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旅游

广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
  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旧址位于万福路190号二楼,曾于1926年5月至1927年4月这一短暂期间作为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军委办公和周恩来、邓颖超居住的地方。1926年,周恩来同志曾在这里领导黄埔军校及国民革命军的共产党特别支部,派遣共产党员到军校和军队工作。这栋楼房始建于1922年,是地产商嘉南堂的产业,楼下是西华银行,为混凝土结构。二楼由当时的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租赁。进入二楼的铁闸大门后是大厅,这里是会议室,军委经常在此召开会议。大厅左侧是军委的办公室,至今仍保持原貌的几张办公桌和手摇电话机,让人可以想象当年聂荣臻、黄锦辉等人在此办公的情景。大厅靠马路的一侧,摆设了一套西式的沙发,两旁还有几张靠背酸枝椅和茶几。这是军委的会客室,军委书记周恩来和邓颖超当年经常在此接待客人,向警予、李富春、蔡畅常来此作……[详细]
白云山能仁寺
  能仁寺位于白云山南面山麓登山公路的左侧。广州市白云山建设管理处1995年4月刻石《能仁寺简介》记载:“该寺由幻寄、惟中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按:1851—1874),其地即宋代之玉虹洞(又名‘玉虹涧’),涧上有小隐轩,为李昴英当年解职归隐于文溪(按:今长塘街)后,慕白云山之胜,在此疏泉凿石,辟地为亭,雅集友朋吟唱之所。”同治年间《番禺县志》卷二十四载:“能仁寺在白云寺东南,即旧玉虹洞故址,道光四年(按:1824)建寺,右有虎路泉。”1924年5月17日孙中山先生偕夫人宋庆龄在国民党中央军事部长、建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大元帅大本营秘书长古应芬以及邵元冲、黄惠龙、侍卫长马湘等十多人陪同下,浏览了白云山,并在能仁寺小憩。几天后,又返回能仁寺休养。1937年日军侵华,1938年10月广州沦陷,能仁寺……[详细]
何仙姑家庙
  何仙姑家庙是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小楼墟何仙姑旅游景区内。始建于唐朝,历经沧桑战乱,屡经修建。明代作大规模修缮,清朝清咸丰八年(1858年)重修。家庙砖石台梁式结构,第一、三进13架出前廊为封火山墙;第二进四柱一间五架拜亭为硬山顶,其正脊和垂脊均有反翘装饰。庙内外装饰以木雕、灰雕、砖雕为主,飞檐板遍布花鸟戏曲人物,工艺精湛优美。大家请留意,庙正面山石门镌刻的隶书门额:“何仙姑家庙”,为咸丰八年戊午嘉平黄培芳所书,山门镌刻的行书石对联:“千年履舄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出自当年吏官王映斗手笔。上联中“履”,“舄”二字均指绣花鞋,意思是一千年前何仙姑投井,她的绣花鞋留在井边的故事。下联反映了何仙姑家庙历史悠久和人们对何仙姑的崇敬。宗庙内有仙姑殿、庙顶仙桃、仙姑井、三忠庙……[详细]
东征阵亡烈士墓园
  民国广州东征阵亡烈士墓园位于广州东郊黄埔长洲岛万松岭。是纪念黄埔军校师生在1925年两次东征中光荣牺牲的516位烈士的墓园。墓园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由纪念坊、墓道、凉亭、墓冢和纪功坊组成一中轴线。墓园坐南向北,面临珠江,后枕万松岭,依山而建,气势雄伟,有“小黄花岗”之称。纪念坊矗立珠江边,高约10米、宽约47米,用长方形花岗石砌成,3个大石拱门,中门较大。坊上两面石额篆刻贴金“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为黄埔军校校长蒋中正题书。顶上为棕色琉璃瓦,庄严肃穆。墓道用花岗石板铺成。墓冢成正方形,高1.85米,长、宽约31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四周边绕以铁栏杆,正中建一方形花岗石碑亭,高约3.4米,亭中石碑刻隶书“东江阵亡烈士墓”七个大字。墓冢前有一座水磨石米的长方形大拜桌。纪功坊在墓冢后,为花岗……[详细]
陈济棠公馆
  陈济棠公馆 位于广州市中山一路梅花村。是一座园林住宅。建于1930年,由公务局技佐罗明聿设计。建成后成了国民党党政要人聚会之所。1949年7 ━9月,解放大军渡江东后,蒋介石曾在此召开一连串国民党中常会,决议成立“国民党非常委员会”,并与李宗仁密商策划坚守大陆。 公馆院门向东,门内建八角亭,主楼建在院子中部,北面建附楼,南面原有水池和假山,现水池假山处已建了办公楼。 主楼高二层半,坐北向南,砖、混凝土混合结构。外墙红砖砌筑,南面为入口,门顶端处施山花;立四通柱承托二楼的出檐。门厅后设梯上二楼,两侧设房间,内有壁炉,地面铺水泥花地砖。二层顶为天台,前部建穹窿顶亭子,后部建房舍。二楼后面有梯通向附楼。 附楼高二层,分东西二楼,红砖砌筑,靠南面为走廊,北面设房间。东楼盖绿琉璃瓦。现为省妇女联合会……[详细]
茶塘古村
  茶塘村位于炭步镇西南禅炭公路西侧,村民多姓汤,汤姓于宋代从南海迁至此,立村约700年,汤字水旁,茶亦为水,塘能容之,故名“茶塘”。村中古建筑占地6.7万多平方米,现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约120座,其中庙宇、祠堂、书院、书室共有20多座,其余为民宅和小量的厅堂,现民宅大多有人居住。建筑坐东朝西,布局规整,村面建筑排列整齐,规模宏大,保存较好。村面建筑以庙宇、宗祠及书舍为主,形貌精良,大多建于清代,多为三间三进或三间两进,人字山墙或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或灰塑龙船形脊,碌灰筒瓦。石雕、砖雕、木雕及灰塑等工艺较精细,保存较好。单体建筑以巷道相隔,现存古巷16条,巷深约200米,巷道的铺砌则较随意,有红砂岩、花岗岩、石头及泥路面,侧砌排水沟。巷口原建有门楼,门楼上均刻有巷名,现仅存足征里、光宗里、……[详细]
广州刘氏家庙
  刘永福沙河故居———刘氏家庙,位于广州市沙河大州地2号(现为广州大道北2号),刘氏家庙是民族英雄刘永福在广州做官时的住所。刘氏家庙建于1900年,为青砖石脚、两进三间南方祖祠式建筑,左右有衬祠,与主体建筑连成一体。通进深约38米,通宽约36.7米。头门面阔三间,宽15米;进深三间;博古脊上有凤凰牡丹灰雕;硬山顶,碌灰筒瓦;挡檐板有精致木雕花卉。墀头有4重花卉砖雕,下有蝙蝠兽面。头门花岗岩石额上镌刻阳文“刘氏家庙”4个楷书大字,无上下款。门口三级花岗岩石台阶,两边有包台,台基正面有百合花石雕。包台各有2条每边长30厘米的四方花岗石檐柱,虾公梁下有梁衬,梁上有石麒麟口叼云状书简梁托;4檐柱均有柱衬,上刻帝王将相,门框为1米宽花岗岩。门狮趸有石雕花卉盆景、松树、鹿。梁架有龙、麒麟、花果等木雕,十分……[详细]
花都八角庙
  花都八角庙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莘田二村。明代建筑,清中期曾重修。坐北朝南,三间两进,总面阔9.9米,总进深19.3米,建筑占地202平方米。庙前旷地宽阔,有一口半月形水塘,水塘旁边种有2棵古榕树。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屋面坡度平缓,檐口生起曲线绵长舒展。前后主体建筑为小型殿堂类构架,青砖墙不承重,只起围护作用。山门面阔三间9.9米,进深三间6.6米共九架。歇山顶,抬梁式梁架。五架梁与双步梁为月梁做法;斗欹有,斗下部有皿板形象;驼峰刻如意花纹。14根硬木柱与2根八角形火山角砾岩(下称鸭屎石)后檐柱共16根柱子承重。金柱柱头砍削成栌斗形状。室内原有中门,现存石下槛。夯土地面。六级石阶。后殿面阔三间9.9米,进深三间6.8米共九架。前、后檐柱插栱挑出,支承檐檩。歇山顶。抬梁式梁架,架……[详细]
药洲遗址
  药洲遗址位于中国广州市越秀区教育路,又名九曜园。五代南汉乾亨三年(919年),南汉开国皇帝刘龑在今西湖路、教育路一带,利用原来的天然池沼凿长湖五百丈(约合今1600米),史称西湖或仙湖。湖中建洲,在此炼丹求仙药,故称药洲。湖中有瑰奇怪石九块,称为九曜石。沿湖有亭、楼、馆、榭,风景甚美。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其园林文化随笔集《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中,对“药洲”有详尽记述。南汉时置有名石9座,名“九曜石”,后世俗称“九曜园”。五代时刘岩割据岭南,立南汉国,建都广州,兴建王府,筑离宫别院,在城西凿湖500余丈,地连南宫。湖中沙洲遍植花药,名药洲,药洲中置太湖及三江奇石。这一带湖、桥、石、花组成风景绝佳的园林胜地,写下广东古园林史精彩的一章。北宋统一岭南……[详细]
广州陈李济中药博物馆
  陈李济中药博物馆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大道南1688号,是目前广州唯一一家由老字号开办的、也是岭南地区首家中药行业博物馆。在这里,有大量栩栩如生的蜡像,模拟再现制药加工过程。作为中医药400年的活化石,陈李济中药博物馆以场景复原为主,向参观者展现中药传统工艺。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在陈李济制药厂里,进入博物馆老式木门,一位坐堂老医生和梳辫子姑娘就在门口欢迎你了,开药方的桌子上放置一架老式风扇。前方的“老掌柜”,右手拿着处方,左手拨着算盘,神态和姿势逼真。登上二楼,站在炒姜锅旁翻炒生姜和鼓起腮帮吹火的“伙计”,都是博物馆花高价,采用高科技高分子聚酯做成的。忍不住好奇地触摸如同真人的“伙计”,无论外表、身材、神态、手感都逼近真人。博物馆内,煮蜡、溶蜡、串原子、蘸蜡、入丸、封口、剪蒂、盖印八项工序展现了陈……[详细]
露德天主教圣母堂
  沙面露德圣母堂是位于中国广州市区沙面岛上的一座小型天主教堂。该教堂建于1889年,位于面积仅有60亩的广州法租界内,为侨民服务。奉露德圣母为该堂主保。入口处仿哥特式。沙面露德圣母堂坐落在广州市沙面同仁路22号(今沙面大街14号),原是法国驻穗领事馆的教友过宗教生活而设立的,创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占地面积839.75平方米。因该堂花园南连建筑一座圣母山安放露德圣母像而得名。在1996年11月广州沙面建筑群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堂为其中的建筑物。建国前,本堂神父多由外籍传教士担任,中国籍神父在此任职较少。建国前夕由中国神父陈惠民任本堂神父。1951年后,林秉良神父任本堂神父。“文革”期间停止教务活动。1982年12月8日经过过修缮后重新开放,刘灵司神父任本堂神父。全国重……[详细]
景徽公祠
  景徽公祠位于塱头村中社。始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修。坐北朝南,三间三进。总面阔12米,总进深36.5米,建筑占地458平方米。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红泥阶砖铺地。头门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两间7.5米共十一架,前廊三步。正脊灰塑雀鸟、梅花、牡丹、山水等图案。前檐梁架、封檐板均雕刻戏曲人物、雀鸟瑞兽、花草瓜果等纹饰。大门嵌宽1.8米的花岗岩门夹,石门额阳刻“景徽公祠”,上款刻“道光乙巳(1845年)仲秋重修”,下款刻“知宜城县事梁应乾□刻,孙家桂敬摹”。明间设中门。左次间山墙嵌砖雕门官神龛。石门墩雕刻狮子、宝瓶、花草等纹饰。门面水磨青砖墙,花岗岩石脚。四级石阶。中堂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三间8.9米共十一架,前、后廊双步。4根硬木金柱承重,鸭屎石柱础。后金柱……[详细]
圣公会基督教堂旧址
  圣公会基督教堂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沙面街鹅潭社区沙面南街60号,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是遗存至今、难得的沙面早期建筑物。教堂坐北朝南,砖、木、钢结构,局部钢筋混凝土结构,仿古罗马式风格,占地面积310平方米。教堂的大堂平面为大长方形,长边南北向。塔楼首层平面为小正方形,以上各层为八边形。大堂在北,塔楼首层是大堂的门廊,东、西、南三面都有拱门出入。大堂为一层,双坡屋顶,屋顶下有夹层。塔楼有四层,顶层原是钟楼,现大钟已不存。塔楼的第三层有洞口通向大堂的夹层,夹层有洞口爬到祭坛上面较低的夹层。大堂内部空间较大,两侧墙各开5个高大的半圆拱顶的长窗。大堂前后墙和侧墙转角处都有高大的古典爱奥尼壁柱。正中祭坛后墙开三个并列的尖拱顶长窗,中间窗较高。带有券心石的大圆拱洞口将祭坛与听从席分隔,祭坛……[详细]
广雅书院旧址
  广雅书院旧址位于广州市西村西增路。是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一所高等学府。以城西源头乡为院址,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筹建,清光绪十四年建成。同年6月开学,招收广东、广西两省的贡生、监生各100名。集中住宿,学制3年。广雅书院坐北向南,四周设有护院河,占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在中轴线上有院门、山长楼、礼堂、无邪堂、冠冕楼;两侧设东斋和西斋,分别为学生住宿用;还有清佳堂、岭南祠、莲韬馆等。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下令废书院后,广雅书院改为两广大学堂;光绪二十九年又改为两广高等学堂。民国后改为省立第一中学。民国24年(1935年)改为广雅中学。由于数历兵燹,大部分建筑皆被破坏,现只保留山长楼和冠冕楼。濂溪先生祠仅存后堂。山长楼,为山长办公所在。面阔五间26米、进深三间13米,九架梁。中为过道,前廊立石柱……[详细]
广东贡院明远楼
  国民党一大会址所在的钟楼建于广东贡院旧址,在其北边有广东贡院仅存的建筑遗存明远楼。位于明远楼为木结构两层阁式建筑,歇山顶,琉璃瓦。首层面阔进深均五间,二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上下层均置围廊。,年代为广东贡院始建于南宋,清康熙年间,广东巡抚李士桢将贡院迁至这里。当年广东贡院是全国最大的几座贡院之一,但在1856年第二次-战争中毁于兵火,惟独明远楼以及现在中山图书馆东南面的一段龙虎墙幸存。两年前在对国民党“一大”旧址修缮期间,在钟楼礼堂的地面又发现了号舍基址。现在,明远楼经全面修缮,对外开放,里面布置了古代贡院展。。简介:明远楼是贡院建筑群中体量最大、应该也是最重要的一座,是主考官的驻地,登楼可将整个贡院一览无余。周边古树参天,其中有两棵木棉树树龄超过100年。2005年,国民党一大会址所在的钟……[详细]
广州春园
  春园,位于新河浦路22~26号,坐北向南,为一式三幢并列的3层砖石混凝土结构的洋房,楼高13.5米,每层深19.1米、宽9.8米。24号楼顶天台建有一座混凝土结构的八角亭。四周有围墙,每幢间可以相通。围墙门口向南,左右两条柱子上各有一座石狮子,门楣上刻“春园”两字,院内有水井。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广州,春园即为党中央的活动地。中共三大期间,是大会代表居住的地方,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出席会议代表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住在春园24号2楼。现建筑物外貌保存完好。1993年,作为旧民居建筑,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新河浦路24号类型:博物馆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开放时间:周二-周日:9:00-17:30,周一闭馆。门票信息:免费开……[详细]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
  南越国水关遗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63号光明广场负一层。南越国水关遗址是南越国都城南城墙的“水关”(水闸)遗存,发现于2000年,水关仅存木构水闸,坐北朝南,距今地表约4米,其上叠压有东汉、晋、南朝和唐、宋等晚期的建筑遗迹。水闸位于当时的珠江北岸,南北向,闸口宽5米,南北长35米,水闸的闸口的南北均呈“八”字形敞开,面积约903平方米。南越国水关遗址是目前水关遗址是我国城市考古发现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木构水遗址。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前史书记载只知道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将任嚣在番禺建城,史称“任嚣城”。公元前204年赵佗创立南越国后,把任嚣城扩大到“周长十里”,范围在中山四路北侧儿童公园至仓边路一带,也只是个模糊的概念。自1974……[详细]
三元里抗英斗争旧址
  三元里抗英斗争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园西路三元里村北面。馆内陈列三元里抗英的文物史料,系统地介绍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史实,有三星旗、缴获的英军军服。大刀长矛、伍紫垣印章等文物与资料。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次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妇女,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组成反侵略武装抵御英军,打死英军200多人,大获全胜。1958年月11月,当年三元里人民抗英的三元古庙遗址被辟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陈列馆,附近立有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1950年广州市政府在三元里村口,立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正面刻着:“一八四一年在三元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三元里抗英斗争介绍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1841年5月25……[详细]
屈大均墓
  清 番禺 屈大均墓 位于番禺市新造镇思贤村宝珠岗麓。坟面呈“凸”字形,灰沙建造。前宽14.50米、后宽6.80米、纵长9.80米。坟头呈马鞍形,正中嵌高0.93米的青石碑,中刻楷书“明屈翁山先生墓”,下署“民国十八年己巳仲冬番禺县长陈樾题”。墓表竖立在坟头后右侧,为邑人吴道镕撰书。其父屈澹足墓在屈大均墓表的左侧,墓碑楷书“明澹足屈公之墓”。其母之墓在屈大均墓右前方,墓碑楷书“明屈母黄君墓”。此墓右侧还有一座灰沙的坟头,无碑石,可能为屈大均儿、媳之墓(思贤村内的《八泉亭记》有“子铁瓢、子妇李更附于下,数弓之广,三世聚葬焉”句)。屈大均(163O~1696年),字翁山、介子、绍隆,号非池,别号冷君、三外野人、八泉翁。番禺人。明清之际学者、诗人。18岁时参与抗清斗争。顺治七年(165O……[详细]
沙路炮台旧址
  沙路炮台位于番禺区化龙镇沙亭村北约坊兵岗,由沙亭村北约坊的马腰岗和兵岗上的数座炮台组成,北与黄埔长洲岛隔江相望,是珠江航道上的重镇与隘口。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珠江古炮台遗产廊道”景观,沙路炮台见证着中国社会转型的风云变幻,这对于研究近代军事战略科学有着重要的价值。沙路炮台是在朝光绪十年(1884)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主持修建的。当时正值中法战争,为了巩固海防,防止法国侵略军偷袭广州,张之洞在扼守狮子洋进入省河要冲的长洲岛及其珠江两岸,大力构筑炮台群落,修建了长洲、沙路、鱼珠、牛山和屏冈东山等五处炮台,统一归长洲要塞管辖。这五座炮台,尤其是沙路炮台和鱼珠炮台及长洲炮台隔江鼎足相望,形成了“五虎擒羊”的态势,共同构成了广州海防的最后一道防线。沙路炮台靠近珠江最近的一个炮位就在长洲岛对面,与黄埔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