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旅游

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杨氏中宅
  杨氏中宅又名杨孝子岱太史第,位于凤凰镇恬庄北街。据阮元《旌表孝行杨君家传》记载,此宅是在清乾隆年间孝子杨岱为母袁宜人八十寿诞所建,“颜其室曰爱日斋,曰北堂,开池凿石,栽莳花木以为娱”。后杨氏子孙多有修建。咸丰二年(1852年),杨岱曾孙杨泗孙高中榜眼,在宅前立4根旗杆。清末民初,中宅部分房屋典卖给孙氏,故又称孙家花园。解放后中宅移作他用,渐趋破败。该宅原为五间五进,现存五间四进,进深49.3米,前宽15.3米,后宽16.2米。第一进五间,房前有4个旗杆石柱础。第二、三进为四间,第三进为大厅,通宽16米,进深11.2米,高7米,柱础为青石鼓墩,抬梁结构,重檐方檐,正桁上镀金重彩花绘。第一、二、三进均为平房,第四进为四间楼房,通宽16.2米,进深7.2米,高7.9米。第五进楼房已毁。大厅和楼房间……[详细]
242、慈云塔
慈云塔
  导 游 慈云塔最早建于赤乌三年(238-251年),相传三国时,孙权将夫人尚香诓骗回东吴后,国太建塔,让公主登塔西望蜀道,寄托绵绵情思,故留下“望夫塔”的传说。介 绍 塔身六面五级,砖木结构,由塔壁、回廊、塔心组成。塔内的第四、五层有楠木刹柱直透顶端。 每逢夕照之时,登塔远眺,北望洞庭,南瞰麻溪,《震泽八景》谓之“慈云夕照”。 先后塔,后有寺。慈云寺始建于宋咸淳年间,后几毁几建,只有慈云塔仍为原物,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交 通 位于震泽镇东,到达震泽后步行前往。 震泽距离上海市90公里,苏州市54公里,湖州市45公里,杭州市90公里。318国道和在建沪湖高速公路穿越镇北,大运河支流頔塘河横贯镇区,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上海沪太路汽车站到湖州的班车途径震泽,每天班次很多。 上海中山北路……[详细]
张陵公园
  张陵公园,俗称张陵山,位于镇西南1.5公里处,相传为汉丞相张苍之墓。在张陵山没有发现张苍的墓葬,却发现不少文物。沿甫澄北路向南到东庄浜,可见一座高高的土丘,那就是张陵山内部于张陵公园正中。张陵公园内尚有二十四孝宫、钓鱼潭、西面厅、儿童动物乐园等供游人玩赏。公园大门朝南,门楼重檐戗角,门前有一对石狮。东侧立前“张陵山遗址”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从圆洞门进园,沿径可上山。园西为钓鱼潭。北为二十四孝宫,宫东是儿童动物乐园,宫西为城隍庙。全园地势开阔,有山有池,遍地芳草绿树,是假日休闲的好去处。张陵山的得名,据《吴郡甫里志》记载,与西汉丞相张苍有关。张苍,河南阳武县人。原为秦代御史,后归汉。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因参加平定燕王臧荼的叛乱有功,封北平侯。汉文帝前四年(公元前176年)丞相灌婴去世,……[详细]
绰墩遗址
  绰墩遗址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正仪绰墩村,其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中心区面积29万平方米,文化内涵从下至上依次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另有唐宋时期遗存。1961年1月,南京博物院在进行太湖地区考古调查时发现该遗址。1982年7月30日至8月7日,南京博物院在昆山文化馆配合下,对遗址进行调查与发掘。1998年至2004年由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及昆山文物管理所三家合作,先后进行了六次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3393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期至唐宋时期各类遗存450处,其中,有房址14座、墓葬95座、灰坑177个、水井90口、水稻田64块、水沟8条、河道2条,出土各类器物1000多件。绰墩遗址不仅面积大,而且内涵丰富保存较完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2000年重要考古发现,是太湖地区发……[详细]
木渎榜眼府第(冯桂芬故居)
  榜眼府第在木渎镇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晚清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的故居。其宅坐南朝北,门对胥江,前宅后园结构,具有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宅第园林建筑风格。前宅为门厅、大厅和楼厅。出大厅西折有花篮厅和书楼。花园则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绿树掩映,充满了诗情画意。整个园宅占地近十亩,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冯桂芬(公元1809-1874年),字林一,又字景亭。苏州府吴县人,晚年归隐木渎。冯桂芬自幼聪明颖异,二十岁时补县学生员,后为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识拔,招入抚署学习,赏识有加,称冯为“国士”、“一时无两”。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冯桂芬中庚子科一甲二名进士,从此进身仕途。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任詹事府右春坊中允。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辞官回乡。咸丰……[详细]
五丰面粉厂旧址
  五丰德记面粉厂旧址,位于昆山市朝阳街道小澞岸社区小西门。昆山制粉工业化始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有识的粮商张国梁等筹集资金于民国31年(1942)建集丰面粉厂,同年,五丰面粉厂于正阳桥建成开业。民国33年7月,五丰面粉厂迁至小西门新建三层楼厂房,扩大生产,单磨增至7部,日产面粉500包。现存的五丰德记面粉股份有限公司旧址,四层砖混结构,建于民国33年(1944),建筑面积552平方米,主体结构保存较好,基本保持了民国时期的建筑特点和风貌。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对中国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工业遗产就是这一影响的历史见证物。五丰德记面粉厂旧址是一处具有一定价值的工业遗存,它给后人留下中国工业发展尤其是近现代工业化的社会发展轨迹。目前,昆山民国工业旧址保存下来的仅此一家。2009年其……[详细]
木渎西津桥
  西津桥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西街,明万历年间里人茅郊建。西津桥是一座花岗岩单孔圆弧拱石桥,桥作南北向,跨越胥江河的通衢要道上。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洞庭东山吴序商重建,改名永平桥。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谷旦,木渎镇济善堂募捐重建。全长22米,宽3.05米,桥顶面长1.9米,桥堍宽3.5米,桥离水面4.65米,桥洞高敞,便于行舟。拱圈高4.2米,跨度约8.6米。拱圈轻薄,厚仅0.32米,其中外圈厚0.12米,内圈厚0.2米。桥孔作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面平坦,石级踏步,南坡25级,北坡22级,可供坐歇。桥洞上端浅雕的坐龙图案,栩栩如生。横贯桥宽的8根长绞石同八根明柱紧密的栏箍,使桥身纵横联成一统,对拱圈起着巩固的作用。并有桥联一副:“立马望苏台,山翠万重拱虎阜。扬鞭来震泽,风涛千古……[详细]
248、五人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人墓
  五人墓位于阊门外山塘街775号,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墓门朝南,前临山塘河,壁嵌《五人墓义助疏》碑,时在崇祯七年,参加义助者有吴默、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瞿式耜等人。门后立双柱出头石坊,义风千古字额为杨廷枢所书。过石坊是享堂,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明间立五人之墓碑,高约2.2米,1981年整修时自墓门移至此处。东次间立《五人墓碑记》石刻和清代书条石10块,堂后即五人墓冢,一字横列,围以条石,东西长16.87米,南北宽6米,高1.35米。正面嵌五人名碑。五人基原已荒芜不堪,经两次修葺始成现状。五义士明代苏州市民反对魏忠贤斗争中殉难的颜佩韦、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等五位义士之墓。天启年间(1621~1627)阉党执政,朝政黑暗。苏州织造太监李实、巡抚毛一鹭阿附魏忠贤,残酷压迫……[详细]
叶楚伧故居
  叶楚伧故居位于周庄镇西湾街,建于清末同治年间,由叶楚伧祖父修建,叶楚伧曾祖父叶杏江为清朝官吏,祖父叶原甫无意于仕途,在周庄开设叶太和酱园,家道比较富裕,修建了这栋老宅,叶楚伧故居前后五进,1100多平方,是典型的苏州庭院建筑,它的建筑特色是清砖小瓦硬山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是一个仿明的格式。在周庄,基本上所有的建筑都是前厅后堂的格式,因为古时“男女授受不亲”,必须分别招待,因此都是这样一个特色,叶楚伧故居也不例外,第一进门口木匾上的“叶楚伧故居”五字为民革中央副主席贾亦斌手迹,第二进为轿厅是叶家招待一般宾客的地方,墙上有一幅对联是这样的“青鞋布袜寒哉儒,内涵劲气雄万夫”,这是当年国民党-院长于右任在叶楚伧先生过世时写给他的一副挽联,在这封对联中我们可看出叶楚伧先生穿着很简朴,而学识却非常丰富,……[详细]
太仓海天禅寺
  海天禅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机遇中应运而生的大型佛教寺院。其位于江苏省太仓市经济开发区中心。占地百余亩,地理优越。它紧靠沿江高速公路,东枕长江;西接班204国道、昆山、苏州;南倚名都上海;北望无锡。可谓是交通便捷,物阜民丰,万商云集。人文荟萃。海天禅寺是在千年古刹——红庙的基础上于一九九二年扩建而成。其目标是修建一座以佛寺为主体,从事佛学研究,发扬东方文化,融寺院、学苑、老年福利、旅游景点于一炉的现代中国“那兰陀”。展望未来,实为不可多得的佛教胜地。海天禅寺内建有大牌楼、山门殿、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大雄宝殿、万佛宝塔、僧寮、放生池、绿化景观等主体设施。交通指南景区地址:江苏省苏州太仓市板桥镇神寺路乘车线路:太仓市内乘115、203、106等路公交可达。自驾线路:沿江高速太仓出口下 — 3……[详细]
贝家祠堂(吴中贝氏纪念馆)
  贝家祠堂(吴中贝氏纪念馆)位于山塘街603号,原为清礼部儒士贝启祚程氏节孝祠。贝启祚与妻贝程氏是贝氏家族的四世。据乾隆《府志》记载,贝程氏极尽孝道,在老父患病伤口溃疡时,亲自吸吮驱毒,差点染病去世。贝程氏二十七岁时,丈夫离世,她更是守节32年,织麻纺絮维持生活,辛苦抚养七岁的孩子长大成人。为纪念贝程氏为贝家所作的贡献,在七世贝慕庭时,在虎丘山塘半塘桐桥堍建贝氏家祠贝节孝祠。建筑大师贝聿铭是贝氏十五世。贝氏家族事迹在《苏州名门望族》书中有详细记载。家祠堂前后祠宇分别毁于1959年筑-铁路及1998年建北环路万福桥,牌坊于2007年北环路扩建时编号拆除保留。贝家祠堂现在原址东移50米处修复。编号拆除保留的牌坊将移建至贝家祠堂入口处。贝家祠堂建筑由东西两路组成,东路为三进辅房,西路为祠堂。祠堂西侧……[详细]
252、禹迹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禹迹桥
  禹迹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宝塔街东,跨古頔塘。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当地人士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建。乾隆四十年(1775年)修,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建。南北走向,单孔石拱结构,拱券以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桥面宽4.30米,桥全长43.50米,南堍宽6.20米,北堍分设东西两向石级踏跺。跨径10.45米,矢高5.56米。禹迹桥顶面石和拱券内龙门石分别雕刻“轮回”、“云龙”图案,东西两向各刻对联一副,东面桥联:“善政惟因,不易大名仍禹迹;隆时特起,重恢古制值尧巡”,西面桥联:“市近湖漘,骄肩无俟临流唤;地当浙委,绣壤应多题柱才”。桥面石级刻有各类吉祥图案。不远处有慈云古塔,拱形落虹,塔影横斜,构成震泽水乡特有景观。1986年7月1日,禹迹桥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详细]
赵陵山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东28公里处昆山张浦镇赵陵村。占地约1万平方米,为一海拔高10.5米的椭圆形土墩,系良渚文化早期大型土筑高台。1990、1991、1995年3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9米,上层为春秋时代遗存,中层为良渚文化,下层为崧泽文化。共发现以良渚文化为主的墓葬94座。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墓葬均与土台关系密切,按墓主贫富贵贱分区埋葬,并有规模较大的集中杀殉现象,这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属首次发现。出土文物600余件,其中玉器200余件,石器130余件,陶器270余件。玉器中神人鸟兽透雕玉饰尤精湛。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良渚时期的社会现象有重要意义,199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赵陵山遗址北边是草鞋山遗址,东北边有张陵山遗址。赵……[详细]
宋文治艺术馆(宋文治旧居)
  宋文治艺术馆宋文治艺术馆建于1989年,座落在太仓市县府东街12号,馆内有宋文治先生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60件代表作和他收藏的30多件明清书画珍品,及具有很高价值的30件远古彩陶等。宋文治系太仓西郊人,先后师从著名画家张石园、吴湖帆先生。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美协副主席、省政协常委、省书画院副院长和南京大学教授。1989年底,太仓市人民政府专门拨款建成了宋文治艺术馆,宋文治艺术馆是中国书画名家艺术馆之一,除了收藏有宋文治先生生前捐赠的其代表作品和明清书画珍品及出土文物外,同时还收藏有众多当代书画名家的佳作。历史沿革:2011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情况:宋文治旧居现作为宋文治艺术馆,展示宋文治先生生前捐赠的其代表作品和明清书画珍品及出土文物。2011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详细]
潘镒芬故居
  潘镒芬的住宅位于大儒巷48号,名叫端善堂,是一座五路七进的典型清代大宅院。它坐北朝南,东起第二路为主轴线,进门后第二进为扁作花厅,厅内原先供奉潘氏祖先牌位。第三进为主厅,面阔三间13.8米,檐高3米余,梁架扁作,逢柱坐斗,前有船篷轩。立柱粗壮,上部饰有棹木。俗称纱帽厅。厅前一排明瓦落地长窗。庭前原有砖雕门楼,现已不存。大厅两侧均设备弄。后部有带夹厢楼厅两进,备弄内设有很陡的封闭式木楼梯,可供上下出入。苏州评弹里所称登上小姐堂楼的扶梯,就是这样的格式。堂楼构筑雅致,雕花门框犹在。两侧厢楼屋内均以方砖铺地,可见古代对木结构房屋的防火极为重视。东路房屋已改建,失去原貌。西路以圆作厅堂为主,屋宇栉比,庭院深深,古貌犹存。潘宅后门在南石子街,远看只见一排高耸的楼屋,墙上藤萝蔓草,风致绝佳。潘镒芬故居已……[详细]
256、沈周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周墓
   沈周墓,在相城区湘城镇沈周村西。  沈周(1427一1509),字启南,号石田。明著名画家,与唐寅、文徽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是“吴门画派”的班首,在画史上影响深远。沈周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他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  沈周墓地较大,约5亩多地,四周有小河环绕,并筑青石罗城,封土高约3米。墓前有墓坊遗迹青石柱二根。沈周后裔沈彦良于1928年重建敬山顶碑亭一座,内有明王繁书《沈隐士石田先生墓志铭》、明张宣撰《故沈良琢妻徐氏墓志铭》,1928年施兆麟撰《沈氏碑刻亭记》,1921年清末遗老吴荫培题《明处士沈石田先生墓》碑等,现均保存在墓亭内。……[详细]
印应雷墓
  印应雷墓位于常熟市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建华村,为一巨大土埠,高约3.5米,周长157米,俗称“印家山”。坐南面北,原甚具规模,设有石兽、石翁仲及神道碑等,后毁。今尚存“静海县开国伯印公之墓”碑一通。现立亭子一座,名为“印山亭”,居墓冢东侧,系本村邑人缅怀其而建。明弘治间桑瑜《常熟县志》载:“两淮安抚制置使印应雷墓,在尚湖南滨”。清乾隆间言如泗《常昭合志》载:“印丞相应雷,南宋时敕葬堰泾河处尚湖之南,年祀辽远,墓旁地悉为他姓所侵。明天启间司成许士柔力为修复,重刻石法。”按其时所镌墓碑称,印应雷子德传,孙肖翁、述翁,曾孙振之俱仕元。传至三十世孙祖朝无嗣,遗命以赘婿徐应任之子嫡甥文学为嗣,岁时享祀。印应雷(?—1273),字德豫,号习隐,原籍静海郡(今南通市),寓居常熟。南宋嘉熙二年(1238)进士……[详细]
苏州石湖治平寺遗址
  治平寺位于苏州市郊上方山麓,东临石湖,隔水与越城遗址相对。根据《横溪录》记载:“治平寺左带石湖、越来溪,右绕横山群峦,背负茶磨屿,前临上方山。”南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僧法镜所建,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改今名。在上方山顶有楞伽寺,寺旁有楞伽塔,始建于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如今屹立山顶的是一座高二十三米、七级八面、塔身为砖结构的宋塔。在治平寺南,宝积山麓,原有宝积寺,为隋大业四年(608年)僧永光所建,现宝积泉景点建筑是在原宝积寺旧址上新建。楞伽寺、治平寺、宝积寺,合称楞伽寺上、中、下三院。治平寺内原有众多建筑,如环翠轩、得月轩、湖山堂等,现有大雄宝殿、观音殿、治平草堂、越公井等。越公井相传为春秋时所凿,据《吴地记》记载,“隋开皇九年(589年),越国公杨素移郡及县于横山东……[详细]
卫道观前潘宅
  卫道观前潘宅即礼耕堂,位于平江路卫道观前,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宅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徽商潘麒兆所建。占地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可分五路六进,后通混堂巷,规模庞大,屋宇高峻,装修精致,现状尚称完整。中路建筑偏西,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及三进楼厅。大厅原有“礼耕堂”匾额,系硬山造,面阔五间17米,进深13.7米,台基为花岗岩锁口石加侧塘石,高55厘米,锁口石厚达26厘米。明间设置踏步三级,制作精细,平整光滑。扁作梁结构,前廊设一枝香轩,厅内置前后船篷轩,中为四界大梁。前檐挑檩头雕水浪龙头鲤鱼,内挑雕灵芝梁垫,原厅内左右梢间隔有矮墙半栏,喜庆祝寿时,大厅权作戏台,男宾在厅中观赏,半栏外专供女宾看戏昕曲。综观该大厅,结构规整,用材粗壮,制作精细……[详细]
回溪摩崖石刻
  回溪摩崖石刻位于越溪吴山“画眉泉”。“画眉泉”为清代苏州名医徐灵胎晚年隐居地。“画眉泉”依北朝南,石壁上刻满题词,崖石上鲜苔丛生,点点清泉从石缝中滋出。泉池已经被乱石湮没,正上方有“古画眉泉”几个大字,落款是洄溪老人,系徐灵胎本人所写。字迹浑厚有力、洒脱豪放。众多石刻碑文一字排开,参差不齐,总计有25处之多。石刻以阳文为多。碑文字体各异,笔峰苍劲,颇有古朴风韵。题字者除徐氏父子外,比较著名的有袁枚、王昶等名士,还有皇亲的题词及僧人题词。从碑文内容上分,描写景致的有:仙境、云根、迹留千古、云壑、别有天、人地相宜、翠滴春山、环翠、小匡庐、栖迟空谷等;描写意境的有:梦游处、画壁忘机、妙境依空、不信在人间、满饮上池、涤烦等;描写泉水之胜的有:我爱其清、可以濯我心、悬崖滴乳、荡饮玉池、人静泉清、治水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