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大理州 > 祥云县旅游

祥云县文物古迹介绍

云南驿茶马古道
  云南驿茶马古道云南驿茶马古道位于祥云县云南驿镇,南距祥云县城21公里,作为祥云县最早的县治驻地,是古滇文化的典型代表。云南驿是西南丝绸路上一个重要的驿站,作为驿站至今已有1237年的历史。当时随着白盐井盐业的兴旺,盐商马帮络绎不绝,驿道运输频繁,古道遗址的石板路上至今仍存留下斑斑马蹄足迹。驿站专业化、规模化程度高,保存完好,在西南丝绸路上绝无仅有。“彩云南现”的美丽传说更为云南驿增添了绚丽的光彩,是祥云独俱特色的精品旅游景区之一。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320国道旁类型:古镇古村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开放时间:9:00-17:00门票信息:门市价:40.0元……[详细]
水目寺塔
  水目山塔位于云南省祥云县马街乡水目山水目寺前。此塔为纪念大理国0公高量成之子皎渊而立。史志中并无确切记载,一般认为大理国时期(公元938-1253)所建。据现存水目寺内的《渊公塔铭碑》记载,水目寺为南诏龙兴四年(公元813)普济庆光禅师所建。而寺前密檐塔为纪念大理国0公高量成之子,水目寺三祖之一的皎渊而建,因此又称“渊公塔”。水目山塔,为四方形15级密檐式砖塔,高18.16米,塔双层台基,八角形。塔身第一级东面设门,南面塔壁彩绘壁画。其上各级每面有龛洞1个,塔刹由仰莲、覆钵、宝顶组成。塔西有水目寺,现存大殿、中殿、厢房等,规模宏大。现保存明代铜钟及较多碑刻,寺右尚僧塔50余座,形成壮观的塔林。弘圣寺塔位于大理中和镇弘圣寺旧址,寺毁于明初。塔通高43.87米,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塔身下部……[详细]
大波那古墓群遗址
  大波那墓地在祥云县云南驿坝的东北部的刘厂镇大波那村东。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西南设置益州郡,益州郡下辖二十四县,云南县为之一,县治在今云南驿坝。1918年,因县名与省同名,故改称祥云县。为“云南”省名之源。2013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墓地发掘列为所内设课题《洱海区域早期考古学文化序列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主要目的为构建洱海区域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大波那墓地发掘研究即为课题中青铜时代遗存分析的重要内容。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对西区、东区约50000平方米范围进行钻探,取得较大的收获。基本探明西区墓地的范围,西区遗址、墓地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本次发掘的东区也基本探明了墓地的范围和墓葬分布的基本情况,面积约7000平方米。在东区墓地的南部约500米的区域,新……[详细]
刘厂观音阁
  刘厂观音阁位于祥云县刘厂镇刘厂村小海子旁,始建于清朝晚期,民国时进行过修葺,2004年由祥云县人民政府再次修葺。整个建筑由观音阁及南北耳房、南北厢房、面殿、文昌阁及南北耳房组成,占地面积约651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58平方米。观音阁为三开间三重檐小青瓦八角攒尖顶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下层三开间,二层正方形三开间,三层为八角形,顶为陶葫芦宝顶。南北耳房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建筑,与南北厢房组成两个小院落。南北厢房为三开间单檐硬山顶木结构二层建筑。文昌阁与观音阁相对,为三开间重檐小青瓦歇山顶二层木结构阁楼式建筑,文昌阁南北耳房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建筑,与南北厢房组成两个小院落。刘厂观音阁,整个建筑群形成一个四合五天井的格局,布局严谨、建筑秀美,是当地最具特色的古建筑,对研究清代西南地区的建筑、宗教、历史、……[详细]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
  在大理州祥云县,位于刘厂镇王家庄村的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是云南省著名的红色景点。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距刘厂镇政府驻地3公里,距县城35公里、320国道公路4公里。故居所在地王家庄村,背依青山,绿水环绕,被誉为“北大骄子,一门三烈”的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兄弟3人就出生在这里。大哥王复生第一个走出了家乡云南,走向了中国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成为一位共产主义火种的传播者。之后,他把二弟王德三、三弟王馨廷带到了北京,三兄弟在革命的大潮中,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最为壮丽的一页。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属于当地传统木结构民居院落,建于清代末期。故居前、后院为小花园,两层土木结构,其建筑设计巧妙,一架楼梯跑两院通四楼,建筑风格平实而雅致。故居先后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故居……[详细]
大波那遗址
  祥云大波那遗址,云南青铜文化遗址之一。亦称祥云大波那木郭铜棺墓葬。地点在今祥云县云南驿大波那。1963年发现。形状为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内有长条形巨木叠组的郭室,内置两面坡房屋状铜棺,由7块铜板组成,用4块构成房屋的四壁,上盖两块人字形坡面屋顶,棺底垫一块铜板,铸有12只脚。棺的两侧壁及屋顶铸几何形花纹和云雷纹。两头横壁铸鹰、燕、虎、豹、野猪、鹿、鳄鱼等动物。随葬品丰富,铜器有锄、锛等农具和纺织工具;陶器有豆、罐等;兵器有矛、剑、啄、钺等;-用具有釜、杯、尊、勺、豆、匕、箸(筷)等;乐器有铜鼓、葫芦笙、环钮圆筒钟;还有房屋模型和猪、牛、羊、鸡、狗六畜模型及各种饰物。经测定为公元前465±75年,相当于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从遗物判断,墓主的族属应为《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载的“椎髻、耕田、有邑……[详细]
天峰山古建筑群
  天峰山玉皇阁老君殿建筑群位于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普淜镇天峰山。该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历代曾多次修建,包含玉皇阁、老君殿、灵宫殿、土主庙、观音殿、药王殿、功德坊、三天门等八个主要建筑及附属建筑,高大石墙环绕成院,占地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800平方米。玉皇阁为三开间重檐琉璃瓦八角攒尖顶三层木结构楼阁式建筑。老君殿、灵官殿、药王殿、观音阁、土主庙均为三开间抬梁式青瓦顶木结构建筑。三天门、功德坊为石结构牌坊式建筑。该建筑群极具彝族特色的石雕、木雕、彩绘艺术构建在建筑上熠熠生辉,建筑砂石构件镶嵌大理石装饰,营造出神秘的宗教色彩和浓郁的地方彝族艺术气息,构成了建筑本体的传统地方特色,为滇西彝族地区道教建筑的优秀代表。天峰山有“南来道教第一山”之誉,为滇西著名的道教正一道胜地。每逢农历二月十五……[详细]
云南驿古建筑群
  云南驿村有着2000多年的建制历史,是我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上主要的驿站之一,也是云南省内驿站使用村名保留下来的唯一村落,历史文化积淀较深。其中,现存完好的古镇古道和马店驿站,如岑公祠、钱家大院、李氏宗祠等,为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是千年驿站风貌保存较完整的地方,保持着其独有的古驿镇风貌特色。2010年12月,云南驿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云南驿村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据悉,为推进云南驿村历史文化风貌的恢复与保护,《祥云县云南驿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州级评审。……[详细]
王孝达烈士故居
  王孝达烈士故居,又称荷花池槐堂, 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城北后街41号,革命烈士王孝达同志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在这里度过。王孝达烈士故居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为一进两院走马转角楼,后院为内重檐外单檐青灰色筒板瓦硬山顶土木结构建筑,前院为单檐青灰色筒板瓦硬山顶土木结构建筑。故居建筑格局规模宏大,分别由正房、正房南北耳房、正房南北厢房、过厅、过厅南北耳房、过厅南北厢房、正大门及侧大门等建筑组成。 王孝达烈士故居,既是革命文物,又是中式民宅的典范,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2019年2月21日,王孝达烈士故居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董友弟墓石雕造像
  董友弟墓石雕造像 云南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 祥云县云南驿镇董营村,董友弟于明洪武14年(公元1381年)随大将付友德、副将蓝玉入滇,后驻云川(祥云下川坝)承诏屯田于此,,卒后葬于下川坝,所建墓规模较大,墓碑三连圆卷门形。墓两侧有7对人兽石雕像呈八字形对称排列,依次为文官立像2个,武官立像2个,其余则排列着马、羊、犬、虎、狮兽像。石雕群像线条简易流畅刀法娴熟,形象生动,为祥云县境内保护较为完整,且是规模最大的明代石雕群体造像,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它对研究明代屯田制度提供了一定的历史资料。……[详细]
祥云古城
  祥云古城祥云古城(洱海卫城)始建于公元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距今已有623年历史,是典型的中原文化建筑构思,四街八巷的建筑风格。由于明朝军屯制度影响,洱海卫城的整个城池无不留下了军事防御的烙印。城的正中有钟鼓楼,城池布局呈方形,城墙厚约六丈,高约四丈,四街尽头有城门洞和高大的城搂。城外有护城河,设计科学、严谨,柳树成荫。公元1476年,明成化十二年,没澜沧兵备道于县城,统辖滇中、滇西九卫所,既是当时的军事指中心,也是云南三大汉文化古城之一。地址:大理州祥云县……[详细]
禾甸万寿寺
  禾甸万寿寺在祥云县禾甸乡新泽村西北万寿山上,山因寺得名。寺由南诏酋长杨实隆之后杨惠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其后历有修建。大殿单檐悬山顶,抬梁式木结构,檐廊装修古朴典雅,为清康熙年间的遗存,两厢是传统民居木构建筑。万寿寺地处丛林之中,院中花木茂盛,每逢正月初一万寿寺香会,远近香客盈门。1983年公布为祥云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云南驿机场旧址
  云南驿机场旧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市祥云县下川坝,是滇西抗战时期的一个重要军事设施。‌在抗日战争期间,云南驿机场作为中美空军的一个重要基地,发挥了关键作用。机场的修建和扩建主要依靠人力完成,没有现代化机械,老百姓用石碾子压实跑道,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不屈精神。‌机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8年,当时国民政府修建了云南驿机场。随着滇缅公路的开通和怒江以西被日军侵占,云南驿机场的战略地位变得更加重要。机场成为盟军中缅印战区的重要前线基地,大量战机在此起降,支援前线作战。今天的云南驿机场旧址保留了许多历史遗迹,包括战机机库和跑道等。这些遗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那段艰苦岁月的纪念。当地居民对机场的历史有着深刻的记忆,许多老人仍然记得当年修建机场的艰辛和日军的轰炸。……[详细]
沐滂铺三圣宫
  沐滂铺三圣宫位于祥云县,年代为清代。沐滂铺三圣宫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5、南北塔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北塔
  南北塔,位于云南省祥云县县城西北10公里外的楚大高速公路附近小官村水库上方的九鼎寺,属祥云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鼎山南北塔,北塔在玉峰庵北,为七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7.2米;南塔为七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9米。明朝李贽在《九鼎山感元事》诗里描述:“元碑元碑风雨剥,古塔古塔九鼎错”。由此可以表明,古塔在元代已经存在。北塔,原塔已毁,我们今天看到的是根据史料修复的。南塔基本保留了历史的原貌,塔的四方形基座边长1.9米,每级塔檐均用三层方砖出挑成檐,一至六级每面有龛洞一个,内有陶制浮雕观音佛像,塔刹为石质顶;塔形秀美,塔体庄重,体现了“塔寺一体”的传统建筑风格。两座塔一前一后,隔着一座庙宇;两座塔一高一低,在两个山包镇守着。……[详细]
龙水迴龙寺
  龙水迴龙寺位于祥云县,年代为清代。龙水迴龙寺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里头村魁星阁
  里头村魁星阁位于祥云县云南驿镇里头村,坐西朝东,清代建筑,民国曾修缮。占地面积785平方米,建筑面积598平方米,包含魁星阁、南北耳房遗址、北厢房等建筑。魁星阁为五开间三重檐小青瓦八角攒尖顶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一层五楹方形基座,前檐口设天字台,二层三层平面形成八角形。北厢房为三开间重檐小青瓦硬山顶木结构建筑,内设花园天井。阁内供奉主宰文章兴衰的魁星神,为村民自筹资金修建,寄托着当地乡民祈愿后代子孙兴旺、文运昌盛的心愿。里头村魁星阁是当地为数不多的木结构楼阁式古建筑,整体建筑布局主次分明,挑檐叠角、造型独特,结构精巧、古朴庄重,是研究清代建筑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文化价值。2017年8月14日,里头村魁星阁被祥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边以魁星阁……[详细]
芹菜沟慈云寺
  芹菜沟慈云寺位于祥云县云南驿镇芹菜沟村慈云山,始建于清代中后期,为阮氏一姓建造,寺名“慈云”,来源于“如来慈心,如彼大云,荫注世界”一说。寺院为一进两院式布局,占地面积4.98亩,建筑面积1180平方米,坐南向北,将中轴线和山势科学地结合在一起,逐台递升。现存主要古建筑沿轴线由外向内布局依次是斗母阁、东厢房、西厢房、观音殿、子孙殿、土主殿、玉皇阁、罗汉殿(东)、罗汉殿(西)、三教阁等。斗母阁为三开间重檐小青瓦四角攒尖顶三层木结构楼阁式建筑。观音殿为三开间单檐小青瓦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东厢房、西厢房、子孙殿、土主殿均为三开间小青瓦硬山顶木结构建筑。玉皇阁为重檐小青瓦六角攒尖顶二层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三教阁为三开间单檐小青瓦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东西罗汉殿均为三开间单檐小青瓦硬山顶抬梁式木结……[详细]
小波那玉皇阁建筑群
  小波那玉皇阁建筑群位于祥云县刘厂镇小波那村委会小波那村,该建筑群始建于嘉庆辛未年(1811年),整个建筑群由玉皇阁和观音阁两个院落组成。小波那观音阁位于玉皇阁东南方向禾庄公路旁,直线距离约200米。玉皇阁由大门(魁星阁)、玉皇阁、土主殿、子孙殿、南北厢房、土主殿北耳房,子孙殿南耳房,大门门楼东面房、西面房等构成一院落,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49平方米。玉皇阁为南向三开间方形基座重檐小青瓦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魁星阁为三开间重檐小青瓦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楼阁。小波那玉皇阁是当地规格较高、保存较好的木结构建筑群。观音阁由观音阁、左右厢房和照壁构成三房一照壁式院落,占地面积约39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13平方米。观音阁东南向三开间重檐小青瓦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左右厢房为……[详细]
王家庄三英寺
  王家庄三英寺位于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社区,该建筑始建于清代中期,整个建筑平面布局为一进三院,沿中轴线依次是地母殿、魁星楼、五圣宫、三圣宫四个主要建筑及其它附属建筑,占地 1830平方米,建筑面积 1109 平方米。其中五圣宫、三圣宫、地母殿为小青瓦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门厅与厢房为小青瓦硬山顶木结构建筑。王家庄三英寺为当地保存较好较有传统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王家庄三英寺取“桃园盟一结,异姓胜同胞”之意,清咸丰年间因战乱被毁,光绪年间,王榛(王复生,王德三烈士的祖父,前清贡生)等人倡导全村王、胡、朱、张四姓协力修葺。1880年—1930年,50年间,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唤起民众良知,挽救世风日下的社会,王榛,王之溎(王复生,王德三烈士的父亲)父子在利用寺宇设馆办学,教书育人的同时,还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