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旅游

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苏州兰凤寺
  兰凤禅寺坐落在苏州西郊鹿山新民村山麓的地方,兰凤禅寺又名兰凤塔院,原名景福寺庵,始建于元代大德二年(1298),与阳山北(阴)的尊相寺的始建,是相同年月。“南北益彰,相映成辉”,由主持道宏所建。据史料记载:在清干隆年间,有一高僧名曰兰凤禅师,当时他静修于此,面壁十年,得佛点化,乃成神凤,从别处驮来了小鹿山。从此,福禄(鹿)祥和,保佑一方百姓,故后人将兰凤禅师仙逝后纳骨于后院,今寺后面有其化塔,殿前有其遗像,故庵又名兰凤禅寺。据《地方志》上记载:鹿山乃吴国养鹿之地,吴王为宠伎西施养鹿千头,采其茸成药,来调养西施身体,此时吴王沉迷其中。有诗曰:“山下花开一色红,花下千头鹿养茸。衔花日献黄面老,夹群时入青莲宫。”鹿山之下,一派祥和之景,太平盛世之兆,千头鹿茸滋润出一方风水宝地,从此以后,该地成为历……[详细]
苏州文庙(苏州碑刻博物馆)
  苏州文庙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人民路南隅。苏州文庙是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范仲淹任苏州郡守时创建的,经历代增修扩建,占地极广,屋宇甚众。根据《吴县志》记载,南宋淳祐年间即有屋宇二百十三间,现存建筑除大成殿外,大部分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建的。大成殿西阔七间,进深四间,重檐庑殿顶,殿前有宽敞的月台,宏伟壮观。苏州文庙现辟为碑刻博物馆,内有四大宋代碑刻:地理图碑、天文图碑、帝王绍运图碑和平江图碑,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价值。“地理图碑”的大小与天文图碑相近,碑端正中榜题阳刻隶书“地理图”三个字。碑刻绘了中国宋代的地形图,分上图、下文两部分,分别为1.24米和0.49米。上部的地形图,采用了线条和形象图形相结合的中国传统地图绘制法,对中国大陆的山脉、河流、森林、长城,以及各路、府、州、军的地理位……[详细]
王韬纪念馆
  王韬纪念馆在甪直中市下塘街6号,为一座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住宅,占地800平方米。坐东朝西,共分王韬生平事迹陈列室、王韬故居和韬园三部分。门楼上 书有钱君匋先生题写的馆名,宅中为面阔三间的鸳鸯厅,上悬匾额“蘅花馆”,大厅正中竖有高大的木雕屏风,屏风前置有王韬半身铜像,厅柱上分别镌刻着王韬自撰的对联:“短衣匹马随李广,纸阁芦帘对孟光。”还有当年康有为题赠给王韬的对联:“结想在霄汉,即事高华嵩。”最后是一个小花园,名为弢园。每当谈及改良,人们必然会联想到“康梁”。而早于“康梁”力主变法自强的王韬,则鲜为人知。其实,王韬的思想、主张在当时是颇有影响的,他曾提出“富强即治国之本”,提倡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要求发展工商业和新式交通事业,主张改革封建的科举考试制度、学校制度,为戊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只不过……[详细]
同里耕乐堂
  耕乐堂,位于西柳圩,陆家埭中段,朝东面河,系明代处士朱祥所建,由时任南京国子监学正里人莫旦撰文作记。朱祥,字廷瑞,号耕乐。堂名取其号。朱祥曾因协助江苏巡抚周文襄公,修建宝带桥有功,授予他官职,朱祥不愿为官,决志归隐,引疾家居,一时达官敬重之。周文襄公、吴匏庵、赵半江、莫鲈乡俱有赠诗,莫又为之记。晚岁益遗世务,日与邻翁野叟徜徉山水间。耕乐堂是传统的前宅后园布局,前宅由门厅、正厅、堂楼,后园由荷花池、三曲桥、三友亭、曲廊、鸳鸯厅、燕翼楼、古松轩、环秀阁和墨香阁组成,园西还有西墙门,可通郊外,是典型的明清宅第。占地4268平方米(六亩四分)。初建时,共有五进52间,后历代兴废,已非原制。现有三进41间,有楼、园、斋、榭、厅、堂、楼、阁。前宅第一进是门厅,露门五间,前置褐色木门和竹丝门槛,庄重朴实,……[详细]
苏州城隍庙
  位于景德路94号,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三横四直图》碑)。苏州城隍庙宋元时在子城西南隅,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就古雍熙寺基(传为三国东吴周瑜宅址)新建苏州府城隍庙,即景德路今址。历经明弘治、嘉靖、清顺治、康熙、乾隆年间多次重修。咸丰十年(1860年)仪门毁,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俯城隍庙之东西两翼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分别创建长洲县城隍庙、吴县城隍庙,左右对称,合成一大建筑群。两县庙亦多此重修,最后一次重修于同治六年。1958年以后,城隍庙被用作工厂,府庙若干配殿、附房以及西侧吴县庙,渐被拆除改建,后部寝宫于1983年5月失火烧毁。现仅存府庙仪门、大殿及东侧长洲现庙部分殿宇。仪门面阔三间12.7米,进深七界7.4米,单檐歇山顶。左右壁各有……[详细]
26、嘉荫堂
嘉荫堂
  嘉荫堂正门位于尤家弄中段,北门为长庆桥南堍,为柳炳南住宅。柳炳南祖上在北厍有一座宅第,名“绿荫堂”,民国8年(1919年)一场大火把“绿荫堂”化为一片废墟。民国11年柳炳南花白银二万两,购地一亩四分,到同里建宅,为纪念“绿荫堂”,遂将宅名取为“嘉荫堂”。嘉荫堂四进三十二间,环境静谧,建筑精巧,特别是各种雕刻,细腻精致,富丽典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嘉荫堂的正门采用石库门式的墙门,墙门用水磨青砖砌成,加以灰浆勾缝,整洁光亮。门厅的屋脊中间为“松鹤长春”砖雕。第二进即正厅,其屋脊正中,塑有福、禄、寿三星。正厅,是嘉荫堂的主建筑,为仿明建筑,俗称“纱帽厅”。厅上宫灯高悬,落地长窗、红木几椅铮铮发亮,大青方砖地面整洁光滑。桌子上方高悬“嘉荫堂”横匾为金石书画家钱君匋所书,匾下一幅松柏长青图,图的两侧悬……[详细]
27、崇本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本堂
  崇本堂(富观街18号)位于西宅别业西邻,座北朝南,面水而筑。除第三进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外,其余均为民国元年(1912年)重建。占地面积518平方米,共五进二十五间。1986年7月1日【吴政发[1986]87号】列为吴江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堂名出自“崇哉,崇人之德,本哉,乃根本也”之意。崇本堂原系西宅别业正厅之西的一组偏屋,为顾氏世居之地,后顾氏日趋衰落,则于清末时卖与商贾钱幼琴(三阳田钱家),钱氏则在此基址上除第三进楼房保存原貌外,其余于民国元年重新翻建。建国后土改时没收,1980年落实政策前三进归还钱氏,并由其房主买给法庭,为法庭所有,后二进仍属房管部门。1990年由太湖风景区建设办公室出资购买前四进,并于1991年至1992年进行修复,1993年元旦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崇本堂……[详细]
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原为唐末吴越王钱元璙的金谷园故址,宋代文学家朱长文在此设药圃,明万历年间为大学士申时住宅,清代相继为蒋楫、毕沅、孙士毅所有,辟为家宅。道光年间,改称环秀山庄。环秀山庄今为苏州刺绣研究所,19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座以假山为主的古典园林,假山和房屋面积约占全园四分之三,水面占四分之一,园西北部为精巧的石壁,北部是临水的“补秋山房”,东北部为“半潭秋水一房山亭”。叠山大师戈裕良在园中叠有的一座假山,为园中瑰宝,环绣山庄因其而名声大增。园林大师陈从周称:“环秀山庄假山允称上选,叠山之法具备。造园者不见此山,正如学诗者未见李杜,诚占我国园林史上重要一页。环秀山庄原为五代广陵王钱氏金谷园故址,清道光末年为汪氏耕荫义庄,亦称颐园。园林面积不大,仅0.l公顷。全园……[详细]
苏州瑞光塔
  瑞光塔是位于苏州盘门内的一座宋代古塔。始建于247年(东吴孙权赤乌十年),13层。宋代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重建时改为7层8面。高约43米。瑞光寺塔习称瑞光塔,位于城西南盘门内,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瑞光寺初名普济禅院,据志书记载为三国吴赤乌四年(241年)孙权为迎接西域康居国僧人性康而建。十年,孙权为报母恩又建十三层舍利塔于寺中。而根据先后在塔内发现的宝幢木函、佛经、石佛、石础、塔砖等文物上的纪年文字,与塔的平面、结构、外观综合考证,今塔系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至天圣八年(1030年)所建,当时佛寺名为瑞光禅院。寺院里历经毁修,塔曾于南宋淳熙,明洪武、永乐、天顺、嘉靖崇祯,以及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修葺。清咸丰十年(186……[详细]
30、先蚕祠 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蚕祠
  时代:清地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五龙路口在古代,蚕神有着重要的地位,汉族劳动人民为了向蚕神表示敬仰,并表达蚕农对来年丰收的美好希冀,所以蚕农们对蚕神进行祭祀,并衍生出许多风俗。先蚕祠是汉族古典庙堂式建筑,正面门楼飞檐斗拱,气势轩昂。旁侧是八字形清水砖壁,朴素雅洁,再前过栅门是小广场,原是香客集散处。三座拱门正中竖匾为祠名,两侧上方分别书写“织云”和“绣锦”是为当年盛泽丝绸业繁荣的写照。过门楼不远就是戏楼,戏楼两侧与厢楼相通,戏台朝北,下面的石板广场延至正殿前,场地开阔,可容万人。正殿雄伟高敞,供奉中中华民族人方始祖轩辕、神农和嫘祖三座塑像,各位都知道轩辕就是黄帝,神农是我国的农业祖先,又称炎帝,通常所说的炎黄子孙就是他们两人的后代了。至于那位远古女子嫘祖是黄帝的妻子,是她教会百姓养……[详细]
周庄博物馆(朱宅)
  周庄博物馆原为清末民国初期一朱姓人家住宅,解放后为镇政府办公之处,90年代中期修缮,整理后作为景点开放。建筑面积一千多平方米。馆内主要展示了民间的生活用具、农具等,还有当地出土的一些中国有名的黑皮陶器。进门第二进,靠右边是一些生活用具,可看到竹篮、果筒、合盘(结婚必备用品)。还有这个看似凳子的物件,实际上是一个旧时的榨床,边上放着这个称为“立桶”的用具,实为古时小孩站的,相当于现代的学步车。靠左边是当时农村里一些常用农具,有扇谷的风车,有一些锄草的工具,还有量米的量具,耕田的犁之类。这些东西虽然在现代人眼里看似简单,不过以前人们生活、耕作都离不开的必备品。进入第三进,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匾额“太史淀出土之物”。太史淀是位于周庄镇北面的一个湖泊,七十年代开垦时,挖掘出一些陶罐,一些看似象农具的工具……[详细]
陆巷古村
  位于苏州后山太湖边的陆巷是目前江南建筑群体中质量最高、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陆巷古村是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故里,王鏊曾连捷解元、会元、探花,其门人唐伯虎称他为“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王鏊母亲姓陆,其村因此得名。该古村位于山坞之中,背靠莫厘峰,面向太湖,东有寒谷山、西有箭壶,今称巩俐岛,同太湖西山遥遥相望、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村内保存的明清古建筑有三十多幢,面积达上万平方米。村民依山而居,村中筑有六条直通湖畔的巷弄。走进长长的巷子,幽幽的长弄,仿佛走进悠悠的历史长廊。顺着王鍳故居往后山走是满山遍野的桔林,这里就是《桔子红了》的拍摄地。古村建筑顺应地形,随高就低,交错穿插,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民宅外观简洁而造型精巧,厅堂色调雅素明净,门楼砖雕精美,窗户梁架等彩画秀美,雕刻细腻,……[详细]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于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长690公里,约占大运河总长的五分之二。从北到南依次流经: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无锡市、苏州市8市,分为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三段。淮安以北为中运河段、淮安至扬州为里运河段、镇江以南为江南运河段。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北起苏锡两市交界的望亭沙墩港,南至苏嘉两市交界的油车墩,全长82.35公里,占江南运河(208公里)的40%。可分为西、中、南三段,西段自望亭的五七桥至枫桥,称为苏锡段,河线顺直,水流偏东西走向,长约18公里;中段原自枫桥经绕苏州古城阊、胥、盘三门外的闹市区,穿觅渡桥南下宝带桥,称为市河段,河线弯曲,水流自西向东沿古城西、南外濠折东复转南,长约14公里,1959年因航行不便,改由枫桥直南,沿枫江至横……[详细]
甪直保圣寺
  保圣寺是江南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刹,寺内古物馆里的塑壁罗汉相传是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保圣寺原名保圣教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一做皇帝就大兴寺庙。保圣教寺即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保圣寺历代兴废,最盛时,殿宇5000多间,僧众千人,范围几达半个镇。及至明代成化年间,寺内仍有200多间建筑,保持了一流寺庙的格局,号称江南四大寺院之一。寺内现存建筑有二山门、天王殿、古物馆等。现在的保圣寺山门是按乾隆年间的原貌重修起来的。走进二山门,但见天王殿气宇轩昂,单檐歇山式屋顶,戗角起翘采用立脚飞檐式,显示江南佛殿式风格。殿内可看到有明代建筑特点的昂嘴斗拱结构。据古建长专家陈从周考证,这座天王殿是明代崇祯年间在宋代殿基上重建起来的。梁式为前后三步梁……[详细]
震泽致德堂
  致德堂坐落于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塘中市,梅场街34号,与江南名宅——师俭堂隔荻塘斜相对望。兴筑于清宣统二年(1910),落成于民国元年(1912)。堂主徐簾青为震泽富商,开设米行、丝经行、竹行、寿器店等。清末,他积聚颇丰,为方便经营、生活起见,将米行、丝经行与住宅建于一处。民国年间,徐簾青年事已高,将家业传于其子徐子为。徐子为(1906—1958),青少年时随金松岑、章太炎研习古文,又就读于上海文学院,擅长诗文,喜以诗文传信,曾得鲁迅致信约见,并与柳亚子诗文为友,加入了南社(湘集)。成年后,他热心于地方上的教育、卫生、交通、金融等事业。上世纪30年代,他联络浙江湖州、南浔士绅创办苏(州)嘉(兴)湖(州)长途汽车公司,修筑平(望)南(浔)公路。他先后参加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民丰同盟和中国民主建国……[详细]
苏州皇罗禅寺
  皇罗禅寺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北段,埝浜村,北靠湘城,东邻阳澄湖,并有官泾江流经寺后,寺院三面环水,寺内长廊水榭,风景秀美。寺院始建于唐朝中叶时期,原名为积善庵,当时香火兴旺,香客遍布于江南各地,南宋建炎元年(1107年),创自西域僧人德胜,时名为 “积善庵”。后元兵内侵,土地荒夷,僧众散去,庵废。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僧心光法师重修积善庵,心光法师圆寂后,醒泉法师重振积善庵为己任,力募修葺,并复置义田,四处讲经,使四方信众无不肃心瞻礼,此庵再度兴盛。清乾隆年间,此庵再度修复,改名“王路庵”,意思是此处有王官、贵族曾停留过,故至今还有官泾桥,官泾河之名。后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寻父,曾在此留宿一夜,故改名“皇罗庵”,几经兴废。至民国七年(1918年)村里人施北麟重修,并呈吴县知事……[详细]
常熟兴福寺
  兴福寺位于北郊虞山山麓。南齐时由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初名大慈寺,梁大同三年(537年)改名兴福寺,唐咸通九年(868年)懿宗赐“破山兴福寺”额。唐代诗人常建作《题破山寺后禅院》诗后,寺名声更盛,历代文人名流题咏甚多。寺屡经兴废,“文革”中尽毁。1980年起,特别是1983年列为全国重点寺院后,兴福寺得到全面恢复,成为常熟最大、最著名的寺院及游览胜地。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这首五言律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所写。破山寺,就是常熟的兴福寺。在唐代诗人的笔下已称之为“古寺”,可见它历史的久远。据地方文献记载,在佛教大盛的南北朝的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初名“大慈寺”。至梁大同年间,拓建寺基时……[详细]
灵岩山寺
  灵岩山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净土宗道场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外驰名的明胜古迹和风景游览胜地。地处太湖之滨,毗邻木渎镇,距苏州市西南方十五公里,山高海拔二百二十公尺。居高临下,湖光山色,蔚为壮观。因为以前多其四石,犹如灵芝壮,故山名灵岩;南列峭壁如城,又名石城山;又因山势右转似象回顾状,故又名象山。灵岩山,本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馆娃宫的旧址,也是越国献西施的地方。现金尚存无王遗迹和古迹有:吴王井、梳妆台、玩花池、玩月池、响X廊、琴台、西施洞、智积井、长寿亭、方亭等。清圣祖康熙和清高宗乾隆二帝南巡时,在山顶筑有行宫,清咸丰十年焚于兵火。东晋司空陆玩曾居此山,因闻佛法,舍宅为寺,从此,便成为灵岩道场之开端。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西域梵僧智积来寺开山,赐匾额智积菩萨显化道场。宋初改为秀峰禅院。绍兴年间赐匾额显……[详细]
雕花大楼(春在楼)
  东山雕花楼(春在楼)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紫金路58号。雕花楼,是这座宅院的俗称,它的正名为“春在楼”,因宅院座西向东,大门朝东开设,故取“向阳门第春常在”之意而命名。宅院面积5500多平方米,有照壁、门楼、前楼、后楼、附房等建筑组成,并呈纵轴线对称布列。前、后楼之间,有厢房和回廊联结,成走马楼形式。主楼三层,设计者充分考虑到天井和主楼的采光与通风,三楼收身两檩而呈“假三楼形式”,显得尤为科学。主楼设有中式和西式客厅。中式客厅采用传统风格,有鹤颈椽卷棚轩顶,立屏风,配红木条几及靠椅。西式客厅枭混线泥幔顶,镶红、橙、黄、绿、蓝五色玻璃隔扇,门窗均按西洋做法,厅内设沙发茶几。以便楼主按不同身份、不同习惯和要求,在不同的氛围中接待不同的来客。这样的配置,不仅体现了楼主的特殊身份,也使建筑反映出半殖……[详细]
吴江报恩寺
  报恩禅寺坐落于柳字圩,位于屯村社区及西侧,据寺内碑文(碑1959年被毁)和清顺治《屯村志》记载:始建于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唐大中二年(848年)一名为顾文通的王裔为报恩舍宅再建,占地120亩。整个禅寺由山门、石佛大殿和观音殿三部分组成,是江南五大古刹名寺(即金山寺、天宁寺、白鹊寺、灵隐寺、报恩寺)之一。寺院“庙田”唐至明前期有三千余亩,或和尚自种,或租给当地农民耕种。寺西建有小屋和打谷场,有条小河,称“和尚浜”,建有歇船的船坊。东边有座古桥,名为报恩桥。寺设有东西两庵,西庵称“洗心堂”,坐落在镇西义危圩,因圩有石塔一座,故称石塔圩;东庵称“济渡堂”,坐落在夫字圩(镇东南),故称和尚角(现砖瓦厂址)。相传五代十国遭兵燹(909~960年)。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僧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