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肇庆市 > 怀集县旅游

怀集县文物古迹介绍

怀城文阁
  怀城文阁位于怀集县怀城镇沿江东路,由文昌书院和文昌阁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576平方米。文昌阁又称文昌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八月,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竣工,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同治四年(1865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民国15年(1926年)作过多次修缮。塔高25米,分五层,塔体为六角形。门正上方书有“梯云”二字,每层窗口由下至上依次书“得禄”“桂籍”“参天”“文阁”等字体,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意。塔体每层檐下描有花纹图案,顶端铁杆上串有一瓷瓷葫芦,六角均装有翘首,工艺精巧。文昌阁前建有书院,称文昌书院,为县令谢君惠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所建。书院占地面积430平方米,有山门、庭院、正堂、厢房等。面阔三……[详细]
花石峰摩崖石刻
  花石峰摩崖石刻 位于怀集县怀城镇西25公里梁村和岗坪交界地方,分别镌在“望岳岩”(又称玉山)、“四门岩”(又称丹山)、“道士岩”(又称大沙石)三座石峰上,以望岳岩为最多。现存明至民国的石刻10多题,除两题为中楷诗文外,其余题刻字径均在0.3米以上,最大的达1米,以楷书占多,全是阴刻。在望岳岩,有明景泰四年(1453年)怀集教谕黄昭书刻的“玉山三洞”四个楷书大字;字径1米;有县内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中举的林凤来书刻的“南岩”二个楷书大字;有明隆庆年间当地秀才梁玧环题“通心岩”三字的石刻及其兄梁玧玳在明万历三十四年(1607年)描绘望岳岩风光的诗刻;有明万历二十三年到怀集当县令的夏获秋(四川举人)所题刻的“天地分时元有此,乾坤佳处更无双”的石刻,在其旁有2米见方的大楷“寿”字石刻;有民国……[详细]
邓拔奇故居
  邓拔奇烈士故居座落在怀集县甘洒镇永富村委会高富村中心,建于1805年。坐北向南,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传统式平房。面阔三开间。总面阔21.89米、总进深11.53米,占地建筑面积252.39平方米。邓拔奇(1903年—1932年),又名邓岗,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两广党组织的领导人之一。他出生于怀集县甘洒镇永富村。1922年秋,考入厦门大学。1924年,到广州参加革命。1927年,担任中共广西特委书记。1932年,调往广东东江特委工作,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2001年,邓拔奇故居被定为全县中小学“德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3年,邓拔奇故居被县法工委定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2004年5月,怀集县人民政府公布邓拔奇烈士故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1992、2005、2008年……[详细]
植启芬故居
  植启芬故居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永固镇宿安村委会码头村,建于民国初期。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三间两进,泥砖墙。总面阔6.67米、总进深13米面,建筑积约86.71平方米。植启芬(1925年—1948年),又名茜军。1925年9月9日出生在怀集县永固镇宿安村,并度过他的少年时代。1946年夏,经地下党组织介绍,赴香港达德学院学习。1947年,被派回粤桂湘边游击队,任广德怀人民--义勇队怀南队永固分队队长,在家乡发展革命武装。1948年7月15日,在怀城大较场惨遭敌人杀害,牺牲时23岁。植启芬故居对怀集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详细]
怀集县立图书馆旧址
  怀集县立图书馆旧址位于怀集县怀城镇解放中路68号(旧县政府大院内),是为纪念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建。始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民国二十四年落成使用,是当时广西省(1952年以前怀集县属广西省管辖)较早建立且有一定规模的县级图书馆之一。怀集县立图书馆建筑风格典雅大方,中西合壁的建筑特色,既体现了民族风貌,又吸收了外来文化;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纪念价值,是怀集县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文物资源,对研究怀集的文化发展史和城市发展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详细]
钱兴故居
  钱兴故居位于怀集县诗洞镇安华行政村凤南自然村,1995年11月,故居修复工程竣工,建筑面积380平方米。故居内设有陈展,图文并茂展示钱兴的事迹,包括钱兴使用过的生活、学习用品、题词、武器和遗物。1995年,钱兴故居被公布为怀集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怀集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4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被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名录,成为肇庆市国防教育基地,202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普济堂
  省港-委员会旧址位于东堤挹翠路与东园路交界处。原是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花园别墅,名“东园”,总面积2.5万平方米。省港-爆发后,1925年7月,在这里建立大-的领导机构——省港-委员会,-领导人苏兆征等在此办公。1926年11月6日,省港-委员会的房子遭帝国主义收买的反动分子纵火焚毁,历劫犹存的仅有1座门楼和红楼前的1棵大树。1984年政府拨款在原地重建了“红楼”。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济我梁公祠
  在怀城镇高凤村高凤小学旁有一座祠堂——“济我梁公祠”,她象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怀集县城,整座建筑艺术精美,是怀集县至今保存完好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古建筑。怀集原本古建筑颇多,只因破四旧思想影响而使大批古祠庙古楼堂毁于一时,特别是县城几乎绝迹,独遗下怀城文昌阁和济我梁公祠保存完好地见证历史。文革初期“济我梁公祠”被用作生产大队的粮食仓库,以确保交公粮和集体储粮之需,因此“济我梁公祠”保存了下来。“济我梁公祠”建于清光绪17年(公元1819年),次年竣工,是众嗣孙为纪念玄祖梁公乐善好施之美德,以期后人之效仿而建的宗祠,至今已有185年的历史。传说梁玄公为人仗义疏财,济困扶危,广行善事,为当地修桥筑路,功德无量,当地百姓尊称他为“济我梁公”,以后便演成了字号。济我梁公由于修德养性享寿一百零八岁,朝庭闻……[详细]
栏马山墓
  栏马山墓位于怀集县冷坑镇,蓝钟河和冷坑河交汇处的栏马山。年代为春秋晚期。1975年清理。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出土器物有铜鼎、铜斧、铜人首柱形器,人首较小,长条形柱身下端有插销孔,还有饰勾连云雷纹和方格组合纹的圜底陶罐。……[详细]
郑作贤故居
  郑作贤烈士故居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坳仔镇罗大村委会大浪村民小组,建于1918年。主体建筑坐东向西,砖瓦结构,硬山顶,石门框,布局后座比前座高,面阔三开间,三进两院一门楼。总面阔10.9米,总进深31.77米,占地面积346.29多平方米。郑作贤(1898年—1928年),原名郑作礼,坳仔大浪村人。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捕。1928年11月,在广州车尾炮台中心洲被-派杀害,年仅30岁。郑作贤烈士故居既保留岭南传统民居特色,又有欧陆建筑风格,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价值。2004年,郑作贤烈士故居被公布为怀集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 缂備緡鍠撻崐鏇㈠矗閺囩姷纾鹃柟瀛樼箘閺嗘柨顭跨拋瑙勫 44010602000422闂佸憡鐟遍幏锟�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