山上古墓位于陆良县马街镇薛官堡村西约1000米处。墓为“甲”字形的砖室墓,坐西向东,由墓门、墓道、墓甬、前室、左室(北)和右室(南)等构成。墓葬东西长11.8米、南北宽4.2米、残深1米。墓顶已被破坏。墓室墙体为单层砖砌筑,均为“工”字形错缝搭接砌法。右室(南)有完整铺地砖保存,为双层交错铺就。墓砖规格一般为35厘米×22厘米×6厘米,其中朝向墓室内的一侧多施菱形等纹饰。墓壁下部与墓底交汇处斜向内凹形成凹槽状排水设施。西山上古墓历史上曾遭多次盗掘和破坏,因此出土器物少且多残损,主要有陶容器、陶俑、陶模型器以及簧状金器、铜泡钉、水晶等。从墓葬形制、墓砖以及出土器物看,此墓年代大约在东汉中晚期。西山上汉墓规模较大,形制特别,使用大型花纹砖砌筑而成。墓内出土的陶俑在云南地区同时期的墓葬中比较少见……[详细]
虎头山古建筑群
  虎头山古建筑群虎头山古建筑群位于云龙县石门镇南,因山顶崛起一嵯峨巨石,如虎头而得名,是以道教为主的古建筑群。据《虎山碑记》载:“虎头寺原有一间山神庙,清道光年间陆续建老君殿和财神殿等寺观。清咸丰七年(1857年)又毁于兵燹,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修复并建了张仙祠、王母寺等”。虎头山山石峥嵘,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寺庙道观沿山势修建,有虎头寺。在寺庙之间有曲径石廊、石桥相通,在一块巨大的石壁上刻有(清)杨名扬书写“虎”及“石门八景”的诗碑,虎头山寺庙建筑布局合理,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每逢节日游人众多,是重要风景旅游区。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虎头山古建筑群以道教寺观建筑为主,由张仙祠、虎头寺、王母寺、老君殿等寺观及财神殿、弥勒殿、三宫殿、普陀岩等石观、石窟组成其间以栈道、石牌……[详细]
229、云鹤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鹤楼
  云鹤楼大理州鹤庆云鹤楼始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年),后毁于战火,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鹤庆州通判署府事佟镇倡导建楼,中置钟、鼓各一,俗称钟鼓楼。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又重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再重建,更名为“云鹤楼”。大理州鹤庆云鹤楼砖砌城门,上为木结构楼阁,楼高19.4米,东西宽18.6米,南北长16米,鹤庆云鹤楼下城门通道长16.7米,大理云鹤楼外观三层重檐,内则为四层楼。四角梁柱直通屋顶,大理州鹤庆云鹤楼内四面架斗纵横交错,对缝对榫,外则四面出檐,飞阁,雄伟壮观。1951年冬,大理旅游景点鹤庆县发生强烈地震,大理州鹤庆云鹤楼仅向东北偏0.5米,近年又进行加固维修。楼顶铺盖琉璃瓦,大理旅游景点鹤庆云鹤楼两道城门上彩绘二龙抢宝及白鹤展翅图,两侧悬挂郡人杨金和撰、宣白超书“……[详细]
州城文庙武庙
  州城文庙武庙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建于明弘治七年(公园1494年),明嘉靖、清康熙、雍正、嘉庆、光绪年间曾多次修复和添建,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州城古镇,形成了一个气势恢宏的建筑群,充分表现出了这里丰厚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文庙坐东向西,供奉的是孔子等古代的学者先贤。文庙面对笔架山,为一进四院,由照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后宫(又称崇圣祠)及南北两院、名宦乡祠等建筑呈梯形建造构成。整座建筑风格纤细秀雅,匠心独运,或危楼高阁,栖凤盘龙;或草木葳蕤,烟聚蔓缠;或小井石栏、曲径通幽。房檐斗拱和额枋梁柱上,装饰着的青蓝点金和各种贴金彩画,亦清晰可辨,不难想象昔日所拥有的鲜丽色彩和雄伟壮丽。各院之间又以特色各异的砖砌石洞相通,曲折迂回,层层别有洞天。置身于文庙的每个角落,都会油然而生寻古探幽之情……[详细]
洛克故居
  •参观探险家洛克的故居和遗物,感受百年前洛克对丽江的热爱。景点介绍洛克故居位于玉龙雪山南麓的雪嵩村,是著名美国探险家洛克当年在丽江的居所,这里有关于洛克百年前在丽江生活留下的遗迹展览,可以了解当年探险家对丽江的热爱和百年前的丽江风情。约瑟夫洛克是著名的美籍奥地利探险家,1922年,他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撰稿人、探险家身份从泰缅边境进入云南考察,辗转到达丽江后,因为对这里的热爱住下了二十多年。他以雪嵩村为大本营字啊周围采风,拍摄动植物、民俗风情的照片,著有《中国西南纳西古王国》、《纳西语英语百科全书》等名作,把中国云南的风情介绍给全世界,在西方非常有名。著名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也是借鉴他的探险经历写成。洛克故居是一座一院三房的小建筑,同时也是当年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中国云南探险队……[详细]
232、昙华寺
昙华寺
  介绍: 昙华寺位于昆明市东郊2公里处,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因园内有一株优昙树(实为云南山玉兰,树龄至今已300多年)而得名。 1981年,昙华寺被扩建成一座访江南古典园林的公园,分为前园、中园、后园三部分。前园基本以原寺庙的三进院宇为主,亭台楼阁,假山水榭,花木竹林,回廊曲桥,错落有致。中园比前园稍大,建有一鉴轩、牡丹园、杜鹃园、山茶园、海棠樱花园和儿童娱乐园。在前园大义厅右侧小园中,存有反映-早期进步思想的“-赠映空和尚诗文碑”。前、中两园新增的钱南园纪念碑廊、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石刻、全国名联碑园等,值得一览。1996年4月,后院的瑞应山上,又新建成一座高48米、七层八角的“瑞应塔”。这是一座可供游人登楼远眺的跌旋式观览塔。登临塔楼,昆明市区林立的高楼大厦以及四周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它的四周……[详细]
垅圩图山城址
  垅圩图山城址位于巍山县城西北十五公里,在今大仓镇甸中村委会,团山村西面垅圩图山山顶的一块大平地上。遗址后依大黑山,前临阳瓜江,山环水抱,易守难攻,地势险要,站在山顶眺望,整个巍山坝子尽收眼底。遗址面积约五千平方米。据元代至清代的正史和云南的各种地方志记载,细奴逻建立大蒙国后,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在垅圩图山上筑城以居,该遗址为南诏国第一座都城遗址。1958年,云南省考古队在垅圩图山城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瓦砾、石礅、莲花柱础等建筑材料,进一步证实了该遗址是南诏早期都城遗址,这也与历代史料记载相吻合。1991年和1992年,云南省考古队连续两年在遗址上再次发掘出了一片古建筑遗址内的铺地砖和地基,清理出一块80多平方米的房屋地基。考古队还在房屋遗址旁清理出一块分别由两层阶梯和四层阶梯衔……[详细]
曲硐清真寺
  曲硐清真寺曲硐历来人户密集,地当孔道,曾经几度设过县署。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永平县城从老街移到曲硐,县府设在东门(现名衙门园)。光绪十八年(1892年),县城又由曲硐迁移老街。民国元年(1912年)县城又由老街迁移曲硐,县府设在北门(现在曲硐完小),民国25年(1936年)因滇缅公路绕道云龙,又移老街至今。曲硐清真寺在新河未改道以前,河水从西门街心直下,把整个村子分为两半,当时人户虽多,中隔小河,因为往来不便,故有大礼拜寺,小礼拜寺之分,同时也有大坟院、小坟院之别。当时大礼拜寺位于南门大坟院之西,小礼拜寺则在西门小狮山脚。至清末新河改道后,曲硐人口增多,住房面积扩大,村子连成一片。延至民国二年(1913年),合并为一,新建成现有的礼拜寺。整个清真寺范围分内外两院,内部有礼拜大殿一幢,……[详细]
景谷大石寺
  景谷大石寺在气势磅礴的云岭无量山余脉南端,有一座山峦叠翠,异峰突起的山峰,像一把锋利的宝剑直刺云天,峰顶悬岩巨石之上耸立着一座惊心动魄,凌云星辰的道教寺观,这就是数百年来远近闻名而风光奇丽的景谷大石寺。大石寺在景谷县景谷乡文山海孜文笔山顶悬岩之上,海拔2200米,岩高坡陡,有陕西华山之险,厦门鼓浪屿日光岩之奇,历代骚人韵士登临观赏,刻石题词,赞叹这不可多得的天工奇作。大石寺从景谷驱车,可直登大石寺绝顶。就在螺蛳形盘旋的海孜文笔山顶上,那300多万年前由砾石沉积而成的两个圆周宽约100余米的巨大砾石在地壳无能无能运动时期,从海底被抬升高过了峰顶。这两个大砾石好像两座紫铜色的险关古堡,一前一后,不偏不依,若接若离,耸立在顶峰中央。大石寺的奇特建筑就建在这两个大砾石上,工程之艰巨、惊险,令人难以想……[详细]
漾濞云龙桥
  云龙桥云龙桥位于漾濞县城西边的漾濞江上。志书赞为“濞江飞虹”。云龙桥始建于明代,为博南道古津梁,现已更换为钢缆吊桥。桥长53米,宽2.3米,高12.9米。9条钢缆临江飞跨,上复栎木访板作桥面,左右各是一缆当扶手,两岸均建有桥亭。云龙桥以险要壮观而成为漾得县的主要名胜古迹之一。漾濞是博南古道的必经之地,在这段古道中,要数漾濞江峡谷地段最为惊险。江边栈道人马难行,江流湍急舟揖难渡。明代曾有诗形容其险要道:过了漾濞渡,阎王清上簿;到得龙尾关(即今下关),才是到人间。以往,为了开拓漾濞江峡谷与外界的交通,当地民众曾不止一次在怪石磷峋的峡谷间扯溜索、拉藤绳、架木桥。但这些交通设施或毁于洪水,或毁于兵燹。传说某日清晨,忽见一缕彩云在漾濞古镇西角绵亘江上,如同蛟龙过江。民众认定是神龙显灵,示应新选桥址于此……[详细]
钟屏街西来寺
  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钟屏街375号。建筑坐南向北,分别由山门、偏殿、前殿、两庑、大殿等建筑组成建筑群,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现仅存山门、厢房、大殿。山门,重檐歇山顶置挑檐斗拱土木结构。通面阔3.9米、进深0.8米。大殿,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5开间,通面阔16.8米、进深4.2米。大殿前檐置斗拱装饰,屋脊两端置吻兽,正中装宝顶;大殿明间正中悬挂右起横书“大雄宝殿”匾额,楷书,阳刻。东西厢房,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各3开间,通面阔11.3米、进深5.3米。西来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由比丘尼募建,供奉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清道光、光绪年间,均做过重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会泽县火炮厂生产基地,门楼和偏殿等建筑因不慎失火被焚毁。1976年修建新大街,前殿被拆除。1984年,……[详细]
云仙庙山岩子
  云仙庙山岩子云仙乡境内大芦山顶上有一个天然岩洞,传说洞里居住过仙人,当地人就管它叫仙人洞,“云仙”也因此得名。又因大芦山为思茅区内海拔最高的山,最高峰为2154米,云仙乡也俗称“大芦山”。辖区面积678平方公里,拥有林地794706亩,海拔在680—2154米之间,平均气温在17℃—20℃之间,降雨量在1400—1700毫米之间,年平均日照2000小时,属典型的山区立体气候,适宜种植茶叶、咖啡、烤烟、水稻、玉米、小米辣等。云仙乡是个汉、彝、傣、佤等多民族杂居的大乡,全乡共有10余种少数民族,其中汉族11426人,彝族4850人,其他民族894人。彝族是云仙乡主体民族,彝族能歌善舞,男女老少都喜欢唱山歌,流行的舞蹈有跳笙、三跺脚、拖慢步、龙摆尾等。常用的乐器有三弦、笛子、口弦等,往往边奏乐器边……[详细]
玉皇阁及文华书院
  玉皇阁及文华书院位于巍山古城东北隅。始建于明代,清同治八年(1869年)毁于战乱,清光绪元年(1875年)在玉皇阁旧址上创建文华书院。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玉皇阁。玉皇阁与文华书院并存,分立左右。玉皇阁始建于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依次为山门、前厅、中厅、大殿共四进三院及两厢组成。大门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牌楼式建筑,前檐饰如意斗拱,装饰华丽。后殿建于月台上,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上下层檐下均饰七踩三昂斗拱,门窗雕工精细,为巍山清代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殿宇。书院则位于玉皇阁之左,清光绪元年(1875年)创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成立劝学所,改文华书院为高等小学堂。书院占地4000多平方米,由大、二门、泮池、雁塔坊、奎星阁、藏书楼及两厢等大小九个院落组成,现仅存藏书楼、奎……[详细]
光禄文昌宫
  光禄文昌宫位于光禄山东麓的凤岫山,俗称小团山。清乾隆年间,乡人鲁印姬等在凤岫山麓倡建文昌宫,同治十三年(1874年),赵子骧、马驷良重建。在东面大照壁上镶嵌着“忠孝廉洁”四个大字,字直径三尺,极雄健,出于名人手笔。文昌宫为三重堂。第一层为魁星阁,楼厅有魁星塑像,供奉着魁星神,魁星是求学为官的人必祭祀的星宿;第二层为大成阁,匾额曰:“鱼跃鸢飞”,并有一联:“德配天地,道贯古今”。楼厅有儒家“五圣”塑像: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颜子,即颜渊,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复圣”;曾子,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宗圣”;子思,孔子的孙子,被后世尊为“述圣”;孟子,孔子再传弟子,被后世尊为“亚圣”;第三层为正殿,匾额曰:“经纬天地”,有文昌帝君塑像。北厢外有小花园,建于悬崖上,赵鹤清曾在园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