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旅游

甘肃省文物古迹介绍

大川渡黄河水车
  黄河水车位于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大川渡村南黄河北岸,东接白榆公路,西连黄河两岸吊桥,南与榆中县青城古镇隔河相望,北靠大川渡村村庄。水车始建于明朝,清朝末期在原基础上进行了修缮,2000年再次重新维修。整个建筑南北长约120米,宽约10米,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黄河水车相传是明嘉靖年间兰州市段家滩段续(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进士)考取进士后在河南、湖广等地为官,归里后,为造福家乡,仿南方筒车提灌原理反复实验而制的一种靠水力冲击自动提灌工具。水车建筑在地势较高,有一定水位高度的黄河岸边。建筑总体可分五大部分:1、拦水坝;2、石砌水车巷;3、水车主体;4、运水木制槽和架;5、石砌和土夯而成的流水干渠、支渠等。水车也叫天车,主体全系木制而成。大川渡黄河水车有20根幅条,39个水斗,基本完好,现……[详细]
牛头城遗址
  牛头城位于临潭县古战乡古战村北,因城郭为倒梯形,前低后高、上宽下窄、型如牛头,故名。该城凭山而筑、依山而建,形势险要。整个城分前城、后城两部分,长1155米,最宽处245米,最窄处45米,周长1300余米。现城墙多坍塌倾圮,只留城迹和烽燧,惟东南一段保存较为完好。西晋永嘉末(公元313年),吐谷浑(北方少数民族之一的鲜卑族慕容氏族吐谷浑部落)占据洮州今旧城、古战等地。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吐谷浑在洮州修筑了洮阳城、牛头城和庙宇,佛教文化开始在洮州传播。一位诗人曾这样写到:“此时安坐城堞的遗迹,我依稀看见时光里北方的吐谷浑从西晋的战火里一头撞进甘肃的南部,垒土为城,饮血踏歌。”牛头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研究古洮州发展史和战争史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详细]
石作瑞宅院
  石作瑞宅院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解放路石家巷。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共7座,房屋约150间。建筑格局独特,既统一又分合。居室、书房、家庙、客房各有独院,每院又形成封闭式独门。石宅老院规模最大,一进三院,其余为一进独院。院内主、客房分明。正厅、过道、耳房、倒座开间合理,廊级分一、三、五级。房屋多为悬山顶,少数为歇山顶、硬山顶。各院大门多为一进二门。各院均有照壁、影壁和花坛,照壁多则四面,少则两面。该宅院独特的建筑布局和精美的木雕工艺是研究天水地区明清时期古民居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详细]
渭源水磨群
  渭源水磨群位于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锹峪两个乡镇,共有水磨坊11座,大多始建于清代,现仍在正常使用,均为单檐硬山顶建筑。水磨由引水道、水轮、磨盘和磨轴等部分组成,磨盘为青石凿成,质较细密。渭源水磨历史悠久,在生产生活中曾发挥过重大作用,也是人类早期利用自然能源的典范。其中锹峪乡永丰村的祁兰英水磨坊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会川镇罗家磨村的头庄社乔建珍水磨坊、头庄社的张杰水磨坊、包家庄社的张新荣水磨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祁兰英水磨坊、乔建珍水磨坊、张杰水磨坊、张新荣水磨坊、张芳水磨坊、宋德吉水磨坊、王建国水磨坊、赵治华水磨坊、宋德海水磨坊、闫福祥水磨坊、乔立军水磨坊。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每座水磨坊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米。……[详细]
秦亭故址
  秦亭故址春秋八百诸侯,霸者有五;百家争鸣,儒法尤盛;战国七雄争胜,终为大秦荡平。秦统一了疆域,统一了政治,统一了文化。秦王朝最雄壮的故事写在关中平原,最悲惨的故事刻在了长城脚下。然而,秦人发祥之地却在清水。大陇西来万岭横,秦亭何处觅荒荆。非子考牧方分土,陇右山川尽姓嬴。从秦非子到秦庄公,秦人先后有五代首领以“秦”为根据地惨淡经营,致力农牧,在同西戎的对峙交战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这里居住生息了三百余年。这个“秦”就是后来的秦亭之“秦”,秦帝国之“秦”。秦始皇统一中国,置郡、县、乡、亭。也许是出于追根溯源的缘故,在其先人的发祥地清水首置上邽县,设秦亭。秦亭故址,在今清水县东北秦亭铺乡秦子铺村。周孝王13年,秦族先祖部落首领非子因在此为王室牧马有功,-为王室附庸,邑于秦亭。……[详细]
辛店遗址
  时代:商周辛店遗址位于临洮县辛店镇的辛店村和石郭家村洮河东岸二级台地上,面积11.6万平方米。属辛店文化。1924年发现。遗址分为辛店村骆驼崖与石郭家村石家坪两个片区。经钻探、发掘证实,骆驼崖为居住区,面积9600平方米;石家坪区为墓葬区,面积10.7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丰富。出土陶器以夹砂红褐陶或黄陶为主,陶中掺入碎陶末与石英砂粒等,陶胎较为粗糙,多为手制,表面磨光,并施有一层白色或紫红色陶衣。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与彩绘纹等。彩绘花纹别具一格,近似一对羊角的双勾纹与犬型纹是其重要标志。辛店遗址是辛店文化命名地,内涵丰富,保存较好,对研究青铜时代西北地区的社会面貌及当时与中原地区的文化联系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塔东古城遗址
  东古城遗址位于酒泉市金塔县羊井子湾乡双古城村东北5.3千米处的戈壁砂砾石地带,遗址平面呈正方形,由内城和外城构成,外城平面呈正方形,边长约89米,总面积约7921平方米,城墙为夯土版筑,夯层厚0.04-0.1米。城墙基宽约5米,上部宽约2.5米,残高最高处约5.2米。门向南开,有瓮城,进深12.5米,宽14.8米。内城位于外城正中,平面略呈方形,东西长30米,南北宽27.3米,门向南开,宽4.2米。城墙筑法与外城城墙相同。城内外遍布大量的绳纹、麻点纹、垂帐纹灰陶罐、瓮、碗等残片,并散见较多的石磨残块、汉砖、铁渣等遗物。据考证,此遗址为汉代会水县城遗址。该遗址保存较好,地面文化层丰富,见证了汉代会水县的历史变迁和兴衰。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1995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寺洼遗址
  寺洼遗址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城北20公里,洮河西岸衙下乡衙下村。遗址的分布面积辽阔,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800米,为“寺洼文化”的命名地。寺洼文化是黄河上游远古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出土陶器闻名遐迩。寺洼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14~前11世纪,主要分布在兰州以东的甘肃省境内,并扩及陕西省千水、泾水流域,居民聚落已具相当规模。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墓葬多土坑墓,形若覆斗,葬具有棺或棺椁,除单人葬外,有合葬和火葬墓。随葬品有陶器、青铜器、装饰品及马牛羊的骨骼。少数墓中有殉人和陪葬车马,表明当时已进入奴隶社会。马鞍形口罐是最有特色的陶器。青铜器有戈、矛、镞、刀和铃等。关于寺洼文化的族属,一说是氐羌,一说为戎狄。2006年5月,寺洼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大沟烈士陵园
  大沟烈士陵园位于会宁县大沟镇韩岔村堡子社东山脚下,陵园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约40米,面积约2400平方米。陵园东埋有烈士墓7座,园正中有1985年会宁县人民政府立的水泥碑一通,上 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碑文为:“解放初期,伪会宁县常备自卫大队长王匪五田,勾结地方-势力,成立-组织,妄图武装-,颠覆我人民政权,甘肃军区警卫团某连,于1950年11月奉命剿匪,全歼顽抗敌匪。战斗中王金锁、胡吉祥、樊学荣、刘长有、吴尚山、冯焕、周立水等七人,光荣牺牲,特立此碑,以资纪念。”据会宁志载:当时有11名指战员牺牲,其中4名烈士遗骨搬回原籍,故此陵园内有7座烈士墓。陵园西南约50米处,为王五田堡子。当年战士攻打王五田堡子时牺牲。现园内松柏掩映,庄严肃穆,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保护范围:以……[详细]
南佐遗址
  南佐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西峰市西南6公里的后官寨乡南佐村,是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的遗址。南佐遗址现存9处大型夯土台基,北部1处大型建筑一号基址已发掘。一号基址为地面建筑基址,长方形,长33.5、宽18.8米。三面有夯筑木骨墙。房址中央有东西向隔墙,将房址分为两部分,墙体开三个宽1.6米的门道,通连前后,形成前堂后室结构。后室近隔墙有大灶,墙上抹草拌泥,并经烧烤。房址地面为白灰面。房外有散水台,台外还有排水沟,台、沟均经烧烤。在一号房基周围分布着若干小型房址。南佐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基址,结构宏伟,与秦安大地湾大型建筑基址相近,表明它是泾、渭地区又一处高等级的中心遗址,对研究中国仰韶文化的社会形态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地址: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南佐行……[详细]
砖包墩汉墓群
  砖包墩墓群位于李寨乡菊花地村北约10公里处,与国道227线旁的石岗墩呈东西一线,囵有烽煌砖包墩而得名。砖包墩烽庭原本外包青砖,但因历经二千多年的风雨侵蚀而坍塌,砖又被人拾走不得维修,因此现存烽隧已残破不堪。尽管如此,但在石岗墩附近的国道线驻足向西一望,仍隐约可见。砖包墩墓群面积2万平方米,有大小墓象80多个,残高0.2一1.5米其中有砖室墓、木室墓、上室墓。该墓群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群出土器物有陶罐、铜鼎、铜镜等。有凡个砖室墓所用的砖都是子母砖,砖砖相抱,十分坚固。因此,该墓群属于典型的汉墓。这一墓群不同于八卦营汉墓群,多为单室墓,固此可以断定起人为没有携带亲眷的戍边将士之墓。荒原无言,漠风无情,似乎只有顽强的骆驼刺在轻轻地低诉着那段遥远的烽火狼烟、-的征战故事。……[详细]
陇右工委地下印刷所
  陇右工委地下印刷所位于定西市渭源县路园镇峪岭村,始建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为土木结构二层小楼,面阔7.3米,进深3.8米,高6.5米。二楼为卷棚顶,有廊檐,宽1.5米。1949年6月,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北的步伐和中共甘肃地下党组织的迅猛发展,中共陇右工委为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决定在峪里沟地下党员杨怀礼家的0上,建立了党的地下临时印刷所,并先后印刷了《论联合政府》、《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土地法大纲》、《约法八章》、《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等6种文件计1000多份,下发到近200多个地下党支部,为迎接西北解放作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楼体台明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5米。……[详细]
八卦营墓群
  八卦营墓群时代:汉地址:民乐县永固镇八卦营村东500米处的背背山、直岭岭、簸箕洼、陆沟山、乱疙瘩等五条山岭上这里从山脚到山顶都有分布。忠家族墓葬群、史涓墓道、包桢墓道。20世纪60年代末发现,1975年,张掖地甘肃省张掖市区文化局调查。墓群面积达246万平方米。从山坡暴露发现的墓葬看,有券顶砖室墓、土洞墓及瓮棺葬。墓室结构有单室、双室。墓群出土器物比较丰富,有各类陶器、铜器、木器等物,随葬有陶灶、壶、盆、杯等和汉代的钱币——大布黄千、一刀平五千、半两、五铢钱等。特别是西汉时期的钱币“一刀平五千”为不可多得的古币珍品。在考古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墓室内绘有壁画,壁画以天界、星云、日月、四神、女娲、鸟雀为主要表现内容,用墨线勾绘,以丹砂、土红、石青着色。八卦营墓群是甘肃一处重要的西汉至魏晋时期遗存。……[详细]
鲁恭姬造像碑
  鲁恭姬造像碑位于清水县城西北1公里处的牛头河北岸第一台地上。赵充国墓东侧,六角木结构碑亭内。为北周天和二年 (567)南阳枹罕二郡太守郡功曹郡平望清水句法袭为亡妻鲁恭姬造释加定光并等身像的记事碑。碑首呈拱形,高2米,宽0.85米,厚0.56米。砾岩质,正面右下角残缺。碑正面中高浮雕一释迦牟尼像立于莲台上。曲眉直目,高鼻小嘴,面部丰圆,左手施大无畏印至胸前,右手立掌至右肩,上身着通肩袈裟,下着规整褶裙,衣纹流畅,体现了我国雕塑艺术大转变时期的风格。碑额正中浅雕一菩提树,两侧依次为飞天、佛龛、菩萨、狮,背面碑文阴刻,魏体。字8行,共 96字,自左至右书写。《甘肃新通志稿》、《秦州志续编》、《陇右金石录》对碑文均有载述。碑刻书法为现存的北周佳作,具有一定的历史、考古和书法艺术价值。……[详细]
圪垯川遗址
  圪垯川遗址位于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大阳镇闫庄村,仰韶时期遗存面积约16万平方米,2021年发掘清理仰韶文化、齐家文化、汉、宋、明时期遗迹950余处,包括墓葬88座。仰韶文化各期聚落组成主要有房址、灰坑、墓葬、窖穴、灶址、灰沟、活动面、环壕等,其中居址区、制陶区、墓葬区等功能分区完备。仰韶早期史家类型环壕聚落面积约8万平方米,聚落-发现3道环壕,中心区为1处广场,围绕广场呈向心状分布3组房屋计100余座。圪垯川遗址是黄河流域目前发现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仰韶文化早期聚落之一,玉权杖头和大型钺的发现,对证实该区域在中华文明起源进程和社会复杂化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2021年12月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并入围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详细]
金塔县博物馆
  金塔县博物馆位于金塔县金塔镇民主路12号,成立于1990年,为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县文化体育局。2002年6月正式分设,编制5人。内设“一室三部”,即办公室、陈列保管部、宣传教育部和安全保卫部。现有馆藏文物1354余件,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9件,三级文物39件。藏品的种类涵盖陶器、石器、铜器、竹木简牍、经卷文书、瓷器、木器等二十余个大类,时代上至四千年前的新石器,下延汉唐、明清,直至近现代。金塔县博物馆文物陈列于2009年9月完成布展并正式对外免费开放。陈展面积300平方米,分早期文明、居延汉塞、会水拾贝、金塔遗韵4个单元。共展出文物标本及复制品130余件,沙盘、模型、场景、电子展板、浮雕、油画等辅助展品数十件。馆长:李国民联系电话:0937-4428972……[详细]
八卦营城址
  八卦营城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永固乡八卦营村西北,以汉初名将霍去病在此布八卦阵击退匈奴得名.城址占地广达42万平方米。城垣残高4米,夯土建筑。东、南各开一门,内有宫城、内城、紫营台。内、外两重护城河,各宽8米、10米。遗址有大量汉砖瓦残片、灰陶片。城址东北有2000平方米的5米高台,俗称为“点将台”。2006年5月,八卦营城址作为汉至晋时期的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2年2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了对民乐县八卦营境内近百座汉墓的抢救性发掘,出土陶器、青铜器、木器等重要文物300多件,对研究当时的丧葬制度、民俗习惯和这一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具有较高的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票无开放时间全天景点位置张掖市……[详细]
木梯寺石窟
  木梯寺石窟位于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南35公里的石渭山。该寺依山建造,石窟开凿在离地面千余尺的半山腰上,三面为悬崖绝壁,仅北侧设铁山门一处可通寺内。原于绝壁处置木梯,供人们攀登入寺,故名木梯寺。洞窟开在距山基200米的悬崖峭壁上,横跨九梁十沟,长500米。有崖窟、摩崖龛、走廊、自然崖龛,均置木构遮檐,北侧凿山门。木梯寺明洪武初年重建。从现存窟龛造像风格来看,有一部分颇具北魏、唐代风格。现存窟龛18个,殿宇4座,保存有历代造像78尊,壁画234幅。其中五号窟高4.9米,宽6.7米,深5.4米,方楣穹官窿顶。全寺以古窟龛为主的建筑群还有主皇阁、三官殿等10余座建筑。2006年5月,木梯寺石窟作为南北朝至元时期的石窟,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野麻湾堡遗址
  野麻湾堡遗址位于嘉峪关市新城公社野麻湾大队第一生产队,在本市区通往新城公社的公路边,关城东北方向,距关约20公里。据《重修肃州新志》记载,此堡是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兵备李应魁、参将祁忠仪呈请巡抚祁光宗获许建筑,记明“土城周围一百四十丈”。野麻湾堡为黄土夯筑而成,城垣一半以上比较完好,部分残缺。城堡周长476米,东南宽,西北窄。现存西、南两面墙比较完整,东墙残缺约四分之三,北墙残缺约三分之一。现南墙大部残高仍有9.9米、底厚7.6米、上宽3.8米。城墙上设女墙,高90厘米、上宽也是90厘米。夯土层厚14到18厘米不等。北墙内西侧有一斜坡马道遗迹,高7.4米、长17米、上宽2.2米。对面南墙内侧有同样高低的木梯马道,木桩眼还整齐地排列在墙上。……[详细]
合作化桥
  合作化桥位于陇南市文县石坊镇石坊村,原名广济桥,始建于清代,1950年代因广济桥残破无法使用,1955年文县政府决定在广济桥原址拆除旧桥,按原貌重建一座廊桥。该桥为木构伸臂廊桥,桥跨伸臂由247根10多米长、1米多粗的圆木材以30度插入白水江两岸石墩构成,伸臂10层,从下往上层层伸向江心,荷载桥梁受力。桥廊由桥面、廊臂、廊顶及凉亭构成。桥面长31米,桥面宽3.8米,桥面距河面11米。该桥是文县境内跨度最大、结构独特的伸臂廊桥,有较高的研究价值。2006年被陇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桥体基座东侧以东20米,南至桥南侧台基以南20米,西至桥体基座西侧以西20米,北至桥北侧台基以北20米。……[详细]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闯椤斿槈娑氱矙椤㈣泛鈹戦悩顔肩伇妞ゆ梹鍔欓獮蹇涙晸閿燂拷13001937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窗閹捐纾归柡鍥ュ灩閻鏌¢崶鈺佇ョ痪楣冪畺閺岀喓鈧稒岣跨粻姗€鏌¢崱妯荤叆妞ゎ叀娉曢幏瀣喆閸曨偒浼� 44010602000422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欏畷銏ゅ冀椤愩儱小濡炪倖甯掔€氼剛绮婚敐澶嬬厵閻庢稒岣块惌瀣磼椤曞棙瀚�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楃划鏃堟倻閼恒儱鍓瑰┑掳鍊撻懗鍫曟偟閸洘鐓熸俊銈傚亾闁绘锕敐鐐烘晸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疮椤栫偛鍨傜憸鐗堝笚閸嬬喐銇勯弽顐粶閻熸瑱绠撻弻娑㈩敃閿濆洨鐓傜紓浣割儜閹凤拷 闂傚倷鑳堕幊鎾绘偤閵娾晛鍨傚┑鍌涙偠閳ь剙鎳橀弫鍌炴偩瀹€鈧幊婵嗏攽閻愭潙鐏︽い鏇嗗洦鏅搁柨鐕傛嫹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缂佺媴缍侀弻鐔衡偓娑欋缚閻绱掗鍡欑暤闁哄被鍔岄埥澶愭惞椤愩埄浼� QQ闂傚倷鐒︾€笛囧礃婵犳艾绠柨鐕傛嫹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