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旅游

甘肃省文物古迹介绍

41、尼玛外香寺 AAA
尼玛外香寺
  尼玛外香寺座落于玛曲县尼玛乡。该寺创建人为第二世嘉木样季美旺吾。据资料记载,该寺修建的授意者是第六世班禅洛桑华丹益西。当时,第六世班禅洛桑华丹益西赴内地-时,曾给第二世嘉木样-说:“从前,岭·格萨尔统治的地方,已经繁衍了数代人,后事如何,难以预料,若在那儿的中心地区建一座寺院,似乎益处很多,望你在那里修建一座寺院”。第二世嘉木样-遵照班禅大师的教诲,四处勘查寺址,认为在玛曲的洒合尔地方宜于建寺,后经几多周折,终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在上下扎隆举行相地及吉祥长净仪轨。翌年,聚居僧人,由多仁巴任格贵,岗察·索南嘉措任领诵师,建立了扎仓。随后,建造大经堂一座,僧舍十五院。经堂内奉安了喜乐金刚、密乘、大威德佛像。这座寺院的佛殿泥像之声誉与拉卜楞寺大金瓦寺内珍有的圣物不相上下,共有大小佛像十余万尊,各类佛……[详细]
42、祁山武侯祠 AAA
祁山武侯祠
  祁山武侯祠祁山是一条山系的名称,它东起盐官,西至大堡子山,横卧西汉水北侧,绵延25公里,地扼蜀陇之咽喉、势控攻守之要冲,是三国时祁山古战场的天然屏障,为魏蜀必争之地。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随着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播出而家喻户晓,祁山武侯祠也因此而名声大振。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三月,诸葛亮于成都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后,进入汉中设临时丞相府。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四月,诸葛亮一出祁山,街亭一战失利,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当年冬天二出祁山,围陈仓粮草不济退兵;建兴七年(公元229年),三出祁山,蜀将陈式占武都、阴平,诸葛亮到达建威城(今西和县境内);建兴八年(公元230年),四出祁山,魏延西入天水、陇南的羌氐一带,大败魏将郭淮;建兴九年(公元231年),五出祁山,破……[详细]
华亭莲花湖公园
  莲花湖公园是国家3A级景区,位于华亭县城西1公里处,宽阔的仪洲大道直通景区。公园依山傍水,美丽的雷神山竖起画屏,旖旎的汭河水沿景区南端蜿蜒东去,53亩观赏水域,音乐喷泉翩翩起舞,朵朵莲花盈盈绽放。湖边曲桥栈道、亭阁假山、园林雕塑,移步换景,令人流连。春来绿草如茵,夏日微风送爽,秋天霜叶绚烂,冬季湖面如镜,“绿色煤城”华亭因之更添诗情画意。……[详细]
44、天水炳灵寺 AAA
天水炳灵寺
  炳灵寺,位于甘肃天水市城南十公里处,初建于元代,期间岁月流逝,社稷废兴,初时烟火已散,早间信士缘疏,塔院毁于风雨久矣。然佛种不失,菩提本在,岂因数百年之沉沦与众生相绝哉?是以公元一九九三年,有僧名信念,自五台来秦州,认定宗旨,始筹资重建焉。今已规模颇具,引人入胜。寺院依山而建,渐山势而升,依林麓而延。寺内有大殿五座,塔院三处,寮房三十多间。……[详细]
45、民乐圣天寺 AAA
民乐圣天寺
  圣天寺地处民乐县城西北角,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寺六百年来,沧桑屡更,几度兴衰。清同治四年毁于兵燹,光绪三十二年洪水千总孙兰重修,文革期间再度被毁,幸存大殿三间,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开始,陆续修建了具有江南风格的大雄宝殿一座,以及经堂、钟楼、鼓楼、天王殿、斋堂、僧舍、客房共60多间。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观,殿宇巍峨,回廊曲折,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各大殿内分别雕塑的三宝佛、十八罗汉、四大天王、观音菩萨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而珍藏于诵经堂内的檀木雕刻的金饰千手观音佛像,更是巧夺天工,叹为观止,是本寺的镇寺之宝。另外,新建的大悲楼内,有青铜铸造的鎏金大悲观音像1座,高9.9米,整个佛像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圣天寺号称陇上第一大尼姑庵,整个寺院占地面积达16200平方米,建筑面……[详细]
茨日那毛主席旧居景区
  旺藏“茨日那毛泽东旧居”遗址位于迭部县旺藏乡政府驻地东南茨日那村,距县城45公里。1935年9月13日,红军从达拉高吉村出发,沿达拉河顺流直下,向东北方向的旺藏进发,当晚露宿在次哇沟口(红军称庶地)的树林里,第二天继续向旺藏寺前进。经过两天的艰难行军,于14日晚11时陆续到达今旺藏乡政府驻地——旺藏寺,部队在此作短暂休整。一军团住在旺藏村,三军团和军委纵队住在旺藏寺,毛泽东住在居中的茨日那村的一幢木楼上,并在这里向一军团二师红四团下达了“以三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毛泽东于15日拂晓离开了这座木屋,带领参谋及警卫人员20余人,从茨日那村前的木架仙人桥上渡过白龙江,改走捷径,翻越两座3000多米高的大山,直奔若尕沟崔古仓村,与大部队汇合。为了保护革命文物,县政府曾于1979年和1993年先……[详细]
瓜州桥湾城旅游景区
  安西县城东80公里处的甘新公路旁,有一座残破的土城堡,叫桥湾城,周长只有880米,高也不过六七米,算不上雄伟,也没有什么引人入胜之处,然而就是它,却留下了一个永远吸引人的故事──从前在桥湾的一座庙里放有两面人皮鼓。大的有汤碗那么大,小的仅有饭碗般大小。颜色黄褐而略显污脏。如果轻轻敲击,就听到人皮卜卜,鼓声沉沉。鼓声诉说什么?诉说着“康熙夜梦桥湾”传说。AAA级景区。桥湾故城遗址,因为“康熙夜梦桥湾城,怒斩-程金山父子”的历史故事而知名天下。现已成为酒泉市干部廉政教育警示基地。桥湾城还有博物馆,内陈列有各种戈壁荒漠野生动植物标本、干尸和文物精品,其中有稀世珍宝象牙佛的复制品和榆林窟1:1的精华壁画临摹。门票门票40人民币景点位置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城东85公里处312国道南侧……[详细]
48、康隆寺
康隆寺
  康隆寺位于肃南康乐乡大草滩村塔尔沟(大冰峡)境内。建于清康熙(1662)年间,迄今有300多年的历史。是裕固族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康隆寺最早属青海塔尔寺管辖,后来又归青海果茫寺(广惠寺)管辖。寺院坐西北,面东南,这里林壑崎岖,草木茂盛,山花争妍,河对岸松柏苍葱,似一座天然秀丽的屏风,山脚下清撤的河水弯弯曲曲泻玉喷银,林涧花香鸟语,幽雅清静,是一块清静极乐之地。寺院有二层歇山屋顶,有汉藏特色的宫殿式大经堂三座,内有通天柱,共81间,居巴扎仓和措扎仓“三大”建筑。大经堂内四间小经堂,可容五百僧众诵经,还有0楼、藏经楼、玛尼转轮,广普茶房,还有裕固族大头目,主持-伍嘉堪布的衙门和艾罗千户的办事处,寺院规模宏大,金壁辉煌,还有数百间僧房。整日间香烟缭绕,鼓钹叮咚,海螺声声,香火最旺盛时,全寺僧……[详细]
天恩寺与四月八庙会
  天恩寺与四月八庙会传说,古时镇原县南的平泉原面上,有一眼清泉,水质甘冽纯净,旺而不涸,是四周群众饮用优质水的水源,平地上的水泉称为“平泉”,平泉镇之地名即由此而来。后来,原面开裂,分割出一条前阔后窄、形似“八”字的沟岔,清泉陷落沟底,沟北隆起一座类若佛掌的山峰,当地人称它为“八山”。后来,整个村子也以八山命名。平泉镇的八山沟掌开阔,庄户窑洞错落,树木茂密,沟不深,坡不陡。明朝初年,有人看准这个地方,举荐会长经理,集资化缘,献工献料,延聘能工巧匠,在八山修起一座气势恢宏、集亭台楼阁、塑像壁画于一处的寺院,名之曰天恩寺。天恩寺坐北向南,占地20余亩,楼阁宫殿40余间,从沟底至山顶呈长方形,将佛掌圈入其中。拾级而上,顶端为镇山祖师无量殿,两侧飞檐0对峙,垂柳翠柏掩映。东有王公殿,西为王母宫,左右护……[详细]
兰州白云观
  在多数兰州人的心目中,兰州只有滨河路上的那一座白云观,其实不然,兰州市有两座白云观。城关区滨河路中段的白云观被称为下观;而在七里河崔家崖的一座白云观则为上观。前者观貌依旧,保存完整,为兰州市道教协会所在地;而后者名存实亡,观址全部被毁,现在成了一片耕地。A布局严谨装饰独特的建筑就在日前记者采访时,据当地知情人介绍,崔家崖白云观是私人捐助修建的,解放前这里还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到了临近解放时还被称作为“吉寿乡”、“吉寿堡”、“秀川堡”等,当时-部队长时间驻扎在白云观里,但一直没有遭到毁坏。到了文革时的1967年——1968年间遭到了拆除,大部分的木材修建了当时的10个村委会,有一部分被当地农民在夜间拆除用于烧柴,后来市财政局知道此事,到现场进行了制止,但无济于事。从当时白云观的位置、建筑……[详细]
宕昌国古城
  宕昌国古城家住宕昌旧城街已经多年了,在那长满蒿草的残存古城墙前走了不知多少回了,可我却一直不知自己住在曾经的国府里,走在曾经的渠道上,脚下之地前至是一个国家的首都,一个在在了142年的宕昌国的国址。这真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啊!走近古宕昌国遗址,站在历史老人的残垣前,那一岁一枯荣的蒿草,那悠悠不息东去的岷江之水(岷江、白龙江的支流),仿佛向我们叙述那盛衰的岁月、世事的变迁。据《宕昌县志》记载,宕昌古城呈长方形,长约120米,宽约60米,原约5-1.5米,最高处10米,最低处4米,有南北两门,底层是椽子帮筑,属汉代以前风格,上层用板筑,是历代补筑,城内修有“城隍庙”,城内发现许多古代陶片,经专家签证,属州城堡。《魏书·宕昌国传》也记载:“宕昌国,在河南之东南,益州之西北,陇西之西,羌种……[详细]
王尚书墓园
  王尚书墓园有五百多年历史,是明朝兵部尚书邑人王竤的墓园。它是闻名西北的人文景观,也是临夏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1994年,被市政府公布认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拨土地7亩,由其后裔及社会力量逐年复建,初具规模。1999年,定为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尚书名王竑,字公度,号休庵,明代河州人(生于1413年)。幼年聪颖好学,正统四年考中二甲进士,十一年授户部给事中,官至兵部尚书,明弘治元年(1488年)病故,享年75岁。追赠王竑太子少保衔,谥庄毅。为褒扬王尚书的文诏武功,及对朝廷的突出贡献,同年,朝廷派新科进士蒋颙赴河州,在河州城北部督建王尚书。墓园,树立八通御制诰文碑和神道碑,碑上覆盖风雨亭,墓前序列华表、翁仲、虎、马、羊等石碑雕像五对,建“名臣坊”等牌坊,还建了厢房、厨房等。享受朝廷……[详细]
庄浪梯田
  庄浪梯田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被誉为“梯田王国”的庄浪大地,望山山翠,看地地平,层层梯田如雕如塑,如诗如画。其“山顶沙棘戴帽,山间梯田缠腰,埂坝牧草锁边,沟底穿鞋”的生态梯田综合治理模式,将黄土高原精心描绘成一幅景色迷人的风景画。从六十年代起,酷暑严寒吓不倒、贫穷饥饿压不垮的40万庄浪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征山不止,治水不休,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以兴修水平梯田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生态环境建设,苦战30多个春秋,终于建成了占全县总耕地面积90%以上的百万亩水平梯田,以倚天巨笔写下了庄浪历史上最为壮丽的一页,也写下了一串令世界惊叹的数字:修梯田付出了价值4.75亿元的劳动量,移动土方量2.96亿立方米,若堆成一米见方的土墙可绕地球六圈半。梯田化县的建成,奠定了庄浪农业产业化和……[详细]
佛归寺生态旅游园
  佛归寺生态旅游园佛归寺生态旅游园坐落在临洮城南3公里的洮阳镇旭东村紫云山,其山峰属岳麓山山系,是国家AA级临洮县岳麓山森林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据《搜神记》第六卷和清代陈如平《岷州续志采访录·祥异记事》里分别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有长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见于临洮”。传说十二长人因体长,难入临洮县城,于是南行,人们好奇追随,追至城南紫云山前,长人一晃不见踪影,追随者更为好奇,从紫云山寻找,在紫云山平台发现“长人”足印,而不见“长人”,因而认为仙归于此,从此紫云山香火不断,后在唐代建寺,名曰“佛归寺”。据《临洮县志》第五编·卷二十六·第六章《名胜》篇里记载:“佛归寺(佛沟寺)内有栖霞阁,系明解元潘光祖读书处,有十八罗汉造像,石窟中有唐代壁画,‘0’中遭毁。”遗留古迹有达摩洞和少……[详细]
麦积崇福寺景区
  崇福寺是国家2A级旅游景区,位于麦积城南约25公里东柯谷,又名杏林观,亦称城隍庙,是寺、观、庙合一的宗教寺院,兴建于唐代弘道元年即公元683年。延及民国末,由于地方信士、坊众不时修葺维护,依然保持着清代时规模。崇福寺在平台正中,是一组四合院式建筑,座东向西,现有玉皇、无量、三元、灵官、大佛、关帝、三霄、天王、韦驮、城隍、药王等殿十余座,三十余间。……[详细]
56、蔡家寺 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家寺
  蔡家寺在甘肃甘谷县东北渭水峪火车站(陇海线)以西,渭河北面的二级台地上,寺、村同名,寺在村北一山丘上,依山而建,直达山顶。据清乾隆《伏羌县志》(甘谷旧名伏羌)记载,寺庙建于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1370),至今已有650年左右的光景。至于何时有村,县志语焉不详,实难详考;而何以村、寺同名,亦不得而知。最奇怪者,蔡家寺村,顾名思义,村人大率当为蔡姓,就像河对岸斜对的蒋家寺村,其村民多为蒋姓一样,然而,蔡家寺村从来不闻有过蔡姓之人。这一点,至迟在清乾隆年间,就已引起出身于该村的诗人李兆甲的注意。李兆甲(1767~1830),字逊乙,号椒园。笔者今尚存有其《椒园诗钞》誊稿一卷,其诗多经其师临洮吴镇与无锡杨芳灿等评定。作为佛教庙宇的蔡家寺,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松柏映翠,梵宇玲琅,在甘谷县内,不……[详细]
黑潭寺森林景区
  黑潭寺位于甘谷县城南35公里的古坡乡石鼓山下,藉河上游。寺院隐于潺潺小溪之畔,葱葱林木之中,四周环山,曲径通幽。寺西有乌龙江曲回东流,并在此聚水成泉,叠为三潭,潭深莫测,泉虽清而底难见,称黑三潭,潭伴寺馨,寺依潭声,神奇无比。寺中有大雄宝殿,内塑三世佛和十八罗汉。殿前有两棵高达百米的苍松,其北侧有歇山顶建筑关帝庙。殿西北侧有一耸起的豹皮岩,形状如锥,名曰尖山,其上祥云缭绕,古柏参天,山腰间有太极宫,亭式建筑,玲珑剔透。亭北侧悬崖上有回心石、通天桥等数处刻石。山尖上原有一亭,为明代建筑,残垣尚存。黑潭寺傍山取势,望石鼓而显神奇,聚险绝而汇游人,揽其胜境,叹羡之声不绝于耳,堪为古冀佳景之一。邑人安履祥有《黑潭三叠》诗吟此,诗曰:江瀑级无数,飞流此最高。潭深不可测,碧水鸣如嗥。絮浪奔银线,雪珠滚石……[详细]
卧龙山老庵寺
  老庵寺坐落于恭门镇付川村东北的卧龙山半山坡上,原名卧龙寺,俗称上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为佛教寺院。这座千年古刹历经了三兴三废至今香火不熄。据史料记载,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因秦州等地地震,山崩地陷,老庵寺殿宇倾塌,僧人四散。至正十六年(1356)重建。清德宗光绪七年(1881),清水县弓门(今张川恭门)一带连降大雨,山洪暴发,冲毁老庵寺庙宇,僧人逃亡。德宗光绪十年(1884)再次重建。至民国时期老庵寺规模初具,被列为清水县“八景”之一,获“卧龙山色天下秀”之誉。1958年和“文革”中,宗教活动受限,僧人还俗。1979年后又一次重建,经主持释静咸和信教居士二十多年的修建和维护,终于使千年古刹重放异彩。重建后的老庵寺共占地300亩。主要由一门、五院、八殿、三洞、七塔组成,整个建筑按照……[详细]
成县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又称杜公祠,坐落于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飞龙峡口。是一组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同谷的祠堂式建筑,也是国内现存三十七处草堂中历史最久的一处。大诗人杜甫经秦陇流寓同谷避安史之乱,在此逗留月余,创作了《凤凰台》、《同谷七歌》等诗篇,之后即取道嘉陵江入蜀。北宋时,当地秀才赵惟恭捐地,县令郭慥主事创建祠堂。近年,成县兴建扩建,规模宏大,是人们怀念诗圣,饱览自然风光的必游之地。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月,杜甫离开秦州(今天水),到达司谷(即今成县飞龙峡),在峡西的西岸选择了一处背青山巨岩,面对峡谷山峰,避见向阳的山坡地,营建了简陋的栖身草堂。所以杜甫草堂成为诗圣辗转甘肃陇南的一个足印,诗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并由此向南进入四川。后人为纪念杜甫,在居住的旧址上立祠建堂。《成县新……[详细]
60、郎木寺 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郎木寺
  郎木寺为藏传佛教寺院,创建于公元1748年。其创始人即第一任赤哇嘉参格桑,11岁受戒出家,27岁前往拉萨学法,投拜名师潜心学法,成为出类拔萃的大学者,年届55岁时,任西藏噶丹寺赤哇八年,期间他广弘讲说。公元1747年,年届70岁的他经第七世0-格桑嘉措的允准,返回故里弘扬佛法,创建了郎木寺院。郎木寺经过历世-的创建、扩建,现有闻思学院、续部学院、时轮学院、医学院、印经院。寺院的佛塔主要有第一世-的肉身灵塔,据说该灵体的头发、指甲如新生长的一般。有以数万两黄金、白银和松耳石、珍珠等制作的历世其他-的灵塔,以及70余座大小不一、制作各异的佛塔。郎木寺辖有十座属寺和两座静修院,前后有70任赤哇,1958年时僧人多达500余名,是安多地区闻名遐迩的大寺院之一。郎木寺处地空灵,山水相依,景色十分秀美。……[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