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哀牢山陇西世族庄园
  陇西世族庄园,是清朝乾隆御封岩旺土把总世袭土司李显智末代传人李润之的宅地,位于哀牢山主峰地段戛洒镇耀南村大平掌,距县城120余公里,距戛洒集镇36公里,经恩水柏油公路可直达庄园。陇西世族庄园分主体建筑、花园、马厩三部分,占地面积4.2亩,共58间。庄园是陇西李世家族兴起、衰亡的历史见证。陇西李氏兴起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祖先李毓芳因征战有功,被皇帝诰封为“云骑尉”,其子李显智又被封为岩旺土把总,后来数代都为世袭土司。李有富,陇西世族末代传人,这位袅雄掌权后,采取黑吃黑、0贩盐、经商、办厂等手段,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李家一步步走向暴富。1938年冬天,李有富经筹划大兴土木建盖“陇西世族”庄园,并从省城用马帮驮来红毛泥(现今的“水泥”),在十里河开炉炼铁打制人造钢筋……[详细]
茶马古道遗址
  茶马古道遗址茶马古道是唐代以后,特别是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思茅通往昆明、西藏、澜沧、打洛、洵甸等地的茶马道,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也是思茅物资交流、进行贸易的南方丝绸之路。山间铃响马帮来,是50年代前的真实写照。在车辆如梭的今天,马帮已不再有,山林是听不到清脆的马铃响了。茶马古道显得更加寂静。但回荡动听的马铃声和赶马人的山歌依然记忆忧新:三月里来,三月三,赶着骡马进茶山,普洱茶好人人爱,驮起茶叶到远方。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其中丽江古城的拉市海附近是保存较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详细]
43、皇阁寺
皇阁寺
  德宏户撒皇阁寺户撒皇阁寺位于陇川县户撒乡东北角的金凤山上。据传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系西平王沐英屯兵驻防户撒时所建。为汉式建筑,由上奘皇阁寺和下奘报恩寺组成,道教与大乘佛教合一的寺庙,皇阁寺供奉玉皇大帝及诸神像,报恩寺供奉观音菩萨及其它佛像。两寺均为独立的四合院,玉皇殿为城楼式,蔚式壮观皇阁寺,又称皇阁报恩寺,位于陇川县户撒乡政府北角的金凤山上,海拔1470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387年前后),它是由上下两奘组成。上奘称皇阁寺,下奘称报恩寺,历来俗称皇阁寺。皇阁寺和报恩寺是道教和佛教合一的寺庙,上奘皇阁寺塑着玉皇大帝及诸神像,故称皇阁寺,为道教;下奘报恩寺塑佛、法、僧三宝及其它佛象,故称报恩寺,为佛教寺。为什么信仰小乘佛教的阿昌族地区会保存着道教及大乘佛教的……[详细]
云南陆军讲武堂
  云南陆军讲武堂位于昆明市翠湖西承华圃,创办于1909年。直到今天遗址尚存,并且于1988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今还存在着一幢米黄色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的二层建筑。由东、西、南、北四座楼房组成,各楼对称衔接,并设有通廊,楼端各设拱券门一道。占地面积1390平方米。主楼西南尚存有大课堂(礼堂)和兵器库一幢。南楼中部设阅操楼,高约15米,宽13米。楼前即当年宽大的操场,不亚于两个足球场面积,不过今天已为云南省科技馆等高大的建筑所替代。然而,历经百年风雨的老四合大院尚存,配上四座长120米、宽10米的四座走马转角楼的楼房,不仅平添几分古色古香,也显现了讲武堂当年的雄宏气魄。云南陆军讲武堂,原系清王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对付民族民主革命而设立的一所军事学校,既轮训在职军官,也招收一部分有中……[详细]
45、宝鼎寺
宝鼎寺
  宝鼎寺宝鼎山位于保山坝子东北部,2776米的海拔使它成为了坝子周边最高的山峰。宝鼎山在曾为汉代不韦县治的金鸡村后堆叠而起,山顶由数座峰峦簇拥而成,由于峰峦的簇拥之势形如宝鼎,该山便拥有了“宝鼎”的称谓。宝鼎山数座相互簇拥的峰峦之中,狮子头因其雄伟厚实和绝对的高度优势成为了宝鼎山的主峰,该峰之北是由侧峰围护而成的一片平缓场地,相传古代官府曾经在此驻军演兵,因此这一场地至今仍叫小校场,主峰西南和另一座侧峰之间是又一片面积数倍于小校场的大校场。宝鼎山之巅,嵯峨的巉岩唱响了坚挺与高峻的峰峦之歌,它们如笋如台、如鸟似兽,为了亿万年的坚挺和永恒,这些青灰的岩石摒弃了曾为岩浆时的无形与善变,凭着坚硬和顽强成为了宝鼎山的基元和脊梁,它们以冷峻回应流云的绵软,以坚硬撕裂南来的气流,它们以雄奇和坚挺塑造起了宝鼎……[详细]
46、碧塔海
碧塔海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中甸县东部,距县城25公里。保护区以碧塔海为中心,总面积840平方公里。碧塔海长约3公里,宽约1公里,藏语称碧塔海为碧塔德错。碧塔意为牛毛毯,德为魔,错为海。碧塔海素被称为高原明珠,湖面海拔3538米,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历史上曾经是被水淹没的凹陷地带,第四纪随西藏高原强烈抬升形成目前高原面貌。地处横断山脉上部的高原面上,属青藏高原向云南高原的过渡地带。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苍翠,雪峰连绵。为断层构造湖,湖面呈海螺形状,湖面海拔3539米,东西长约3000米,南北平均宽700米,最宽处约1500米,最窄处约300余米。平均水深20米,最深处约为40米,水域面积159公顷。它由雪山溪流汇聚而成,湖水碧蓝,雪山树影倒映湖中,清丽醉人,湖中有岛,生长着云杉、高山松……[详细]
宜良文庙
  宜良文庙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四年后(1513)迁建于城内守御所之右。清乾隆五十年(1785)知县李淳以“历来建树取向阳,学宫面北笑宜良”为由,迁建于县城西北角,是为现宜良文庙。宜良文庙座北朝南,沿南北中轴线建有大同门、状元桥、泮池、文明坊、棂星门、大成门、月台、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文庙占地26000余平方米,东西对称,布局严谨,形成了三路四进的建筑格局。集殿、阁、堂、祠、照壁、石牌坊、小桥流水、石雕、木雕为一体,把儒家思想与建筑形式相融合,体现了儒家“天下大同”和“集大成于一体”的思想理念。宜良文庙是中国传统文庙建筑的优秀代表之一,是云南省规模第二大文庙,也是昆明市保护最好、规模最大的文庙,是宜良县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其丰富的人文内涵体现了宜良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详细]
独克宗古城
  独克宗古城:月光之城的柔软时光,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独克宗古城:月光之城的柔软时光“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那里就是梦中的香格里拉。去云南,不能不去丽江和大理,更不能不去那里。丽江的浪漫可以透过眼睛和心灵,而香格里拉的浪漫则是直击灵魂深处的。丽江的时光柔软,有情有调,你一进来就要做好被它抚慰的准备,而香格里拉的古城,那是会让人迷失的,置身其中,不知怎么就没有方向了,心理上和地理上的方向。石板街上的马蹄印在香格里拉,有一座被-称作“独克宗”的古城,它是按照佛经中的香巴拉理想国建成的。古城依山势而建,路面起伏不平,那是一些岁月久远的旧石头就着自然地势铺成的,至今,石板路上还留着深……[详细]
皇阁报恩寺
  皇阁报恩寺皇阁寺,又称皇阁报恩寺,位于陇川县户撒乡政府北角的金凤山上,海拔1470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387年前后),它是由上下两奘组成。上奘称皇阁寺,下奘称报恩寺,历来俗称皇阁寺。皇阁寺和报恩寺是道教和佛教合一的寺庙,上奘皇阁寺塑着玉皇大帝及诸神像,故称皇阁寺,为道教;下奘报恩寺塑佛、法、僧三宝及其它佛象,故称报恩寺,为佛教寺。为什么信仰小乘佛教的阿昌族地区会保存着道教及大乘佛教的寺庙呢?下面就有一个关于皇阁寺的传说故事。据人们传说:在六百多年以前的明洪武年间,明将西平候沐英率兵入滇西进驻边疆,调停封建领主之间的纷争,当时行军全靠脚走马驮,全是羊肠小道,沿途又遇险山恶水,行军碰到很大的困难,兵员不断减少。沐英正在进退两难之时,困倦了就趴在作战图上打盹时做了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派来地……[详细]
景风阁古建筑群
  剑川是滇西北高原上古韵流芳的县份,位于-雪月的大理与“香格里拉”中甸之间,是白族世居之地。提起剑川,人们自然会想起石宝山唐代石窟、满贤林千狮山…除此之外,剑川还有一处古迹名胜叫景风阁,这里是剑川历史文化的又一渊薮,鲜为人知,却值得一访。西出金华古城,溯淙淙清溪而上,远眺山麓,一围龙蛇起舞画壁描檐的红墙内,古木参天,屋宇重重,一塔耸立,就是景风阁。狭义上,景风阁专指园内建于元代的一座飞檐斗拱三层楼八角高阁。古阁构架精巧,秀丽雅致。南面底层安有春夏秋冬四扇木雕格子门,其中凤穿牡丹、鹭鸶登莲、喜鹊登梅三扇是大理“杜文秀帅府”遗物,格芯花板三层镂空,精美绝伦。此阁原名魁星阁,清光绪年间,剑川著名学者赵藩倡议改名为“景风阁”,供奉历代地方名贤牌位,寄寓景仰先贤遗风之意。这里的遗风指剑川重文教、礼贤才的……[详细]
娜允古城
  在云南省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城,至今还保存着中国的最后一个傣族古镇——娜允。这里自然环境优美,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娜允古镇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娜允”即傣语“内城”的意思。这里的房屋是傣汉两个民族的不同风格合璧的建筑群,说明很早以前内地和边疆的交流就存在了。公元1289年(傣历651年)傣王罕罢法在孟连建傣城——娜允,元朝朝庭此设“木连路军民府”。公元1406年(明永乐四年),明朝设“孟连长官司”隶云南都司,赐罕罢法孙姓刀,命第八代孙刀派送为官,官居六品。公元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第十九代土司时,朝廷赐封为“孟连世袭宣抚司”,官居四品。随着土司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孟连土司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统治机构。土司为最高长官,叫召贺罕,下有九根和十二召朗。九根里一至四召根属内官(管……[详细]
52、千寻塔
千寻塔
  崇圣寺三塔中,大塔居前,又名千寻塔,全称“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千寻塔始建于南诏劝丰祐时期(公元824年-859年)。塔高69.13米,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下有三层台基,下层长50米,宽(东、西)30米,高4米;中层方30米,高1.2米,四面有栏杆;上层砖砌须弥座,方20米,高2米。塔身方10米,四壁厚3.3米,中空3.3米,内空成井筒状。自底层至14层,用48×24×5厘米条砖丁顺平铺砌筑,外层比内层高12厘米;14以上为实心,中安刹轴。塔身除下层高13.45米外,往上各层高度逐步降低,宽度也逐渐收缩;每层间用砖12-14层叠涩砌出塔檐,檐宽1.2米,其外形成流线形。各层塔身四面逐级交错砌出位置相对的券洞二孔,浅佛龛两侧砌出亭阁式塔,中有大理石梵文注碑,各龛放置石雕佛、菩萨像,现存在……[详细]
玉龙北岳庙
  北岳庙位于玉龙雪山南麓,在白沙镇和玉峰寺之间的玉龙村,距离丽江县城10多公里,是玉龙山的山神庙。看点: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相传是“三朵神”的生日,人们都要着盛装前往北岳庙祭祀,俗称赶庙会。据说“三朵神”属羊,所以每逢羊年,庙会就特别热闹。介绍:北岳庙是纳西族第一个神庙,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的民族特色著称。离它不远处的半山腰上,有以万朵茶花闻名的玉峰寺,两者交相辉映,吸引着大量的学者和游客。交通:从丽江县城乘坐到白沙镇的车后即可到北岳庙。云南丽江……[详细]
越州三堆子墓群
  越州三堆子墓群位于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西关社区北关村民小组东北约2000米处的耕地内(越州钢铁厂西北角)。三堆子墓群由3个相对独立又彼此相连的墓葬组成,由北向南依次编号为1、2、3号梁堆墓,总面积1262.3平方米。1号梁堆墓位于墓群北部。封土呈椭圆形。最大处直径23.6米、高约3.3米,面积约437平方米。2号梁堆墓位于墓群中部。封土呈椭圆形。最大处直径23.2米、高约3.5米,面积约422平方米。3号梁堆墓,位于墓群南部。封土呈椭圆形。南北长21.2米、东西宽19.1米,面积约403.3平方米。三堆子梁堆墓群为1982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2012年8月16日,当地村民在3号梁堆墓东部取土时,发现部分沙石,撬开后,为一石砌墓室,随即向当地派出所报案。接报案后,曲靖市麒麟区文物管理所会……[详细]
浦在廷故居
  浦在廷故居位于宣威市西城下街57号。建筑坐东向西,由大门、前院、二门、正厅、对厅、厢房、佛堂、雕像组成一楼一底土木结构四合院,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图片大门,位于故居东南角,为垂花门,歇山顶,小青瓦屋面。大门上方悬挂题有“浦在廷故居”的牌匾。前院,东西长约30米、南北宽约8米。院子西半部为绿地,种植花木、草坪。院子东端临街建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一层瓦房,2开间,通面阔7.2米、通进深5.7米。二门,设于南厢房明间后檐墙上,属“随墙门”,上方悬挂“少将第”匾额。在护国运动时期,浦在廷积极支持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领导的护国运动,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运动,被授予少将军衔。正厅,单檐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一楼一底。明为5开间,实为7间(明五暗七),通面阔23.45米、进深10.8米。明间、次间、……[详细]
滇西军都督府旧址及叠园集刻
  滇西军都督府旧址,位于今腾冲县第一中学紫薇苑内。其左边为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搜集前贤遗墨,刊石树碑集中于叠园内的“叠园集刻”碑廊。1911年10月27日(农历九月初六),以张文光、刘辅国、刀安仁为首的同盟会员,发动腾越辛亥起义一举成功,28日晨,人心大定,市井宴然。上午9时,义军领袖张文光在来凤山北麓的腾越厅自治局内举行演说大会。会上,张文光对前来参会的义军各首领及地方各界,作了大义凛然、慷慨激昂的演说,申明起义原因和宗旨,要求“惟现在筹饷安民、保卫地方、维持秩序诸要政为当务之急,不能不望诸君相助办理。”于是“众皆感泣”,一致表示“凡事敬听先生命”。依据孙中山《革命方略》中“各处国民军,每军立一都督,以起义之首领任之”的规定,众人一致推举张文光为滇西军都督,成立军都督府。当日在此召开军都督府第……[详细]
宁洱观音山寺
  宁洱观音山寺神秘、清幽的宁洱观音山寺,位于茶都古府宁洱县城以北约6公里的观音山上,为普洱市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佛教圣地。观音山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在以后的清康熙60年、乾隆17年和道光29年等历代均有修缮(有各朝代的石碑为证)。该寺院当时颇为壮观,红墙丽瓦,雕龙绘凤,贴金描彩,庄严肃穆,塑有观世音等诸位菩萨和弥勒佛祖、四大天王以及哼哈二将等众仙的法像,宛如仙家圣地。常年有超凡脱俗的僧侣住持、清斋教徒诵经念佛,祈求风调雨顺,太平吉祥。令人痛惜的是,如此一方净土圣地,竟也没能躲过那场“十年浩劫”,终使这座古老的宝刹毁于一旦,仅存的少许残垣断壁静静地躺在山野间二十余年,仿佛在向后人控诉着那场波及全国的空前劫难。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勤劳朴实的茶都古府人民竭尽全力来挽救宝贵的历史文化……[详细]
姚安龙华寺
  姚安龙华寺,俗称-寺,位于姚安县城北12公里的光禄镇西山麓。西山形如游龙盘旋,山仞重峦突兀,此山民间称龙华山。龙华山,郁郁葱葱,栗树、茶树、菩提树、苍松翠柏,竞相耸立,高峻挺拔,龙华寺就在险峻的丛林之中。龙华寺原址名卧佛庵,始建于公元907-923年(即后唐天祐年间,蒙诏世隆时期)据清郡人河南光山县蔡龙松所撰《重修龙华山-寺碑记》载:“一日夜间,因有神僧到此拜佛,半夜即去,由此,大理僧人知聪即结庵于此,勤修戒律,开山创寺,后人称为古刹。”13世纪时,蒙古兵灭大理国,相国高泰祥殉国,其女菩提痛国破家亡,兄弟离散,于卧佛庵出家,将出生时印度僧人所赠的菩提树籽植于寺后,以卜兄弟聚散存亡,九籽生长良好,后兄弟九人果无恙,终得团聚。兄高长寿得授姚安路军民总管府总管,改建卧佛庵,更名-寺,并造菩提像供奉……[详细]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
  西南联合大学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天津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而成的。三校一开始是迁至湖南合组为长沙临时大学,并于1937年11月17日开始上课。这个日子后来被定为联大校庆。随着日寇的进逼,长沙危急,三校又迁往云南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老城北门街。旧址内有闻一多篆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冯友兰撰碑文,详载日本帝国主义自清光绪年甲午(1894年)以来,特别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大举入侵,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迫于形势南迁至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文、法、商、师范等学院。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4日学校回迁。在校园东北角矗立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此碑立于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撤消,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北返前夕的1946年5月4……[详细]
水目寺塔
  水目山塔位于云南省祥云县马街乡水目山水目寺前。此塔为纪念大理国0公高量成之子皎渊而立。史志中并无确切记载,一般认为大理国时期(公元938-1253)所建。据现存水目寺内的《渊公塔铭碑》记载,水目寺为南诏龙兴四年(公元813)普济庆光禅师所建。而寺前密檐塔为纪念大理国0公高量成之子,水目寺三祖之一的皎渊而建,因此又称“渊公塔”。水目山塔,为四方形15级密檐式砖塔,高18.16米,塔双层台基,八角形。塔身第一级东面设门,南面塔壁彩绘壁画。其上各级每面有龛洞1个,塔刹由仰莲、覆钵、宝顶组成。塔西有水目寺,现存大殿、中殿、厢房等,规模宏大。现保存明代铜钟及较多碑刻,寺右尚僧塔50余座,形成壮观的塔林。弘圣寺塔位于大理中和镇弘圣寺旧址,寺毁于明初。塔通高43.87米,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塔身下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