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成都市旅游

成都市文物古迹介绍

佛儿湾摩崖造像
  佛儿湾摩崖造像,位于蒲江县白云乡桥楼村佛儿湾。造像开凿于唐代,现存49龛253尊。其中,大石香炉、禅坐窟、阿育王宝塔、七佛十菩萨龛、天龙八部、地藏菩萨与六道轮回极为独特,--魔女石刻造像为全国所罕见。1988年,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石香炉石刻,为佛儿湾中一整块岩石经雕刻而成。该香炉系圆雕,高0.9米,直径1.6米,炉口圆形,底部八只兽足支撑,再现唐代风貌。蒲江佛儿湾造像石窟属唐代,从损坏及风化严重程度估计,专家认为该造像毁于“会昌法难”。据龛像发现的清代妆彩残痕,专家推断清代以后该石窟逐渐被淤泥与荒草丛林湮没。1983年,佛儿湾造像石窟被发现,其宝刹庄严揭开神秘面纱,重见天日呈现在世人面前。2018年5月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成都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宝墩古城遗址
  宝墩古城遗址俗称“宝墩古城”,当地老百姓传说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孟获城”。经考古发现,宝墩遗址距今约4500-4200 年,为全国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第四大古城之一,是成都平原历史的“活化石”,古蜀文明的“主源头”,证明了成都平原是长江文明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心之一,有“长江文明之源、中华文明之光”的赞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址面积达276 万平方米。城墙中下部为堆筑,城内发现方形木骨泥墙建筑。新津县城西北五千米处的龙马乡宝墩村地形奇特,一马平川的绿野之上,像龙的脊梁一样耸起一圈不规则的忽高忽低的黄土埂子。埂内阡陌纵横,沟渠交错,在沟的底部和两侧,往往会发现砖瓦器物。千百年来人们对此熟视无睹,并未加以注意。 景点位置四川省新津县龙马乡宝墩村……[详细]
青城山山荫亭
  青城山山荫亭年代:1940年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青城山镇青城村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城山山荫亭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青城村(赤城阁 )西偏北1.8千米、青城山景区天然图画至天师洞之间,西距天师洞1.2千米,东离“天然图画”100米,是青城山最具代表性的“茅亭”建筑之一。该亭始建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占地面积42平方米,亭边长2.05米、对角线5.36米、通高6.8米,建筑面积26.8平方米。抬梁式木梁架、八角重檐攒尖顶,树皮屋面。保存较为完整。该亭在选址、建筑空间处理和艺术特色及与环境协调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成就;对于研究青城山道教的发展、演变,对于研究青城山道教建筑、特别是茅亭建筑的营建,具有一定意义。……[详细]
成都江西会馆
  龙泉驿江西会馆位于龙泉驿区洛带镇江西馆街,因主供许真人,又称“万寿宫”。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为清填川江西人联络据点,亦即同乡信馆,曾作为交易场所和镇政府办公场所。会馆坐南朝北,由门厅、前后厅及厢房构成,四合院布局,总占地1185平方米。门厅八架椽,屋前后用四柱,卷棚硬山顶,面阔5间23.7米,进深3间6.3米,通高8米。前厅硬山顶,面阔3间14米,进深5间10米;前厅后有戏台,卷棚歇山顶,长宽相当4.3米;后厅卷棚顶,面阔3间14米,进深2间6.5米。各殿均有雕花木构件,浅基,踏道已改修。2000年政府出资进行了全面维修,并复建了万年台。2006年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洛带镇文化活动中心。龙泉驿江西会馆为移民会馆建筑和移民文化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详细]
都江堰千佛塔
  千佛塔位于都江堰市北5公里灵岩山灵岩寺左侧。此塔为唐开元年间(713-741),印度僧人阿世多尊者重建灵岩寺时修建。为石雕堵坡式实心塔,通高3米,底径约7.5米,下设须弥式塔基,上置覆钵形塔身,共13层,下大上小,各层雕满结枷跌坐佛像,故称千佛塔。下三层佛像刻有莲坐项光,以上各层依次缩小。像高数厘米,精雕细刻,衣纹清晰,神态慈祥,总共约800余尊。塔顶饰莲花瓣两层,上置莲座,置铁铸释迹牟尼佛座像一尊。此像与石雕像风格不同,疑为后配。千佛塔在宋代很有名,诗人范成大有“五桥今日新知路,千佛当年旧缀名”之句。造型奇特,雕琢精细,为蜀中鲜见。景点位置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市北5公里类型:古迹古塔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门票。……[详细]
藏经洞石刻
  藏经洞位于灌口镇灵岩村9组灵岩山中。 藏经洞均为石刻经版青砂石质,上藏经洞在灵岩寺后陡崖间,为竖井砖砌地窖,长、宽均1.8米,深2.5米,1971年发现。下藏经洞在灵岩寺前竹林寺后,为洞穴,长2.9米,宽2.65米,深5.9米。清光绪初下藏经洞被发现,1931年邑人蒲春蔚于原址清理出大量佛经。佛经沿洞壁依次重叠,每版间垫唐开元钱币数枚。上藏经洞于1995年发现,发现后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清理,发现残存的经板约有160块,长0.8米,宽0.4米,厚0.04米。两面刻-,版侧刻经名、卷数、版数。在经板旁出土几枚保存完好的“开元通宝”钱币,由于经板长期重压及风化严重,导致无法揭取,因此采取就地掩埋处理。为了解唐代、清代宗教在该区域内的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地址:灌口镇灵岩村9组……[详细]
成都四圣祠基督教恩光堂
  成都市基督教恩光堂,初名英美会福音堂,1933年改名为四圣祠礼拜堂,位于锦江区四圣祠北街17号,其前身为加拿大基督教循道宗卫斯理会,至今有一百一十年历史。是成都市开放教堂中最古、保存较为完整的教堂,现存教堂已有80多年历史,是市内及郊县信徒比较集中的一个教堂。由传教士兼建筑师苏继贤设计监造,属德国巴伐利亚式建筑风格的教堂,该堂占地3000余平方米,使用面积1200余平方米,高约18米。1980年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后,相关部门对该堂进行了整修,1989年元旦正式复堂。2018年5月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成都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现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地址:成都市锦江区四圣祠北街17号类型:教堂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电话:028-86784598开放时……[详细]
麟凤村红军墓
  麟凤村红军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麟凤村2组火烧庙,东北距李金维家100米,此墓埋葬了1935年11月牺牲的红三十二军战士2人。1982年10月9日,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蒲江县文化局、民政局培修。墓坐西向东,梯形土冢,封土表面有护有水泥,冢高1.43米,长4.6米,宽2.96米。墓碑为长方碑,书“红军墓”,碑高1.41米,座宽1.1米,碑面宽0.7米,座厚0.39米,碑面厚1.1米。墓冢周围有围墙,东西长16米,南北宽12米,高1.4米。围墙内花坛宽1.2米,有铁栅栏门二扇,上面镂空“烈士”“陵园”4字,园内保留松树2株,沿墙种植柏树13株,幕后种植水杉4株,北墙外种植桉树6株。该墓是我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纪念意义。……[详细]
彭州龙兴寺
  彭州龙兴寺坐落在彭州市区,背负古城南联街坊,原是一座红墙环护,古柏参天,竹树葱笼,远近闻名的千秋古刹。龙兴寺千百年来历经沧桑,几度兴衰,先后五易其名,到20世纪40年代,共占地80余亩,地域宏敞,规模宽广,僧众100余人。主体建筑为天王、大佛、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四重,均排列在南北向中轴线上,布局规整,风格古朴,加上客堂、祖堂、戒堂、方丈室、僧房、五观堂等共150余间,是一组完整的佛寺建筑群。各殿堂房舍之间均有走廊连接,遮阳蔽雨,庄重美观,精巧实用,是川西平原上一座“十方丛林“,开期传戒的大寺,素称”七佛圣地“,享誉西蜀。地址:成都市彭州市龙兴北街类型:寺庙游玩时间: 建议2小时开放时间:7:00-17:00门票信息:门市价:10.0元……[详细]
130、颐庐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庐
  颐庐为四层中西合璧式建筑结构,整楼用花岗岩构筑,长、宽、高相等,体现出中国传统的“方正端庄”的特色。楼的一至三层为花岗岩料石券廊环绕,第四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宽大的门廊、圆弧状的护栏是典型的意大利庭院式建筑,门窗多用彩色玻璃。门楼正对面的墙上有三个圆形状的雕刻,代表“天时、地利、人和”,下面两侧左边雕刻有松树和仙鹤,寓意“松鹤延年”,右边雕着梅花鹿和蝙蝠,寓意“福禄寿三星”。两个六角形的翘檐小亭则是典型的中国的覆钟式建筑,造型别致,屹立在楼顶之上,金碧辉煌,绚丽夺目,黄色的亭顶正中的莲花宝座表示主人是佛教的笃信者。房顶平台方正宽敞视野开阔,站在上面鸡公山秀丽风光一览无余。清末贡生刘景向曾写《竹枝词》赞道:“峰回路转纡徐至,好景频惊入目初。楼阁连云看不尽,堂皇毕竟让颐庐”。保护范围:以现围墙为……[详细]
唐家窑包
  名称:唐家窑包年代:唐、宋 类别:古遗址 地址:玉堂镇凤岐村10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村10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3374.55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包周围遍地均是废弃的青瓷片和窑具、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品种分为瓷器和窑具两类,瓷器的器型可见碗、盘、匜、碟、注壶等。釉色有青、黄、酱、白和绿、浅绿乳浊釉等,以绿釉和浅绿色乳浊釉较多见,浅绿色乳浊釉的釉面均有细小的开片。窑具有垫板、垫筒、支丁、垫条。玉堂窑址对于研究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的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研究四川地区汉民族与藏羌民族的交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釉下彩发源地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详细]
何家窑包
  名称:何家窑包年代:唐、宋 类别:古遗址 地址:玉堂镇凤岐村10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村10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3374.55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包周围遍地均是废弃的青瓷片和窑具、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品种分为瓷器和窑具两类,瓷器的器型可见碗、盘、匜、碟、注壶等。釉色有青、黄、酱、白和绿、浅绿乳浊釉等,以绿釉和浅绿色乳浊釉较多见,浅绿色乳浊釉的釉面均有细小的开片。窑具有垫板、垫筒、支丁、垫条。玉堂窑址对于研究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的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研究四川地区汉民族与藏羌民族的交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釉下彩发源地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详细]
青城山上皇观
  上皇观始建于晋,明正德年间重建,清康熙五十八年再建。上皇观为木结构建筑,由前殿、正殿、山门、厢房组成,巍峨庄严。上皇观原为玄真观,是唐公主玉真和金华修真之所。安史之乱,唐玄宗幸蜀,专程来青城看望分别了四十余年的妹妹,并出资重建的玄真观。后来唐玄宗回到长安,被尊为太上皇,玄真观故更名为上皇观。清咸丰年间,上皇观中掘得飞龙铁鼎,重达千斤,是唐公主遗物。此鼎腹面铸六龙盘绕,其中二龙翘首相望,似欲飞升,其他部位满饰云纹花卉。腿铸兽头,掌心握宝,造型精美大气,且埋于地下千年不蚀,可见唐代冶炼铸造技艺之精。上皇观前,有公主手植唐杉二株,现唐杉高逾30余米,胸径145厘米,仍刚健多姿,生机勃勃。上皇观侧,原有金华宫,传为唐金华公主所建,后为前蜀王衍避暑行宫,今废。2020年7月公布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罗家窑包
  名称:东罗家窑包年代:唐、宋 类别:古遗址 地址:玉堂镇凤岐村8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罗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村8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3004.00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包周围遍地均是废弃的青瓷片和窑具,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品种主要为瓷器和窑具两类,有少量陶器,还可见少量外地窑口的瓷片。瓷器有碗、盆等器型,以碗最多。釉色有白、青、绿釉和绿、蓝色、浅绿色乳浊釉,以白釉较为多见。窑具主要有支丁、垫条和垫筒。玉堂窑址对于研究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的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研究四川地区汉民族与藏羌民族的交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釉下彩发源地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详细]
东刘家窑包
  名称:东刘家窑包年代:唐、宋 类别:古遗址 地址:玉堂镇凤岐村10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刘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村10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3191.19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包周围遍地均是废弃的青瓷片和窑具,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器物主要为瓷器和窑具两类。瓷器的可辨器型有碗、盏、钵、盆、罐、盘等。釉色有青釉、黄釉、酱釉和浅绿、绿色乳浊釉,以青釉、黄釉和浅绿色乳浊釉较为多见。窑具主要有支丁、泥饼和垫板。玉堂窑址对于研究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的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研究四川地区汉民族与藏羌民族的交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釉下彩发源地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详细]
成都十二桥烈士墓
  十二桥烈士墓位于成都市西门外文化公园内、二仙庵侧。1949年12月7日成都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将关押在成都将军衙门内的36位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和爱国青年学生,杀害于通惠门外十二桥附近。烈士中有共产党员杨伯恺、张大成、徐海东等,民主同盟和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于渊、方智炯、徐茂森及四川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学生余天觉和毛英才等。1950年1月建立烈士陵园。1949年冬,随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崩溃,国民党政府保密局秉承其最高当局的密令,将其在西南各地逮捕囚禁的共产党员、民主党派成员、革命青年和其他爱国志士全部秘密处死,这是继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疯狂进行大-之后,在成都制造的震惊全国的十二桥大惨案。十二桥死难烈士陵园,共有36座烈士墓。他们中有中国共产党党员14人、中国国民党……[详细]
东杨家窑包
  名称:东杨家窑包年代:唐、宋 类别:古遗址 地址:玉堂镇凤岐村9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杨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村9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1390.62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包周围的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品种主要为瓷器和窑具两类,有少量陶器。瓷器有碗、盘、注壶、钵、罐、盆等器型,以碗最多。釉色有绿、黄、白、浅绿、酱等,以绿色多见,釉面多有细小的开片。窑具有垫板、垫筒、垫圈、支丁、垫条,以垫筒和支丁最为常见。玉堂窑址对于研究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的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研究四川地区汉民族与藏羌民族的交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釉下彩发源地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详细]
青城山玉清宫
  玉清宫坐落在青城山丈人峰北坡。从圆明宫往西南上行里许即到。它古为天真观,祀天皇真人,载于清乾隆《灌县志》,古庙被毁。1938年成都慈善会在旧址上重建,取名玉清宫,有殿宇两重:上殿供奉吕祖、邱祖;中殿供奉祀宁封真人和药王孙真人。传说孙思邈晚年曾居青城山,并在此完成著名的《千金要方》。附近还有明代三官堂遗址。殿内有于右任先生1946年所题“玉清道院”匾额和刘咸荥、方旭等人的题诗。玉清宫环境幽静,在殿前平台上,视野开阔,可俯视山下百里平畴。抗战期间,陈铭枢将军曾来此游览,留下诗作:“虎据龙蟠毒雾封,迢遥寄恨上高峰。蜀中弟子新仍锐,东下貔貅怒发冲。”宫左保坎下有“莲蕊石”(天然砾石,形如莲花)。宫后有“天然泉”,传为天皇真人饮水处。……[详细]
西罗家窑包
  名称:西罗家窑包年代:唐、宋类别:古遗址地址:玉堂镇凤岐村8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罗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村8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1559.93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包周围遍地均是废弃的青瓷片和窑具,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品种主要为瓷器和窑具两类,有少量陶器,还可见少量外地窑口的瓷片。瓷器有碗、盆、盘、钵等器型,以碗最多。釉色有白、青、姜黄、酱、绿釉和绿、蓝色乳浊釉,以白釉较为多见。窑具主要有支丁、垫条和垫筒。玉堂窑址对于研究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的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研究四川地区汉民族与藏羌民族的交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釉下彩发源地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详细]
邛崃乐善桥
  一座古桥,串起了古镇的悠长历史。四川邛崃市平乐古镇的乐善桥,就是这样一座古桥,至今有130多年历史。在历史的进程和城镇的变迁中,乐善桥先后经过两次改建,从昔日的人行桥,顺应时代发展改建成钢筋混凝土交通桥,桥面比原来高了60厘米,原来的人行桥不复再现。今年初,平乐古镇进行了一项大工程,对乐善桥来了一次大整容,令乐善桥恢复130多年前的原貌,重新变成一座人行桥。整修后,钢筋混凝土的地面变成了石台阶,而桥两侧扶栏高1.4米,桥头的两边扶手上还有与旧时一模一样的石狮子。据说,乐善桥恢复人行桥的原貌之后,还能起到更好保护古桥的作用,减轻负荷后令其拥有更长的寿命。如今,乐善桥的昔日风采终于得以重现,恢复原貌的乐善桥唤起了人们古老的记忆,也成了古镇一大亮点。保护范围:以乐善桥桥墩为界,面积约为610平方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