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边纵”滇中区护乡第八团驻地旧址
  “边纵”滇中区护乡第八团驻地旧址位于昆明市呈贡县城南700米为320国道(即昆明至打洛的国道),北靠三台山,现为县内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1949年12月16日凌晨,杨贵团长在刘家营大寺前庄严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边纵滇中区护乡第七团(简称呈贡护乡团,整编后改称为第八团)正式成立。12月22日,呈贡护乡团和“边纵”二支队四团(即九支队四一团)在中卫村会师后,滇中地委命令呈贡护乡团接受“边纵”领导。当晚,在化城村的毕凤云家中召开二支队四团党委和中共呈贡县委联席会议。会议决定:王茂、江风、周长庆组成前线指挥部;杨贵带领一个连配合四团迫击炮连,与驻呈友军保安七团在大开门山头设防,狙击向宜良方向溃逃的蒋军;副团长吕丹书、郭锐刚带领部分武装人员,配合驻呈友军保安七团在牛头山设第一道狙击防线;二支队四团二营……[详细]
82、来鹤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鹤亭
  来鹤亭 由石屏东正街出城,直往东去约2公里,可见一个小村,层屋依山而建,层层环绕,名叫小瑞城,村子最高处雄踞着两幢檐翘角,亦显古旧的房屋,最高一幢的东面依偎着一个檐角高翘,琉璃金黄、造型别致的亭子,这就是被前人誉为“一海共三山,风光聚一亭”的来鹤亭。 据说,小瑞城原名未束岛,是异龙湖三岛只一,来鹤亭原称海山亭,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当时,异龙湖水面广阔,烟波浩瀚,有三岛九曲之胜,清朝康熙年间,外地到石屏任知州的王光鼎,仰慕异龙湖山水美景,泛舟游湖,欣然登上海山亭,游玩赏景,当他走下海山亭时,忽见一为身着青衣,腰插玉笛的秀才,坐的亭台石桌边,独自饮酒,秀才见王光鼎走来,便相邀同饮,王光鼎见秀才胸襟坦荡,气宇不凡,就过去同他对醉同饮,谈诗论对,由于两人兴趣相投,只顾吟诗饮酒也不知过了多少时辰……[详细]
民族团结誓词碑
  民族团结誓词碑位于云南省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县城西北侧的普洱民族团结园内,碑长142厘米,宽65厘米,厚12厘米,是用白色石灰石雕刻而成。民族团结誓词碑保护范围占地面积44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3平方米,绿化面积1890平方米。民族团结园内有碑亭、浮雕、陈列馆、牌坊式古典大门。 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在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下诞生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普洱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社会形态差异极大,发展不平衡,民族关系十分复杂和特殊。1950年,当地34名民族头人及其代表到北京首都参加了国庆周年观礼,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国庆观礼活动激发了各族代表爱国、爱党的热忱,他们按照毛主席和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以“会盟立誓,刻石铭碑”的形式来表达各族人民团结到……[详细]
会泽文庙
  会泽文庙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堂琅社区灵璧路会泽县第一中学校内。建筑群坐南向北,原建筑沿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排列有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大成殿前两侧有东、西两庑,棂星门前东面有名宦祠、西面有乡贤祠。文庙建筑群中轴线以东,依次建有大门、明伦堂、仪门及学署(黉学);以西,依次建有照壁、大门、魁星阁、文昌阁、圣父阁。20世纪70年代“文革-”中,文庙历经数次浩劫,大部分建筑被拆毁。现存建筑主要有大成殿、东西两庑、崇圣祠、文昌阁、魁星阁,占地面积48667平方米,建筑面积3436.5平方米。大成殿,单檐歇山顶穿斗与抬梁式混合土木结构。5开间,通面阔22.05米、进深10.1米、北面出廊2.2米、出檐1.5米、东西两面出廊2.4米、出檐0.75米、南面出檐1.75米。殿身5开间,通面阔……[详细]
帝释山古建筑群
  帝释山古建筑群“大理有名三塔寺,凤羽有名帝释山”。这是洱源县凤羽白族民间广为流传的顺口溜。的确,位于大理点苍山应乐峰下的崇圣寺三塔,如同三枝玉笔,直指蓝天,游人站在两百米以外的一个大水池岸边,在风平浪静时,只见巍峨的点苍山、崇圣寺三塔、蓝天、白云连同自己一起倒映水中、那景象真是美不胜收,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当你到了洱海之源,到该县凤羽乡境内的帝释山一游,热闹非凡的佛教名山胜地定给你一份惊喜。凤羽帝释山座落在凤羽坝子西面闻名中外的洱源鸟吊山麓,东距洱源县城18公里。这里,重建的古寺建筑群完整地保持了它原有的风貌,寺外梅树、松杉成荫.使不少慕名而来的墨客骚人为它吟诗作对。赞叹不已。追溯凤羽帝释山七寺四塔的历史,相传已越千年。蒙氏(凤羽县)时扩建一新、在集凤羽名胜古迹为一体的电视专题片《徐霞客与清……[详细]
孟连宣抚司署
  孟连宣抚司署位于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娜允古镇内。孟连宣抚司署保存完好,融傣、汉建筑特色为一体。它所代表的傣族世袭土司的统治,自明清延续到民国时期,历经500余年。1254年,蒙古大军压境,逼迫一个地方政权勐卯(即今瑞丽)王国的臣民南迁。当时朝中四位大臣兵分三路,寻找新的居地,于是,找到了河谷平坝———孟连,傣语意为“寻找到的好地方”。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在孟连设置木连路军民府,第一代土司罕罢法始建孟连城。明永乐四年(1406年)孟连设置长官司,当时的土司刀派送为长官司长官,居六品,辖区广大。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土司刀派鼎贡象入京,受封宣抚司世职。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朝廷将地处极边的孟连宣抚司定为“经制宣抚司”,光绪二十年(1894年),改属镇边直隶厅(……[详细]
石屏文庙
  石屏文庙文庙位于石屏县城北正街三号,座北朝南,通面阔33.75米,总进深140.33米,占地面积4257平方米。文庙创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明洪武十四年(1381)毁于兵燹。洪武二十二年(1389)又重建。明天顺二年(1458)重修大成殿及东西两庑,并刻“石屏州庙学记”碑以记其事。明嘉靖二年(1523)至天启五年(1625),对文庙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清初顺治元年(1644),知州刘维世和学正罗天柱又主持进行了全面修缮,使文庙面貌焕然一新。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大地震而并未受损。棂星门为木石结构牌坊,通面阔31米,进深3.88米,通高13.5米,正中一间宽4.25米,进深3.88米,左右两间各宽3.6米,进深3.88米。牌坊正面匾额书“棂星门”,背面书“德配天地”、“道……[详细]
昆明筇竹寺
  筇竹寺位于玉案山,是一座始建于大理国时期历史久远的佛教寺院,因有“筇竹传奇,犀牛表异”的神话传说故名。元初高僧雄辩法师在此讲经,开昆明地区汉传大乘佛教讲宗传播先河。元延祐三年(1316),元仁宗为保护寺院财产颁敕圣旨,筇竹寺声誉渐高。寺院坐西朝东,沿中轴线主体建筑四进三院,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依山布局。山门为两面坡悬山顶,面阔三间11.5米,进深二间7.2米,内塑密执金刚两尊。山门左前方有钟楼一座,占地22平方米。进入山门为矩形小院,有相传植于元代的孔雀杉二株,其围需三人合抱。天王殿亦两坡悬山顶,面阔三间19.2米,进深三间12米,内塑四天王及弥勒佛。天王殿与大雄宝殿之间为“回”字形天井,占地约1200平方米,两厢为客堂及香烛小卖部。东面,即天王殿,背部为罗汉堂,靠北的三间称“梵音阁……[详细]
宝山石头城
  宝山石头城位于丽江城北110公里的金沙江峡谷中,因百余户人家聚居在一座独立的蘑菇状巨石之上而得名。丽江宝山石头城纳西语称为“拉伯鲁盘坞”,意为“宝山白石寨”,城内瓦屋鳞鳞,巷道纵横,丽江纳西族居民辟岩建屋,房屋柱石和房沿石均随势打成,古朴自然,奇绝无穷。丽江宝山石头城三面皆是悬崖绝壁,一面石坡直插金沙江,仅有南北两座石门可供出入,是一座真正的天险之城。宝山石头城建于元朝到元年间(公元1277--1294的),当时为丽江路宣抚司所辖的七州之一--宝山州治所,纳西语叫“刺伯鲁盘坞”,意为“宝山白石寨”,而“刺伯”即宝山。纳西族先民大约在五六世纪的南北朝时期迁徙到这里,那时宝山州内山脉纵横,河谷深切,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元史·地理志》载宝山州情况说:“其先自楼头(宁蒗县永宁)徙居……[详细]
石龙坝水电站
  石龙坝水电站是中国第一座水电站,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郊的螳螂川上,是中国最早兴建的水电站。电站一厂于1910年7月开工,1912年5月28日发电,最初装机容量为480 千瓦。2006年05月25日,石龙坝水电站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弹指一挥间,100年过去了,2012年5月28日,这座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的马达依然在轰鸣,已累计发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见证着中国水电百年的历史。简介中国第一座水电站—— 石龙坝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郊的螳螂川上,是中国最早兴建的水电站。电站一厂于1910年7月开工, 1912年4月发电,最初装机容量为480 千瓦。螳螂川是滇池的唯一泄水通道,从滇池出口到平地哨一段,河道平缓;平地哨以下从滚龙坝到石龙坝一段,坡陡流急,集中落……[详细]
91、缘狮洞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缘狮洞
  缘狮洞缘狮洞座落在距县城东北方38公里的静灵山上。洞的四周风景如画,古松挺拔参天,果树成林,花草茵茵,蜂飞蝶舞。洞前有鸣鹫河穿越而过,河对面是清道光一年(1821年)曾任台湾知府的曹世桂墓(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距洞3000米处,有1988年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至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的青铜墓葬群。洞南是美丽富饶的鸣鹫坝子。缘狮洞海拔1800米,居高临下,依山傍水,远远望去,在霞光的辉映下,气势非凡。缘狮洞,又称为“观音洞”,属喀斯特地区石灰岩溶洞,镶嵌在悬崖峭壁间。始于清代的缘狮洞古建筑群,虽经几百年的历史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缘狮洞依山而立,顺崖蜿蜒上升。其建筑艺术具有独特价值。这是一座砖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构思之独特,造型之巧妙,在我省古建筑中实属罕见。整个建筑为“灵”字型,气势雄……[详细]
92、佛塔寺
佛塔寺
  佛塔寺,原名尊胜塔院,坐落于文笔山左支尽头处的塔院山中。《康熙鸡足山志》载,尊胜塔建于公元1683年(明崇祯戊寅年间),为丽江知府木靖与悉檀寺僧人道源、道真所建。从1689年到1963的的274年间,该寺都有不同程度的修茸。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佛塔寺,是台湾道兴法师捐资400多万元于1994年在废墟上重新修复的。寺内原有一塔,是-教寺塔,高22米。现恢复修建的白塔,为印度宝瓶式佛塔,高22米,塔身圆表,外饰石灰。塔底的东南西北分别立有四大天王的彩绘石雕像,造型生动,姿态各异。鸡足山八景之一的塔院秋月就在寺观赏。诗人卢桂生有《塔院秋月》诗晴空万里碧于水,遥望岭头白云生。塔影孤悬深夜静,冰壶濯魂恍然难名,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秋月当空、月光如水时,尊胜塔院的良宵美景。塔院四周昔日有禅房40间,为僧人参禅的……[详细]
秀山古建筑群
  秀山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南。秀云山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誉。相传汉之田勾町王毋波始在此辟山林、建古刹、立亭园。千百年来,经通海节度使、大理国王段思平等历代的扩建修缮,文人学士、百姓官宦的爱护与完善,遂成为林木丰茂、文采斐然、遐迩闻名的游览胜地。主要包括:涌金寺、清凉台、玉皇阁、普光寺、三元宫、土主庙(田勾町王庙)、万寺宫和白龙寺,山内生长着宋柏,元杉、明玉兰、茶花,也被称为秀山“四绝”。普光寺现存殿宇建于元代,正殿屋架为斗拱式结构,呈典型蒙古建筑形式。寺内有元代为纪念神僧李畔富所建佛塔2座,古朴庄重。东院内就山岩凿有洗钵池,池上方岩缝中泉水浸冒而出,滴注于池中,叮咚不息。清凉台原名清凉寺,元时高僧铁牛禅师所建,经历代增修,具现在规模。由鲁贤祠、桂香殿、海云楼、药王殿、蓬莱阁、武侯祠……[详细]
迪庆归化寺
  亦称“桂花寺”、“垮安寺”,藏语称“垮安东卡”。位于县治东北37公里处,在今过马营乡西北13公里与森多乡的交接处。藏语“垮安”意为“青城”指令内豪古呼和浩特市,该市1日名。‘归绥”,原青海地区称之为“归化城”。内字归化佛系统多转生于青海,在青海较有影响,在今大通县广惠寺建有“归化昂”。末世名札木多,出生于今贵南过马营乡的切扎,现任内蒙佛协副会长,约在四十年代在故乡建其府邸,形成一座小型格鲁派寺院,称之为叫“归化寺”或“垮安尕卡”。1958年前有僧房50间,常住僧侣4人。1958年后拆毁,现自行修复,仍有僧4人。 归化寺位于迪庆州州府中甸城北佛屏山下的噶丹松赞林寺,在中甸县城以北5公里处,建于1679年。它汉语名称是归化寺。松赞林寺可以说荟萃了藏族宗教文化的精华。其建筑造型充分体现了藏式……[详细]
雨铜观音殿
  历史上的大理崇圣寺,建于唐代南诏时期。寺内的雨铜观音,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一尊观音造像。据明代大理著名文人李元阳《崇圣寺重器可宝者记》:“寺之重器有五:一曰三塔,二曰鸿钟,三曰雨钟观音像,四曰证道歌,佛都匾,五曰三圣金像。”可见雨铜观音在崇圣寺的地位。《南诏野史》云:崇圣寺的雨铜观音像铸成于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为“立像,铜铸而成,高三丈。”是一尊鎏金观音像,头著宝冠,细腰跣足,左臂下垂执甘露瓶,右臂上举,袒胸下裹薄裙。当时,观音殿前廊有大钟,天井南北各有一尊小塔,大殿的漏阁中供有地母神,大殿对面还塑有韦陀菩萨,但占地面积较小。清咸丰年间,雨铜观音殿毁于兵火,铜像之两手及衣角亦有损坏。直至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时任大理提督的蔡标,才将其损坏部分修复。上一世纪50年代初,雨铜观……[详细]
八塔台墓群
  八塔台古墓群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驻地东十三公里处珠街乡董家村,珠江上游南盘江东岸,五台山脚。山脚下伫立着八个形状不一,相依相伴的土堆。地处缓坡地带,由8个相傍而又独立的椭圆形封土堆组成,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据清咸丰二年《南宁县志》称,“八塔台在城东……汉诸葛武侯建以镇地脉。”这里说的意思是,当年诸葛亮挥戈征南至曲靖南盘江流域“七擒孟获”,在这里筑土设点将台,形似塔基,且有8个,便称“八塔台”。其实,从《史记·西南夷列传》看,“其旁(指滇国)东北,有劳浸、靡莫,皆同姓相扶。”珠街八塔即是支书所称的“劳浸、靡莫”聚居地。1977—1982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队在曲靖文化管理部门配合下,对八塔台古墓群一、二号堆进行7次发掘。一号堆发掘完毕,二号堆发掘了一半,共发掘出各个时期的墓葬数百座,其中火葬墓3……[详细]
惠家大院门楼
  惠家大院即龙院村龙普路133号,该院房屋始建年代不详。抗日战争开始后,曾担任过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员、《义声报》总、云南官印局局长的惠我春移居到龙院村,购下了这座宅院和一片土地,因此称为惠家大院。惠家大院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其中西部有两个院落,是原主人惠我春一家的居所,东部是一个大院,建有两座二层楼房和几间平房,是长工居住和堆放粮食农具的地方,大院西南端为进出大院的门楼。1939年秋天,敌机对昆明的空袭越来越频繁,由于清华大学在大普吉建有科研基地,许多教授便在普吉一带租房居住。自1940年秋天开始,先后居住于惠家大院的有西南联合大学常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吴有训,物理系教授赵忠尧、赵九章,清华大学无线电学研究所所长任之恭,研究员范绪筠,叶楷,清华大学金属研究所研究员余瑞璜,算学……[详细]
风平佛塔
  风平佛塔是德宏州名胜古迹之一。高大雄伟,造型玲珑华丽,错落有致,巧夺天工,建筑构思新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是傣族小乘佛教建筑中的一件珍品.该塔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风平佛塔有东塔和西塔两座。清雍正六年(1728),芒市土司放仁接受当地几个佛教派的倡议,决定在芒市坝的中心地区建一座大佛寺,供各个教派的教徒共同朝拜佛祖。佛殿建成,塑好佛像,土司亲自主持大佛装心开光大典。乾隆二十五(1760),土司放作藩在佛殿西侧建一座佛塔(称为西塔),并修葺佛殿。约晚清年间,土司方克明之母又主持在佛殿东侧建一座佛塔(即金宝塔,又称东塔)。后几经战乱,殿塔被毁,但得到了及时修复,1966年又被毁。1986年重建了现在这座佛塔。重建的风平佛塔,塔基225平方米,主塔高23米,四周环列小塔28座,犹如众星捧月……[详细]
树包塔景区
  树包塔景区人们常说藤缠树,却从未听说树缠塔。然而在潞西市就有不可思议的树塔相缠的奇观。树包塔位于芒市步行街中段。此塔已有200多年历史,因建在昔日的姐列寨,故傣语称“广母姐列”,译成汉语即“铁城塔”。始建于18世纪中叶,是芒市第十五世土司放作藩就职期间(1741——1770)为了纪念一场打胜的战争而建。据《傣族简史》载:1767年春,木疏雍藉牙王朝在英法殖民主义的支持下,将侵略战火烧到德宏,目击者周裕在《从征缅甸日记》中写道:“芒市……自用兵以来,田畴荒芜……遮放界连缅甸,为贼职蹂躏,荒残更甚。”王昶《征缅日略》也说:“其土司、头目、夷人,千百为群,皆荡析离居,或随军营,或依附相率土司栖止。”乾隆三十二年(1767),清廷特命云贵总督公明瑞为将军,统兵收复芒市、遮放、畹町,并直取瓦城。乾隆三……[详细]
纳楼长官司署
  位于云南省南部建水县临安镇南40公里坡头乡,明清时有彝族纳楼茶甸长官司。光绪九年(1883年)因内部争议分为四土舍,民国初改为土知州,为纳楼茶甸长官司副长官普氏衙门之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于村制高点,占地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51平方米,有照壁、操场、大门、大堂、前院、后院,依山而升。厢房、耳房、书斋左右对称。三进四合院有房七十余间。大堂高大,雕刻精细。纳楼长官司署位于云南省南部建水县临安镇南40公里坡头乡,明清时有彝族纳楼茶甸长官司。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因内部争议分为四土舍,民国初改为土知州,为纳楼茶甸长官司副长官普氏衙门之一。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建于村制高点,占地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51平方米,有照壁、操场、大门、大堂、前院、后院,依山而升。厢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