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吴中区旅游

吴中区文物古迹介绍

21、灵岩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岩塔
  导 游 位于苏州城西南约15公里处的灵岩山灵岩寺中。也叫永祚塔,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为木构砖塔。两宋期间重修,明代后期被雷电所毁,现存砖塔为清乾隆十五年(750年)所建。  介 绍 塔平面呈八角形,7级,实心塔,塔壁有多处宋代铭文砖。每层四面辟门,逐层交错,形式与市内的双塔相同。交 通 可以在吴县汽车站乘坐开往西山、胥口、光福的中巴,还可以乘公交车直达,苏州市区——灵岩山公交线路: 游4:火车站--灵岩山 票价 2元(空调车3元) 69路:(原91路)石公山风景区--灵岩山 票价 3元 315路:石路 --灵岩山 票价 2元 63路:吴中南站\汽车南站--灵岩山 票价 5元 64路:汽车北站\火车站--灵岩山 票价 5元 65路:人民桥--灵岩山 票价 4元 43路……[详细]
太湖西山罗汉寺
  罗汉寺位于苏州太湖西山秉场村罗汉坞,地处幽谷,为西山景区仅存的少数几个寺庙之一。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明洪武初归并上方寺,明永乐年间僧悟修重修,不久寺废,明天启二年觉空禅师来居,寺始兴,至清乾隆三十二年(1768)寺得重建成,有《重兴古罗汉寺碑记》。清末后渐废,解放后沦为仓库,1984年由吴县园林管理处重建大殿(明湾清乾隆民居拆迁),增建可乐堂、山门,并有专人负责看管,对游人开放。相传吴王曾驻兵于此,故地名“兵场”,后误写作“秉场”。罗汉坞以寺而名,峰峦叠翠,果木森森,蔚然成海。寺前溪旁新建有石雕牌坊一座,额枋里刻民国18年(1929)李根源隶书“古罗汉寺”,对联“古树径通幽,梵音风作韵”由沈炳春撰写。山门正中端坐大肚弥勒佛(布袋和尚),花岗石刻,身背黄袋,笑脸相迎。上有匾额,名……[详细]
旺山宝华寺
  宝华寺,又称智显禅院,它座落于旺山村薛家湾宝华坞,在吴县西南三十里处。该寺院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据说天监二年,有位憨憨尊者,从天竺远游震旦,一天路过尧峰,见这儿山势奇特,展开的山脊,左三右四,像枝盛开的莲花,心中万分欢喜,于是就在这儿驻足停留。当时这里有位叫吴广的人,就将自己的宅院捐献出来给憨憨尊者做了佛寺,这佛寺就叫作“宝林院”。那么宝林院又怎么变成“宝华寺”的呢?原来,莲花在佛教徒的眼中是纯洁的宝花,莲花的纹饰常被妆点在佛座上,憨憨尊者当年在此地驻足立寺,就因为这儿山势如莲,五代十国时吴越王就把“宝林院”改成了“宝华寺”。又因为“华”在古代和“花”字相同,从此,这儿的山峰、山坞也就有了宝华山、宝华坞的美称。宋代,因智显禅师曾在此居住,因此又有……[详细]
苏州光福寺(铜观音寺)
  光福寺又名光福讲寺,铜观音寺,临光福镇下街而筑。光福寺建于梁朝天监二年(503年)是吴地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光福寺前身是私家住宅。据《吴门表隐》记载:陈黄门侍郎顾氏野王舍宅寺,便有了光福寺,是吴中早期的寺观园林之一。现存的大雄宝殿及西方殿都是自1993年后陆续修建。光福寺的布局,以舍利塔为中心,根据方位和实际地形分布布置建筑。龟山的东部多峻岩,松柏,以游览部分,西部临湖是僧人的生活部分,西南背阴向阳,风北最佳,辟为崇拜部分,大雄殿和舍利方塔是佛教信徒举行宗教礼仪的场所,也是寺院核心所在。大殿是佛寺的正殿殿前院中央有一铸宝鼎,院内有一棵明代的香樟树。大雄殿西侧为西方殿,东侧为碑廊。寺前古桥即为光福寺桥,亦称大寺桥,香花桥。因与寺前石阶连成两个凹形的轴对称图形,民间俗称“翻转桥”。光福寺桥为梁式石……[详细]
木渎明月寺
  明月寺位于木渎古镇山塘街上,从严家花园往东百米远远望去,那杏黄色的外墙,袅袅飘出的青烟,让人感受到一种宗教氛围,顿生肃穆崇仰之情。明月寺建于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僧明智所创,明洪武初归并普贤寺。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僧道根重修。“文革”中遭毁,1993年修复开放。明月寺附近原有一大片梨树林,每逢初春,“千树万树梨花开”,成为古镇一景。清李果有“梨花明月寺,芳草牧牛庵”之句,传诵一时。明月寺建筑颇具特色,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的布局结构与近在咫尺的灵岩山寺相仿。进入山门和天王殿,大肚弥勒一团和气,端坐正中。四大天王分列两旁,一个个横眉竖目,威武猛厉。大雄宝殿是明月寺建筑群的中心,正殿五间,二层翘角飞檐,庄严肃穆,富丽堂皇。大殿中央供奉如来佛,两侧分别是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合称……[详细]
楞严经石刻
  楞严经石刻位于吴中区光福镇司徒庙。狮林寺位于光福下绞村凤凰山西麓,相传建于南宋。当时,香火极盛,庙宇宏大。清乾隆帝至江南巡视到玄墓山,途径狮林寺小憩,手书狮林寺御额。光绪年间,住持定元法师时曾中兴一时,后日渐衰败。民国期间尚留金刚殿三间、大雄宝殿五间、观音殿五间、飞锡堂三间以及厨房等用房二十余间。文革初期,殿宇遭拆,惟有两部石刻还完整无缺:一部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正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一部是《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楞严经》全文67000多字,分别刻在84块青石上。每块青石长0.95米,宽0.33米。平均每块刻字800左右。--刻于明朝崇祯年间(1628—1637),清康熙年间赐额。--共分10卷。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昆山人魏肇鲁为《楞严经》石……[详细]
27、包山寺
包山寺
  包山禅寺位于林屋洞西北的包山坞中,据史志资料记载,该寺初创于南朝之初,初名福愿寺,梁大同二年(536)正式建寺。唐上元九年,唐高宗李治赐该寺名为“显庆禅寺”;因西山四面为水所包,俗称包山,该寺又是山上第一大寺,唐肃宗李亨又赐名为包山寺,所在的山坞亦得名为包山坞,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自唐朝至清朝,包山寺代称江南名刹,高僧辈出,寺院亦经历了多次兴废。解放初包山寺曾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时寺院被毁,1995年开始重建,至1999年秋基本建成,10月23日正式开光。清顺治年间,包山寺住持山晓和尚,应诏进京主持董鄂妃丧礼的佛寺活动,受到顺治皇帝的赏识,得赐御笔“敬佛”二字,成为镇寺之宝,现在石公山上御墨亭中的“敬佛”碑,即为光绪年间依真临摩而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避免苏州图书馆的……[详细]
太湖东山法海寺
  法海寺在莫厘峰西坡下法海坞中,相传隋代莫厘将军舍宅所在建,至五代十国时的后梁乾化年间,寺改名祗园。宋大中祥五年(公元1012年),恢复法海寺旧名。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寺内置以铜钟和铜观音像。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东山进士吴惠所撰《重建法海寺记》碑竖于山门内。明万历年间,寺重建天王、弥陀两殿,称为“丛林寺”,寺前还竖以华表,规模不凡。民间传说,其时大小殿堂、僧寮有一千余间。崇祯年间又重加修葺。法海寺环境幽绝,殿宇宏大,香火鼎盛,文人墨客多有吟咏。明人吴桥《冬日同王少溪重游法海寺》一诗抒发了自己睹物思人、感叹世事沧桑的感伤情怀,诗曰: 欢聚忆当年,笙歌到梵筵。 今来人已老,僧寺亦萧然。 古木荒烟外,寒山落照前。不知方外月,能更几回圆。相传法海寺后有“龙宫”遗址,寺前有青、白两泉,……[详细]
楞伽寺塔
  楞伽寺塔俗称上方塔,位于石湖上方山顶。进入上方山森林公园大门左拐,至山脚拾级而上,便到了楞伽塔院,而楞伽寺早废。塔始建于隋大业四年(608年),由吴郡太守李显所建,因“树因之最,无过起塔,崇福之重,讵甚建幢”,故“在郡城西山顶上营造七层宝塔,以九舍利置其中,-外重,石椁周护,留诸弗朽,遇劫火而不烧,守诸不移,飘劫水而不易”,塔铭由司户严德盛撰。但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塔已是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重建的。其后虽经历代修缮,然结构至今仍保持为宋代风貌。塔用砖砌,七层八面,塔刹早毁,重修时仅以葫芦形结顶,残高约二十三米。全塔挺拔玲珑,比例适度。塔底层边长2.4米,原有副阶环绕,早已圮坏,仅有高约2米的台基;第二层仅有短檐;第三层以上均有腰檐,平座。塔室呈正方形,无塔心,每层四面辟门,逐层交错。远观近……[详细]
胥口还带禅寺
  还带寺座落在胥口香山,面临太湖。唐代河东闻喜人(今山西省)裴度(公元765-839年)游玩该寺,在观潮亭旁拾得玉带三条,设法归还失主。事后裴度在贞元五年考中进士,官运逐步高升,历任四朝宰相。裴度不忘香山寺菩萨灵护,把寺扩建一新,并改为“还带寺”。从此香火旺盛,经久不息。李根源隶书“还带观潮”碑刻在亭内更添光彩。凭栏眺望太湖,风静湖面如镜,浪起波涛滚滚,七十二峰出没烟雾。元末明初时代的贾仲明再次把这段故事编成了戏剧《山神庙裴度还带》,也称《裴度还带》。故事说,裴度尚未入仕时,有相面人观其貌,判断他必定短命,而且会遭受飞来横祸而死。裴度不以为然,一笑置之。后来,裴度无意中拾得一件传家宝物——金玉带,但他拾金不昧,物归原主,因此救了三条人命,不但免遭横死,而且得中状元,成为一代名臣,颐养天年。明代……[详细]
摇城遗址
  摇城遗址位于车坊大姚村的大姚山。《越绝书》载:“摇城者,吴王子居焉。后越摇王居之”。大姚山是古摇城的一部分,摇城是春秋时期的一处封邑,初有吴王子受封于此,吴国灭亡之后,又成为越王摇的封地。吴王子和越王摇都是享世卿世禄的王室宗亲,他们的受封,正是吴越两国继承西周分封制度的实例,受封者不仅得到财产,还得到封邑,包括土地,甚至包括人口。越灭吴后,越摇王居住于这座最初由吴王子居住的古城,“城”也因摇王而得名。越王摇在这里还曾开凿过“通江”,并借以攻伐过上舍君。《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楚威王时兴兵“大败越,杀王无疆,尽取故吴地至浙江……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服朝于楚”。摇王世世相袭,后又“佐诸侯平秦,汉高祖复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东越,闽君,皆其后”。摇字母余,安朱之子,已姓顾,是……[详细]
穹窿山宁邦寺
  据史料记载,宁邦寺始建于梁代,当时称“海云禅院”,重建于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抗金英雄岳飞被秦桧谋害后,同为抗金名将的韩世忠看破朝廷的腐败,奸臣当道的局面,便隐退在苏州市的沧浪亭,他的六位部将也随之来到苏州,在穹窿山隐居参禅。他们虽然离开了朝廷,但依旧希望国家和平安宁,因此将“海云禅院”改称“宁邦寺”。随着历史的变迁,宁邦寺经历了无数劫难,近几年来,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宁邦寺修葺一新,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给十方信众。从山门殿到山顶的钟楼,共有台阶578级,落差达百余米。这在苏州是绝无仅有的,在国内也比较少见。宁邦寺内拥有长18.8米,高3.8米江南地区最大的唐彩大卧佛。山顶的宁邦精舍,海拔为288米。这里是观太湖美景的最佳位置,宁邦精舍内设有茶室,可以供游客品茶观景。景区地址:江苏省苏……[详细]
木渎古松园(蔡少渔旧宅)
  山塘街鹭飞桥东五十步有古松园。其建筑布局为前宅后园,典型的清代宅第园林风格。宅内各处建筑古朴雅致,雕刻十分精细,有一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园有一株明代罗汉松,苍翠虬劲,姿态优美,古松园即因此松而名。古松园为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所建。蔡少渔祖籍洞庭西山,原在上海做洋货生意,发达回乡造屋置地,良田万顷。蔡少渔与严国馨(严家淦祖父)、郑龄九、徐凤楼三家合称木渎“四大富翁”,富甲一方.穿过门厅,进入天井,回首可见砖雕门楼。门楼上、下坊分别刻有“老子西游入关”、“疯僧扫秦”、“将相和”、“截江夺斗”、“张羽传书”、“宁戚饭牛”等一组历史故事人物。字枋为“明德惟馨”,两侧兜肚分别为“张良拾履”和“高山流水”,整座门楼深雕缀饰,形神有致,尤其“张良拾履”中的拱桥和“高山流水”中的水浪波……[详细]
诸公井亭
  诸公井亭位于东山镇西街。井成于明代,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大旱,太湖涸,东山居民用水发生困难,时里中父老倡议募金挖井,以解水荒。迨井建成,周围居民得益匪浅,为纪念创建父老和捐金者,命名“诸公井”,以志不忘。井亭建于清代。东山旧俗中,以正月上旬出“猛将会”最为热闹。东山人称猛将神为“会”,非常信奉。据《畿辅通志》云:“刘猛将军,名承宗,广东吴川县人,元末,官指挥使。江淮蝗旱,督兵逐捕。后元亡,自沉于河,土人祀之。”清雍正二年(1724年),有旨祭刘承宗于各省府州县,神因能驱蝗,且载在《大清会典》列为祭典,故代代相传,被民间供奉为“益民之神”。初东山欲塑猛将神像,苦不得其容,神乃显圣,作孩童像。像既塑成,抬过街西梢诸公井时,抬者将神像置井圈上,略作小憩,再抬却重不能移,知神意在此受享,即就……[详细]
太湖西山禹王庙
  禹王庙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衙甪里村,在甪里古村北端三面临湖的甪里洲。景区占地五十亩,由山门、牌坊、梨云亭、大禹像、太平军土城遗址、禹王殿、财神殿、天妃宫、古码头等组成。禹王庙是西山岛民为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而建立的祠庙。西山禹王庙现为太湖中仅存的一座禹王庙,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庙有大殿三间,楠木梁柱,高10米,单檐歇山式,四只戗角,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青石御路一方,为明代遗物,刻双龙戏珠。庙旁石碑题字“万顷波涛一望收”,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胡厥文书。庙四周,湖山毓秀,庙旁地上,有菜籽大小的铁色砂粒,是传说中大禹铸铁釜、斩妖龙时留下的。国民党元老李根源曾这样评价禹王庙,“甪里洲三面临水,山水秀聚,超轶尘凡,当为湖中名胜第一。” 禹王庙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最早修建于梁代,距今已……[详细]
寂鉴寺石殿
  寂鉴寺石殿位于苏州城西12公里处吴县藏书镇(善人桥)北天池山。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建。寺平面呈椭圆形,山门两侧依山凿筑有仿木构石屋极乐园与兜率宫,分别为重檐歇山顶和单檐歇山顶。寂鉴寺石殿名为西天寺,南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明间后部突出,故石殿平面呈“凸”字形,宋代称之为“0屋”。石殿紧挨山崖,仿木构,无斗拱,单檐歇山顶。元至正十七年(1357),僧道在创建寂鉴禅庵,后经重修,改为寂鉴寺。石殿、佛龛及造像建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至二十三年(1363)。寺南山门东西两侧各有石龛一座,分别题为“兜率宫”、“极乐园”,均依山岩建筑,面阔1间,仿木结构,歇山顶抱厦式。龛内各以整块山岩雕刻立佛一尊,东龛为弥勒佛,西龛为阿弥陀佛。佛像高3.25米,线条粗犷,方面大耳。西龛内嵌有镌刻建造年代和施……[详细]
37、圣恩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恩寺
  导 游 坐落于光福邓尉山(玄墓山)南麓,始建于宋宝佑年间,为佛教南宗发祥地,清康熙、乾隆到光福探梅多次驻足于此。  介 绍 现寺中尚存石坊、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斋堂等古建筑,现存结构比较完整、规模较宏伟的一处佛教寺院。 现寺内住持传至融宗大师,已有五十余代。寺内塑有四大天王、释迦牟尼等金身佛像,还保存反映该寺历史的明、清碑刻各两块。  交 通 从火车站坐64路(4元)大约花1个小时15分钟到达光福,或从吴中汽车站乘43、63路到光福,12-18分钟一班,票价5元。镇上交通工具为机动三轮车,起步价5元。江苏苏州……[详细]
文徵明墓
  文徵明墓文徵明墓,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绘画上,师法沈周,典雅秀丽,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在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文徵明墓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元和镇文陵村,掩隐在一片郁郁葱葱的香樟、柏树林中。墓前有一呈半月形的照池,犹如墨池,故墓地像一块端砚。墓地还有象征“印”的土丘、象征“墨”的石柱、象征“笔”的墓道、象征“砚”的青方石。墓道两边还分列着四尊石兽。墓前石坪居中处竖立着一块写有“明公文徵明之墓”的高大墓碑,黑底红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墓碑后即是由青石墓围护卫的文氏墓冢,……[详细]
石壁永慧禅寺
  江苏永慧禅寺,又名石壁寺,因寺庙背靠一块百仞石壁而得名,现属净土宗所辖,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寺中主持,均从灵岩山佛学院中来。据说原先却是临济宗的道场,山上现存有数处临济宗大师的墓址。临济宗是禅宗五宗二派之一,对待前来参学的人采用棒打、声喝等方法,有着直截痛快,雷厉风行的风格,因此有“临济将军”之称,憨山大概也是临济宗的禅僧。寺踞山巅,掩映在森森古木之中,主建筑“大雄殿”匾额为赵朴初手书。寺后石壁多摩崖石刻,著名的有朱德的老师李根源、李的老师孙光庭、晚清封疆大吏陈夔龙、海派大画家吴湖帆诸人的题诗,皆言志、纪游、怀古之作。最奇的是石壁上生长着一棵罕见的奇树——石楠,树龄三百余年,它的根屈曲盘旋,宛若螭龙一般,吸附在石壁之上,人称“睡龙”,其实不妨径称“蟠螭”——蟠曲的螭龙,才与蟠螭山名……[详细]
张陵公园
  张陵公园,俗称张陵山,位于镇西南1.5公里处,相传为汉丞相张苍之墓。在张陵山没有发现张苍的墓葬,却发现不少文物。沿甫澄北路向南到东庄浜,可见一座高高的土丘,那就是张陵山内部于张陵公园正中。张陵公园内尚有二十四孝宫、钓鱼潭、西面厅、儿童动物乐园等供游人玩赏。公园大门朝南,门楼重檐戗角,门前有一对石狮。东侧立前“张陵山遗址”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从圆洞门进园,沿径可上山。园西为钓鱼潭。北为二十四孝宫,宫东是儿童动物乐园,宫西为城隍庙。全园地势开阔,有山有池,遍地芳草绿树,是假日休闲的好去处。张陵山的得名,据《吴郡甫里志》记载,与西汉丞相张苍有关。张苍,河南阳武县人。原为秦代御史,后归汉。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因参加平定燕王臧荼的叛乱有功,封北平侯。汉文帝前四年(公元前176年)丞相灌婴去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