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高陵区旅游

高陵区文物古迹介绍

昭慧塔
  昭慧院塔(又名三阳寺塔)位于唐昭慧院,今高陵一中校园内。建造时间待考。明嘉靖年间(1522~1566),因塔基坏损就倾,时人银孟常等维修。为密檐式砖塔,通高53米,8面13层,顶为圆形宝瓶式,底层有南北两个券门,其余各层为正东、南、西、北四个券门,每层叠涩出檐,用二砖和牙子各二砖交错砌筑,第8砖后作出假飞椽桃檐,然后反叠涩内收,各檐角微上挑,并悬有舌铃。塔梯内绕,可作攀登。结构挺拔而坚固,历经千年,几经地震犹岿然耸立。1956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陕西省文物局拨专款9万元,对该塔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维修后的高陵塔,保持了原建筑的艺术风貌。在每个密檐挑角复装铁铃,共104个。每当晴空丽日,登塔远眺,西安盛景清晰可望,渭北风光尽收眼底。三阳寺塔,按塔的造型结构看,塔为八角十三……[详细]
杨官寨遗址
  杨官寨遗址位于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四组东侧泾河左岸的一级阶地上,海拔约498米。遗址北临雷村,东接徐午村,南距泾河约1公里,面积80余万平方米。泾渭两大河流在遗址东约4公里处汇合形成泾渭三角洲。杨官寨遗址发掘区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发掘面积约5615平方米,发现各类房址23座,仰韶时期灰坑496个、陶窑10个、瓮棺葬8个。出土陶器5273件、石器353件、骨器303件、蚌器16件。发掘区的史前堆积主要是庙底沟文化遗存和半坡四期文化遗存。其中,最重要的收获是在发掘区南端的断崖上发现了成排分布的房址和陶窑,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窑洞式建筑群。遗址北区共发掘仰韶时期的各类房址26座、灰坑334座、陶窑16座、瓮棺葬24座等。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了庙底沟文化时期的聚落环壕。环壕西部发现一处宽约2.7米的门址,……[详细]
隆昌寺遗址
  隆昌寺遗址位于县城西约9公里姬家乡毗沙村西南麓。此处原为秦汉泾河官渡,有驿楼。据载西汉平诸吕之乱后,汉文帝由代至长安称帝,居此地4日,差人赴中渭桥观变。该寺建于金代。宋太宗敕赐名隆昌寺,有塔突兀,佛事活动长盛不衰。同治元年(1862)回民起义时毁于战火。建国后,1986年9月26日,毗沙村机砖厂在此掘土时发现地宫。地宫呈八角形单室穹窿,底廓约3米,高约4米,门西南,高约1.5米。磨面砖砌筑,彩绘仿木结构,立柱飞檐,工艺绝妙。周围八面均有彩绘壁画,色泽鲜艳,画工精湛而细腻,其中一壁画画有一僧,高枕仰卧,闭目静神,面孔和善,怡然自得。中间筑有约1平方米平台,台正中放有陶制彩绘棺椁和涂金彩绘舍利盒。椁残破,陶棺长36厘米,阔22.4厘米,通高27.1厘米,底部铭文:“大金天德三年岁次辛未九月重阳日……[详细]
李晟碑
  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刻。原立高陵县榆楚乡渭河北岸的公路桥旁,现移存高陵县文化馆。此碑螭首龟座,身高310厘米、下宽146厘米、厚44厘米。碑额篆书“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碑文楷书34行,行61字,记唐朱泚之乱的的史实颇详。此碑文明代已多漫漶,现字清晰但笔法拘窘,恐为后人重剜。碑为中兴名将李晟立,碑文为宰相裴度撰,书法名家柳公权书,故世称“三绝碑”。碑阴刻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和正德三年(1508年)李晟25世孙李赞( 陕西左参政)、李贡(山西布政使)祭平西王墓文二篇。此碑1956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唐东渭桥遗址
  东渭桥遗址位于陕西省高陵区耿镇街道白家嘴村渭河南岸2.6千米处,北接渭北,南通长安,是唐渭河三桥之一,是唐代(618年—907年)都城长安城通往渭北的重要通道。东渭桥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是连接渭河两岸的一条纽带,通往长安城的咽喉,在战略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唐德宗时(780一805年),朱泚叛乱,占据长安,德宗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西平郡王李晟曾在此屯兵,与浑部队互相接应,攻入长安、平定了叛乱。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大将朱温也屯兵东渭桥。僖宗中和元年(881年)义昌军节度使王处存、鄜延节度使李孝昌、夏州节度使拓跋思恭等进攻起义军,亦曾在此屯兵。东渭桥的得失,关系着唐长安城的安危,故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据钻探资料,……[详细]
汉左冯翊城遗址
  汉左冯翊城遗址左冯翊城,原为西汉武帝无鼎四年(公元前113)建置的佐助左内史并掌军事的左辅都尉府城。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改左内史为左冯翊后,随之改为佐助左冯翊的最高官署城,是所谓三辅都尉之一。东汉光武东都后,左冯翊出治本县,与之同驻一城。曹魏初年,改左冯翊为冯翊郡、治所迁到临晋。左冯翊(左辅都尉)城历时300多年。遗址位于县城西南1.85公里的鹿苑镇大古城时,地表层内存有墙基、零星瓦片、陶片及五角地下水管等汉代遗物。1982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唐鹿苑县城遗址
  唐鹿苑县城遗址位于马家湾乡西营村南塬上。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建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并入高陵。该遗址东西长1公里,因被渭水冲刷,现南北宽只有0.25公里。东、西、北三面墙基残存,为窝夯土筑。遗址中有大量唐、宋时代的瓦片、瓷片、砖块等。还有战国时代的陶片。相传周郝王曾在此筑寨屯兵,故有郝王寨之称。又传鹿台将军佐轩辕破蚩尤于此,故有鹿台营之名。元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李思齐又在此筑城戍守,故又称鹿台城或鹿台戍。1982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灰堆坡遗址
  灰堆坡遗址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存。位于通远镇灰堆坡村南。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暴露有灰坑、居住面和墓葬。地表陶片丰富,其陶质有泥质红、黑陶和夹砂红陶,饰绳纹、线纹、弦纹及-鱼纹、三角纹、宽带纹。可辨盆、钵、罐、尖底瓶、葫芦瓶、陶锉等。1982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灰堆坡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流阳陵县城遗址
  流阳陵县城遗址位于马家湾米家崖村东产经300米泾河南岸台地上。呈长方形,城墙夯筑。现存南墙残长约600米,东西墙均残长约60米;残高1—2米,基宽3米,夯层厚13—15厘米。因泾河南移,北墙已不存。采集有“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瓦当及外素面、内布纹筒瓦、板瓦残片。西汉景帝时以弋阳县改制,王莽时改为渭阳县。1982年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时代:近现代地址:西安市高陵区通远镇东街保护范围:建筑外墙外扩10米围合成的区域。建设控制地带:东至通远村西界,南至通远东西街道东段北侧,西至泾惠十三路东侧,北至环镇北路南侧。2018年,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唐彭城闸遗址
  唐彭城闸遗址位于湾子乡西福村西南0.5公里的高仰田野里。是唐宝历年间(公元825~826),县令刘仁师开修本县五渠的总闸。因刘系江苏彭城人,故名彭城闸。闸旁建有刘公祠。东西长约70米,南北宽约50米,今已废圮无迹,唯遗址地下存有成排石碌碡。1982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昭慧院遗址
  昭慧院遗址位于今县城东南3里的高陵一中校园内。属佛教寺院遗址。唐玄宗大中年间(公元847—860)创制。明正德年间(1506—1521)住僧满愍率寺旁居民各捐资物,召匠重修。重修后的昭慧院,南北长四十一丈,北头科一十五丈,南头科一十六丈。清同治元年(1862)回民起义时毁于战火。……[详细]
魏晋高陆县城遗址
  魏晋高陆县城遗址位于今县城西南1里处鹿苑镇小古城附近。存有城垣残基和陶质五角形水道等。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因高陵与魏武帝曹操墓重名而被改为高陆,县治由千春村处迁移于此。北魏时又由此迁于今县城。此城作为高陆县治时间达212年。……[详细]
14、吕楠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吕楠墓
  吕楠墓时代:明地点:高陵县鹿苑镇老屈庄村南保护范围:以墓冢遗迹为中心,东、西、南、北各外延7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50米。2008年,吕楠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汉高陵(千春)县城遗址
  汉高陵(千春)县城遗址位于今县城西偏北约0.57公里千春村处。新朝天凤二年(公元14)更名为千春县,更始元年(公元23),复名高陵县。城周三里,已废圯无迹。此城作为县治始于西汉,终于东汉。计426年。……[详细]
草市遗址
  草市遗址属汉代文化遗存。位于鹿苑镇草市村西200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有陶瓮、盆、罐残片,云纹瓦当、绳纹条砖、几何纹铺地砖、绳纹筒瓦、板瓦及磨等。……[详细]
上马渡遗址
  上马渡遗址属仰韶文化遗存。位于榆楚乡上马渡村南50米,渭河北岸奉正塬上。面积约0.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不详。采集有泥质红、灰陶和夹砂灰陶片,饰绳纹。器形有罐、瓶等。……[详细]
18、二圣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圣宫
  二圣宫时代:清地点:高陵县张卜乡龙胡村保护范围:二圣宫建筑本体四周各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南外延60米,北外延30米,东、西各外延5米。2008年,二圣宫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马南遗址
  马南遗址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存。位于榆楚乡马南村南50米,泾、渭两河交汇处台地上。遗址南部已被渭河冲毁。残存面积约1.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米。分布有密集的灰坑。采集陶片以泥质红、灰陶和夹砂红陶为主,饰绳纹、弦纹、锥刺纹、附加堆纹及黑彩圆点纹、弧线三角纹,器形有盆、钵、罐、重唇口尖底瓶等。还有磨制石斧、石铲。1982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马家湾遗址
  马家湾遗址属新石器龙山文化遗存。位于马家湾乡马家湾村南侧,渭河北岸高地上。面积约0.9万平方米。暴露灰坑一般深达3米。采集有客省庄二期文化的夹砂陶鬲及泥质灰陶罐等残片,饰绳纹、弦纹。还有西周时期的陶罐、鬲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