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州 > 勐腊县旅游

勐腊县文物古迹介绍

西双版纳茶马古道景区
  茶马古道风景区是云南省集中展示茶文化、茶科技、茶产品的重要窗口。是集观光旅游、民族茶文化展示、茶交易、科研培训、良种繁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园区。是按旅游景区规范标准建设的高起点、高档次、大规模的生态旅游景区。景区充分利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优质茶地和科技优势: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将古老的茶马古道和现代的有机茶园,各少数民族的制茶工艺和饮茶习俗集中展现;将传统的茶事活动同现代先进的茶叶科技、茶文化融为一体,集中展示茶的发展历史和科技成果;是集中展现、传承、发展普洱茶文化的旅游景区。区内地势起伏、地貌优美、山水乡间、风光秀丽是您选择体验生活、休闲度假的好地方。勐腊易武茶马古道起源地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以北的一个山区乡--易武镇,主要由古茶园、老字号茶庄、古民居、茶马古道……[详细]
李定国祠
  李定国祠又名汉王庙,始建于清代,因地处边陲,几经劫难后倒塌被毁。为了铭记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将领李定国的爱国精神,1994年政府拨款重新修复。祠高9.35米,面阔5间,长13.19米,进深一间,宽9.3米,属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歇山式屋顶,是溶汉、傣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物。李定国,1620年生于陕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十岁时参加了张献忠的起义军,17岁即以勇将著称,后为大西军安西将军,也是杰出的抗清英雄,被永历帝封为晋王。1658年12月李定国、孙可望追随永历帝入滇,1662年病逝于勐腊,终年42岁,安葬在现李定国祠,该地傣语称“广法宰山”(意为流星坠落的地方)。李定国将军当年在勐腊坚持抗清,爱护百姓,为保卫边疆发展生产做了不少有益于各族人民的事。1969年该地为勐腊县中心小学,70年代后期学校搬……[详细]
水井塔
  介绍:傣族水井的建筑颇具匠心,井身造型和装饰,都采用傣族崇敬的大象、孔雀、塔等作造型。井身镶了许多小圆镜,庄重华贵,这是因为傣族喜水、敬水、用水表示爱情、表达祝福,凡是傣族村寨都有各种形状的水井塔,曼金堡水井塔,就是典型的宝塔形水井。水井塔非凡提醒:游览时要尊重傣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交通:公交1路,自景德路民航路口(民航售票处对面,在此可转乘3号线)至嘎洒,票价2元,沿途经过民族风情园新、旧大门,机场门外、水井塔。住宿:西双版纳是热点旅游地区,现有星级酒店30多家,足以消除你的后顾之忧。其中傣园酒店、皇冠大酒店、金版纳酒店等是其中佼佼者,不仅客房卫生舒适,且配套设施齐全,可供游客饱览风光之余尽情享受。此外,金凤宾馆、景洪宾馆、西双版纳大傣乡大酒店、西双版纳交通饭店也相当不错。美食:西……[详细]
曼崩铜塔
  曼崩铜塔,傣族称为“塔懂”,即为“铜塔”之意。位于勐腊县城南郊距城中心1公里处,占地77平方米。建于傣历1102年(公元1740)以前。傣历1121年(公元1795),大佛爷玛哈维亚伴亚主持,各界人士捐资重修,涂以灰色,包以铜皮,耗银3万两,历时3年修成。该塔属于清代古建筑物,也是当地傣族人民群众祭拜之物。每逢傣族各个节日,佛教徒和信仰佛教的村民前往赕佛及朝拜。此塔是葫芦形的塔,塔基宽3米,高10米,用砖、土泥浆、黄铜片包塔身,极富有傣族建筑特色。底座呈方形,塔身为圆锥形,主塔高10米,塔身四周塑4座神龛,每座神龛内一尊佛像,均有卧龙守护;塔身上雕绘有各种形态的飞禽走兽,塔顶系有铜铃一串,微风吹来,铃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极富有傣族建筑特色。1966年,“文革-”开始,铜塔遭破坏,铜皮被剥得……[详细]
白云洞摩崖
  白云洞摩崖位于勐腊县易武乡政府东南驻军北侧的马道子山腰上,为石灰岩穿洞,古洞又称“马道子石洞”。前后两个洞口均呈三角形,灰岩岩层一壁直立,一壁倾斜。前洞口小,高2.6米,宽2.5米;后洞口大,高6.8米,宽4.3米,顶高10米。西侧另有一长17.3米,宽2.5米,高2米的洞腔与后洞腔平行。二者之间前后有两个门洞使其媾通。洞腔内有一些较粗大的钟乳石,地面是平整的土层。在后洞前有长10米,宽8米的水泥平台。洞内较干燥,洞壁上有摩崖刻字画“天涯”,浙江仁和许台身题壁诗、黎寿昌题壁诗、中法定界记载述文,字字苍劲有力,至今清晰可辨。1934年,镇越县长赵思治就任后,游览此洞,触景生情,作诗多首,并督工修补石洞,将所题诗词镌刻于石洞两壁。1984年6月30日易武武装暴-动-的密会和暴-动-决策在这里形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