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 > 鼓楼区旅游

鼓楼区文物古迹介绍

武夷路17号民国建筑(萧友梅旧居)
  萧友梅旧居建于1937年以前,其院落占地面积833平方米,建有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1幢,平房1幢数间,其主楼坐北朝南,高二层,青砖外墙,人字顶,青瓦,建筑面积为293.6平方米,原产权人为萧友梅,户名登记为萧勤(萧友梅之子),解放前该处曾出租给伪资源委员会使用,解放后该处先代管,后按政策拆销代管并拆价收购,1953年4月拨给华东军区使用,现为南京军区后勤部干部住宅,其建筑保护一般。萧友梅(1884-1940),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曾入日本高等师范附中、东京音乐学校、德国音乐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并任孙中山秘书处长。1920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讲师、主任,1927年在蔡元培支持下,萧友梅在上海创办国立上海音乐学校(上海音乐学院前身)。这是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萧友……[详细]
华侨招待所旧址
  原国民政府华侨招待所旧址位于中山北路81号。该建筑始由我国现代著名建筑学家范文照设计,建于1930年,1933年竣工。系中国宫殿园林式传统古典风格建筑。其主建筑坐西朝东,楼高三层,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钢混结构,朱红方柱,雕漆画栋,飞檐翘角。民国年间,最初为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招待所,1947年后改为营业性质机构,是当时南京的接待外交人员的涉外宾馆之一,也是当时国民党政军商名流汇聚之场所。抗战胜利后,这里一度为国民党军队的先遣部队——前进指挥司令部所在地。南京解放后,刘伯承、宋任穷等中共高级领导人先后在此接待科学文化和工商界代表,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后来一度更名为江苏省招待所、省人大常委会办公楼,现更名为江苏议事园(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下属单位)。2006年底,新落成的现代化主楼与20世纪3……[详细]
狮子山炮台遗址
  狮子山炮台位于南京市鼓楼区狮子山顶,建于清末,为江宁(今南京)沿江炮台之一。狮子山的地形,可以一览无余俯瞰下关段长江两岸。据相关史料记载,清末,时任两江总督的李鸿章下令在狮子山上建立炮台。甲午海战的次年,在海战失利、有海无防的背景下,两江总督张之洞在南京成立江宁要塞,重修、扩充了金陵狮子山炮台。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也曾多次亲临狮子山炮台,视察江防要塞。狮子山炮台是南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炮台之一。遗憾的是,在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狮子山炮台被摧毁。1949年渡江战役后,狮子山炮台只剩下了部分遗迹。但狮岭炮台作为近代海战中重要的江宁要塞炮台,其在抗击日军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不可磨灭。在参观古炮台时,团队成员从各个角度对炮台进行了仔细观察,从炮台的碑文中得知此炮台炮口直径十三厘米、重逾两吨,……[详细]
陈裕光旧居
  陈裕光旧居始建于1920年,由陈裕光的父亲陈列明所建,1941年以后归陈裕光所有。该建筑坐南朝北,大门向东,西式风格,砖混结构,楼高三层,另有地下室一层,计有房24间。解放后,该建筑曾为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曲钦岳等人所居。基本上保持着原有风貌,保存状况较好。1989年,陈裕光去世后,该建筑房产权归其子女所有。1995年7月12日,该房产捐赠爱德基金会所有。翌年,该建筑经过修整后,为爱德基金会使用。现保护状况较好。陈裕光,号景唐,1893年3月7日生于南京。祖籍浙江省宁波,随父迁家南京,1905年入南京汇文书院附中求学。1911年入南京金陵大学化学系。1922年夏后,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长、化学系主任,主讲有机化学,兼学校评议会主席,并主持编译柯威和史罗荪的《科学与世界改造》,他还曾两次担任代……[详细]
颐和路22号民国建筑(苏联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
  颐和路22号原苏联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建于1936年,其院落占地面积1439.9平方米,共有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2幢,平房2幢,建筑面积659.6平方米,原产权人为王文矶。王文矶,字定华,浙江杭州人,生于1889年,曾任国防交通审查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秘书,国民政府铁道部参事,交通部参事等职,1939年病故。该房1936年建成后,1937年王文矶全家迁居四川,1946年回宁后,此房为陈其采(陈其美之弟,国民政府委员,交通银行董事长。中国农业银行常务董事等职,1949年去台湾受聘为”国策顾问“)住用,直到1948年9月底,1948年10月该处租与苏联大使馆,原租期3年,但1949年10月30日苏联大使馆迁去北京,转移交市房管局代管,1990年以后,核定其房产权为南京军区司令部,目前,该……[详细]
颐和路39号民国建筑(俞济时旧居)
  俞济时旧居原为谭少华(伪新华银行董事,后逃往美国)化名潭谦吉,于1928年-1937年间购地873.06平方米,建有砖木结构西式风格的主楼,附属楼及平房各1幢,建筑面积434平方米。抗战胜利后,该处为俞济时使用。1949年5月,因业主不在宁空置,后由市房产局执行代管。目前该处仍有主楼,附属楼、平房各1幢,其主楼坐北朝南,假三层,青砖外墙,人字顶,青瓦,其附属楼及平房也均为青砖外墙,人字顶,青瓦,房屋保护很好。现该处为南京军区司令部干部住宅。俞济时(1904-?)浙江奉化人,陆军上将俞飞鹏之侄,黄埔陆军军官第一期步科,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参加两次东征及北伐战争,1936年1月授中将衔,后历任74军军长,第10集团军副总司令,20集团军副总司令,19集团军副总司令,第5军第86军军长,……[详细]
南京清凉寺
  南京清凉寺,始建于南朝,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发源地。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影响远及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历史意义十分深远。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作为南唐首刹,鼎盛时期的清凉大道场是南京佛教传统文化、清凉山精英文化、金陵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清凉问佛”更是流传久远的“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因而,在此国泰民安,佛法昌隆之际,恢复、重建这座千年古寺,不仅能满足海内外佛教徒礼拜祖庭,寻根问祖的心愿,找到法眼宗的“根”,重振法眼宗风,也有利于落实市委关于“整合佛教资源”的指示,填补鼓楼区没有恢复寺院的历史空白,对推进集自然、历史、观光、人文为一体的和谐都市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为此,南京市宗教局、南京市佛教协会与南京市园林局、清凉……[详细]
钱塘路12号民国建筑(黄杰旧居)
  黄杰旧居建于1945年,其院落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建有砖混结构的西式楼房1幢,附属小楼及平房1幢,建筑面积501平方米,原产权人为黄杰。解放前,黄杰自住,解放后由市房管局代管,先后拨给三野招待所等单位使用,目前,该处仍有主楼,附属小楼、平房各1幢。其主楼坐北朝南,高二层,粉色外墙,人字顶,青瓦带老虎窗和壁炉,一楼突出门廊,二楼带露天小阳台,院中北侧一小二楼均为粉色外墙,人字顶,青瓦,院中环境及整体建筑保护均较好,现为南京军区司令部干部住宅。黄杰(1902-1995年),湖南长沙人,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曾随何应钦参加北伐战争,随蒋介石参加中原大战,1933年任徐州海州地区警备司令,1935年4月授少将衔,10月晋中将衔,后历任国防部次长,湖南省政府主席,第一兵团司令。去台湾后,晋陆军一……[详细]
五台山1号-2民国建筑(袁晓园旧居)
  袁晓园旧居原为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工程师谭季甫和谭延垲之长子谭伯羽于1930年自建,其总基地面积16153平方米,建有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1幢,平房2幢,建筑面积约480平方米。其楼房坐西北面东南,地下一层,地上假二层,米黄色拉毛外墙,四坡顶,人字顶,红瓦错落有致部分外墙下半部分为石头垒沏,屋顶带老虎窗。其主楼东侧现还保留水塔1座,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袁晓园先生和丈夫叶南先生曾在此生活,目前该处为某干部住宅,房屋保护较好。袁晓园(1901-2003年)江苏武进人,国民党元老,我国文化、新闻界知名人士叶楚伧的儿媳,早年两度赴法留学,曾于30年代任厦门税务局局长,40年代曾任驻印度加尔各答领事馆副领事,是民国历史上的活跃人物,此外,她曾是宋美龄的法文翻译,后任纽约联合国总部科秘书,1985年,她回北京……[详细]
50、还阳泉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还阳泉
  还阳泉位于鼓楼区清凉山83号,年代为南唐。南唐古井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公园的清凉寺院内,又称还阳井、还阳泉。根据现存的史料来看,还阳井挖掘于南唐保大三年(945年)。据说,当时还阳井水源丰沛,俨如泉涌,水质甘醇清冽,即使外面的世界再干旱,这口井也从来没有干涸过。还阳井名字神奇,故事也神奇。相传,经常饮用此井里的水,头发到老也不会变白,白发的人如果长期饮用此井水还可以变回乌发。1987年,专家们还阳井的井水进行了化验,化验结果表明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锶成分,而锶是人体内所需的成分。还阳井位于亭子的中央。亭子四周用高大的栏杆围了起来,偶尔有游人慕名而来,也只能站在亭子的外面远远观望,不能接近。虽然只能远观,但井廊上的斑驳印迹还是非常明显。井廊四周箍了一圈钢圈,带锁的井盖将井口密密地封住。一口井,一……[详细]
首都饭店旧址
  首都饭店旧址位于中山北路178号。该建筑有2幢主要楼宇,分别为西楼、东楼。西楼建于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由华盖建筑事务所童寓设计,大华复记建筑公司和成记营造厂联合建造,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竣工,该建筑坐北朝南,钢混结构,西式风格,中间四层,两翼三层,十分壮观,建筑面积。东楼高五层,面积约(目前还没有资料明确认定此楼是民国建筑,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有此楼的相片,但没有文字交待。此次调查时,据华江饭店旁的居民和华江饭店现负责人介绍,此楼也是民国建筑,是民国首都饭店的一部分)。两处建筑面积共计约。该处原为民国的首都饭店,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曾为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部。解放后,一度为南京军区第二招待所,1989年改名为华江饭店,现属南京军区装备部。该建筑位于繁华的南京市山西路广场的北侧……[详细]
52、石头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头城
  石头城位于原石头城小学南侧城墙转角南端旁的悬崖顶部,东汉年间因孙权在此山上建城,史称“石头城”,简称“石城”,意为石头山之城,自此石城又成为南京的代名词。由于地壳运动,石头城段挺直的悬崖峭壁屹立于长江岸边,远远望去,清凉山像一只卧伏的猛虎,鬼脸城段如高昂的虎头,诸葛亮谓之“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因风化水蚀,使原来平整的岩面变得凹凸不平,犹如一张面目狰狞恐怖的“鬼脸”。鬼脸之上是砖砌的城墙,因此被称为鬼脸城。石头城段保存着高20米,长1000米的明代城墙。该段城墙是明城墙中最为雄伟的段落,1988年1月3日被国务院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03年南京老城改造建设中,市区政府投资了1个多亿对该地区进行建设,一期工程总面积约75000平方米已经竣工,重现石头城雄伟的气魄,复建镜……[详细]
颐和路13号民国建筑(林彬旧居)
  林彬旧居建于1935年以前,其占地面积1166.46平方米,共建有西式风格的主楼1幢,平房1幢,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其原产权人为林彬,产名登记为林佛信。解放前由林自住,1949年6月15日,因户主逃台而由市房管局代管,后由三野部队和军区司令部招待所先后住用。目前,该处建筑基本保持它原有的建筑风格,其主楼坐北朝南,假三层,黄色外墙,人字顶,青瓦,带老虎窗和壁炉,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现为南京军区司令部某干部住宅。院内环境和房屋保护均很好。林彬(1893-1958年)字佛信,浙江乐清人,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系,曾任高等法院庭长,推事,最高法院审判官,国民政府参政院参事,国民政府立法院一至四届立法委员,1946年当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当选”行宪国民大会“代表,去台湾后,仍为国……[详细]
南京魏源故居
  魏源故居位于南京龙蟠里20、22号。魏源(1794——1857年)道光进士,我国杰出的思想家、史学家和诗人,爱国名臣林则徐的挚友。其巨著《海国图志》最终由60卷扩充至100卷,充溢着强烈的爱国热忱,对后来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曾产生过积极影响,成为我国不朽的文化遗产。魏源故居,原称“湖干草堂”,后改名“小卷阿”,取《大雅》的篇名“卷者曲也,阿者大也”。砖木结构,三进九间,魏源后半生居此著书立说,完成《海国图志》。魏源家族先后有80余人在这里住过。太平天国失败时,相传天王洪秀全的一位王妃熊氏逃难至魏宅,三年后引渡佛门,法名“觉义”,以魏宅的一半设庵堂,取名“普渡庵”,又俗称为“皇姑庵”。后魏氏家道逐渐衰败,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魏宅已拆毁殆尽,仅存两间瓦房,魏源亲题“小卷阿”石刻宅名在“文革”……[详细]
莫干路6号民国建筑(范汉杰旧居)
  范汉杰旧居建于1937年以前,其院落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建有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1幢,平房3幢,建筑面积394平方米其中主楼建筑面积346.4平方米,原产权人为许擀方。许擀方,伪立法委员,解放前夕逃往香港,1946年许将该处出让给范汉杰居住,直至解放前夕。解放后,该处由市局代管,先后由二野秘书处,炮兵司令部某部门住用,目前,该处现有主楼、平房各1幢,其主楼坐北朝南,高二层,米色外墙,四坡顶,红瓦带壁炉,现该处为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某干部住宅,房屋保护及院内环境均较好。范汉杰(1896-1976),广东大埔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后留学日本、德国。曾任团长、师长、指挥部高参,副军长,军事委员会第一厅厅长,27军军长,郑州警备司令部司令,38集团军司令、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副总司令、东北……[详细]
傅抱石纪念馆(汉口西路傅抱石旧居)
  傅抱石纪念馆傅抱石先生早年因国画大师徐悲鸿的引荐,留学日本,进人东京帝国美术学校学习,1937年归国后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他一生孜孜不倦探索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俯瞰六朝,学习石涛、米芾、扬州八怪等名师画技,创造出独树一帜的“抱石皴”山水技法,寥寥数笔,即可取得群峦竞秀、气象森蔚之效果,尤其是画瀑布、雨景,更是技高一筹,有“傅氏风雨下钟山”之美称。傅抱石故居主楼为依山而建的两层西式别墅,耸立于青松翠竹之间,环境幽雅,庭院中有傅抱石先生汉白玉半身雕像,主楼内已辟为陈列室,主要陈列傅先生各个时期的照片、理论著作、画集、印谱、部分画稿。同时陈列傅先生生前画室(复原),室内的画案、青铜笔架、博古架等,壁上悬挂郭沫若和齐燕铭的匾额“南石斋”,以及傅先生没有画完的大幅山水画。傅抱石纪念馆现任馆长为傅二……[详细]
颐和路11号民国建筑(英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
  颐和路11号英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建于1936年,其占地面积1130平方米,共有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2幢,平房1栋,建筑面积523.8平方米,产权人为刘既漂。1946年。刘既漂将房子租给英国大使馆空军武官处使用。至1949年9月16日英国人迁出,即由刘妻兄潘树荣迁入入住。1951年6月该房由市房产局代管。目前此处现有主楼及附属小二楼、平房各1幢,该楼坐西面东,砖木结构,高三层,水泥黄砖交错外墙,四坡顶,红瓦,二楼东南侧为走廊兼露天阳台,北侧附属小二楼连接主楼,外墙仍为米黄色拉毛装饰,东南侧平房1间北侧连接主楼,其整体形状为正圆形,水泥外墙,圆形顶,顶上一圆形阳蓬,原为一圆形小舞厅,顶上北侧连着主楼二楼走廊,整幢建筑,构思新颖,造型独特,具有典型的西洋风格。刘既漂:出身年月不详,法国留学生,曾任伪……[详细]
南京拉贝故居
  南京拉贝故居南京拉贝故居是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约翰·拉贝(JohnH.D.Rabe)的故居。是为记念在“-”中救济大量中国难民的德国人约翰·拉贝,其故居修缮后将于明年8月正式向公众开放。南京拉贝故居位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内,是3层楼房构成的院落。据了解,2003年9月,时任德国总统的约翰内斯·劳在访问南京大学时得知拉贝的事迹,回国后亲自推动和促成拉贝故居修缮、改建计划。1931年~1938年,拉贝(1882~1950)曾任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办事处经理。在-期间,他和其他国际友人在南京设立国际安全区,筹建25个难民收容所,救济20多万中国难民。当时,拉贝的住宅就是难民收容所,救济了600多名难民。拉贝故居现在已被重新修憩恢复了原来样貌,在车水马龙的广州路口,门牌号上写着小粉桥1号,拉贝故居已被列……[详细]
下关浦口铁路轮渡桥
  南京火车轮渡始建于1930年12月1日,至1933年9月全部建成;同年10月22日正式通航。1930年10月9日,国民政府铁道部成立“下关浦口铁路轮渡设计专门委员会”。该委员会对比多种设计方案后,确定采用铁道简任技正兼设计科长郑华所提的“活动引桥”轮渡方案。当年11月,成立“首都铁路轮渡工程处”,郑华兼任处长。英国多门浪公司中标承造两岸活动引桥,英国马尔康洋行中标承造火车轮渡和1艘挖泥船。“活动引桥”是根据历年长江两岸水位涨落差记录14.872米设计的,轮渡桥为钢架结构,桥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两岸引桥用活动式,随水位高低升降调节,其坡度最大为2.6%,南北两岸各设1座引桥,南岸位于下关煤炭港,北岸位于浦口津浦10号码头下游300米处,每座引桥各由四孔穿式桥梁组成,全桥共长187.13米,除临……[详细]
原国民政府旧址
  原国民政府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包括:原国民政府行政院、外交部、交通部、主席官邸、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中央监察委员会、临时政府参议院、最高议院、最高法院等旧址,是近代建筑的精华。位于南京市中山北路的原国民政府外交部,由当时著名的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采用钢混结构的现代平屋顶,外部以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较早探索“新民族形式”的建筑实例。位于中山东路的-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由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采用传统的重檐歇山大屋顶,绘以沥粉彩画,整座建筑富丽堂皇。作为历史见证的“原国民政府旧址”,记载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位于湖南路的临时政府参议院,原为清朝江苏省咨议局,辛亥革命时期,宣布起义的十多个省的代表聚集于此,商讨组织临时中央政府,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并宣布改国号为中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