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旅游

桂林市文物古迹介绍

楚南会馆
  楚南会馆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县城中心古龙街10号,座东朝西,东、北靠县旅游局,西、南邻大街,是县城内唯一的清代古建筑,也是唯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91.32平方米。楚南会馆建于清光绪壬午年(1882年)。是当时居住在龙胜境内的湖南籍人士筹资所建,原是四合院,西边是戏台,南北是厢房,东边是神庙,神庙内原有菩萨五尊,解放前已下落不明,大门有石条阴刻对联一付“宫室虽卑,应识惟馨明德;衡湘在望,相逢好话家山”楚南会馆庙会日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民国县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改作临时监狱,解放初期人民政府也作临时监狱。1953年建立县文化馆后,用作图书室;1980年成立县文物管理所,作为文物展览场地使用,1981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静江府城地图摩崖石刻
  刻于城北鹦鹉山南山腰的《静江府城池图》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城图,反映了当时桂林城池建设的科学和险固。遍布桂林名山崖洞密集而众多的摩崖石刻,为我国南方城市所仅见。南宋末年,蒙古统治者兴兵进攻广西,素有“用兵遣将之枢机”的桂林,从南宋宝佑六年(1258)至咸淳八年(1272),历时14年时间,筑城防守。城池竣工后,便刻下此图。图高3.21米,宽2.98米。图上绘制了主要街巷和山川名胜,但以军营衙署和桥梁渡津为主,并且标有南定寨、戍军寨、戍将衙、望火楼、都作营、小教场、桂林驿、马军寨、右军寨、守兵寨等名称,展现一幅大军屯戍的军事重镇的图景。图额有记,详细记载了修城经过、城池尺寸和用工费料。该城图年代仅次于苏州现存的《平江府城图》。……[详细]
63、红军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楼
  红军楼,原名龙坪杨氏鼓楼,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乡龙坪村,建于清代嘉庆四年(1799年)。整座鼓楼建筑面积100平方米,进深10米、楼高10米,十六柱五重檐四角攒尖顶式鼓楼。一楼为过街巷,二楼为集聚、娱乐场所,是典型的桂北侗族过街鼓楼。一九三四年冬,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径平等侗族地区,红军-就驻扎于龙坪寨。-为了破坏侗民与红军的关系,派便衣特务半夜暗中纵火,红军中央--等同志指挥军民奋力灭火,抢救出了杨氏鼓楼和鼓楼以南大片民房,并抓获了纵火特务,于第二日当众处决;并向受灾侗民发放了光洋救济。解放后,侗族群众称此楼为“红军楼”。一九七三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市区中山北路96号(原桂北路138号),是一幢面积800多平方米的中式两层木楼房建筑。过去是黄旷达住宅及“万祥坊”。193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派李克农到桂林建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租下这幢房子作为办公用房。楼下为警卫室、值班室、办公室、救亡室;楼上为秘书室、会议室、机要室、电台以及周恩来等同志来桂指导工作时的住房。办事处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遵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政策,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团结抗日爱国人士支援抗日,作出重要贡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中山北路96号(原桂北路138号)。坐东朝西,3开间2进,长方形2层中式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原为黄旷达的万祥醋店房。1938年11月下旬李克农率工作人员……[详细]
平乐粤东会馆
  粤东会馆位于平乐镇大街56号,系住在平乐县城的广东籍人士为进行交往和商业活动而兴建。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建成,嘉庆十一年(1806年)重修,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复修。为砖、石、木结构,由前厅、天井、天后宫、厨房等部份组成。总面积496平方米。该建筑形似“回”字,四角四檐天面盖有黄色琉璃瓦,檐下四角为雕花吊檐档板,屋脊高0.5米,绘有一幅幅古代故事人物画像。历代重修会馆的碑刻共14幅也嵌入墙内。民国10年11月27日,孙中山北伐路经平乐时,曾应邀到此会馆参加广东籍人士举行的欢迎茶话会。馆中建筑上的雕画,在“文革”中被毁。……[详细]
66、普贤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贤塔
  普贤塔位于桂林市象山区象山山顶,建于明初,是一座喇嘛式三层实心砖塔。塔基为双层八角形,底层每面宽3米,基座面积55.2平方米。因第二层嵌有青石线雕的南无普贤菩萨像而得名。像高0.8米,上方横列“南无普贤菩萨”六字。塔身为圆宝瓶形,圆形伞盖,顶为两圈相轮。该塔远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剑柄或宝瓶,故又称剑柄塔、宝瓶塔。普贤塔是一座喇嘛式实心砖塔。建于明代初期。塔身第二层正北面嵌有青石线刻“南无普贤菩萨”。远看此塔, 像插在象背一支剑柄或置于象背一只宝瓶, 故亦有剑柄塔、宝瓶塔之称。此塔典型与周围山水相映成趣, 颇为和谐和壮观。2000年,普贤塔被列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灌阳县烈士陵园
  灌阳县烈士陵园灌阳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中心,占地面积15亩,修建于解放初期,是我县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县级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灌阳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在第二次革命战争中、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时期等历次革命运动中,无数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壮烈牺牲,留下了光辉业绩。特别是红军三次经过灌阳,数千红军英烈长眠在灌阳这块土地上。据调查统计,烈士纪念碑共收录革命烈士1553名,其中红军烈士1406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2名,抗日战争时期6名,解放战争时期92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47名,这些革命先烈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和怀念。……[详细]
68、花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桥
  在七星公园西面,横跨小东江与灵剑溪会流处。原名嘉熙桥、天柱桥,为石砌5孔,始建于宋。明代作过两次大修,因时值春夏,该处属郊外,山花烂漫,故更名花桥。1949年前,石桥部分桥墩下沉,桥栏崩塌。1965年整修后,桥全长134.66米,由水、旱两段组成。水桥宽6.9米,4大拱,拱圈倒映水面,状如满月,有“花桥虹影”美誉。旱桥宽5.3米,7小拱,水桥上建有风雨长廊。于花桥观景,山光水色,幽雅绮丽,让人心旷神怡。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观月,有月看水中映月,无月看桥孔影月。四孔临水,圆月可数,正是:花桥常有月,慧眼数团圆。……[详细]
独秀峰摩崖石刻
  独秀峰摩崖石刻位于桂林市秀峰区独秀峰,年代为唐-民国。独秀峰摩崖石刻,历经千年沧桑,从唐代建中元年起始,一直延续至宋、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经过考证的石刻共有163件,然而岁月流转,现存的石刻数量仅为104件。这些石刻遍布于独秀峰的四周,尤其以南麓的太平岩以及西面登山道至山顶一带最为密集,其中读书岩周围的石刻尤为集中。这些石刻内容丰富,包括书法、刻像、诗文等多种形式,不仅展现了桂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桂林山水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独秀峰摩崖石刻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接龙风雨桥
  接龙风雨桥位于龙胜县平等乡蒙洞村,1919年建,全木结构;每桥墩用两根断面为380×750毫米、の�4米的条石,呈八字形支撑;桥身一廊穿五亭,造型轻盈。蒙洞接龙风雨桥始雨桥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后受洪水之灾,1962年修葺复建完成,全长约64.8米,2017年被列为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接龙风雨桥具有独特的建筑特色,为榫卯结构,集亭、塔、廊、桥于一体,桥体多为石墩木面桥,桥下结构为石墩台,桥面多为木板,顶部翘角层次分明,它是侗族建筑艺术的集中展示,也是侗族文化的具体体现。接龙风雨桥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灌阳谢氏宗祠
  杉木谢氏建有“谢氏宗祠”(大祠堂)、“贞宇公祠”(小祠堂)、“彧之公祠”、“恩宇祠”等四座百年祠堂,如凝固的音乐、集成的艺术,仿佛历史风尘的标志和符号,多姿多彩,蔚为壮观。瞻仰古老宗祠,浏览碑文及功德内容,聆听一个个动人故事,让人心生崇敬之情。四座宗祠的背后,都记载、流传着许多鲜活的人与事,忠实记录谢氏族人倡导并践行的忠、孝、节、义等传统文化,同时宗祠中留存着匠人们的高超创作,古朴凝重,蕴含了极高的审美价值。其精美的雕刻和极具特色的铭文,承载着厚重文化和内涵,堪称“立体史书”。谢氏宗祠青砖黛瓦,恢宏气派。内部架构全为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铁钉,仅靠榫卯工艺,便可做到扣合严密、间不容发、天衣无缝、含而不露,透露着儒家思想的平和中庸;内蕴阴阳,相生相克,以制为衡,又内耀着道家思想的光辉,使用百年依旧……[详细]
桂林静江府城墙
  七百多年前,静江府(桂林)开启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筑城,以抵御来势汹汹的蒙古军队。此次筑城,历经四任主管,耗时十四年之久。扩建后的城墙北起铁封山、鹦鹉山,沿宝积山向南至今翊武路南端榕湖北岸,折而向东接漓江,再转伏波山、叠彩山链接铁封山,全长6000多米,高6-9米。静江府城池依山而筑,以山为壁,因江为池,灵活应变的特定技法体现了“以水为固、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筑城原则。其立体纵深,虚实结合,以防御为主的设计布局,代表了当时军事营垒技术的最高水平。2019年10月,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静江府城墙名列其中。……[详细]
逍遥楼遗址
  在今市区滨江路北段解放桥与伏波山之间。始建于唐,为唐代桂州城之东城楼,上置颜真卿所书“逍遥楼”石刻碑一方。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今陕西西安人,唐开元间进士,曾做过殿中侍御史、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后官至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其书法凝重实、雄健有力,独创一体,人谓之“颜体”。颜真卿并没到过桂林,相传此碑是据蒲州(今山西永济)碑石钩摹重刻。因置于东城楼,故此楼称“逍遥楼”。宋崇宁元年(1102)。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程节对楼宇重加修建,并改名“湘南楼”。现存“逍遥楼”碑阴的《湘南楼记》,记载了修楼经过和更名缘由。……[详细]
大正禅寺
  大正禅寺(九龙岩)大正禅寺位于县城西7.5公里的新街乡石丰村平顶山下,始建年代不考,乾隆三年,应参和尚重扩禅正寺,值田地若干亩,现有碑记。大正禅寺后方有一天然岩洞——九龙岩,此岩门不高,可容二人并肩而入,进洞后清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越数步往左爬上石阶,内有一台地,宽约90平方米,纵横卧着九条石龙,其身长2至3米,或盘或伸,体态圆圆,鳞甲片片,手触摸之,滑润冰凉,使人心畏,九条龙体,同一方向,往外延伸,形成九龙共首,真是天工巧设,天下奇观。近年来来此观光、烧香拜佛的游客络绎不绝,成为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详细]
桂林三花酒酒窖
  象鼻山山腹内有个三花酒窖,桂林三花酒很有名,这个酒窖至今藏酒千吨。三花酒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象鼻山景区象鼻山旁边。在四星级景区象鼻山公园内,除了著名的桂林市城市象征:象鼻山以外,还有水月洞,爱情岛,普贤塔外,还有就是这个三花酒窖了。但是酒窖并没有对外开放,据说就是一个大熔洞,而在三花酒窖的对面,有一个桂林三花酒陈列馆是对外免费开放的。据当地人介绍,这个三花酒窖内,储蓄了一千多吨的桂林三花酒。经常能在附近吻到酒香,而这个酒窖,历史悠久,在宋代年间,已经是官方的酒窖了。现在酒窖属于桂林三花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详细]
陈光烈士墓
  陈光烈士墓、纪念塔位于桂林市风景优美的七星岩下。1951年1月14日,中共桂林市委决定将陈光遗骨从就义处迁此安葬,并建纪念碑和墓园。墓呈圆形,混凝土洗米石结构,直径3﹒7米,高1﹒45米,墓围11﹒6米。墓前建有纪念塔,高约7﹒5米,正面镌刻烈士简历,环刻缅怀题词。陈光解放初期为桂林市工委书记,负责开辟桂林地下党的工作,建立中国共产党桂林工作委员会,并领导桂北游击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桂林北站铁路附近。陈光烈士墓位于市区七星公园普陀山西麓,墓分两部分,纪念塔和衣冠墓,被列为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灌阳云台寺
  云台寺云台寺位于黄关镇西北5公里处,建于唐代,规模宏大,原为县内的宏伟景观,建有龛佛四十八座,俗名四十八座脚奄。清朝后期到民国,寺庙一再被废,解放后,仅剩一片废墟。2005年,开始重建云台寺。云台寺供奉的神像是“寿佛爷”,佛名全真大师,相传农历二月初八是全真禅师的生日。于是每逢二月初八,远近村民来此赶集,梵香化纸,求神拜佛,形成盛大的庙会。但是由于二月初八正值当地农村春耕春播前夕,近年来,人们不再是烧香拜佛,而是购买农具产品,为备耕作准备。供奉神灵的庙会演变成今天灌阳最旺盛的民间节庆——农具节。……[详细]
张家古墓群
  张家古墓群位于张家镇东南面的曙光小学至和村东南面的大岭~带,全长约7公里,可见封土堆百余座,其中较集中的有荒头岭、大穴岭、莲花岭、大岭、银山岭等处。1974年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在银山岭发掘墓葬时,发现各墓排列整然有序,其形体同湖南等地楚墓基本相同。出土的随葬陶器主要有瓮、罐、瓿、杯(樽)、三足罐(盒)等;金属器主要有成套的青铜武器、铁制武器、五铢(钱币)和农业生产工具共1530余件(出土文物已藏于广西博物馆),经考证认定为战国晚期至秦汉时期墓葬。……[详细]
月岭村古建筑群
  古民居位于灌阳县城北面30公里的文市镇月岭村。古民居始建于明末清初,属典型的汀南式民居,是目前广西区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宅群落。月岭古民居三面环山,周围主要景点有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孝义可风”石牌坊;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催官塔”;“百岁亭”;还有“将军庙”、“古石寨”、“唐孔林墓”、“步月亭”和“文昌阁”等古建筑和“步月仙桥”、“步月岩”、“白驹岩”、“沙江晚渡”、“古井旋螺”、“上井石泉”、“双发井”等自然景观。神秘的大观园月岭村座落在灌阳县文市镇东北两公里处,迄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月岭古民居始建于明末清初,至今保存完善,是具有中原楚国风貌和和格调的建筑群。月岭古民居位于灌阳县城北面30公里的文市镇月岭村。该村是灌阳县第一大自然村,居住着约400户人家,居为唐氏家庭,至今一脉相传28代无……[详细]
荔浦修仁古榕
  修仁古榕位于修仁镇政府驻地。有并排古榕两株,两株老干横空,枝叶繁茂,四时浓阴蔽日。南株树干周长12.65米,树冠覆面积1647.48平方米,高约50米;北株树干周长13米,树冠覆盖面积1421.63平方米,高约45米。相传两株古榕已有500年以上高龄。为保护古榕,修仁镇人民政府于1986年筑护榕堤4段于古榕两侧,堤面平台设栏,供游人观榕休息,纳凉解暑。解放后列为荔浦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