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旅游

广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旧址
  民国广州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旧址位于广州市万福路190号2楼。是1926年5月至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军委的办公室和周恩来、邓颖超居住的地方。楼为混凝土结构,分前后座,前座四层是万福路190号,后座三层并有天台,是东横街13号和15号。前后座之间有天井,每层天井都围有铁栏杆。该楼是南华置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1922年动工兴建,次年竣工。旧址楼下,原为南华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开设的南华银行。二楼由军委租赁,面积147.76平方米,花阶砖地面,从马路西侧有楼梯直上楼上。二楼门口装着一扇铁闸,进大门后为大厅,军委经常在此召开会议。大厅左侧有几张办公台、1部手摇电话机,军委聂荣臻、黄锦辉等在此办公。大厅摆着一套西式梳化,几张靠背酸枝椅和茶几,这是军委的会客室,军委书记周恩来和邓……[详细]
六榕寺塔
  六榕寺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的六榕寺内。寺塔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420年-479年)。梁大同三年(537年),诏许昙裕法师在此兴建一华丽的木塔,供奉从海外迎回的佛舍利,赐名宝庄严寺舍利塔。北宋初年,焚于火,寺仍存而塔已湮灭。宋端拱二年(989年)重修寺院,改称净慧寺。绍圣四年(1097年)主簿林修与信士王衢归沙门道琮于舍利塔故址重建宝塔,下瘗佛牙舍利,龛藏贤劫千佛像,故易名千佛塔。元符三年(1100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来寺,见塔畔植有苍翠的榕树6株,欣然手题“六榕”寺榜,后来遂称六榕寺。千佛塔于清初重修后,因塔身檐壁色彩斑斓而有花塔之称。1987年建的大雄宝殿内的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每尊高6米、重10吨)及观音殿内的观音像(高4米,重约5吨),均为康熙二年(1663年)铸……[详细]
南越文王墓
  南越文王墓是迄今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的汉代石室彩画墓,其与后来发现的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等共同组成最重要的南越国时期考古遗存。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成为广州首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之一。南越文王墓于1983年被发掘,其墓主为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约前137年至前122年在位),墓室主体按挖竖穴的方法构建,东、西耳室掏洞而成,整体平面呈“士”字形,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选用粗加工的750多块红砂岩筑成。墓室共有七室,前部有前室、东耳室、西耳室,后部有主棺室、东侧室、西侧室和后藏室。前室石门南端有一4.12米外藏椁,椁南为斜坡形墓道。陵墓保存完好,出土了随葬器物1000多件(套),包括玉、陶、铜、铁、金、银、玻璃等各种质地。其……[详细]
黄埔军校燕塘分校旧址
  黄埔军校燕塘分校旧址位于沙河燕塘,今沙河禺东西路解放军体育学院内。民国13年(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利用原清军新军燕塘营地设分校,称黄埔军校燕塘分校。1926年9月3日,毛泽东在这里为军校师生作报告。清宣统三年(1911年),广东新军协成立,辖3标11营。其中,协司令部、步兵第一标、炮标第一和第二营、工程兵营、辎重兵营等部驻守此处。是年,广东飞行器公司在此修建机场。次年8月25日,冯如在此表演飞行,不幸坠机殒命。1931年,陈济棠在此建立广东军事政治学校,自任校长。1936年,陈济棠下台后,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广州分校。1937年,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1946年改为中央警官学校第二分校。民国期间,该处还曾驻守过粤军第一师、国民军革命第四军炮兵团、高射炮大队、广东战车大队、新编……[详细]
南华西街
  先有南华西街,再有海珠区。这条广州海珠区最早城区与发祥地的街道,在百年沧海桑田后,她的每一条小巷、每一栋老屋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与几代街坊的记忆。如今,她是广州37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并将纳入广州名城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南华西街是广州市海珠区一条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行政街道。南华西街位于广州市珠江南岸,海珠区西北面,是一条具有浓郁岭南文化特色的行政街道。,有居民21390多户,人口58390多人,设1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南华西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格局,积极构建社区文化载体,构筑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平安和谐社区,使社区环境面貌日新月异,街道三个文明建设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先……[详细]
龙生岗43号墓
  龙生岗43号墓 位于先烈路龙生岗。1953年发掘。属东汉前期。墓上有残高约3米的封土。墓坑长方形,长6.2米、宽3.6米。坑底前低后高分成两级,椁室依坑形用大木条垒筑成两级,后部高起0.59米的一级是棺室,前面低下的一级有一块厚板横隔成前、后两半。前半是前室,后半是器物室,这种简化的两层造法,实为“假双层分室”的结构。椁门口两重封门。此墓为夫妻合葬墓,上层棺室中部用板隔成左右两室,右室为女性,漆木棺完好,用破镜随葬。左室葬男性,被盗,木棺已残。出土特有釉罐、壶、提筒、碗、簋、鼎、三足釜、灶、井、仓、屋、铜镜、铜镜、铜带钩以及盒、奁、盘、案等漆器和木船、木俑等,还有玛瑙珠和大量的玻璃珠饰。木船为广州汉墓首次发现的汉代楼船。船板有彩绘图案。以朱、黄蓝、粉、墨五色相间绘成。还有掌楫的木俑。木桨10……[详细]
海军广州烈士陵园
  海军广州烈士陵园位于黄埔区长洲街道军校路170号大院内西侧山岗。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解放万山群岛(即万山海战)中光荣牺牲的24名英烈长眠于此。陵园内立有其中一名烈士林文虎的半身铜像及纪念碑。碑的落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舰队政治部,1953年8月4日”。林文虎是广东潮汕桥头村人、中共党员,在万山海战中担任江防司令部海防队副队长,他率领“解放”号、“劳动”号、“前进”号3艘炮艇担任第一线战斗任务。5月25日凌晨约5时,在垃圾尾岛附近海域与20余艘敌舰相遇,林文虎不顾一切冲入敌舰群指挥战斗,击沉“永宁”号舰,击伤“中字”号舰,打败了吨位百倍于自己的敌舰,立下了人民海军的第一战功。最后林文虎英勇牺牲,被追认为中南军区海军战斗英雄。毛泽东主席称赞万山海战:“这是人民海军首次战例,应予……[详细]
先烈路33号墓
  先烈路33号墓 位于沙河顶十九路军坟园西南。195年发掘。地面有封土,呈长圆形,东西长约20米、南北长约18米、高5米。墓平面如两个“凸”字横排,由两个圆锥形凸顶的砖室组成,墓室半入地下,两室平面方形,圆锥形穹顶,长、宽各3.6米、高3.62米。甬道、后龛和过道均券顶。室内有砖砌棺床。此墓早期被盗,棺具人骨已朽。劫余的器物有150多件陶器,胎质坚致,有的挂釉匀薄,呈青白色,已近于瓷器。品类除了一般容器、食器、炊器等外,还有城堡、屋仓、井灶、坐俑、乐舞俑、镇墓俑、陶牲畜及车、船模型。陶船结构完备,长54厘米、通高16厘米。船前有锚,船后有舵。两旁为司篙的走道。船内分前、中、后三舱。前舱低矮宽阔,篷顶作拱形;中舱略高,成方形,上有圆形微凸出的篷盖;后舱稍狭特高,为舵楼,两坡式篷盖;船尾还有一间矮……[详细]
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
  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广州市中心区越华路小东营5号(现已经改为15号),是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决战的总指挥部。这次起义孙中山先生给予高度评价:“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愤怒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制。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建筑为坐北向南的青砖大屋,原是清朝官员的住宅“朝议第”,四进三开间,单层、两面坡顶素瓦,大门是岭南建筑中典型的趟栊门;院内每进之间均以天井、花园相隔,均配属晚清岭南典型的民居建筑形式。在20世纪20年代被同盟会员李章达先生买下大屋。1953年李章达先生逝世,1955年,李章达夫人尹映雪、儿子李诵刚遵照李章达先生的生前遗愿……[详细]
90、通福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福桥
  通福桥(五眼桥),位于石围塘街五眼桥村,横跨秀水涌,桥长44.6米,宽2.9米,是一座五孔石拱桥,广东人称孔为眼,故又称五眼桥。桥的造型和结构别具特色,宽孔薄壳,五孔以中间一孔最宽,其余四孔稍窄,两边对称。桥两头为台阶式,石级坡度小,便于轿马上落。桥于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由户部尚书李待问(南海人,明朝万历1604年升为进士,官至都御史,后因母病辞官归乡)捐建。历史上,该桥为省佛大道第一桥,是交通要道。清朝嘉庆年间,该桥曾重修,并保存至今。人们为了纪念李待问,习称李公桥,又因其五孔造型,俗称为五眼桥(广州方言称孔为眼)。清朝康熙三十年(1691年)《南海县志》刻本卷二建置志桥梁一目载:“李公桥在厚水村,邑人户部尚书李待问建”。卷一十一载:“李待问,字葵如,登万历甲辰进士”,并评价:“待……[详细]
南汉二陵
  南汉二陵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汉二陵包括南汉烈宗刘隐的德陵和南汉高祖刘岩的康陵。五代时十国之一。曾称大越国。唐末,岭南士人云集,有的是为了避战乱,有的是被流放岭南的名臣后裔,还有因战乱阻隔不得北返的任满地方官。刘隐收用这三类士人为辅佐。他遣其弟刘岩(889~942)率兵平定岭南东西两道诸割据势力,控制了岭南;西与楚争容桂之地,攻占了容、邕两管(今广西西部、南部及广东部分地区)。干化元年(911)刘隐卒。刘岩继立,先后改名为陟、龚、□。都广州番禺(今广东广州),称兴王府;盛时疆域有六十州,约为今广东、广西两省及云南的一部分。历五主,共六十七年。后梁贞明三年(917)刘岩称帝于番禺,国号大越,次年改为汉,史称南汉。刘岩有干亨、白龙、大有三个年号。大有十五年(942)刘岩卒,年五十四。其子刘玢(原名……[详细]
岭南第一楼
  岭南第一楼因楼上悬挂一口明代青铜钟,又名禁钟楼,位于广州市惠福西路五仙观大殿之后。明洪武七年(1374年)行省参知政事汪广洋建。后毁。万历年重建,现存上层的木构架是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的遗构。清代著名诗人屈大均把它与镇海楼、海山楼和拱北楼合称为四大崇楼。钟楼坐北朝南,通高17米,首层用红砂岩石砌筑台座,仍为明代遗存。宽13.9米、深11.9米、高6.8米,中开一宽3.8米、深5.7米的拱券形门洞,前后贯通。二层为木构建筑,四面敞开,重檐歇山顶,正脊饰鳌鱼宝珠。面阔三间11.8米、进深三间39.73米,13架梁用4柱,梁柱用材粗大,风格古拙简朴。正檩底部书“时大清乾隆岁次戊申季冬吉旦”、“募化重建立”等楷书字。二楼正中悬挂的明代青铜大钟,重约5000公斤,钟体铸篆文:“大明国洪武十一年……[详细]
陈宗南故居
  陈宗南故居位于石滩镇三江四丰白岭村,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是一栋小洋房,通宽39.19米,通深26.9米,面积1054.2平方米。由主楼、次楼、平间和小院组成。其中小院面积290.94平方米。主楼用青砖筑成,是为“青楼”;次楼是红砖材料,故称“红楼”。二楼呈点式错置,中由平间连楼。青楼居右,高三层,面宽15.2米,深16.36米。大门口设七级台阶,门框用水磨青砖砌筑,侧有水坭边框装饰,直通二层顶,顶立正中塑斗大的圆形“宗南”二字,字下方有陆地、海洋的示意符号图案,均为红色。进入大门为会客厅,客厅内有三色水磨石圆柱,内宅中间又设有天井,通顶层采光,其他略似单元房间布局。房之墙体厚0.38米,具有防盗功能。二层客厅较小,后面隔出书房和休息间,正前方飘出小阳台,宽1.2米,长2.8米。三层室……[详细]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位于东皋大道一号(现东皋大道礼兴街6号)。在这座宽敞、幽静的大院中,有一幢整齐美观的米黄色楼房,这座楼房原是广州商团副团长陈恭受的花园别墅。在大革命时期,它曾经是广东80万农会会员的战斗指挥部——广东省农民协会(简称“省农会”)的所在地。1924年10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政府镇压了商团叛乱后,将此楼房没收充公。1925年,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由越秀南路惠州会馆(现越秀南路89号)迁到这里,续办了第三至第五届。省农会自成立后至1927年“四.一五”国民党反革命政变前,便以此为大本营,率领全省农民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1925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成立了广东省农民协会,发布了《广东省农民协会宣言》,选举产生了广东省农……[详细]
萧蓬云故居
  萧蓬云故居德香书室,位于温泉镇桃源龙桥村蛟龙围中。书室由萧蓬云于民国七年(1918年)创建。三间两廊,面积200多平方米的青砖建筑里,一切皆简朴清新,大门联“德薄疏才惭礼简,香茶淡酒答隆情”是书室主人立意之所在,因而吸引了县内及附近增城、龙门、清远、花县等地的学子达250多人到书室来读书治学。萧亲授国文课,萧沛珍、陈寿玲等承担其他课程。德香书室面阔三间20米,深两进10米,是一座砖、木、石结构建筑,其内厅堂开间甚广,以适应授业之需,天井较宽,为方便采光之用。萧蓬云故居鸾隐楼位于温泉镇龙桥村蛟龙围。此楼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萧所建,是一座石、木、灰沙结构碉楼建筑。在抗战期间曾遭遇战事。鸾隐楼面阔三间8.7米,深两间7.7米,三层高,坐北向南。楼正面以墙围作庭院,正面墙上灰朔塑花鸟纹图……[详细]
简家岗火葬墓
  简家岗火葬墓 位于南郊七星岗河南新村。1956年发现4座南宋火葬墓,墓 的地面都有灰沙砌筑的坟头,形式类同,但保存的残整不一。4座墓各用一个陶坛盛骨灰,其中1号墓的坟面保存较完整。坟头象一具棺材,前有祭台。坟头前端略宽,微向上翘起,长1.24米、宽0.74米、后宽0.7米,连基座高0.92米。正面中间有碑龛,嵌一块黑色石碑,高47厘米、宽30厘米。碑面正中刻“宋故考君简公墓”7字,正书。右行刻小字“维皇宋咸淳二年岁次丙寅十二日”,左行刻“庚申安厝于简家岗之原男□□□”。正对墓碑位置之下,挖有一个直径0.48米、深0.92米的圆坑,内埋一陶坛,满盛骨灰。陶坛为灰白胎硬陶,0一层黄褐色釉。全器分盖、身两部分:身圆形敛口,腹中部鼓直,饰双线弦纹2周,底内凹,有明显的后加痕迹;器盖仿塔顶形状,正中圆……[详细]
东平大押(典当博物馆)
  东平大押清代当铺碉楼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1号,紧邻当年明代东城门的城门楼。这座碉楼造型的当铺旧址建于清代,俗称为“大东门当铺”,是当时全市第二大当铺。与中山七路西门口的另一当铺旧址——宝生大押遥相呼应。东平大押现已变身为内地首家典当博物馆。东平大押建筑平面呈方形,北侧高五层,南侧高四层,建筑物外立面呈碉楼状。如今仅存当铺的仓库楼,四面都有开窗,窗口都是内大外小,花岗岩石窗套,屋顶建有女儿墙,使得整幢建筑外观上呈现出碉堡状,在1999年被定为广州市级文物。百余年前,400多家当铺林立羊城,以至于有“当铺多过米铺”之称。如今,其中大多已灰飞烟灭,在老城区仅存几座碉堡式当铺,让人留下印象深刻,位于中山四路与越秀中路交界的“东平大押”就是其中之一。屹立百年的东平大押,见证了羊城物事的兴、衰、荣、……[详细]
广州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
  民国广州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天文台文物点有新旧两处。旧天文台位于广州市今越秀中路125号内。新天文台在石牌华南理工大学内。1926年,时在越秀路的中山大学设数学天文系。次年2月,在越秀路校内建筑天文台,1929年6月落成。主要仪器有法国制天文标准时钟,15厘米口径子午仪、20厘米反射望远镜,德国制赤道仪各1个,气象仪器多种。这座天文台除供天文教学和研究外,还承担一部分全国天文观测工作。由于当时世界著名天文台多在北纬40度以上,而这座天文台位于北纬20多度,可以从不同角度观测天象,因而在天文科学与教学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天文台地面部分为一座长方形二层楼房,坐北向南,正面有数十级阶梯。楼房东侧为相连的六角塔形三层楼房,地下部分为一地窖。1935年秋,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迁石牌新校舍,再建新天文台于……[详细]
麻鹰岗建初元年墓
  麻鹰岗建初元年墓 位于动物园麻鹰岗。1956年发掘。这是一座圆锥形突顶砖室墓。深约5米。墓门西向,外接斜坡形墓道。墓室双隅砌筑,平面呈“中”字形,内分甬道、前室和棺室三部分,全长9米。前室方形,长、宽各2.8米、高3.26米,顶部呈圆锥形。室的左侧附一耳室,后面连接棺室,棺室长4.78米,券顶,后壁有龛。在棺室后端拱顶的正中有一砖刻“建初元年七月十四日甲寅治砖”13字,隶体。这墓早被盗扰,但仍留有较多遗物。出土有城堡、灶、壶、侍俑、案、鼎、三足釜、小盒、魁、瓶、熏炉等陶器和五铢铜钱;棺室内棺具人架无存,后龛内置一陶屋,位置未动;中部靠两侧有珠饰3粒和铜带钩、铜削、铁削、金耳珰、玉眼盖、玉鼻塞、玉柱形器各一件,位置凌乱;前端有石黛砚一件,应为棺内遗物。这墓应是合葬墓。陶城堡长40厘米、横宽41……[详细]
国民党一大旧址
  位于文明路215号的钟楼礼堂。原为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面积300多平方米。这里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诞生地,也是鲁迅1927年在中山大学任教时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钟楼的首层有一个平时不引人注意的小礼堂,面积300多平方米。就是在这个小礼堂里,曾发生过国共关系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部署国民革命事业。1988年旧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因钟楼的广场毗邻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委员会、广东妇女解放协会和农-动讲习所,所以成为革命-的重要活动场所。廖仲恺、何香凝、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林伯渠、陈延年、邓中夏、苏兆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