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藏自治区旅游

西藏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相皮乡乡石棺墓
  相皮乡乡石棺墓石棺墓,即:石板墓,又称石棺葬,是青铜时代藏东以横断山脉为中心的地区最有代表性的考古文化。研究石棺墓,对了解昌都藏族及其他藏缅语族民族的历史渊源、民族迁移、民族融合、民族关系等问题,有重要的意义。1978年——1979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化局先后两次在贡觉相皮乡,对相皮墓地进行了调查与复查。童恩正教授认为,这是一处“战国——西汉晚期”的遗址,即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世纪初叶,其年代距今约2200多年,但另有研究者则认为是吐番时期的遗址。据当地群众介绍,相皮墓地曾经发掘进大批石棺、陶器、人骨等文物。1979年调查时见到的是一具残棺,为石板拼成,长方形,长为1——1.2米,宽0.4——0.6米,高0.5。1986年又出土了陶器4件,包括陶罐等器形,均为夹砂黑陶。器表面磨光,有的表……[详细]
142、曲龙寺
曲龙寺
  曲龙寺位于沃卡乡政府以南,沃德贡杰山北面。曲龙寺依山而建、背靠雄伟的沃德贡杰雪山,面向辽阔的沃卡草原。导游曲龙寺依山而立,背靠雄伟的沃德贡杰雪山,面向辽阔的沃卡草原。曲龙寺是恪鲁派的早期寺院之一,1393年,36岁的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率同师徒弟子共九人赴沃卡却隆静修”宣传格鲁派教法。当时沃卡宗的宗本扎西伦珠因笃信佛教,自愿作了这师徒九人的施主。宗本极力要求为这九名在岩洞中修行的师徒修建一座道场。于是在宗喀大师的应允旨意下修了一座长14肘,宽11肘的经堂,直到1969年这座经堂依然如故,这就是曲龙寺初建的情况。以后“大师拜三十五佛忏,手足指皆已破裂,石上磨成手足和头部迹印。复在一个比较大点的而根也很稳固的四方石盘上作曼荼罗供,以腕部磨试,两腕皆伤,把石磨转得很平滑”。这两块石头就由他的弟……[详细]
143、乃琼寺
乃琼寺
  在藏语中“乃”即“地方”意思,而“琼”是“小”的意思,乃琼寺意思就是哲蚌寺下的一个“小地方”,一个小的不需要人们注意。但这乃琼寺,是历史上西藏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每年考中格西学位的-多出于此,现在仍是西藏的佛学院。现在的乃琼寺建于村居之间,仅仅是个小小的四方院落,院门东开。在传说中是于公元八世纪莲花大师将凶恶的乃琼多吉札丹降伏,将其变为藏传佛教的0神。因此乃琼寺里有西藏最神奇的一种巫师,也就是法力无边的乃琼神汉,同时也保存下来一种降神的宗教仪式。乃琼寺院落里长廊上的众多壁画内容,几乎都跟0和降魔,地狱与苦难相关。交通可在市中心坐3路中巴抵达;或者乘出租车前往,费用约20元。地址:拉萨市西北郊哲蚌寺旁类型:寺庙游玩时间:建议30-60分钟开放时间:9:00-16:00门票信息:门市价:10.0……[详细]
热拉雍仲林寺
  在日喀则南木林县境内,位于奴马乡玉拉杰桑山脚处,距日喀则市90公里(大竹卡渡口过江北行4公里),海拔3750米。寺院周围林木环绕,气候宜人,环境幽静。热拉雍仲林寺是西藏四大苯教寺庙之一,始建于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执政时期,但在公元八世纪朗达玛掌权时被毁。公元1834年苯教怙主达瓦坚赞修复了该寺。1959年,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寺庙。其怙主殿内有怙主达瓦坚赞灵塔等5座,拉章南捷殿内供有高约12米的苯教南巴捷瓦神,藏经殿内有苯教甘珠尔和丹珠尔金汁写的经书。1982年,又修复了4个殿堂。每年-12月29日,该寺举行驱鬼跳神仪式。由江衮·达瓦坚参于-十四甲子木马(1894)年创建的热拉雍仲林寺是名扬区内外的本教主寺。有关热拉雍仲林寺的形成,传说众多。早在三千年前,仁增·占巴朗卡(本教经典中莲花生的父……[详细]
亚东东嘎寺
  亚东东嘎寺 东嘎寺,黄教寺庙,位于日喀则亚东县上亚东乡水电站西侧的一形似海螺的山坳上。“东嘎”藏语意思为“海螺”。该寺是扎什伦布寺的属寺,也称“东嘎·扎什伦布寺”。该寺有500多年的历史,1982年在旧址上重建,现有固定僧人11名。是亚东最大的格鲁派寺院之一。东嘎寺为四合院布局,寺后有新旧佛塔各一座,寺前有一排转经轮。再前面是寺僧过节时的场所,坝周围石头上有摩岩石刻、天然吉祥图案、佛塔及经幡等。该寺大殿为二层建筑,一楼为八柱经堂,主供高约3米的强巴佛、金刚佛、阿底峡、宗咯巴等。经堂内置前世-宝座。二楼走廊尽头悬挂有清朝驻防济南使所书的“光明世界”牌匾,殿堂有0殿、千尊宗喀巴殿、-经堂、十四世0与张经武将军会晤室等。1950-1951年间,十四世0曾旅居东嘎寺达8个月,期间(1951年7月16……[详细]
吉堆吐蕃墓群
  吉堆吐蕃墓群分布于西藏山南市洛扎县洛扎镇吉堆村委会所在地南侧的半山腰上,面积约50万平方米。从其形制、结构上看,是一处典型的吐蕃时代墓地。整个墓群共有66座墓葬(其中2012年9月新发现18座),大小不一,有的墓大而层厚,每级间垫有圆木或垫有白玛草(一种植物草),排列整齐,而且形状有方形、圆形、梯形、亚字形、塔形。墓葬封土为覆头状,平面侧为梯形。封土采用夹石夯筑的方法。另墓群周边有11个祭祀坑。吉堆古墓群对于了解吐蕃历史,洛扎地方史和吐蕃丧葬制度有很高的价值。吉堆吐蕃墓群是在西藏山南市南部紧临不丹王国边界、紧靠喜马拉雅山脉的一处大型墓地。加上有门当、得鸟穷两处摩崖石刻为其证,实为西藏吐蕃时期不可多的一处可较为准确确定年代的古墓地,为研究吐蕃时期,特别是吐蕃中期佛教传入西藏后的葬俗形式及其变化……[详细]
拉萨清真寺
  拉萨清真寺位于拉萨旧城东南河坝林回族聚居区,始建于18世纪中叶。寺址东西向,沿中轴线前后设有三进院落。建筑群由牌楼、礼拜殿、邦克楼、浴室、水房、林卡等组成。礼拜殿朝东,分内殿、敞厅、月台等。敞厅内悬挂有“清真古寺”匾额。园内建筑大多采用藏族传统形式,圆形拱顶、尖塔,围墙均用凿刻的方形岩石垒砌,殿内采用伊斯兰教习用的花草纹图作装饰,蓝色作基调,带有浓郁的宗教与地方建筑艺术相结合的明显特色。现在这座穆斯林寺院占地面积2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大门北向,系木质排楼,-清真寺三字。院内礼拜堂是寺院的主体建筑,座西朝东,建筑面积285平米。西壁悬麦加天房挂毯,北侧有阿訇讲经的台座。宣礼楼又称邦克楼,是大清真寺的主要塔楼,礼拜员按时登临塔顶,召唤穆斯林按时进行礼拜活动。小清真寺是本世纪2……[详细]
148、邦纳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邦纳寺
  邦纳寺位于西藏那曲地区索县色昌乡巴秀村以西。邦纳寺,又名巴旦邦纳寺,由加丹德东寺寺主世冲·嘎玛丹觉创建,是一座藏传佛教噶举派寺庙。主要由经堂、佛殿、门廊、转经室组成,为藏族传统的碉房式建筑,其装饰上有汉式建筑风格,跟四川阿坝一带的藏式建筑相似,并且一直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未经过大修。邦纳寺基本上由三个正方和长方形构成,平面基本上呈“凸”字形,而转经轮室为后来添建的。邦纳寺建筑面积1780.65平方米,寺院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是加丹德东寺的寺主——世冲·嘎玛丹觉建筑的十三座寺庙之一。现存大殿,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传说该寺的建造时间比西藏最早的寺院山南桑耶寺还要早,创建时间与拉萨大昭寺的创建时间相仿,是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为数不多的古建筑之一,也是那曲地区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历史……[详细]
列山古墓群
  导游列山古墓群位于朗县金东乡林邛公路旁,距4公里多的列村东北约1.5公里的列山南坡上,海拔3200米。列山古墓平面呈梯形,坐北朝南,封土堆高1.68米,封土未经夯打,封土内夹有网状石墙,东西长5.80米,南宽7.50米,北宽5.31米,石墙厚度为0.30米,高0.53米。该建筑群气势宏伟,构筑奇特,整个墓群延绵几公里,是西藏境内难得一见的景观。烈山古墓群不仅反映了1000多年前西藏的丧葬制度和墓葬水平,对于研究吐蕃王朝的兴起、衰落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将对研究西-史与探讨青藏高原千年尺度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0年列山古墓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西藏林芝地区朗县金东乡列山……[详细]
茶曲乡达姆寺骷髅墙
  茶曲乡骷髅墙位于达姆寺-台,距比如县65公里,该-台是由达普八世界、白玛白扎-创建,达普-关照当年的-师,把尸首喂鹰,头骨保存起来,使每个活着的人一看到它们就会想起自己的归宿。可惜的是,太宰-,三-台头骨毁失大半,80年代,落实宗教政策,缺代寺-台不再保留头骨,日丹寺-台仅有少量头骨,达姆寺-台头骨较多。两寺-台由一名-师主理,两寺间有索桥相连,可看作为一体。达姆寺-台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四周有约一人高的土墙,在南墙和西墙上修有木架,木架上整齐地排列着一个个头颅骨,组成两面长长的骷髅墙,被称为达姆寺骷髅墙。有的骷髅还被画上眉毛和眼睛,让人对当地人对死亡平和的态度油然而生敬意。在院子内还有一个秘密——院子下面全是空的,很像我国北方地区冬天存储菜的窖。这里四边及底部全部是用石块砌垒而成,里面……[详细]
朗赛岭庄园(囊色林庄园)
  朗赛林庄园位于扎囊县扎其乡朗赛林村,始建于吐蕃王朝晚期在帕竹王朝时期形成现在的规模。朗赛林庄园过去是扎囊县境内一个封建大领主的领地,这个家族出过一些著名的人物,包括多吉扎寺的两个-,大学者班禅罗桑益西和原地方政府的噶伦。据说这个庄园自开始修建到最后完工,花费了三十年时间。整个庄园建筑除七层主楼外,有附楼、望楼、碉楼、花园、壕沟及林卡,有农田、牧场、手工业作坊等附属建筑。朗赛林庄园用石砌土夯的特殊建筑工艺和土石承压比例协调的古代高层建筑构思在西-史上十分罕见。朗赛林庄园是西藏最早的高层建筑之一,也是西藏农奴社会的历史见证之一。导游位于扎囊县扎囊乡,与桑耶寺隔江相望,距泽当镇25公里。该庄园是现今西藏保存较为完整的古老贵族庄园,属山南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园主楼高7层,十分豪华。主楼前面有附楼……[详细]
贡觉通夏寺
  贡觉县相皮乡附近的通夏寺是昌都地区萨迦派的早期寺庙。通夏寺早期培养的高僧,先后成为达垅噶举派的创建人,如达垅墉巴·扎西贝、桑吉雅君、桑吉温等高僧,早年均就读于通夏寺。据史料记载,通夏寺是由后弘期高僧噶顿·普布瓦于1096年创建的。噶顿·普布瓦生于1011年,贡觉人。先后到卫藏和印度学经,曾拜阿底峡为师。后至阿里、卫藏传法。53岁时返回老家,创建通夏寺。此地原有造型独特的三层殿堂,称为玛堆殿。第一层为藏式,第二层为印度式,第三层为汉式建筑,屋顶为单檐歇山式,上盖琉璃瓦。据说,此即文成公主为镇压女魔四肢关节而修建的镇女魔掌心寺。民间还传说此殿为文成公主所建。通夏寺初奉噶举派,不久改奉萨迦派。八思巴至大都时曾路经贡觉通夏寺,并且出资维修了文成公主时所建的四大镇翼寺之中的玛堆殿。还另建了一座面积为3……[详细]
柏尔贡巴寺
  柏尔贡巴寺 在安多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东50公里的丹堆乡,佛法传到藏北草原,牧民们最早把佛法佛像安置在帐篷里,久而久之,草原上便出现了众多的帐篷寺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柏尔贡巴帐篷寺庙。始建于1654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藏北保存完好具有相当规模的惟一帐篷寺庙。这座寺庙由措钦(大经堂)、拉康(佛殿)和扎厦(僧舍)等各种帐篷组成,与西藏其他地方的佛教寺庙一样。寺庙前部有僧众-诵经的大经堂,后部是安奉佛、菩萨的佛殿堂,四周是帐篷僧舍。柏尔贡巴兴盛时期,僧人有200多名,僧舍帐篷大小有上百个,形成藏北草原上一处独特而壮丽的人文景观。措钦是用80根木柱支撑的一个巨大的黑色帐篷,可以同时容纳200名僧人诵经。拉康帐篷里外是布质,中间夹毡,再以木棍支架支成的圆顶帐篷,类似蒙古包。僧舍是各种各样的小……[详细]
154、嘎东寺
嘎东寺
  位于日喀则白朗县境内,嘎东寺历经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到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盛行格鲁派。寺中珍藏有举世罕见的宝物,即该寺第四任堪布桑布钦布的两条径骨和空行母丝萨曲珍的头颅。在桑布钦布右径骨上端的骨缝四周天然生成着微小的释迦牟尼、观音菩萨、无量光佛、0神、度母五尊佛像;左胫上端天然生成着微小的释迦牟尼佛像和4个白色舍利;在度母化身空行母丝萨曲珍的头颅上天然生成着三个藏文字母和度母像.原嘎东寺已被毁坏,1985年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嘎东寺。每年-7月29日,寺院举行“驱鬼”仪式。交通从拉萨乘车沿中尼公路经浪卡子至卡若拉山口,行程187公里。大本营设在海拔5000米的卡若拉冰川末端,主峰的南麓。地址:日喀则市白朗县类型:寺庙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8:00-19:00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155、桑顶寺
桑顶寺
  桑顶寺位于浪卡子县浪卡子镇,地处羊卓雍湖畔一东西向山脉的南坡上。寺庙东南方向约200米处即为羊湖,距浪卡子县数公里。坐北朝南,海拔4450米。桑顶寺始建于公元十四世纪中叶,由噶举派香巴噶举支派创始人琼波南交后辈传人旬奴珠兴建,为西藏现存的少数香巴噶举寺院之一。桑顶寺是西藏唯一由女-主持的僧人寺庙。从第一世多杰帕姆-布顿·却烈那杰到现在,共传了十二代-,-为灵童转世制度。周边景点-桑顶寺位于羊卓雍错湖西南一座险要陡峭的山顶上,属藏传佛教噶举派香巴噶举支派,是一座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寺庙。据《宗教源流镜史》记载,由香巴噶举创始人琼波南觉的四传弟子克尊·旬所建;另一说为15世纪初由博东巴·乔列南杰(1375-1451)所建,为僧尼合住寺院,由西藏唯一的女-多吉帕姆住持,多吉帕姆(意译为“金刚亥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