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旅游

广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北回归线公园)
  公园代表建筑北回归线标志塔,世界迄今为止南北回归线上高度最高、最具规模的标志塔。广州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建在从化市太平镇(北纬23°36’28”44),是目前世界南北回归线上高度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座标志塔。出广州沿105国道北行40多公里,到广州与从化的交界处即是。森林公园将分为标志塔科普文化游览区、何家埔水库游览区、公园管理区、马仔山登山游览区、马仔山植物景观区等5个功能分区。其中还将新建“星象、星图和天文观测”等5个展馆,向人们展示不同主题的天文内容。从化北回归线森林公园内植物资源也比较丰富,内有植物共73科206种,其中栽培64种。公园内所有测点负离子浓度都在1500个/m3以上,卫生评价学表明:公园内空气清洁度达到了最清洁的A级。北回归线广州标志塔即广州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从化市太平……[详细]
广州光孝寺
  广州民谚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广州光孝寺是羊城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佛教名刹。光孝寺坐落于光孝路,是广州市四大丛林(光孝、六榕、海幢、华林寺)之一,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最初是南越王赵佗(220一265)之孙赵建德的住宅。三国时吴国都尉虞翻因忠谏吴王被贬广州,住在此地,并在此扩建住宅讲学,虞翻死后,家人把住宅改为庙宇,命名“制止寺”。东晋时期,西域名僧昙摩耶舍来广州-时,在此建了大雄宝殿。唐宋时期,该寺改为“报恩广教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改名光孝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光孝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从昙摩耶舍在此建寺讲学以后,先后有许多名僧也来此传教。例如南北朝梁朝时代,印度名僧智药禅师途经西藏来广州讲学,并带来一株菩提树,栽在该寺的祭坛上。……[详细]
23、六榕寺
六榕寺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六榕寺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得名。它与光孝、华林、海幢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样,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加之历史地位与光孝寺齐名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六榕寺的别称)以塔显”之称。六榕寺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茏,文物荟萃。六榕寺以六榕花塔为特色标志,1997年被评为广州市十大旅游景点。基本信息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该寺离光孝寺不远,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六榕寺始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后北宋初毁于火灾,宋端拱花塔二年(989年……[详细]
广东华侨博物馆
  广东华侨博物馆是广东省侨办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全国唯一一家省级专业华侨博物馆。1995年奠基,2002年建成,2009年11月开馆,现有藏品4000余件(套),2010年被确定为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馆舍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陈列展览面积4200平方米。总投资4200万元,其中省财政拨款1700万元,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及社会各界捐款近1700万元,省侨办投入800万元。主题展览由广东华侨历史陈列、广东华侨民居、广东华侨博物馆建设回顾组成。广东华侨历史陈列分为移民海外、艰苦创业、文化传承、浩气长存、情系乡梓、华侨事务六个部分,全面系统展示广东华侨历史文化,彰显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归侨侨眷历史丰碑。同时还经常举办华侨文化艺术专题展览。广东华侨博物馆以服务国家、服务侨胞、服务社会为宗旨,力……[详细]
增城正果寺
  正果寺又名佛爷寺,在荔城镇东北部十三公里,正果镇北缘瑞山之右,与正果一中吡邻相隔。寺为供奉宾公生佛(又名牛仔佛)而建。宾道者金牛都(今正果番峰村)人。生秉异质,早悟禅宗,自少出家削发于明山寺。南宋皇祐元年(一0四九年)坐化于瑞士石藤箩之中,真人肉身圆寂,僧徒遂以肉身装塑建寺祀之。传说:“焚香礼拜,烟从今之正果寺冒出,究其缘由,烟从龙口入,顺其道而由尾出,谓之瑞龙降佛地,遂于宋庆元三年徒寺于瑞山之右,取名”正果寺“。成佛岩的正因寺是龙之首,今之正果寺为龙尾,次乃前因后果之征兆。宾公生佛生平济世扶危,御灾捍患,慧观缘起,志修行,功德0,修成正果。可谓先有其人,后成其佛,先有宾公生佛,后建正果寺。寺靠增江上游,龙门下,僻万山舟车不辏之中,引龙门之水为功德水,植瑞山之林为坻圆,人杰地零,植此建圩,取……[详细]
花都华严寺
  花都华严禅寺原名观音寺,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8),历史上信众群集,香火兴盛,近百年来几经兴废。该寺位于花都区芙蓉大道西侧华藏山(又称仙姬山)。在芙蓉度假村路口之处。华严寺位于距广州市中心20公里有“羊城卫星”之称的花都区。明末清初对中国佛教文化颇有影响的番禺海云寺和丹霞山别传寺开法第一祖,岭南海云诗派、海云书派创始人,著名高僧天然和尚的故乡就在这里。华严寺原名观音寺,始建於清宣统元年(公元1908年),地处花都区芙蓉大道西侧华藏山(又名仙姬山),以芙蓉山脉浩气所归,地脉雄浑,状如莲瓣,清幽典雅,身临其境,万尘俱忘。历史上信众云集,香火鼎盛,近百年来几经兴衰。1996年,应花都区佛教信众敦请,在当代禅门泰斗本焕老和尚的大力鼎承下,委派丹霞山别传寺首座兼监院印觉法师承担重建重任。2001年1……[详细]
盘古王庙
  盘古王庙位于花都狮岭镇北面的盘古王山,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光绪二十七年(1909年)重建。民间传说盘古王是开天辟地的神,生于天地混沌中,所有日月、星辰、风云、山川、田地、草木、金石,都是他身体各部分变成。后人为纪念他,建盘古王庙。盘古王庙的殿堂正中端坐着盘古王神像。每逢农历八月十二日的盘古王诞,民众便成群结队,擂鼓舞狮,前来庆贺,场面十分热闹。庙后山腰上建有半山亭,其西侧有乾坤石,俗称盘古王卧石。乾坤石高约4米,有30多平方米大,正中有一条裂缝,裂口宽30多厘米,深1米多。邻近还有几块错叠的大石,石底终年涌泉,名龙口泉。……[详细]
28、海幢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幢寺
  海幢寺位于海珠区同福中路和南华中路之间的海幢寺,素以环境清幽、园林优美而著名。海幢寺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其原址南汉时称为“千秋寺”,明末改为寺院,称作“海幢寺”。清初该寺大规模扩建、遂成为广州“四大丛林”之冠。1993年8月,海幢寺被定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汉时期该处有千秋寺,后废为民居,明代成为郭氏花园。明末清初,光牟、池月两位僧人向园主郭龙岳募缘得地建佛堂,依佛经“海幢比丘潜心修习《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成佛”之意,将佛堂取名为海幢寺。海幢寺既是弘扬佛法之所,又是广州旅游胜地之一。寺内曾有“古寺参云、珠江夜月、飞泉卓石、海日吹霞、江城夜雨、石磴丛兰、竹韵幽钟、花田春晓”八大景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海幢寺得以重新修复。如今的海幢寺,气魄雄伟,飞檐宝顶,净域宏敞,有三十多位僧人。大……[详细]
广州大佛寺
  大佛古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新中街21号。古寺始建于南汉(公元917-971),名新藏寺,为南汉王刘上应天上二十八宿而建。明代扩建为龙藏寺。后殿宇垂危,改为巡按公署。清顺治元年(1649)公署毁于火。平南王尚可喜为便于向天子“祝嫠祜国”,考访龙藏寺故址,于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重建殿宇,于第二年冬建成。大佛古寺殿宇仿京师官庙制式,兼具岭南地方风格。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大雄宝殿座北向南,面阔七间,深进五间,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至今仍为岭南之冠。歇山顶上盖素胎板,瓦简及勾头,滴水,灰塑瓦脊的竹龙,牡丹等脊饬。虽历经三百多处风雨侵蚀,但风貌尚存。安南(今越南)王捐赠的优质木材作梁柱框架,至今亦基本完好。另外还有头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廊庑、香积厨等大小殿堂,房舍都显得清净朴素,宏伟庄……[详细]
广州华林寺
  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的北边有个地方叫西来初地,里面坐落着广州市四大丛林之一的华林寺,它是中印两国人民文化交往的一个重要史迹。话说当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为到中国传教,远渡印度洋和太平洋,经过三个寒暑的跋涉奔波,终于在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来到广州。后人尊崇他是来自西方佛国的高僧,便称他最初登岸的地方为“西来初地”。一千多年过去了,昔日还是珠江边的“西来初地”一直沿用至今。达摩到达广州后建筑的寺庙叫西来庵,这是他在我国最先传扬佛教教义的圣地。后来达摩还被奉为中国禅宗的初祖。二至六祖是谁呢?是惠可、僧璨、道信、弘忍和惠能。现在人们依然十分敬仰禅宗初祖达摩,除称达摩登岸之处为西来初地,称其初建草庵为西来庵之外,今下九路一带的西来正街、西来后街及西来西、西来东、西东新等街巷均由此而得名。华林寺建……[详细]
广州中山纪念碑
  中山纪念碑是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建的,它位于观音山顶上,循“百步梯”上蹑498级可通达。纪念碑建越秀公园于1929年,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碑身全部用花岗石砌成,高37米,碑底为方形,向上渐小而尖,碑内有梯级可回旋至顶,第一、第二层四面都可凭栏俯瞰。更高处,每层有窗可向外远眺。碑基上层四面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羊城。石碑的正面是长约7米、宽约4米的巨型花岗石,上面刻着孙中山的遗嘱,遗嘱的全文是:“余致力国民革命几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详细]
晓港公园
  晓港公园是一座以竹林为主的专业性公园,位于前进路南段。原为河涌、沼泽和小丘。因园内有古迹小港桥,谐音晓港,故名。公园占地16.7万平方米,水域4.73万平方米。园内竹堤纵横,竹品种多达120余种。河涌穿园而过,有人工湖和美丽雅致的亭、台、廊、榭。另外,还保存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桥和海蚀岩遗址。晓港公园位于前进路南段。原为河涌、沼泽和小丘。因园内有古迹小港桥。水域4.73万平方米。园内竹堤纵横,竹品种多达120余种。河涌穿园而过,有人工湖和优美雅致的亭、台、廊、榭。另外,还保存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桥和海蚀岩遗址。为华南地区之最,故又有“竹子公园”之称。公园中部为岛景区,由堤岸曲线自然分成4个水域,每个水域分别筑有水榭亭台,形成了“葵韵流波”、“层台影绿”、“洄澜浸玉”、“椰风挂影”四大景点。在……[详细]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的西面,紧靠广清高速公路,距城中心1公里。它建于清代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此地居民大都姓徐,徐亨之为先祖,清朝同治年间,三华徐族同姓堂兄弟徐方正、徐表正共同任职兵部,深得朝廷赏识,同治皇帝把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父亲徐殿魁封为“资政大夫”,把徐表正的父亲徐爵魁封为“奉直大夫”。为炫耀皇恩,徐方正建造了资政大夫祠,徐表正则建造了南山书院,为赞先哲盛德,徐氏后代又续建了亨之徐公祠。它是广州地区目前发现的建筑规模最大的祠堂,对研究清代的民间祠堂建筑有重要价值。1995年以来,花都区委、区政府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投资并发动社会筹资对资政大夫祠进行全面维修,拓展为文物旅游区,经五年修葺告竣。今资政大夫祠古建……[详细]
莲花山古采石场
  莲花山古采石场位于广东省番禺市东部的莲花山镇,是岭南地区的一处具有二千年历史的古采石场遗址。莲花山古采石场开采时间自西汉初年一直延续至清代道光年间,西汉南越王墓石料即采自莲花山。由大小40余座丘陵组成,面积30余万平方米。莲花山古采石场以切割式凿岩法开采,遗留的采石面平均高度为25米,最高处达40米,最深处在地面下13米。采石场至今仍保留着古代采石时留下的石柱、石板及大量未能运走的石料。《番禺县志》载:明万历七年(1579年)及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都有勒碑禁采,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夏鼐视察象岗发现的南越王彩画石室墓,并到采石场考查,写下“莲花山古采石场遗址”的题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对南越王墓石材从岩性组合、岩石学特征、风化程度、岩石成因及时代方面与广州近郊、南……[详细]
广州纯阳观
  纯阳观是广州市最大的道教宫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纯阳观位于海珠区漱珠岗,始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据地质学家考证,漱珠岗是二亿年前火山喷发出的熔岩堆积而成。汉代杨孚、宋代崔菊坡、清代岭南画派鼻祖居廉等名人都在这里设帐讲学。纯阳观为清代岭南高道李明彻祖师在道光四年所建。广州道教中人素有“北至三元宫,南去纯阳观”之说。纯阳观虽位居商业闹市之中,山门内却别有洞天,清寂宁静,纯阳观无论在建筑风格,还是供奉的道教其他神仙人物,或是其儒雅韵味积淀的人文氛围,无不具有浓厚的岭南文化特色。然而这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秉持,正是由于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道教也被誉为中国的活文化,道教的生命力也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五凤村漱珠岗内乘车线路:乘商……[详细]
增城雁塔
  雁塔是增城市现存的唯一古塔,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代万历二年(1574年),位于荔城镇南面(现在的增滩公路左侧)2公里处的豸山上,紧靠碧波荡漾的增江。雁塔构造雄伟壮观,设计周密精巧,全用红石砌成,外观七层,内分十三层。高达32米,人们可以从底层直上塔顶。塔身为八角棱形,每层均有窗口,分为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方向,并装斗拱、巡廊,可以游览八方景物。塔顶置巨型磁罂作装饰,金碧辉煌,光耀云霄,磁罂上又系着八条金龙样的连环铁索,每条龙的颈部又垂下铁串系着一只彩凤和一个风铃。古时,人们乘船下从江边驶过,从远而近,仰观塔顶,只觉龙飞凤舞,华采熠熠。原塔高7级(内为9层),八角平面,青砖砌筑,建在红砂岩须弥座上,高81米、边长2.5米,须弥座上雕有明代风格的如意纹饰,古朴秀丽。首……[详细]
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
  五仙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现寺观建于明洪武七年(1337年),是一座祭祖五仙的谷神庙。该观属道教寺庙,寺坐向南,门上大匾上有清人书写的“五仙古观”四个大字。五仙观依山而建,现存有头门、后殿、东斋与西斋。五仙观为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木构架保存完好,玲珑新巧。后殿东侧裸露的一块红砂岩,上有巨大的脚印凹穴,古人一向认为这是“仙人拇迹”,重点保护下来。明清两代,这里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五仙观在历史上屡建屡废,现址亦经历多次变迁。据有关史籍记载:北宋时广州就建有祀奉五仙人的寺院;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寺观迁至西湖玉液池畔,即今西湖路附近,称奉真观;南宋末年又迁至今广仁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五仙观毁于一场大火;直至洪武十年(1377年),最后迁建于现址……[详细]
南越国宫署遗址
  南越国宫署遗址位于广州老城区中心中山四路。公元前203年,秦将赵陀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在都城番禺(今广州)兴建王宫御苑。南越国宫署遗址内不仅有南越宫苑,还有从秦、汉、晋、南朝、隋、唐、南汉、宋、元、明、清到民国共12朝的遗迹遗物。这些遗迹层层相叠,构成了一部记载广州两千多年发展的无字史书。南越国宫署遗址面积共15万平方米,东起仓边路,西至广大路,南起中山路,北至越华路,被专家们称为东方的“庞贝”古城。而宫署的核心区域为4.8万平方米,东起忠佑大街,西至北京路,南起中山路,北至广州大厦门前,这范围已被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区。为了保护宫署遗址,市政府已拨出专款5亿多元补偿外商的地皮价值和搬迁市儿童公园。目前,广州市正按申报要求,包括南越王宫遗址、西汉南越王墓和在西湖路发现的西汉南越国“水关”(水……[详细]
39、华峰寺
华峰寺
  华峰寺位于萝岗区禾丰村,距增城市区41公里的中国名寺--华峰寺,既是佛教圣地,又是革命根据地,也是旅游胜地。华峰寺是中国著名佛教名寺之一。华峰寺始建于公元1682年清朝康熙壬戍之秋,由南樵和尚始创,至今已有323年历史。据历史记载,华峰寺建筑宏伟壮丽、构造精巧,史称“古寺一景别有洞天,老梅百株自成香国”,共有“断尘石僧归”、“一叶轩乘凉”、“佛迹岩”、“梅花谷”、“罗汉溪”等名胜古迹27处,占地有4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华峰寺建寺之后,香火鼎盛,香客不断。据记载,自始祖南樵和尚至光绪年的慧光法师共有12代高僧在华峰寺主持佛事并在此圆寂;到民国时期,尚有僧人主管寺院法堂。在明乘法师编著的100卷《中国佛寺志》中,广州地区仅收录了《光孝寺志》和《华峰山志》。可见,华峰寺在中国佛教……[详细]
康乐园早期建筑群
  中山大学康乐园是晋朝时期著名诗人康乐公谢灵运被贬后的居住之地。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康乐园早期建筑即岭南大学旧址,在广州市新港西路康乐村。该大学前身是创办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的格致书院,是美国基督教人士掌控的教会学校,校址在今沙基(今六二三路)。后来此校两度迁址,迁到澳门后改名岭南学堂。光绪二十九年,美国博士尹士嘉和香山举人钟荣光,把岭南学堂自澳门迁到康乐村。钟荣光到处奔走,募捐了120余万元建校,占地面积约115万平方米。民国16年(1927),分设文理科学院、农科学院、蚕丝科学院、商科学院;另附设高中学校、初中学校、小学校、华侨学校、幼稚园、图书馆、博物馆、教员住宅、学生宿舍,共60余所。其中,图书馆始建于1905年(称“马丁堂”),所藏中西书籍20余万册。除此之外,今天的康乐园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