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旅游

宁波市文物古迹介绍

樟村四明山烈士墓
  樟村四明山烈士墓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樟村,始建于1944年12月,是为了纪念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由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四明特办和鄞奉县办共同发起,将李敏、徐婴、严培远等12位死难烈士安葬在现烈士陵园的右前方,并在墓前竖立“抗日反顽斗争死难烈士纪念碑奠基石”。1951年7月,浙江省第二军分区、宁波地区专署、鄞县人民政府在原址兴建烈士陵园,建起革命烈士纪念塔和一穴拱形圆墓,将12位烈士遗体重新移葬于墓内。后陵园及烈士墓陆续扩建、添建,现有拱形圆墓5座,长方形大墓1座,共安放有130余具英烈灵柩,现陵园占地面积达12800㎡,并开辟烈士事迹陈列室、烈士骨灰室和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大厅等纪念建筑。1963年3月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花果园庙
  花果园庙位于宁波海曙区月岛、月湖桥东,1999年9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点。现存建筑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18),由过街廊、台门、正殿等组成。台门槛板上 书对联“地接贺秘祠,祉邻忠定宅”。 据史志记载,此庙始建于宋朝。宋建炎时,杜恺将军护送宋高宗御驾到明州后,因病住在该庙内,当时庙内有两头安南(今越南)异兽,伴于杜恺左右,杜病故后葬于太白山,两头异兽亦死。据传淳祐元年,明州发生一场大瘟疫,杜将军抱着异兽显灵,遏制了瘟疫,民众为感谢他的恩德,为他立祠,并雕刻那两头人目羊头的异兽放置于门口。庙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重建。另传其处原为南宋宰相史浩宅第中的庙园,其庙神即为管理庙园的土地神,是月湖边上尚存的与南宋史氏有关的建筑。……[详细]
宁波总工会旧址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演武街,是大革命时期宁波总工会纪念馆,是当年总工会旧址。1926年夏,宁波工人总工会成立。在0宁波地委领导下,宁波工人总工会与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合法斗争。1927年3月,-反动派烧毁了当时设在钱园巷30号的工人总工会所在地。总工会不得已迁到江东演武巷二号。蒋介石发动4.12-政变,残酷镇压宁波工人运动,总工会-闭,工人运动领导人杨眉山等惨遭杀害。现经修缮,改名为宁波市工人运动纪念馆,二楼设立“宁波工人运动史迹陈列”,对外开放。宁波总工会旧址是大革命时期宁波总工会活动办公的场所,它标志着宁波工人阶级有着同反动派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光荣传统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在宁波的现代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地址:宁波市江东区演武街2号类型:纪念馆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门票信息:免费……[详细]
余姚大方岳第
  大方岳第位于余姚市阳明街道阳明社区武胜门路41-45号,据口碑相传,该宅系王阳明读书处,其父王华亦住过。从建筑结构看,该宅为明代建筑。大方岳第坐北朝南,由主楼及两翼楼组合而成,平面呈倒置“凹”型,主楼三开间,硬山顶。主楼通面阔8.72米,通进深8.09米,明、次间穿斗、抬梁混合是式梁架,五柱八檩,前重檐后单檐。东西翼楼各四间,外露一间,翼楼通面阔9.84米,通进深4.60米,梁架为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三柱五檩。整座建筑用材不大,装饰古朴。梁的断面呈圆形,瓜柱呈柁墩,下部呈鹰咀状,中柱上置十字拱,柱础为倒置毡帽式。大方岳第年代悠久,又为王阳明读书处,具重要历史价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泥垅岗战壕遗址
  黄泥垅岗战壕沟遗址位于鄞州海曙区章水镇大皎村下塘自然村乌龟岩的山岙之中。据当地村民介绍黄泥垅岗战壕沟是抗战时期国民党为了对付日军而挖掘的,日军进入章水以后,国民党为阻止日军进一步向村里入侵,在乌龟岩上挖掘壕沟,该地地势险要,视线开阔,是观察敌军的有力位置。壕沟为南北走向,全长约3千余米,宽1米左右,深0.6米,在壕沟的北面还有一座炮楼遗址,直径约2.3米,西面有二条支战壕,两条相距约10米。如今壕沟已废弃不用,上面堆满了落叶与树枝,有的地方已被填平。黄泥垅岗战壕沟遗址见证了日军侵略我国人民的滔天罪行,为后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实物佐证。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详细]
灵峰禅寺
  号称“第一灵山”的灵峰禅寺座落于宁波北仑区大碶街道的灵峰山窝岩上,西离宁波老市区20公里,东与“海天佛国”普陀山隔海相望,南和阿育王寺山峦相连、林海相接。是名闻遐迩的浙东佛教圣地。灵峰寺,始建于南北朝(502年-519年),之前有方士葛洪在此炼丹,北宋治平元年赐额“灵峰禅寺”, 经宋、明、清代,寺院不断扩建,在鼎盛时期(清康熙年间)拥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佛殿,三圣殿,-殿,客寮僧房等百余间。于60年代,寺毁殆尽,然遗迹尚存。1992年,宁波市府批准修复开放“灵峰寺”,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葛仙殿,圣母殿,丹井亭等。地址:宁波市北仑区大碶邬隘灵峰类型:寺庙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花岙兵营遗址
  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现有兵营遗址、遗迹多处,除了兵营遗址外,还保存有其他军事设施遗址,如练兵场、哨所、了望所以及可能是屯垦之用的梯田等;两大兵营一在濒水山岙,一在山上,前者机动性好,后者利于防守;包括其他设施的布点等,皆是因地设置,相宜安排。兵营设点隐蔽,在树木掩映下远观近视都不易发现;兵营-有寨墙,大门内有类似瓮城结构的过渡区;营房建筑均很低矮、体量小,两坡顶,卵石垒墙,茅草结顶;营房之间有些有地道,有些建筑有暗室,等等,这些都符合南明军队在险恶环境下的生存选择。张苍水兵营在花岙岛上分布甚多,以雉鸡山西南山腰与西北麓之雉鸡山兵营、高涂岙兵营规模最大,具有代表性。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丹城石屋及摩崖石刻
  丹城石屋及附近摩崖石刻,明、清,在县城西北0.5公里处蓬莱山山腰处,背山而面向东南。周围竹木葱郁。石屋实为几块巨石形成的石穴加以修整而成。其上覆巨石为顶,洞内右侧巨石作壁,左侧岩石上填充少量块石成壁。后壁隆起向外倾斜延伸。据道光《象山县志》载:“石屋岩面开敞如屋,其邃可容数百人。” 石屋附近原有八景,现尚存摩崖石刻多处:东侧30米小径刻“游春径”,东50米刻“飞霞洞”、“眠云坞”、“蓬莱胜景”等;坡上雨香庵西侧小池边刻“洗心池”,旁有“移情台”石刻,雨香庵北侧的小涧边,刻有“流华涧”。池上一直立崖刻有乾隆年间著名书法家钱泳隶书题记。其西南崖上有石刻“招鹤峰”。据历史文献记载,历朝文人墨士多登山游赏,且作文吟诗,至今留下不少遗篇。……[详细]
349、水北阁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北阁
  水北阁系清代浙东著名的学者和藏书家徐时栋的藏书楼,原址在海曙区西门外花池巷18号。徐时栋,字定宇,一字同叔,号澹斋,别号西湖外史,又号柳泉。自幼聪明好学,家有遗书数千卷,读之不足,又续有所增。他的读书处原在月湖旁,初名恋湖楼,又称烟屿楼,积书六万卷,毁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同治元年迁居西门外的城西草堂,又积书五六万卷,不幸于同治二年遭大火而付之一炬,次年在城西草堂故址重建新宅,继续收集藏书。因楼旁有条河,书楼在河之北,故命新书楼为“水北阁”,意在防火。阁坐南朝北,三开间木结构。1994年因城市拓展无法原地保存而迁建于天一阁,1999年辟为专门收藏新方志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详细]
张启钊旧宅
  张启钊旧宅位于余姚市兰江街道舜南社区笋行弄76号,坐北朝南。该宅的主人为余姚电力公司的经理张启钊,解放后属统战对象。该旧宅所有建筑都沿着中轴线分布,在中轴线是建门厅、主楼、后楼,中间用前后院隔开。两侧建翼楼,连接门厅、主楼和后楼。楼上用回廊宛转相通。环境幽静,整体布局井然有序。主楼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翼楼分布在主楼的两侧,各为三间,房屋建筑结构精细,转角廊轩有精美雕工。张宅在整体布局上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封闭式院落的格局,但在建筑结构上又带有泽派韵味。特别是主楼和翼楼形成的回廊式结构,在余姚地区颇有特色。张启钊旧宅保存较好,历史背景深厚,建筑形制独特。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七里屿灯塔
  七里屿灯塔位于宁波市镇海区甬江口七里屿岛上,同治四年(1865年)由英国人主持的浙海关税务司与清宁绍台道协同所建。占地面积2.5平方米。整体高度10.1米,灯塔内最早放入一盏植物油灯。塔身呈八角柱形,钢筋水泥浇注,塔底八角边长1.7米,从塔身到灯笼有内旋水泥楼梯。1872年、1924年进行过较大修缮,1995年,上海海事局宁波航标处因新灯塔建成使用,将原灯塔迁移安置在七里屿北边100处的岛礁边,作陈列展示供游人参观用。 该灯塔历史悠久,是我国乃至远东最早建造的灯塔之一,是宁波现存少有的有人值守的灯塔,对研究宁波港百年变迁历史有较高价值。2012年3月2日公布为区级文保单位。2013年3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汉章故居和墓
  陈汉章故居位于象山县东陈乡东陈村西北部古民居群中,2007年,陈汉章故居被列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汉章故居包括学圃堂和缀学堂,整体格局保存较好,学圃堂现作为陈汉章先生史迹陈列纪念馆。陈汉章墓位于象山县东陈乡东陈村姆岭洞水井跟山北麓,原为与妻妾合葬墓,四穴。四十年代末,墓室被挖掘,后又几遭破坏。现墓为县人民政府一九八三年拨款重修,坐南朝北,沿丹石公路南侧山坡筑阶而上。墓室由条石围砌,长宽各4米,高1.2米。正中立一墓碑,上 书-“陈汉章先生之墓”,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题写。1990年建纪念亭。陈汉章故居和墓,2017年1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门天后宫
  东门天后宫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嘉庆二十四年重建。1988年又进行了重修。宫坐北朝南,门楼连戏台、厢楼,与大殿合为纵长方形四合院落。大殿歇山顶,通面宽16.8米,五开间,进深8.77米,明间侧缝为七架前后廊,前廊露明,四架卷棚式轩廊。石板地面、门楼、厢楼硬山道混合构架。门楼五开间、五架梁、明次间前步为门廊,亦作四架卷棚顶,明次间辟大门,大门前置石台阶为进出天后宫之通道。厢房各三开间,四架梁。戏台名曰“今古观”,与倒座明间搭桁构筑,歇山顶、台子正方形。藻井作斗拱叠涩向上收缩。大殿、门楼、戏台皆有动物花卉、人物等雕刻,有较高的雕刻技艺。东门天后宫造作古朴,雕饰精湛,是县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天后宫。在宁波市范围内有如此规模的天后宫也不多见。……[详细]
354、芦山寺
芦山寺
    千年古刹芦山寺位于河姆渡原始生态区东北侧,始建于唐乾元元年(758)。北宋天圣七年(1029)由惠兰和尚重建。治平二年(1065)钦赐“芦山普光院”额名。其规模和影响,曾一度与天童寺、雪窦寺齐名浙东。  现存的芦山寺,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5290平方米。山门、藏经楼及两侧斋楼是光绪十三年(1887)守传和尚重修的建筑,大殿于1995年重建。大殿面阔19.6米,分五间,重檐歇山顶,盖琉璃瓦,四翼角高高翘起。寺前有一株苍翠参天的千年银杏树,径围须三人环抱。树旁有约240平方米的石砌放生池,水波涟漪,风景宜人,正如宋代学士舒亶《芦山寺》诗所述:“别开小径入松关,半在云间半雨间。红叶满庭人倚槛,一池寒水动秋山。”……[详细]
林村万安桥
  林村万安桥位于海曙区横街镇林村,据鄞县通志记载,该桥始建于宋,历代重修,现存桥梁为清代重建。因其为洞形拱桥,所以当地俗称洞桥。 该桥为双孔石拱廊桥,南北向横跨于浣花溪中上游。桥全长17.79米,桥面长9.4米,宽4.6米,南北两堍各设踏跺13级。桥上建有廊屋三间互道,其建筑结构明间为抬梁式,两次间穿斗式。木栅栏高0.67米,桥墩用长方形块石迭砌而成,结构严谨,制作精良。 该桥自清代重建后,一直未见改建或添建现象,是我区境内迄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桥梁之一。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详细]
356、金钟塔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钟塔
  金钟塔,位于奉化市岳林街道倪家碶村金钟山顶上,1987年2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钟塔,始建年代不详,清道光年间重修。该塔系多层砖石塔,八角七级,高22米,第一级用条石砌成,其上六级均为砖砌。每层腰檐都是菱角牙子叠涩,各层每面都刻有壸门。第四层南面壸门中有佛像一尊,拱手趺坐。塔身中空,塔刹特别高,别具一格,在刹座上有一方龛,四面也有壸门。龛上有一钟,钟上面有一杵,似为宝珠一类饰品,已毁。塔下,奉化江从大桥北流,至长汀折向东流,到金钟山脚又折向北去。而东来的同山余脉到这儿一折而南,再折而东。江水与青山互相萦绕,水光岚气,氤氲一片,而塔身浮现在花光绛雾之上,蔚成奇观,为市区东北一处胜景。……[详细]
357、长山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山桥
  长山桥位于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长山村小浃江上,1990年被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山桥旧名永济桥,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始建,涉舣舟架木以济不通。现存的三孔石拱桥建成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该桥全长45米,面宽3.8米,每孔净跨7.2米。半圆形拱圈,用条石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上置栏,条石栏板,方形望柱。桥南堍有永济庵亭,壁上嵌有明万历和清嘉庆修桥碑记各一方,碑文已漫漶。据《重建长山永济桥记》记载:“长山孔道,内则四乡,外则三戍,游徼铺驿,官军商贾,辐辏往来,宵旦不绝。”可见其历史上交通之盛况。 长山桥历史悠久,建造工艺独特,保存基本完整,在本地区桥类古建筑中具有一定代表性。……[详细]
上化山石宕古道遗址
  上化山石宕古道遗址位于海曙区鄞江村周家自然村,古道无资料记载,据采石资料为“明代”,是一处上化山石宕开采石块后的运送道路,据说,当时大石料需三十余人抬着重达上千公斤的大石,从宕口抬到山脚才能用木车运输。从山顶上化山宕口盘至村后山脚,上下落差达113米,古道四周遍布茂密的山林,并可见宕渣碎料厚积。现存古道全长563米有余,宽2.5米至2.6米不等,整条古道成S形,主要由碎石块铺砌而成。上化山石宕古道遗址的发现,见证了古时运石的艰辛,反映了鄞江地区劳动人民勤劳、智慧与结晶,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2010年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详细]
359、泥峙堰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泥峙堰
  泥峙堰位于海曙区横街镇溪下村赵家庄自然村剑峰山下,为四明山鄞西地区第二大水利屏障,是一座障庄家溪之水,阻洪蓄淡分流为作用的滚水坝。据谢国旗发表于《鄞州文史》第九辑的《鄞西古水利工程泥峙堰考》得悉,始于齐梁间为泥堰坝,至民国完全成为全石结构。 现存大坝呈梯形,南北向横跨于武陵溪与桃源溪段,长约45米,宽2.68米,东侧阶梯状,起牢固支撑作用,坝北侧设明暗渠以溉水以北田并配闸门。 泥峙堰历史悠久,是我区最早的大型水利设施之一,对研究我区乃至宁波的水利事业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详细]
镇远炮台
  镇远炮台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戚家山街道小浃江入海口的笠山南侧,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三台土夯筑,平面呈凹字形,长52.6米、宽9米、高4.8米,原设炮眼5孔、营房11间。清光绪十年(1884)置瓦瓦司80磅前膛炮1门,瓦瓦司46磅前膛炮2门,英国土炮2门,后增克虏伯12公分后膛炮2门,克虏伯17公分后膛炮1门。1936年从平远炮台移来克虏伯21公分后膛炮1门,2007年该炮台底座移至蔚斗小学旧址收藏。目前,炮台毁坏严重,炮台壁大部分已倒塌,西北侧两间三合土营房还较完整。1996年11月,作为镇海口海防遗址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宁波市北仑区戚家山街道(小浃江入海口的笠山南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