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 > 灞桥区旅游

灞桥区文物古迹介绍

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社会遗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遗址面积5万平方米。1953年春发现,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近200名考古工作者持续4年时间的发掘,从中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科学资料。发现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处、窖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儿瓮棺73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半坡博物馆现陈列展览面积约4500平方米,分为出土文物陈列、遗址大厅和辅助陈列三部分。出土文物陈列主要展出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出土的原始先民使用过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艺术品等,包括石斧、石铲、石刀、刮削器……[详细]
新寺遗址公园
  西安新寺遗址公园,为西汉长门宫旧址。2011年4月28日,以一曲荡气回肠的西汉长门故事为内涵,以一片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花的海洋为形态的西安国际内陆港新寺遗址公园精彩开园。西安国际内陆港新寺遗址公园,通过大遗址保护作为向世界展示的窗口,在保护遗址的前提下,全面展示遗址所蕴藏的丰富历史人文内涵,充分展示西安这座历史悠久、文明时尚的现代之都的人文魅力——送给世界一个别样的长安。长门宫,原是西汉馆陶长公主刘嫖所有的私家园林,以长公主情夫董偃的名义献给汉武帝改建成的,用作皇帝祭祀时休息的地方。自古宫闱多憾事,佳人空对镜,如花美眷,渐逝韶华,似水流年,自是令各世各代文人骚客唏嘘不已,叹两句红颜命薄,羡一段冷谷沉香。当年,长安城未央宫中,年幼的刘彻坐在长公主刘嫖的膝头,长公主问他:“汝可愿娶妻否?”刘彻高……[详细]
灞桥遗址
  灞桥遗址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灞桥街道灞桥街村南侧,灞河河床内,属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灞河,古代原名滋水。春秋时期秦穆公(公元前7世纪)称霸西戎,为了炫耀武功,才把这条河流改名灞水。灞桥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巨型桥梁之一。它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2200多年前,在古代科技史上地位独特。灞桥位于西安向东的交通要道。灞桥东岸的灞桥镇一带,古代有潼关路、蒲津关路和蓝田路三条要道交汇,潼关以东大半个中国的-百姓都要通过这座桥梁进入长安。灞桥自秦汉以来一直是控制交通的重要关卡。桥头建有驿亭,设置亭尉盘查过往行人.夜间断绝交通以保证安全。灞河,古代原名滋水。春秋时期秦穆公(公元前7世纪)称霸西戎,为了炫耀武功,才把这条河流改名灞水。灞桥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巨型桥梁之一。它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2200多年前,在古代科技史上……[详细]
米家崖遗址
  夹沙红陶、黑陶、白陶、斝器、骨针、石笄、玉器等先民史前素朴物件在灞桥浐河西岸的米家崖村一带陆续出土,截至昨天已达300余件,另外还有白灰面房子5座、灰坑118座被清理完毕。学者说,米家崖遗址的发掘为陕西新时期时代文化成就增添了新光彩。 米家崖遗址位于西安市东郊浐河西岸,分布的中心区域在灞桥米家崖村周围。遗址南北长约2.5千米,宽约0.5千米。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目前对该遗址内的11号、8号、6号基槽的清理工作已基本结束,共清理长方形白灰面房子5座,灰坑118座,出土陶器、骨器、石器、玉器等300余件,发掘面积2000余平方米,基本搞清了米家崖遗址的分布与内涵。 米家崖遗址主要的出土物为陶器、骨器、石器及少量的玉器、牙器等。陶器以夹沙灰陶为主,另外有夹沙红陶、泥质灰陶、泥质红陶以及少量的黑陶、白……[详细]
薄太后陵
  “薄太后陵”又称“薄姬冢”,位于陕西西安东南的白鹿原上。陵墓中安葬汉高祖刘邦的侧室,汉文帝的生母——薄氏。公元前155年,政治精明、与世无争的薄太后去世,葬于此陵。陵墓曾于西晋末年被盗,后被修复。陵墓封土形似复斗,陵前有清朝树立的“汉薄太后南陵”石碑,常有游人光顾。 薄氏是汉高祖刘邦的侧室、汉文帝刘恒的生母。薄氏出身低微,秦末诸侯纷起,魏豹称王,薄氏家将她献人魏宫。刘邦灭魏,她成为汉军俘虏,以后纳入后宫,生子刘恒。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凡被刘邦所宠幸的妃子多被杀戮或-。薄氏因在刘邦生前早巳失宠,所以得免于难。吕后允许她和儿子代王刘恒同去代国,成为代国太后。公元前180年,吕后死,大臣们议立汉嗣,他们鉴于吕后时期外戚专权,对继嗣外家选择非常严格,终于以“薄氏仁厚”为理由,迎立刘恒为皇帝,尊奉薄……[详细]
汉文帝霸陵
  汉文帝刘恒墓葬,位于西安以东13公里处,霸陵乡毛窑院村以南。1956年8月6日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墓南靠白鹿原,北面灞河,东邻老柿坡,西接赤水沟。周长1000余米,高耸100米许,呈方锥体,两侧为箕形山凹对称,成弧形之势,远远望去如同凤凰展翅,当地称“凤凰嘴”,因陵墓座落于灞水之滨,名曰“灞陵”。陵前原有1棵古柏,柏下竖石碑1通,勒毕沅书写“汉文帝霸陵”,周围石碑林立,相互交错,大小高低参差不齐,令人难以清数。“文革”期间,大柏树被人砍伐,石碑有的被盗走,有的被打碎,连原来的遗址也被开荒种田。1987年,区、乡文化部门为保护文物古迹,仅寻出9块较完整的石碑,重新立于陵前。汉文帝刘恒,高祖之子,早年封代王。太尉周勃等平定诸吕之乱后,迎立为帝。文帝以节俭著称,他在位23年,宫室……[详细]
洪庆古墓
  洪庆古墓 位于洪庆街道庆华北区院内。据1988年文物普查资料,墓群面积数十万平方米。1953~1956年发掘秦、汉、唐、宋、元墓近200座。其中汉墓119座,多为小型竖穴土坑墓,有少量砖室墓;唐墓多为小型土洞墓。出土铜盆、镜、灯、印章、五铢钱;铁剑、刀、釜;陶罐、灶、仓及墓志和少量瓷器等,共千余件。新莽墓所出两件铜齿轮,较为少见。另于1956~1957年发掘唐独孤思敬夫妇墓、李仁墓、杨氏墓、吴韩氏墓等;1962年和70、80年代暴露汉、唐墓多座。墓群经过发掘,现所在处为庆华公司家属区。洪庆墓群是灞河下游地区经过考古发掘的少数秦汉至宋元时期墓群之一,延续时间较长,内涵丰富,为研究汉唐乃至宋元时期长安城东郊墓葬分布规律、葬式葬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2001年2月洪庆古墓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详细]
孙蔚如旧居
  蔚如旧居位于灞桥街道豁口村三组。孙蔚如(1894-1979),灞桥区豁口村人,曾任国民党三十八军军长,陕西省政府主席,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民革陕西省主任,陕西省副省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等职。旧居建于1927年,有南北两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有门房、前楼、后楼及东西厢房等。楼均为砖木结构的两侧结构。1927年后孙蔚如曾多次回乡小住,杨虎诚、冯钦哉、邵力子等陕西军政要人曾多次至此与孙蔚如会面并交谈政事。该旧居是灞桥街道办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近现代名人建筑。它对于研究我国建筑发展及名人历史都具有重要价值。2001年2月孙蔚如旧居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孙蔚如故居
  孙蔚如故居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灞桥街道豁口村三组,属于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孙蔚如(1894-1979),灞桥区豁口村人,曾任国民党三十八军军长,陕西省政府主席,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民革陕西省主任,陕西省副省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等职。旧居建于1927年,有南北两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有门房、前楼、后楼及东西厢房等。楼均为砖木结构的两侧结构。该旧居是灞桥街道办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近现代名人建筑。它对于研究我国建筑发展及名人历史都具有重要价值。……[详细]
西北一印旧址
  西北一印旧址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是国家“一五”期间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印染厂,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印染厂。全厂占地248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830平方米,职工2900人。厂房为1956年筹建、1960年投产,为毗邻的西北国棉三厂、四厂、五厂、六厂产品漂染、印花。西北一印在中国现代印染行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1960年至80年代末生产近30年,其高峰期为60年代及80年代,产品遍及前苏联、古巴、越南、东欧等30多个国家,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西北一印是中国纺织印染企业近代发展的一个缩影,是陕西近现代轻纺工业中的骄傲,具有极高的工业文化遗产价值。该厂旧址是研究中国50年代经济中心西移,经济飞速发展的实物资料,是中国纺织印染企业在近代发展中的一个缩影。……[详细]
窦皇后陵
  窦皇后陵位于灞桥区。窦皇后即汉文帝刘恒之妻,景帝刘启之母。公元前156年,景帝刘启即位,她被尊为皇太后,身居尊位达四五十年。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皇后卒,葬于白鹿原南,与文帝霸陵分居原之两端,属合葬。因其位置在霸陵南,故称南园。窦皇后陵平地起冢,形如覆斗,封土顶部和底部平面均近方形,陵园的西墙和南墙部分城垣遗迹尚存。陵园内发现大量建筑遗存,有西汉简瓦、板瓦、云纹瓦当等。陵园附近,有专为陵园建筑烧造砖瓦的窑址。陵园东部的从葬坑内出土陶罐、彩绘陶罐及马、牛、羊等动物骨骼。窦皇后陵为研究汉代墓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其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老牛坡遗址
  老牛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燎原村西北,为新石器时代至殷商时期(约前4000—前1100)遗址。老牛坡遗址区内,商代遗存包括房址、灰坑、墓葬与车马坑、陶窑等,出土铜、陶、玉、石、角器文物。发现有一座东西长37.5米、南北宽约15米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遗址中发现青铜冶铸残渣,出土有陶范、草拌泥墙皮残块等。墓地位于遗址南侧,除发现有车马坑、马坑外还发现有墓葬50多座,中型墓椁室有边箱,这是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墓葬边箱实例,对于研究夏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商文化的分布、商代多国文明的发展进程具有重大意义。老牛坡遗址是商文化西部的一处重要遗址,面积大,遗存丰富,大型建筑基址、青铜冶铸和较高等级墓葬的发现,说明这里是商王朝在渭水流域的一处中心聚落遗址。……[详细]
13、铜人原
铜人原
  铜人原以灞河为界,灞河以东的黄土台塬叫铜人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下令收缴全国所有兵器,一律运往京城,铸成“十二金人”,放置在阿房宫的宫门之外。这12尊铜人,胸前铸有“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诸侯为郡县,一法律,同度量”的篆书铭文,“重各千石,均高三丈,”每尊重量30吨以上。西汉王朝建立后,被移置于汉长安城的长乐宫大夏殿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曾亲眼目睹,言之凿凿,并非道听途说,毫无疑问确有其事。但是,它们后来的下落呢?据说其中10尊在东汉末年由董卓下令凿碎铸成铜钱。后来,魏明帝曹睿试图把剩余的2尊运往洛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实在“重不可致”,没有办法,只好遗弃在这片黄土原上,从此留下铜人原这个地名。在没有重型运载机动车辆的古代,翻山越岭千里移运30吨巨型铜人根本不可能。铜人极……[详细]
窦太主墓
  窦太主墓窦太主是孝文窦皇后的女儿,即馆陶公主。其夫堂邑侯陈午死后,她已五十多岁,竟与一个十几岁的卖珠少年董偃长期鬼混。董偃仗着她的权势,贵宠朝廷,名重天下,后三十而终。几年后,窦太主也死了,“与董君合葬於灞陵”。(今灞桥区毛西乡杨家圪塔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