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大理州 > 洱源县旅游

洱源县文物古迹介绍

帝释山古建筑群
  帝释山古建筑群“大理有名三塔寺,凤羽有名帝释山”。这是洱源县凤羽白族民间广为流传的顺口溜。的确,位于大理点苍山应乐峰下的崇圣寺三塔,如同三枝玉笔,直指蓝天,游人站在两百米以外的一个大水池岸边,在风平浪静时,只见巍峨的点苍山、崇圣寺三塔、蓝天、白云连同自己一起倒映水中、那景象真是美不胜收,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当你到了洱海之源,到该县凤羽乡境内的帝释山一游,热闹非凡的佛教名山胜地定给你一份惊喜。凤羽帝释山座落在凤羽坝子西面闻名中外的洱源鸟吊山麓,东距洱源县城18公里。这里,重建的古寺建筑群完整地保持了它原有的风貌,寺外梅树、松杉成荫.使不少慕名而来的墨客骚人为它吟诗作对。赞叹不已。追溯凤羽帝释山七寺四塔的历史,相传已越千年。蒙氏(凤羽县)时扩建一新、在集凤羽名胜古迹为一体的电视专题片《徐霞客与清……[详细]
段信苴宝摩崖碑
  段信苴宝摩崖碑位于邓川镇新州后云弄山的石窦香泉,距县城二十五公里,石窦香泉有两大溶洞.南洞前有一本主庙、本主庙靠西的溶洞比南洞深,洞内奇石异景,石幔、石笋、石柱举目可见,顺北洞上面的山路往上攀,最高岩上、奇石悬挂,别有特色,石状如一群猪拥挤在一起,细看似有一石佛像紧镶于石缝丫。段信苴宝摩崖碑就刻于南洞内约高3米处,全碑共四百一十三字,碑宽零点六九米,高零点九米,文十八行,行二至三十三字,楷书、阴刻。该碑是洱源县年代最早的元、明白文碑(汉字白语碑)。内容是记载捐田建寺的经过、所以又叫《舍田碑》。《新篡云南通志》金石考里对该碑有著录,从碑文首行的“大元国奉训大夫都元帅段信苴宝我立记丘系系似”来看,立碑是大理段氏第十一世总管段宝,从碑文中提到的“至正三十年”断定此碑刻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详细]
旧州三塔
  旧州三塔旧州一塔、制风塔、象鼻塔通称为旧州三塔。尽管它们建造年代和建造风格不同,但三座塔于1988年同时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旧州一塔位于旧州村北一公里处。塔为密檐式十一级方形砖塔,铜质宝顶,石质基座(边长各5.5米,高2。2米)塔身最下层长宽各2.5米,全塔约高15.4米,每层出檐,结构以及窗洞、龛塔与大理弘圣寺塔相似,根据塔的建筑结构、塔砖大小、砖上的纹饰铭文:又根据古晟撰写的《一塔寺募捐启》记载:“云南大理古称佛国,境内有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圭寺)云号,当时合今大理,邓川治之,故大理佛教之兴隆、即邓川佛教之兴隆也,在建立大理三塔的同时,又在邓川建一大塔、为天平塔。”所以旧州一塔应为大理国时所建、一千多年过去了,但此塔仍巍然耸立。制风塔,位于右所乡元……[详细]
马家祠堂
  马家祠堂,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茈碧湖镇果胜村委会大果村,重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马家祠堂属典型的白族四合五天井建筑格局,坐西朝东,土木结构,青瓦屋顶。由大殿、南北厢房、门楼和侧门合围成四合院,四角设耳房(俗称漏阁)。整院南北宽约26米,东西长约45米。西为大殿(前有月台),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建筑,抬梁式梁架;南北厢房和东面房,均为三开间单檐悬山顶楼房;大门从东面房中间进入,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属白族典型的三叠水式大门)。四角设耳房,均为二开间楼房,楼房前均设小天井。在东面房的北耳房天井处有一道侧门,时代特征明显。整院祠堂内外均有彩绘,有山水、花鸟、人物、书法,无论是墙体还是木构件上的彩绘,传统文化氛围浓厚,题材内涵突出,整体木雕犀利。整院祠堂内外均有彩绘,有山水、花鸟、人物、书法……[详细]
凤羽古建筑群
  凤羽古建筑群位于洱源县凤羽镇境内。凤羽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文墨之乡”之美誉。2001年被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被公布为云南省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010年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建筑群是明清以来白族历史文化的缩影,古建筑群以古庙、古寺、古塔、古牌坊、古民居和照壁等众多古代遗迹为主,十四院古民居院落是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典型代表。建筑布局巧妙、古朴典雅、错落有序、特色鲜明,具有浓郁的白族建筑特色。古建筑群分别为:凤翔书院、凤羽武庙、三教宫、鹤林寺、帝释山古寺建筑群、镇水塔、留佛双塔、凤羽文庙照壁、施介故居、尹四海宅、赵培寿宅、赵寿坤宅、李双和宅、张灼全宅、杨炽胜宅、杨桂清和杨炳章宅、尹元鹏等户宅、张忠勤等户宅、李甲松等户宅、李寿军等户宅、施寿龙等户宅……[详细]
洱源灵鹫寺
  灵鹫寺位于凤羽镇起凤村委会包大邑村华聪山麓。始建于唐代,相继于明代永乐年间、成化年间、弘治年间三次重修,清光绪31年(1905年)又重修。整座建筑群为一进三院,坐西朝东,均为土木结构,青瓦屋顶。其占地面积约为1407平方米,灵鹫寺沿东西轴线依次建有照壁、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母阁、玉皇阁和厢房等建筑。整座古寺建筑群庄严古朴,错落有致。寺内藏有弘治辛亥年(1491年)《灵鹫寺碑记》、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修灵鹫古刹记》、康熙十一年(1672年)《寺产田界碑》、《常住田地碑》各一通。2004年被洱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洱源真武阁
  真武阁又名玄帝阁,位于茈碧湖镇九台村,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清雍正十一年增修(1733年),咸丰年间兵燹毁坏,光绪十三年(1887年)浪穹县九气台村重修,1992年、1997年、2005年、2014年县文管所对其进行维修。1980年被洱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德源古城遗址
  德源古城遗址,原名邓川城,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邓川镇新州村德源山上,面积约52700平方米,是唐代时期古城址。德源古城遗址,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是洱海流域保存唐代时期较完整的三大古城遗址(德源古城遗址、图山城遗址和太和城遗址)之一。遗址东西窄,南北宽,地势南高北低。东、南、北三面坡陡险峻,西面仅高出城外地面约3米而显平缓。城墙依山顶地势建造,蜿蜒曲折,周长约1.3千米,系夯土筑城墙。德源古城遗址是邓赕诏所在地重要遗址,也是研究当时洱海流域部落林立、“六诏”纷争到南诏统一的重要实物依据。2019年10月,德源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何邦渐墓
  何邦渐墓位于洱源县玉湖镇,年代为明朝,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邓赕诏遗址
  邓赕诏遗址为邓赕诏所在地。该城由邓赕诏主皮逻邓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前所建。《蛮书》卷五载:“邓川城,旧邓川也,南去龙口城(今上关)十五里,……城依山建、东距泸水,北有泥沙”,自被南诏战败后,阁罗凤及异牟寻皆填固增修,作为防御吐蕃的城堡。《重修邓川州志》又载:“德源城,唐邓赕诏之城。开元间南诏欲吞五诏为一、因星回节莛五诏火之,令各妻寻夫骸以归、初,邓赕妻慈善止夫勿行,弗得。乃以铁钏绔其臂。至是寻钏获夫之骸,南诏嘉其有慧,欲强娶之,慈善曰:‘夫亡未葬,岂敢轻嫁’,乃坚闭其城,南诏发兵围之,三月食尽而亡,南诏悔1瞿,乃旌其城曰:德源’,故有德源城名。”德源城遗址周长1.2公里,四周筑有夯土城墙,于城址内北面的台深七十公分处,曾出土过方型青砖,有字瓦,布纹瓦、陶质水管。l981年,大理州……[详细]
邓川镇文庙
  邓川镇文庙位于洱源县邓川镇二中,年代为明朝,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窦香泉
  石窦香泉位于邓川西面的云弄峰山腰。石窦香泉以石窦流出的水和所处的地理环境极负盛名,更以洞内的《段信苴宝摩崖碑》而著名云南。明朝通判徐震诗曰:“石岭嵯峨一窦穿,窦间自昔泻灵泉,鸣琴漱玉涓涓响,溅石跳珠颗颗圆,味胜醍醐堪去疾,香侔甘露可延年。源源不舍来何处,浸说西天法雨传”。石窦香泉有两大溶洞,南洞前有一本主庙,本主庙靠西的溶洞比较深,洞内奇石异景:石幔、石笋,石柱举目可见,顺北洞上面的山路往上攀,最高岩上,奇石悬挂,别有一景;石状如一群猪拥挤在一起,细看似有一石佛像紧镶于石缝中。这里风景优美,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洱源.邓川一带的人,几乎在读小学,中学时都游览过此地。信男善女更是络驿不绝。登临此地、北可观西湖景色:真是柳湾荻岸,烟渚渔歌。东可看弥江百里,真是如长蛇列阵,南可赏洱海风光。石窦流出的……[详细]
县城文庙
  县城文庙位于洱源县县城,年代为清朝,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旧州一塔
  旧州一塔位于旧州村北一公里处。塔为密檐式十一级方形砖塔,铜质宝顶,石质基座(边长各5.5米,高2。2米)塔身最下层长宽各2.5米,全塔约高15.4米,每层出檐,结构以及窗洞、龛塔与大理弘圣寺塔相似,根据塔的建筑结构、塔砖大小、砖上的纹饰铭文:又根据古晟撰写的《一塔寺募捐启》记载:“云南大理古称佛国,境内有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圭寺)云号,当时合今大理,邓川治之,故大理佛教之兴隆、即邓川佛教之兴隆也,在建立大理三塔的同时,又在邓川建一大塔、为天平塔。”所以旧州一塔应为大理国时所建、一千多年过去了,但此塔仍巍然耸立。……[详细]
15、制风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制风塔
  制风塔,位于右所乡元井村西山麓,塔为十二级空心方形砖塔,每级四面皆有方孔,从塔顶倒数第三层挂有风铃四个(这也是制风塔建筑上的一大特点)。塔身最下层南面开有一门,第二层南面镶有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Sx5年)的《重修制风塔碑》。塔身长宽各2.7米,塔高17米左右,塔座南面镶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有“进士及第”和“魁星及第”字样。东面镶有一石碑,上刻“翰林及第”字样。西面有一龛洞,内存放独角石狮一尊,此塔保存完好、据《重修制风塔碑》载:“邓邑形胜,宫霍相维淹,有左崤古陇之势,独西南一隅凹坦下陷(形成一个风口)。背拱罗坪诸固心,当秋冬及,春风涛吼,撵集邓邑,摇荡边境,一方为之不安宁”。为了镇风,特建立此宝塔、名曰制风塔。……[详细]
16、象鼻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象鼻塔
  象鼻塔,位于旧州村后的象鼻山上,建于光绪十三年(公元18R7年),为八级方形实心砖塔,塔基部长宽各4.2米,高约l2米,塔上嵌有一石碑。上刻“文光射斗”四字,(碑长0.7米,宽O.3米)。……[详细]
帝释山古寺建筑群
  帝释山古寺建筑群位于洱源县凤翔后山,年代为清朝,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包大邑本主庙
  包大邑本主庙位于洱源县凤羽镇起凤村包大邑,年代为清朝,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邓川乡贤坊
  邓川乡贤坊位于邓川新州北门,牌坊分三门并立,建筑颇有规模,全为石质砌成,上顶部有六尊石狮,坊檐全用狮头榫口,坊的正面三门上有三块大理石碑,记载有明朝乡贤姓名、官职和得举者姓名、官职。正面两石柱上挂有一对石刻篆字体对联,上 书--:“使国人皆有所矜式;故君子不可弗修身”。……[详细]
凤羽镇火葬墓群
  凤羽镇火葬墓群位于洱源县凤翔后山,年代为元、明,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