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文物古迹介绍
佛来寺位于县城东筠(连)腾(达)公路约8公里陶家湾,湾内有山玛瑙岩,岩上有一天然石窟,深宽各约十米,窟顶岩石极为平整,窟内形成一极为宽敞的大殿。洞内有甘泉涌出,四时不竭。窟外侧有巨型石钟乳撑岩柱地,洞外岩顶绿树浓荫,芳草萋萋,山下有巨型溶洞和间歇潮涌泉。陶家湾外,清彻如镜的龙溪河缓缓流过。清乾隆五十二年,名僧如禅云游至此,露宿于石窟,梦“有佛飞来”。遂募众建寺,终成名刹。古来香火甚旺,为县人消夏避署胜地。由于年湮代远,累历沧桑,胜境沉埋。1993年,由筠州风物学会筹划,乡贤大力襄赞,台胞余富庠捐金,县政府拨款资助,并将重修佛来寺列入全县二十二项工程加强管理。此工程于1997年竣工,建成大雄殿、观音殿、地藏殿、禅楼、居士楼等工程,增塑满堂佛像三十二尊,其它服务设施相应配套。佛来山庄风景名胜曾在……
[详细] 大梁子兵营遗址位于筠连县筠连镇燎原村五组,坐东北向西南,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占地面积58449.9平方米,以土、砖、石筑成椭圆形城堡,东西径267.5米,南北径473.21米。分东、南、西、北四门,门墙上建有垣围、垛口。内有督军、将军指挥作战及家属居住的督军府,南北两队兵营营房,水井及训练场,围墙下有可双马并跑的跑马道。整个兵营占地面积大,气象恢弘、庄严,是当年清军湖南提督胡中和率领清兵在此抗击云南苗族叛军、保卫筠连的驻军遗址。现东、西大门残损尚存有原痕,南北门已无存,垣垛上留有多处枪垛可见,兵营营房、城堡已毁,督军府还有垮塌残痕。该遗址对研究筠连地方历史、清代军事设施,尤其研究清军名将胡中和等提供了实证,具有较高的军事、历史研究价值。为宜宾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筠连沐爱县衙署整座建筑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约为2380平方米,修建于明国三十一年,即1942年,整个设计为木构穿斗、单檐悬山式,小青瓦屋面,分别由前堂、后堂、下厅、廊房、围墙、大门组合而成四合院,前后堂分别为7间,相距6米,设计相似,左右厢房各4间,另有厨、厕、储物共6间,瓣后搭牵用四柱,面阔八柱,进深12.5米,通高6.5米,台基高1米,设有三级阶梯,院坝内设有凉亭、天井,和电影《抓壮丁》中的李公馆极其相似。随着年代的推移,大门和围墙已经荡然无存,木质墙体也开始出现虫蛀现象,部分墙体已被人们用砖加以补修,曾经的威严已不复存在,是2009年筠连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增的428文物处之一。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详细] 光明寺位于风景秀丽的巡司镇以北山上。此山虽不算高,但巡司镇可尽收眼底。据史料载,光明寺始建于元代,完善于明清,该寺因主供燃灯古佛而得名,文革初被毁。受益于改革开放、善于经商致富的巡司工商界及其它有识之士,于80年代中期即开始集资修复光明寺景区,在风景旅游建设方面成为全县之先导。人们登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的见义勇为爱民英雄“徐洪刚纪念碑”。沿石级而上,有洞窟可探,泥塑、石刻佛像可供瞻仰,寺前有壮观的山门,寺内建有三大殿、茶厅、亭台及其它设施。该景区比较重视绿化,菊花的培育为一大特色。深秋季节,秋菊满园,是筠连人游览光明寺的最佳时节。……
[详细] 金钟村寨子遗址,位于筠连县镇舟镇,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西倚高岩,面向东方,大约造于清代道光年间,为当地罗姓地主为躲避兵灾、土匪而修的防御性碉堡寨子。……
[详细] 玉壶井位于县城北侧人民公园内,为卡斯特地下河溶洞涌泉,流量0.36立方米/秒,水质特别纯彻(现为县城饮用水),冬暖夏凉。夏日若涉水入泉,其水冰彻入骨,故有“玉壶冰清”之说。景区怪石嶙峋,楼台亭阁及碑刻点缀其间,绿树繁花掩映其中,是夏日避署的上佳去处。玉壶泉水为饮用水中之上品。筠连姑娘的水色好,人们认为,是因为饮用玉壶泉水之故。玉壶井碑刻(筠连县)保护范围:玉壶井占地范围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详细] 平寨王爷庙位于筠连县腾达镇平寨社区,占地面积115.64平方米,坐东向西,据传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为祭祀水神禹王而建。外建山门墙,山门墙为砖石混砌,长约9.8米。砌以一方形大门和两上圆弧下长形门。大门横额作仿匾石刻:“南川巨镇”;门石柱刻:“光昭符黑水,垂拱照犀山”。庙为穿斗抬梁混构垂檐,悬山式小青瓦顶,三合土地面。面阔四柱三间,长约9.8米,进深三柱两间约6.5米,后延伸为戏楼。该庙对研究腾达船运历史及商贸文化发展有较大价值。……
[详细] 武德南华宫位于筠连县武德乡中华村五组,坐北向南,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占地面积415.2平方米,为悬山穿斗抬梁式结构,小青瓦屋面,建筑面阔6柱5间24米,进深9柱8间15米,东侧有砖砌围墙并有小圆门,内堂设有戏台,正堂摆设13尊泥塑菩萨,有二龙抱柱两根,龙柱有字刻但模糊不清,正门前有香炉一个,石碑立于道光25年(1845年)碑文记载有捐资人刘荣贤38两,朱李氏40两,主要内容为修初捐资功德。曾为广东会馆,见证了当地的商贸繁荣,它对研究明清时期川南商贸发展及建筑文化有一定的价值。为宜宾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筠连凌云关年代:明2012年,筠连凌云关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详细] 筠连五尺道(筠连县)筠连县在川滇交界的武德乡“幺店子”一带,发现一处古色古香、长约200多米的秦“五尺道”。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段长约50多米,宽约两米,为典型的秦“五尺道”遗迹。据介绍,新发现的这段秦“五尺道”,由石灰岩石板铺就。石板历经沧桑岁月的洗礼后,留下的骡马印痕和人行走后留下的印痕等清晰可见。1.柏杨村段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2.犀牛村段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详细]
闂傚倷鑳舵灙缂佽鐗撳畷婵堜沪閻偆鎳撹灃闁告侗鍘藉畵宥夋⒑閸濆嫷妲归悗绗涘洤纾归柟鎯板Г閻撴瑩鏌涜箛姘汗闁活厼鐭傞弻娑樼暆鐎n偄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