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旅游

西安市文物古迹介绍

户县文庙
  户县文庙位于户县东街近钟楼处路北。现为户县图书馆、文管会等机关驻地。创建于明洪武(1368~1398年)初年,以后屡有修茸或扩建。户县文庙现坐北面南,进深168.5米、前宽36米、后宽38.5米。旧有建筑照壁、牌楼、棂星门、泮池、名宦祠、乡贤祠、两庑、训导宅等均已拆除改建,现大门内图书馆系用西街武庙及原县署大堂的材料改建。现存古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有:献殿(戟门)五间六楹,进深9.04米、面宽17.17米,悬山顶,五脊六兽,斗拱用麻叶头;大成殿七间八楹,进深12.33米、面宽22.06米,歇山顶,九脊十兽,平伸科出一挑三踩,角科斗拱出角昂、龙昂;明伦堂五间六楹,进深13.2米、面宽19.76米,悬山顶(1984年东山墙重修后外观已呈硬山式),五脊六兽,平伸科出两挑双下昂;崇圣祠楼上的尊经阁三间四……[详细]
长安大兴国禅寺
  大兴国禅寺(原大兴国寺),位于长安西部兴隆乡,东甘河村东一华里处。据《咸宁志卷七词》记载,大兴国寺始建前曾是唐太宗的练马场,唐贞观元年(公元六二七年)建成兴国寺。寺南是堰渡村,北至侧坡村,全长五华里,有殿36座,僧人百余位,属皇家寺院。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与魏征等于兴国寺「显德殿」议治国方略,提倡「偃武修文」,遂亲赐修建大兴国寺。唐时寺院规模宏大,有「老和尚骑马关后门」之美谈。唐永徽元年(公元六五○年),薛刚因反唐曾藏身于寺内,寺西侧有瓦碴塔,高数丈,唐高僧玄奘法师自洛阳二次来长安,曾投身寺内并从瓦碴塔西行,所以该寺又以「唐僧取经第一站」而闻名于世。兴国寺在历史上曾几遭破坏。首次为宋末战乱所焚,清乾隆五十二年重建。同治年间因-又毁之一炬,第三次清光绪年间,由当地乡绅发心联合附近三十三村再建兴……[详细]
123、王季陵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季陵
  王季陵位于西安市鄠邑区玉蝉乡陂头村西南,东距渼陂湖约500米,传说为周文王之父季历之墓。季历系后稷13世孙,太王古公亶父第三子,时周族渐兴,向东发展,季历之兄太伯、虞仲逃躲至荆蛮,文身断发,让出首领地位。季历继位后,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归顺,周族强盛,号称“西伯”。后季历为殷王文丁所杀。武王灭殷建周后,追封季历为“王季”。现王季陵封土呈覆斗形,东西长41.4米,南北宽31.8米,高12 .21米,陵园总面积为7000平方米。其地上建筑早年已毁,惟于封土南约200米处尚存土阙两座,高约5米,间距75米左右。陵前西侧曾出土大量秦汉瓦当等建筑材料,说明曾有过一定规模的殿堂建筑。封土前有清初陕西按察司佥事张宗孟撰文碑及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碑石各一通。封土南200米处尚存土阙二座,高约5米、……[详细]
西安福宝阁茶楼
  宝阁茶楼座落于西安市中心德福巷首66号,距钟楼、鼓楼、城墙200多米,交通便利,环境幽雅,闹中取静,是都市人休闲的好去处。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一楼“聚福厅”由演艺亭、长廊、软包间组成,帷幔低垂,竹亭错列,喷泉环绕,古筝悦耳。二、三楼是徽派风格的小院和各具特色的小包间,“淑雅轩”、“玉人坊”、“秀水轩”是女性温馨的小天地,日式、欧式、泰式包间自然是感受异域风情的最佳去处;四、五楼是多功能大厅、创作室和按四星级标准配置的客房.福宝阁茶楼错落有致地安放着颇有收藏价值的茶书茶画、明清家具、屏风铜饰、陶瓷钱币、精巧古玩。别开生面的“大唐茶艺”表演使您能在品茗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在这里,舒适的环境、柔美的灯光、温和的色调让您感受那一片温馨和宁静;美丽的茶艺小姐为您奉上茶汤,让您领略绿茶的鲜爽,红茶的醇厚……[详细]
井勿幕墓
  井勿幕墓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上塔坡村西北150米,北10米到村中骨灰堂、西边20米到厂房,南30米到西部大道,东为耕地。据1988年普查资料:其墓墓面向东南,封土圆丘形,底径约6米,高2.5米。原墓碑、石供桌均毁于60年代。1981年10月重立硬山顶砖碑楼1座,内嵌青石碑,高2米,宽0.8米,碑身仅刻“井勿幕先生之墓”七字及“1981年10月立”年款。今普查,存在一硬山顶仿古砖碑楼,通高3.5米、长1.53米、厚0.72米。劵门高1.95米、宽0.82米、进深0.26米。碑上刻有:“井勿幕先生之墓,一九八一年十月重立”。碑楼前有一供桌,长方形青石质,长0.95米、宽0.55米、高0.63米。封土长7米、宽6米、高约3米,正面浮雕有花卉。井勿幕为陕西地方名流,辛亥革命先驱之一,为辛……[详细]
圜丘遗址
  西安圜丘遗址位于陕西师范大学南区校园内,原为师大体育学院所在。圜丘遗址,又名天坛或圆丘,元代以后始称天坛。西安圜丘初建于隋,唐代沿用了300年,比北京天坛早一千多年,是唐代祀天礼仪制度的重要实物证据,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1957年圜丘遗址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持了对圜丘遗址的发掘工作。遗址高约8米,为四层素土夯筑圆坛,白灰抹面,底层直径54米,第二层约40米,第三层约29米,顶层约20米,各层高1.5-2.3米不等。每层圆坛都设有十二陛(即上台的阶道),均匀地分布在圆坛四周,呈十二辰分布。午陛(即南阶)比其余十一陛宽,是皇帝登坛的阶道。圜丘遗址为唐代祀天礼仪制度提供了实物证据,也为研究我国礼仪制度的演变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提供了第一手……[详细]
鸿门宴遗址
  鸿门宴遗址位于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距秦兵马俑博物馆2.5公里,是骊山风景中最北的旅游点。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河,地处潼关通长安之要道,遗址前横着一公里长的峭塬,中间象刀劈似的断为两半,南北洞开,犹如城门,鸿门因此而得名。1985年当地政府在鸿门宴原址上建成了“鸿门宴文物管理所”,修复了“古宴台”,仿置了军帐,建筑了南北展厅和标志碑等。现存遗址用青砖砌成,十米高的旗杆上飘扬着杏黄色的帅旗,台子北面建了一座蒙古包似的军帐,门口高挂“楚高军旗”,帐内模拟当时的宴会场面,军帐用玻璃钢制成,里面塑有“项庄舞剑、樊哙闯帐、沛公逃席、范曾长叹”等场面,将鸿门的紧张气氛表现的淋漓尽致。相传,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刘邦先进关中,打败秦军,俘虏子婴,驻军灞上;而势力强大的项羽后进关中,驻军鸿门。项羽从谋士范曾……[详细]
丹凤门遗址博物馆
  丹凤门遗址博物馆位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南侧,里面保存了大唐时期的丹凤门门阙墩台遗址。另外还有当时的建筑材料如长方砖、方砖、板瓦、筒瓦、瓦当、鸱尾、铁钉、石夯锤等,及碗、罐、器盖、盅、枕、瓮、钳锅等日用器物。丹凤门是唐长安城的主要建筑,是大明宫的正南门,皇帝出入宫城的主门。此门共开设五个门道,上建有门楼,皇帝登基后多在此门楼宣召大赦天下,有时也在此举行册封、受贡等朝会活动。新建的丹凤门并非复建,而是钢结构上挂上板材做成的模型。此楼为三层框架结构,内部即是以原丹凤门遗址为主的博物馆,城楼上用以开展各种仪式活动。地址:西安市新城区自强东路585号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南侧类型:古迹博物馆游玩时间: 建议15-20分钟开放时间:9:30-18:00(17:00停止售票)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包含在大明宫国……[详细]
蓝田大福和尚碑
  蓝田大福和尚碑唐代“大福和尚碑”,在蓝田县厚镇东嘴村原空寂寺内。寺毀碑存。碑全高约5米,碑首高1.25米,碑座高1.20米,碑峰高2.55米,宽1.20米,厚30厘米。碑座龟形,碑首呈半圆形,碑额正中篆写“大唐故大福和尚砷”。阴面有线刻佛像。碑文2l行,每行60宁,全文共1228字。记载着大福和尚的生平事迹。阴面记载着渭南、蓝田两县知县把附近土地强迫划归空寂寺耕种的告示和七十多个给大福和尚立砷者的姓名。砷立:于唐代宗宝应二年(公元763年),“尚书员外郎陆海撰,安国寺沙门翟嵩书,刻字比丘实悟”。碑首雕刻。盘龙活灵活现。碑文行书,书法颇佳,大有李北海笔意。宋代陈思《宝刻丛编》、《京兆金石录》、王志沂《石刻题跋索引)、《关中汉唐存砷跋》、新风权《关中金石文字存佚考》等,均记载有此碑.清年初此碑被……[详细]
西安卧龙寺
  卧龙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据寺内碑刻载,卧龙寺创建于汉灵帝时(168—189年)。隋朝时称“福应禅院”,距今已一千八百多年。唐朝时,因寺内保存着吴道子在这里画的观音像,又称“观音寺。唐懿宗咸通年间(860年)和僖宗乾符年间(874年),先後在寺内建立石刻陀罗尼经幢。宋初有高僧惠果入寺住持,终日高卧,时人呼为“卧龙和尚”。宋太宗时(976—997年)更寺名为“卧龙寺”。卧龙寺历史上以禅宗道场为主,但兼传播其他宗派的经典、教义,被称作“各宗并弘道场”。如1922年,妙阔法师在这里讲解《唯识三十八颂》、《楞严经》等,1931年太虚法师开讲《金刚经》,1932年慈云法师讲《圆觉经》,1942年和1949年后,朗照法师任住侍,历讲《楞严经》、《法华经……[详细]
西安化觉寺
  西安化觉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唐天宝元年(742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的维修扩建,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巨大古建筑群规模。其建筑风格体现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汉文化的有机统一,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清真寺之一。全寺布局呈东西向长方形,南北宽约50m,东西长约250m,建筑面积约6000m2。全寺分五进院落,每进庭院均为四合院模式,由楼、台、亭、殿组成。其庭院布置可以说在中国清真寺中别具一格,与阿拉伯风格的堡垒式清真寺风格迥异。台湾著名作家柏杨称其为“世界上唯一中国式伊斯兰寺院”,它以清真寺的“另类”风格在中国清真寺中独树一帜。西安化觉寺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中国宫殿式古建筑群,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结晶,不仅是回族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汉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历史文化遗……[详细]
北留遗址
  周至县北留遗址位于西安市周至县广济镇北留村。遗址平面略为北宽南窄的梯形,南北约260米,东西约280~370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堆积厚1.2~2米,在遗址西部断面暴露有厚约1.5米的地层堆积,第2层为商文化层,厚0.5~0.75米,夹杂有少量陶片,该层下开口有灰坑等遗迹。采集遗物主要为陶片,多见夹砂褐陶、夹砂灰陶,纹饰主要为绳纹、附加堆纹、麦粒纹,可辨器形主要有罐、鬲等。鬲足与罐口沿与殷墟二期的同类器物形制相同,应属同期。北留遗址是此次西安市在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唯一一处商代遗址,面积较大,遗存丰富,保存状况良好。商文化遗存在关中地区发现较少,北留遗址为研究关中西部地区商文化面貌、商人的活动区域增添了新的资料,对解决商文化的性质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详细]
洪庆古墓
  洪庆古墓 位于洪庆街道庆华北区院内。据1988年文物普查资料,墓群面积数十万平方米。1953~1956年发掘秦、汉、唐、宋、元墓近200座。其中汉墓119座,多为小型竖穴土坑墓,有少量砖室墓;唐墓多为小型土洞墓。出土铜盆、镜、灯、印章、五铢钱;铁剑、刀、釜;陶罐、灶、仓及墓志和少量瓷器等,共千余件。新莽墓所出两件铜齿轮,较为少见。另于1956~1957年发掘唐独孤思敬夫妇墓、李仁墓、杨氏墓、吴韩氏墓等;1962年和70、80年代暴露汉、唐墓多座。墓群经过发掘,现所在处为庆华公司家属区。洪庆墓群是灞河下游地区经过考古发掘的少数秦汉至宋元时期墓群之一,延续时间较长,内涵丰富,为研究汉唐乃至宋元时期长安城东郊墓葬分布规律、葬式葬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2001年2月洪庆古墓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详细]
134、敬德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敬德塔
  敬德塔坐落于鄠邑区东南紫阁峪沟口内直距3·2公里处的一个山头上。敬德塔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宋代重修,虽历经千年的风雨和几次地震,仍然巍峨屹立。据省志载“宝林寺,在紫阁山,唐太宗敕建,尉迟恭监修。内有宝塔,高五丈余。”敬德塔为一座不知其主的实心葬骨塔,青砖结构,高约17米,七级四面仿楼阁形式,当地群众因传说该塔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敬德监修,所以俗称敬德塔。根据1987年在该塔西侧第5层塔中发现的一小石碑记载,该塔建于1092年,实为宋塔而非唐塔。《雍胜录》载:“紫阁峰在户县东南,旭日射之,烂然而紫;山形上耸,若楼阁然,故名。”山上有古刹,或云南山诸寺,唯紫阁峰寺为冠。明代王九思云紫阁峰有瀑布,景特奇绝。紫阁峰之北有黄阁峰,其南有白阁峰,峰顶常年积雪不融,其西有仙掌峰,等等,俯仰皆景。……[详细]
135、西寺沟
西寺沟
  西寺沟(又名“西寺峡”)位于秦岭北麓太平峪深处,沟道全长25公里,距太平峪入山口12公里,距西安50公里,地处秦岭北坡。沟谷西向,秋风送爽,高天云闲,山雀鸣叫,野花烂漫,青藤蔓草缠树,山高坡陡峰险,溪河清粼响石,壁崖夹道荫繁,农舍淡然,山野风凉,远足畅怀,山路蜿蜒。到西寺峡口处转弯直向北面,山石突兀,峰峦壁立,野树杂花,溪水潺潺。行约3里路,山势突变,一路拔高,秋日风凉,苍翠蔓延,高山之上,台地豁然。几户农家,隐居深山,寒舍老,山秋果繁。踏足梁上山巅,山野壮阔饱揽。西寺名扬,寺院不,秋高之日,登山望远,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登临山梁,四周山峰高耸入云,山脊舒缓绵延,北望圭峰山挺拔陡峻,形佳势胜。东临太平,紫阁万花山高,西望涝峪群峰竟秀,南望秦岭诸峰翠屏叠嶂。秦地风光,江山入画,秦岭形胜尽收眼底……[详细]
蓝田胡达明烈士墓
  蓝田胡达明烈士墓胡达明(1913年—1946年),蓝田县孟村乡人,1929年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任该校共青团支部书记。1931年夏,加入中国0。历任0陕西省机器局支部书记,西安市互济总会委员,为红军募捐,动员工人参加红军游击队。因叛徒告密于1932年被捕,1935年春因病保外就医。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后任省委职工委书记等职。1945年4月出席0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翌年9月,任豫鄂陕边区一分区的区委副书记兼军分区副政委。1946年12月2l日在解放柞镇的战斗中牺牲,寄柩于当地。l951年2月20日由其生前战友将墓迁原籍安葬,墓地占地约半亩,位于蓝田县孟村乡胡家村。四周花墙围绕,围墙大门上方有“胡达明烈士墓”六字砖雕:记述烈士生平的墓碑,矗立在书有“浩气长存”的碑亭之中。……[详细]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西安市。它是隋代和唐代的都城,年代约为公元582~907年。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发现于1956年,总面积约83.1平方公里。城址的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形式,由外廓城、宫城、皇城组成,并设有东、西二市。宫城位于外廓城北部正中,皇城位于宫城之南。城内街道宽敞整齐,有南北向大街11条,东西向大街14条。城址0土了大量建筑构件,还发现有多处隋唐时期的窑藏,其中仅何家村窖藏一处即出土金银器205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唐代金银器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一批。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的发现为研究隋唐都城的形制、布局和历史沿革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它的形制和布局,不仅成为中国中世纪城市的典范,对临近国家都城的形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家文物局)……[详细]
138、罔极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罔极寺
  罔极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关炮坊街路北,创始于唐神龙元年(705),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镇国太平公主为母后武则天祈福而修建的皇家寺院。寺名取自《诗经》欲报以德,昊天罔极之句,以表达子女对父母无限的孝思,称罔极寺。盛唐时居于大明宫与兴庆宫之间,在唐皇城内供皇室宫廷朝礼之用。唐开元八年,玄宗命拆兴庆宫和大明宫别殿,对罔极寺进行扩建,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唐玄宗改罔极寺为兴唐寺.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唐王朝与吐番立碑修盟,即历史上著名的长庆会盟,其结盟仪式即在罔极寺内举行(时名兴唐寺).现长庆会盟碑仍完好地保留在拉萨大昭寺内,凸显了罔极寺唐皇家寺院的地位.罔极寺为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圆寂后在此寺停葬。寺在明初重修,寺址从原长安城大宁坊东南隅,南移于唐安兴坊内……[详细]
姜寨遗址
  姜寨遗址〔概况〕姜寨遗址,于1972年9月发现,1979年发掘。包括氏族公社时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其址在县城北一公里处的姜寨村南,临河北岸上。是我国对新石器时-古发掘中,迄今所见最完整的村落遗址。遗址中间偏东有公路南北穿过,西北角极少部分为姜寨村所压,面积5万平方米左右。村南有临河,为天然屏障,东、北两侧有弓形环绕的围沟3条,是村落的防卫设施。村落分为居住区和墓葬区两大部分。沟内为居住区,中心是广场,广场四面各有房群,房门都面向中心广场。东南部临近围沟处的大型房子是氏族公众活动的地方。〔出土文物〕(1)房址,共120多座,其中属仰韶文化(为新石器时代文化,于1921年于河南渑池仰韶村首次发现故名,属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期包括不同时代的各种类型:半坡早期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半坡晚期类型……[详细]
紫阁峪大圆寺
  大圆寺地处西安户县终南山紫阁峪口大圆寺依山而建,环境清幽。是一处修行静养的好去处。公元前206年,此地曾是张良辞相隐居之地。汉明帝夜梦张良,受意建寺,名鱼盘寺,时公元71年。至今,此寺经历了近2000年来的波澜壮阔,汉朝僧俗近万人恭迎佛经的盛况、后秦国家译经场的一角、唐宋明高僧大德的辈出、清同治期间的焚毁、民国时的寥寥,先后曾名为鱼盘寺、大寺、大乘寺、大圆寺。建国以后,有尼师二人住寺,使佛教活动不缀。后遇文革,寺中六朝佛像、碑文等被毁。上续下觉师父,承续祖师遗风,三十余年来,领众在荒滩乱石间,坚忍不拔的修复、改建寺院。2010年夏,大圆寺的主要建筑均基本落成,初具规模 僧众们依佛制进行三个月结夏安居。期间,除早晚课不间断外,诵经、学戒、闻法、佛前大供等功课密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