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昆明市 > 西山区旅游

西山区文物古迹介绍

1、昆明大观楼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昆明大观楼
  大观公园位于昆明市城西,有近华浦和大观楼、楼外楼、花圃和柏园等游览区。园内花木繁茂,假山、亭阁、小桥、流水,景色极为优美。大观公园有大观楼长联闻名于世。与西山森林公园隔水向望。民国初年,大观楼辟为公园,唐继尧曾拨款修葺,并立其铜像于场地正中央。1940年,又在楼前池中竖三个白石墩,仿西湖“三潭印月”之景。大观公园根据其地势,约可分成三片:近华浦、大观楼片,楼外楼、鲁园片,庾园、花圃及柏园片。大观公园因悬挂着清代名士孙髯翁撰写的180字“古今第一长联”的大观楼而得名。这副长联,思想内容深刻,艺术形式完美,是我国丰富的对联宝库中一粒光彩夺目的明珠。对联全文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详细]
东寺塔和“孔雀胆”
  城南双塔高嵯峨,城北千山如涌波。”这是明初史谨描写昆明景色的两句诗。这“城高双塔”,即指昆明的东寺塔和西寺塔。西寺塔今在东寺街南段西侧的部队营房中,塔旁原有慧光寺,俗称西寺,早毁。西寺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计13层,高约30米,塔砖间有梵文,每层四方券洞中刻佛像一座。东寺塔今在书林街,云南人民出版社旁。其开关与大理三塔中的主塔相似。比西寺塔略高。两塔一西一东,遥遥相对,在现代化建筑的衬托下,更显得古朴苍劲。二塔的建造年代,无确切记载,据《景泰云南图经》载:“双白塔,在城之南。……相对而立,蒙氏嵯巅所造。”《南诏野史》也说:东寺塔高约40米;西寺塔,高约28米,大匠尉迟恭韬造。这蒙氏嵯巅与恭韬,都是建造大理三塔的-及工匠,嵯巅卒于公元859年,因之,东西寺塔,约建于大理三塔完成之年(84……[详细]
太华寺
  介绍: 雄峻庄严的太华寺,坐落在昆明西山森林公园的太华山腹。太华山东临滇池,北接华亭山、碧鸡山、南连太平山、罗汉山,是西山的最高峰。这一带峰峦起伏,溪水潺潺,木林苍翠,秀竹牵衣。太华寺依山傍水,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巍然耸立,颇为壮观。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烟波浩渺的五百里滇池,蜿蜒陡峭的太华峰,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扑朔迷离,宁静和谐的迷人景色;  太华寺,又名佛严寺,由云南禅宗第一师玄鉴创建。梁王赐寺额佛严寺,后因太华山而得名。至今已历经七百年风雨驳蚀和兵燹的沧桑岁月,明清两代多次扩建和修葺,但主殿仍保持元代建筑风格;  太华寺座西面东,规模宏阔,布局严谨,四合五天井,走马戏角楼,展现了多民族传统的穿斗结构。寺内亭、阁、廊、池汇成曲,清幽恬静。以大雄宝殿为中心,两分出游廊,与两厢亭0台相串连,全……[详细]
三清阁
    三清阁位于昆明著名的西山区景游览区的最北端,是通向龙门风景点的门户。这里山崖险峭,石峰高耸,苍松翠柏之间一条人工开凿的石道蹬的石道蹬梯沿石壁陡岩缝隙间蜿蜒。这里是观望山下五百里浩瀚滇池风光的最佳处之一,也是寻古探幽之所在。以山道险奇而论,这里也算“之最”;  三清阁始建于元朝,原为梁王避暑行宫,古称避暑台,后元末兵战不断,烽火四起,此山逐渐走向荒废残破;  明朝正德、嘉靖年间,世袭黔国公沐氏富豪捐资,由滇池摆渡村人李应举在此兴建海涯寺;因寺上有石形似罗汉,因此海在寺又称罗汉寺。到清朝道光年间,有关方面再次组织工匠沿着此段险峭悬崖重新修建楼阁,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以三清阁为主体的九层十一阁的建筑群。远远望去,层楼叠宇,凌空欲飞,景致颇为壮观;  三清阁是道教的所在地,道教在云南源远流长。南诏与……[详细]
石龙坝水电站
  石龙坝水电站是中国第一座水电站,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郊的螳螂川上,是中国最早兴建的水电站。电站一厂于1910年7月开工,1912年5月28日发电,最初装机容量为480千瓦。2006年05月25日,石龙坝水电站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弹指一挥间,100年过去了,2012年5月28日,这座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的马达依然在轰鸣,已累计发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见证着中国水电百年的历史。简介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郊的螳螂川上,是中国最早兴建的水电站。电站一厂于1910年7月开工,1912年4月发电,最初装机容量为480千瓦。螳螂川是滇池的唯一泄水通道,从滇池出口到平地哨一段,河道平缓;平地哨以下从滚龙坝到石龙坝一段,坡陡流急,集中落差30余……[详细]
聂耳墓
  在太华寺与三清阁之间,有一片缓坡,松柏森森,绿树丛中,长眠着人民音乐家聂耳。聂耳墓呈琴状,主体为琴盘,墓穴琴颈,道上七个花台,呈琴品状,象征着七个音阶;道上的24级石阶,示意着他仅活了24岁。琴盘顶部,七块晶莹的墨石上,分两行横书“人民音乐家聂耳墓”。墓地设计新颖,构思精巧,既富于特点,又显得庄严大方;聂耳原葬在高至华亭寺之间公路西侧上方,墓系青石镶砌,简单朴素,有徐嘉瑞撰写的碑文。1954年,人民政府进行培修时,由郭沫若重撰碑文。1980年,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重建新墓,同年5月13日,迁葬于此;聂耳生在昆明,死于日本。日本人民为纪念聂耳,表达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1954年11月1日,在藤泽市鹄沼海岸聂耳遇难地附近,建立了聂耳纪念碑;1963年重建“耳”字形的花岗石纪念碑,郭沫若书……[详细]
中国远征军将官住所旧址(紫园)
  中国远征军将官住所旧址位于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办事处碧鸡社区居委会高峣村冷水塘1号。1号别墅主体平面布局为长方形,前设雨棚,后带三间附属用房。砖木结构,二层,占地150平米,建筑面积270平米。高8米。屋顶为简洁中式坡顶,西式墙体。远征军主要将领戴安澜将军曾在此居住。2号别墅平面布局为不规则长方形。砖木结构,二层,占地250平米,建筑面积500平米。高8米。体量较大,屋顶为简洁中式坡顶,西式墙体及门窗。一层、二层设观景平台,外廊圆柱,局部线条装饰较简洁,有三个出入口。远征军主要将领杜聿明将军曾在此居住。3号别墅平面是以“圆”和“方”为基本元素的组合。占地195平米,建筑面积390平米。高8米。砖木结构,二层。平顶。二层出挑观景平台。西式墙体、局部墙体弧形,该建筑原为蒋介石建盖,中印缅战区美军……[详细]
南洋机工抗日纪念碑
  南洋机工抗日纪念碑位于太华寺以南约一公里的公路上方,1989年7月7日落成。碑高9米,大理石贴面,底座刻有“赤子功”四个字,碑顶有一个当年的南侨机工荣誉纪念章图案。巍巍丰碑矗立在苍松翠柏之中。在中国云南省昆明西山森林公园内,耸立着一座高大的汉白玉建造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广东义山墓地,也耸立着一座花岗岩砌成的“南洋华侨机工纪念碑”。云南省芒市城郊也耸立着一座“南洋华侨机工纪念碑”。这两座远隔千山万水,建立在不同国家的纪念碑,纪念的是同一件历史大事--66年前由马来西亚、新加坡的3200名华人子弟组成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奔赴中国抗日前线,到滇缅公路上开车修车,运送军用物资。这是海外赤子热血报国的见证,是两个国家一个民族用鲜血和生命结成的链条,也是马星两地和中国……[详细]
升庵祠
  升庵祠坐落在昆明西山山麓、滇池之滨的高峣村。是明万历年间人们为纪念杨升庵,将其旧居“碧峣精舍”改建为祠,供奉其塑像。这是一座三院三殿的中式庭院,背靠西山,面临滇池,旁有清泉,花木繁盛,幽雅秀丽。祠内古木参天,楼台亭阁巍然肃立,祠堂静谧。1987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升庵祠原为乡绅毛玉的庭园,当时毛玉任吏部给事中,与杨慎友情笃深,在“议大礼”的政治斗争中,被逮下狱,廷杖创发至死;“碧峣精舍”是毛玉之子毛沂专为杨升庵准备的。该祠在1986年重修,占地2000平方米,辟为杨升庵纪念馆。祠东原有明初修建的普贤寺,明末,徐霞客游滇登太华山时曾在此驻足,便将普贤寺维修后辟为徐霞客纪念馆。升庵祠位于西山山麓高峣村,背靠西山,面临滇池。明万历年间(1573-1619)布政使刘之龙首将其寓所碧峣精舍改建……[详细]
海口川字闸
  川字闸原名屡丰间,,又名白鹤梁。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是一座以闸为主桥闸结合的多孔石拱桥。闸分为三,分跨于被大小中滩分隔形成的海口河三股河道之上,故通称川字闸。海口河是滇池唯一出水河道,有滇池袁钥之称。为了排水通畅,自元代平章政事赡思丁,赛典未委派巡行劝农使张立道负责疏浚海口河开始,每隔数十年,官府就要征调劳力,大规模疏浚海口河。川字闸(屡丰闸)建成以前,每当大规模疏浚,人们均先筑坝断流,待施工完毕后再挖坝泄水。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疏浚海口河后,河床降低,河中的两个石滩露出水面,将河水一分为三,形成川字型河道。川字闸(屡丰闸)原闸全长109米,共21孔。桥面宽3米,两旁设拦马石,可以供人马通行。桥闸每孔两侧桥墩设沟槽,可启落木板。大规模疏浚海口河时,即用双层木板夹土阻……[详细]
西山龙门
  “道家仙骨,石窟胜境”多常见与中原,西山龙门的道观与石窟不仅不输中原,还兼有儒、佛之风。翻过陡峭的罗汉崖,驻足绝壁,俯视下界,滇池水波荡漾,出没的云烟仙气缭绕,好一幅海天丹青。“三清境”的降福祈愿,可利年流转,灵官殿前的“青蜿缠龟”据传可益寿延年,真武殿后的“孝牛泉”宣道“善心善报”。三阁无一不显现出道家之风范。山花飞落,石道曲折尽处,“揽海处”石屋中的凤凰衔印图,精美飘逸。慈云洞中,佛火香炉,门楹佛像均在巨石上镂空雕凿而成,精妙异常。云华洞悬于崖高处,跃过天然绝壁,龙门可达天。如刀劈剑削,险峻笔立,石窟到此嘎然而止,一番艰辛攀援,换来极目仙境,偶感清新开阔,仿佛站立在人生一个更高的起点,悟出了大千世界的种种玄机。西山森林公园位于滇池西岸,距昆明城区约15千米。是昆明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游……[详细]
云南水泥厂立窑
  云南水泥厂立窑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半机械化立窑。1940年11月21日建成。曾为全国抗战胜利、云南省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云南水泥厂熟料生产立窑始建于1939年5月4日,是云南省第一座立窑,曾为全国抗战胜利、云南省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云南水泥厂立窑位于海口蒋凹村旁,原名昆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由富滇新银行、交通银行、新华银行、中国银行与华中水泥厂合资兴办,1940年11月21日建成,年生产能力为6000吨。云南水泥厂立窑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半机械化立窑,在我国水泥工业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来遍及我国各地的2000多台水泥立窑就是在借鉴云南水泥厂立窑的基础上建立的。立窑占地250平方米,窑高12米,内直径2.5米,呈圆柱形,由窑门、窑身、窑口组成,窑顶部有一木屋……[详细]
周培源旧居
  周培源旧居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办事处原山邑村112号(即原龙门村),该建筑原系30年代,民国云南省政府在村里建的一幢公寓,曾作过公路医院。公寓建筑别致,主屋砖、石、木结构,是一幢两层三开间楼房,楼房通面宽12.4米,进深8.7米。屋正层邻檐四棵青石砌成的石柱,沿层面修成大雨台,下面是走廊。1938年4月—1942年12月,当时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的周培源与家人在此居住。周培源,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在理论物理和流体力学上有着卓越的研究成就,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为全国的科教事业作出过极为重要的贡献。培养出了世界一流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我国有名的科学家胡宁等。作为周培源在昆明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已成为寻觅那一段难忘艰难岁月的历史遗迹。……[详细]
昆明龙门石窟
  导游:登临西山,总是要到龙门一游,过了三清阁,便到了龙门;看点:龙门位于西山顶部,罗汉峰的悬崖峭壁上,从龙门可沿栈道到达山顶,但那狭窄的栈道,却仅容两人来回擦肩侧身而过;介绍:龙门迂回栈道的开凿,不仅增加了龙门出口,使游人如流水般畅通无阻,增加了安全感,而且增加了新的风景游览点。饱览了龙门精湛的石刻艺术,可穿过龙门隧道,沿石阶而上,即达龙门新平台。有关龙门胜景的便是魁星的传说,相传在凿成龙门时,石匠不小心将魁星手中的石笔凿断,他心痛不已,纵身跳下悬崖以身殉艺;交通:前往西山公园,可在市内乘公交车5路或6路均可到达。地址:昆明市西山区西山公路西山国家风景名胜区龙门景区内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电话:0871-68426668开放时间:8:30-17:30……[详细]
东西寺塔(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
  导游:东寺塔位于昆明市书林街,西寺塔位于东寺街,与东寺塔遥相对望;看点:东西寺塔都是南诏国时期的古塔。东寺塔全高40.57米,西寺塔高36米,两塔均为十三级密檐方形砖塔;介绍:东寺塔是昆明最早古塔之一,塔顶四角立有4只铜皮做成的鸟,俗称金鸡,所以也有“金鸡塔”之称,4只金鸡口角处噙有一个两头有孔的铜管,管内有金属-,鸡头、脖子、腹部全是空心的。据说以前每当风吹过,-受到振动,便会发出悦耳的鸣叫声,但是后来由于日久天长的灰尘积塞,金鸡才缄口不鸣了;交通:到达昆明后,可步行前往;也可乘2路、3路至金碧路下车,沿书林街向前步行1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地址:昆明市西山区东寺街(金马碧鸡坊南)类型:古迹古塔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电话:0871-5172522开放时间:7:00-20:00门票信息:门市……[详细]
16、磊楼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磊楼
  磊楼,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海口镇白鱼口村滇池岸边的云南省工人疗养院内。该楼由原民国时期的昆明市市长庾恩锡建于1935年,空谷园内的主体建筑,用方圆大小不等的天然岩石叠砌堆成,磊石成楼,故名磊楼。磊楼为典型的仿法式建筑,整个建筑中间高,两边低,呈品字形,三层石结构。通面宽24米,进深为15米,占地面积360平方米。磊楼楼体面对滇池,周围有亭﹑榭﹑池﹑泉等相陪衬,错落有致。楼前湖岸微风扶柳、海鸟翻飞。楼后小山古木苍茫,层林叠翠。其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均为昆明市保存较为完好的近代优秀建筑。1951年,庾恩锡将磊楼无偿交给云南省总工会,创办西南第三工人疗养院,是云南省工人疗养院的前身,疗养院曾经接待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2003年,磊楼被昆明市西山区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详细]
17、东寺塔
东寺塔
  东寺塔和西寺塔是云南创建最早的古塔之一,对建造塔的人,文献记载,均为“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巅建,大匠尉迟恭韬造。”但对塔的建造年代就有几种不同的记载:《重修东寺塔常乐寺记》载:“五华之南东西两塔,高入云霄,志谓唐贞观年间(627年至649年)创建。”《重建东寺文笔塔暨忠受三坊碑记》载:“塔造于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巅手,为文宗在位三年(827年至839年)。”倪蜕《滇云历年传》载“唐文宗太和元年(827年),丰佑鄯阐建东寺塔,高百五十尺;西寺塔高八十尺。”东寺塔原建在常东寺内,称常乐寺塔,俗称常乐寺为东寺,故名东寺塔,塔高40.57米,基座为正四边形,边长12米。塔身为方行密檐式空心砖塔,共13级。塔底层南面辟一门,从第二层起檐上四面均开有券洞,每洞置一小佛龛,内有石雕佛像一尊。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详细]
观音山观音寺
  昆明观音寺,位于滇池西岸,山势突兀险峻,被誉为昆明的小南海。这座寺庙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观音寺原为土主庙,供奉‌大黑天神。后来,在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建观音殿,石嘴山也因此改名为观音山。寺内的大殿建筑物墙体全用不规则的石块镶砌而成,其“小南海”牌坊为重檐,均为少见的设计。观音寺南面建有“小南海”和“普陀山”牌坊,佛寺山门前有一副石刻对联:“浩月光中,昆水静澄南海景;慈云影里,华峰叠拥普陀山。”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寺庙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详细]
19、倪蜕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倪蜕墓
  倪蜕墓位于昆明市西山区马街道办事处马街中村宝珠山麓,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后墙脚下,座西朝东,墓为圆形,下部由青砖砌圆,上部封土。前立墓碑一块,楷书“倪蜕翁先生墓堂”。倪蜕,原名羽,字振九,浙江松江人,晚年名蜕,自号蜕翁,其居官清廉,为清初云南著名文人,著有《滇小记》、《云南事略》、《蜕翁文集》等作品。墓穴多次被盗,损坏严重,2005年三月由区文物管理所对墓进行了维修。1986年11月,被西山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央电工器材厂一厂旧址
  中央电工器材厂一厂旧址,又名昆明电缆厂,此次入选“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别,它是我国最早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1939年生产出中国第一根裸铜导线(电缆雏形),从此开创了我国自己独立生产电线电缆历史,被誉为“中国电线电缆工业的摇篮”。位于春雨路615号昆明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内,1936年3月筹建于湖南湘潭,1938年迁到昆明马街,1939年7月投产,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电缆,是我国最早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被誉为“中国电线电缆工业的摇篮”。抗战时期生产各类电线电缆4330多吨,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现存厂房有8幢徐坡顶厂房,约4800平方米。2014年9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中央电工器材厂一厂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