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旅游

陕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明秦王墓
  秦王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秦王墓为明代13代秦王家族墓地。明朝240年间镇守西安府的13个秦藩王,史载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朱元璋封次子朱樉为秦王,其后二百多年间,共有十三位明藩王去逝,他们死后下葬的13座陵墓和50余座陪葬墓冢散落在东起鸣犊西至三爻一带的少陵、凤栖塬上。明制藩王、诸王出生后二岁,开始修建陵墓,修好后只留一个天井,死后才封葬,讳避墓,称为井。当时旧制每井有两营兵把守,后九井共十八寨均发展为村庄。所谓“九井十八寨,个个有由来”,每个井就是一处藩王家室陵。今以大府井为首(今长安区韦曲镇大府井村北)包括二府井、三府井、四府井、五府井、简王井、康王井、庞留井、世(十)子井,共九井和护陵军营形成许多寨(东伍村,南伍村,胡家寨,大兆寨,甘寨,查家寨,常旗寨,南高寨等)其历史跨越二百四……[详细]
船帮会馆
  船帮会馆位于商洛丹凤县的龙驹寨,建于清光绪十七年,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丹凤县博物馆也设在此处。由于建筑华丽,又被称之为“花庙”或“花戏楼”,即“丹凤花庙”。花庙与花戏楼——船帮会馆是座十分美丽的古建筑,座北向南,面临丹江。整个建筑是土木结构。做工精细,雕刻讲究。晨曦阳光中,屋顶的琉璃瓦显得金碧辉煌。因建筑宏伟华丽,其中又祭祀着丹江水神,故俗称“丹凤花庙”。大门形似一座三开间的牌坊,颇有江南水乡建筑的风格。南面的花戏楼建筑特殊,高36米,第二层不用柱支撑,而是用巨木构成多角形构架相叠,层层向上递缩,形成一个锥体笼形结构。从舞台中央仰望,犹如急流中的漩涡,很是巧妙。全国有“花戏楼”之称的建筑只有两处,一处为安徽亳州(曹操故乡)的著名花戏楼,为南戏楼;另一处即此处,为北戏楼。花庙之花,主要表现……[详细]
华县潜龙寺
  潜龙寺景区位于华县莲花寺的迷糊峪内,属少华山森林公园东部的一个景区。东临白崖峪,西接小夫峪,北起101省道,南至蟠龙山岭,海拔高度600—1300米,总面积360公顷。该景区因“潜龙寺”而得名,称“潜龙寺景区”。潜龙寺坐落于蟠龙山巅,因当年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潜藏,后其子东汉明帝刘庄为报答此地潜藏先父性存之恩,敕令当地大兴土木修建寺院,名曰“潜龙寺”,属佛教圣地。潜龙寺景区属秦岭低山地貌,踏入景区,一路山峦起伏,层层叠叠,气势巍峨,前山坡度平缓,后山较陡,路旁溪水清莹,长年流淌,滋润着千姿百态的植物,使潜龙寺景区四季花不断,绿长披。林间雀鸟鸣唱,路旁溪水潺潺,谱成欢快的森林乐章。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漫游在这幽静的青山绿水间,你会看到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植物,欣……[详细]
高家堡石窟
  神木高家堡石窟是沿山势而开凿的,具体修建的年份不大确定,有人说是北魏时期,这种说法的理由是:北魏时期神木高家堡正好在其统治范围之内,恰好正直西方佛教迅速传播我国北方地区,修建佛洞理所当然,也有人说是最初开凿于北宋时期,北宋时期陕北为北宋和西夏边界,战事频繁,人民经常生活在战争恐怖的阴影之中,为了避免生命财产损失,祈求国泰民安,所以信奉佛教非常流行,因此,当佛教石窟艺术在中原渐趋衰落的时候,在陕北地区就流行起来了,具体的开凿时期没有一个确定说法。无论如何古人开凿这么大规模的佛洞石窟还是另今人感叹的。如今神木县高家堡石窟千佛洞的洞门已经坍塌,佛洞也只留下半截的佛洞,外边的一截已坍塌成了山体,只留下靠里边的半截洞体。但洞内壁上雕刻的佛像依稀可见,千佛洞的左右两侧的墙壁上全是雕刻的石佛,只是因时间的……[详细]
北周文帝宇文泰成陵
  北周文帝宇文泰成陵成陵是宇文泰的陵寝,宇文泰(507-556年)一名黒獭,代郡武川鲜卑族人,曾参加六镇起义军,占据关中。北魏孝武帝西奔长安,投靠宇文泰,并拥之,授大丞相。次年宇文泰废并杀之,建立西魏,立元宝矩为帝,设都长安。从此宇文泰-长达20年,556年卒。子宇文觉继位,追为文帝,号墓为陵。成陵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宫里小学院内,南距富平县城11公里,东距宫里镇政府170米。地理坐标东经109°081′,北纬34°51′,海拔高度530米。周围坡形地带,原封地因陵周围历代居住建宅无法考证。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为文帝成陵题写陵碑。1956年4月29日,富平县人民委员会公布成陵为县级保护单位。1996年4月20日,成陵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陵位于富平……[详细]
186、凯歌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凯歌楼
  凯歌楼,俗称大楼、中楼,位于神木县城旧街中心,是神木县仅存的一座三层楼阁式古建筑。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驻守神木参将高天吉御敌凯旋,为纪念胜利并报答“神恩”而建,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被焚于战乱继又在原台基上重修。楼为砖木结构,通高18.375米,座北向南,一层为台基,略呈方形,南北长20.65米,东西宽20米,内夯黄土,外砌青砖,中辟十字券洞,与四面大街相通。台东北角设石阶通达台面,上设石雕围栏,南北各有东西相向硬山式小配房四间。二、三层为两层重檐歇山顶0式建筑。二层通面阔五间10.23米,进深四间9米,檐柱围廊,石质鼓形柱础,南面正中置四扇格门,左右各设券洞窗,西北角设木梯,直达三层楼内。三层全为格扇门,廊下置平座栏杆,四角置檐柱,悬风铃。上下檐均布置一圈斗拱,下檐一圈38……[详细]
羊马河战役遗址
  羊马河战役遗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余家坪乡羊马河村。羊马河地处今瓦窑堡镇西南约12公里处。1947年4月14日,西北野战军在羊马河地区,全歼胡宗南部整编15师135旅4700余人。1947年2月,蒋介石在西安部署34个旅,计23万余人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西北线有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和榆林邓宝珊集团,南线胡宗南集团15个旅约14万人向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突进。1947年4月11日,西北野战军得悉胡部驻清涧72团,将接替瓦窑堡135旅的防务,便决定在运动中歼灭敌135旅。西北野战军主力分布于羊马河周围。瓦窑堡东南岭湾、黑山寺、杜家畔集结2纵359旅、独4旅和教导旅;瓦窑堡西南由新4旅防守,1纵358旅集结于白家坪一带,独1旅集结于安家嘴一线;警备7团驻守石窑河一线。4月14日,敌135旅沿瓦窑堡至蟠……[详细]
长安百塔寺
  百塔寺位于终南山北麓长安区王庄乡天子峪口,地势高敞,视野辽阔。东眺五台翠华,群峰耸立;西览草堂烟雾,沣水碧涛;南依巍巍秦岭,林木葱郁;北视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正所谓龙脉龟背,风景绝佳,隋唐时期即为佛教僧侣修行之道场。百塔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二年(281),原名淳化寺。隋开皇十四年(594)复建,称至相道场。因三阶教创始人信行禅师圆寂后葬于寺院附近,故又名信行禅师塔院。是隋、唐佛教三阶教的祖庭。唐大历六年771)改名为百塔寺。百塔寺在隋、唐时期盛极一时,规模巨大,殿宇宏伟,寺僧众多,占地千亩,有“骑马关山门”之美誉。宋时百塔寺之规模犹存。之后寺院不断衰败,到了明代时期百塔就所剩无几了。清同治元年(1862年),南山一带诸多寺院均毁于战火,百塔寺亦未能幸免。民国初年,该寺残墟犹存,规模已大不如前,只……[详细]
189、西津寺
西津寺
  “西津寺”古称“宝峰寺”,座落在神木县马镇镇南沿黄河之滨七里处的石山上、占地五亩,始建年代不详,据府谷县志和碑记载,曾于元代中统三年(公元1263年)、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多次扩建维修。清末此寺庙达到鼎盛时期,有数位僧人主持佛事,钟声悠扬,香烟缭绕,与佳县“白云山”遥相呼应,成为完整的佛教寺院。本世纪三十年代该寺庙遭兵火焚烧,甚为严重,使一座依山傍水,有占地150亩约十三万多株古柏环绕中的古刹毁于一旦。仅留寺庙残痕、古柏林带和雕刻精制、造形美观、栩栩如生的石狮一对。还有(公元1496年)重修该寺时立龙头龟座碑石一块,碑阴、碑阳两面刻有文字,正笔楷书,字迹清晰,记载寺院历年来修缮情况。令人不得其解的该寺庙周围柏树林带,长势不同于……[详细]
合阳县博物馆(文庙)
  合阳县博物馆位于合阳县城文庙内,是1989年5月由合阳县文化馆分出后正式成立的一座集收藏、保护、研究、教育、考古调查等于一体的县级博物馆,隶属于合阳县文化局。馆址所在地合阳文庙,创建于北宋元枯八年(1093年),前庙后学,规模宏大,是一组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宋明古建筑群。主体建筑现郁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以及两斋、两庑、两厢,占地面积6750平方米,建筑面积2173平方米,是合阳现存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1992年4月20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成殿始建于北宋大观年间,重建于明洪武二年,单檐歇山顶,风格古朴厚重,具有明显的明初建筑风格和地方特色,是明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殿前西侧竖有复刻的《汉合阳令曹全碑》,东侧竖有清乾隆32年镌刻的《重修学宫碑记》……[详细]
佳县全天星台遗址
  佳县全天星台遗址日前,秦帝国全天星台遗址被完整发现。这一重大考古学术成果,由榆阳区古道研究室、文体事业局历经9年调查考证,经中国秦汉研究会会长周天游、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美东主持的专家评审组通过评审。此成果填补了中国天文学史与思想史研究的一大缺项,也使中华民族延续两千余年的天文文化谜团大白天下。遗址面积2.8万平方公里秦帝国全天星台由1424个圆形或椭圆形土台组成,其分别与天空332个星宿或星官一一对应,又分别对应秦帝国的疆域山川,郡县城障,宫廷苑囿,文武百官,军队、监狱,社会百业,日常生活等。同时,这些星台还与各种神话等精神世界相呼应,构成完整的“地上天国”。秦始皇“地上天国”星台群东临黄河,西跨明长城内外,南止秀延河下游,北达鄂尔多斯高原,面积2.8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分布在陕北。其中在榆林……[详细]
五龙山法云寺
  法云寺俗称五龙山庙,位于横山县殿市镇五龙山村的五龙山支脉上,山体高70米,像一只巨大的龟体横卧在黑木头川中,呈南北走向。寺庙就建于山体上,东依银塔山,西眺黑木头川河和韭殿四级公路,南北临沟,距横山县城30公里。据民国十八年(1929)于右任题鉴的《陕西横山县志》记载:寺庙始建于唐代,明万历、崇祯、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对该寺进行扩建和维修。法云寺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总体建筑分两部分组成:前部分经山门、五龙照壁进入,由大雄宝殿、真武祖师、五佛殿、文昌殿等12座建筑组成。山门为洞式,位于龟的头部,两侧各踞石狮。五龙照壁距山门后2米的正中,壁面砖石,上雕刻五龙盘踞。真武祖师为主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为枕头窑洞式砖木结构,顶为卷棚硬山单檐勾连搭灰瓦顶。大雄宝殿与真武祖师殿相连……[详细]
三泉遗址风景区
  三泉遗址风景区三泉龙门洞旅游风景区,位于宁强县阳平关镇阳广公路6公里处,景区属南北走向,总面积3.5平方公里,在唐初建“三泉”遗址后两公里处。头北俯瞰嘉陵江,身南隐居深山中,可直通九寨沟景区。三泉龙门洞旅游风景区主要有溶洞群、山峡、山潭、山泉、瀑布、观音阁、望江楼、龙门寺、罗汉院、卧龙读书亭、东帝庙、及桥亭等景点组成,景区山势雄伟,景色秀丽,古建筑造型独特,装点辉煌,阁内彩塑观音、十八罗汉、精雕细作、栩栩如生。龙门三洞分布在沟底,各相距1600米、1800米,尾藏深山中,头居嘉陵江。洞顶泉洗绝壁,洞口倾珠泻玉、腾烟飞雾,瀑布声吼,好似银帘,酷似水帘洞。溶洞群:溶洞分布在二洞至三洞之间的半山悬崖上,洞内钟乳倒挂,似剑、鞭、彩练、仙人掌、天星、女神、天狗、山桃、风铃等;底石似狼、虎、牛、马、猴、……[详细]
訾家河万佛寺
  訾家河万佛寺位于陕西省神木县中鸡镇訾家河黑圪垯山山顶,隔-河与煤都大柳塔矿区相望。据传寺庙始建于明代,历代均有重修,现占地45亩,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分为北、中、南三院。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祖师殿、观音阁等50余座殿宇,另有牌楼、旗杆等80余座附属建筑。寺庙是以佛教为主的佛、道、儒合一的宗教活动场所。供奉有释迦牟尼、菩萨等50余尊塑像。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十八、十九、二十为传统庙会时间。万佛寺南北长99米、东西宽33米,坐北朝南,分南院、中院、北院,其中中院位置最高,是主体。东为-河,南、西、北被风吹日晒和雨水冲刷,形成沟渠,隔沟群山环绕。大柳塔煤矿开发建设时,该山正对井口,作为制高点,设测量点一个,按山形命名为“乳峰”。抬级而上是山门,汉白玉四柱三门七牌楼,上 书金色……[详细]
195、杨填堰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填堰
  杨填堰位于城固县城北7.5公里处的宝山镇丁家村。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杨填堰相传为西汉时萧何、曹参、张良首开,以发展农业供给汉军粮草。三国时,诸葛亮北伐,萧何、曹参开,以汉中为大本营,教兵习武,劝士农桑,“踵迹增筑”杨填堰,扩大生产,保障军队供给,南宋时,西北抗金名将杨从仪高龄退役城固县水北村时,号召当地人民群众大力修渠,民赖其利,人民亲切地称此堰为杨填堰,因此在南宋前人们称此堰为张良渠。据《汉中府志》载:“杨填堰,在城固县北十五里,截湑水河中流,垒石为堰。相传亦酂侯萧何,平阳侯曹参所创。至宋,知洋州开国侯杨从仪大力修浚,民赖其利”;清《城固县志》载:“杨填堰,北十五里,出湑水河。宋开国侯杨从仪于河内填成此堰,故名”。杨填堰东经城固的丁家村、留村、宝山至洋县……[详细]
旬邑唐家民俗博物馆
  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位于咸阳旬邑县城东北七公里处的唐家村,距211国道2公里,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旬邑唐家民俗博物馆的前身是唐家地主庄园,原为私人宅院,修建于明末清初,现存有两进三院和其它两院房子,一百五十余间,园内还有三品盐运使唐廷铨的陵墓和石牌坊,其建筑融北方四合院和苏杭园林艺术相结合,砖雕、木雕、石雕众多,图案精美、细腻。整个庭院屋顶脊卧兽飞,檐牙鸟啄,墙壁为水磨石砖,造型优美,门栏窗棱更是玲珑剔透。唐家轶闻——唐家地主是清朝中晚期驰名朝野的“三水唐家(旬邑旧称三水)”,至-唐景忠时正值清乾隆盛世,唐家亦在此时达到了兴旺发达时期。其以农为本,以商兴家,商号遍及国内十三省,自称“汇兑中国十三省,包捐知府道台衔;马走外省不吃人家草,人行四川不歇人家店”。其规模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唐景忠于……[详细]
周至涌泉寺
  涌泉寺位于周至县马召镇涌泉村,该寺内明代旧碑,周至学者王三聘撰文有记,原佛殿建于元至正三年,是否始创未考证,自仙游寺诞生长恨歌,及后传杨贵妃生逃东瀛之说,故今日本国亦随泉涌寺与仙游寺为推想,若杨氏慌乱中自马嵬坡潜行途经涌泉仙游也未必不可能,故推断该寺于唐天宝前已创建,后历宋元至明景泰弘治(1488-1505)、嘉靖(1522-1566)之际,寺院均有不同程度之修葺。涌泉寺是由泉而得名,而涌泉村是由寺而得名,而周至马召,也因拥有了这泉,这寺,这一方民众的质朴纯厚,从而万物丰润而贵为金周至之名。据《周至地名志》云,因翠微山下有清泉自地中涌出之故。民间相传,唐时玄奘法师自长安出发,取经天竺,途径该寺。因见旱魃肆虐、河水干涸,面对庄稼枯焦于野、百姓哀哀于道,遂叹民生之艰辛,慈悲之心顿生,举手中锡杖杵……[详细]
汉阴古城墙
  汉阴古城墙古代每座城池都有城墙,本不足为奇,但历经劫难,饱历战事,一任风雨的剥蚀,能安然无恙地保存至今,仍能使我们一睹昔日“金城汤池”原貌的,却为数不多,因而就物以稀为贵了。汉阴城墙是陕南秦巴山区建筑最早,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所以就弥足珍贵了。汉阴古城垣平面呈方斗形,旧时四城门高耸,气势恢宏,古朴雄浑,使人们有一种信赖感、安全感。我总爱在汉阴古城墙脚下溜跶,它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汉阴古城墙,始建于明代成化元年(1466),初为土城,开四门,设箭楼。成化二十二年(1486),城易砖石。弘治九年(1496),扩大城区,延伸周长,四面拓宽四尺。正德七年(1512),城墙加高加厚,内外加砌砖石。嘉靖十四年(1535),环城开凿城壕,宽一丈,深五尺,补修城垣,匾其四门,东曰“迎晖”,南曰“南薰”,西……[详细]
四皓碑林园
  四皓墓,位于丹风县商镇城西。由丹凤县城乘开往商镇或西安、商州的班车(几乎5分钟一趟)1元。到商镇后徒步去四皓墓只要3-5分钟就可到达。四皓墓,州西三里许,傍金鸡原,坐鹿迹村,高冢星罗,苍茫磊落。陵前栋宇数楹,中有四短碣,分镌皓图,古貌俨如。名流经此,每多留题焉。“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飞声塞天衢。”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途经今丹风县商镇拜遏四皓墓留下的诗句。四皓,是四位皓首银须老人,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鹿里先生周术和绮里季吴实,皆秦博土,后因逃避焚书坑儒来到商山。四老登上商山,只见千山苍苍,四野茫茫,泉石青幽,草木含情,比起绳绳嗡嗡的京都咸阳,真是人间净土。这儿听不到刀枪鼙鼓的惊鸣,看不见残暴无道的杀戮,见不到争宠斗势的恶棍,觉不到尔虞我诈的寒惨,也没有卖官卖爵的小人,遂决心“岩居穴处”……[详细]
乾县弥陀寺
  乾县弥陀寺弥陀寺位於陕西省乾县阳洪镇内。该寺建於1987年。现任主持果宣法师,于2005年12月1日弥陀寺正式挂牌为宗教文化旅游区,每年农历三月廿八日至农历四月初八这里都举行大型佛事活动,并有秦腔戏剧助兴。寺院内“大雄宝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殿前是“韦陀殿”;后面是具有藏地气息的“密宗殿”;左侧是“观音殿”;右侧是“地藏殿”。两座钟鼓楼巧妙地建在“密宗殿”两边。整个寺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雅。 弥陀寺位於陕西省乾县阳洪镇内。该寺建於1987年。现任主持果宣法师,于2005年12月1日弥陀寺正式挂牌为宗教文化旅游区,每年农历三月廿八日至农历四月初八这里都举行大型佛事活动,并有秦腔戏剧助兴。寺院内“大雄宝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殿前是“韦陀殿”;后面是具有藏地气息的“密宗殿”;左侧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