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旅游

宁波市文物古迹介绍

四先贤故里碑
  从龙山公园南大门拾级而上,进入“见贤思齐”月洞门,便可看见四座贤故里碑亭。这是后人为纪念汉代严子陵、明代王阳明、明清之际朱舜水、黄黎洲而立。严子陵碑和王阳明碑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5),朱舜水和黄黎洲碑均建于清末。碑亭均有亭额,子陵碑亭是“山高水长”,赞颂严子陵的品格和巍巍高山,万古长青;如滔滔江水,永不枯竭。联是“渺矣纶竿神汉远;依然城廓客星高”,大意是:他的踪迹缥缈,和东汉时代一样遥远;高风永垂,与余姚城廓一样长。王阳明碑亭’饿是“真三不朽”,赞颂王阳明立德、立言、立功,光耀史册。联是“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大意是:他的良知学说,丰富了儒家的经典学说;他的诞生处瑞云楼至今尚存,令人敬仰。朱舜水碑亭额是“胜国宾师”,赞颂朱舜水以明朝遗民受到异邦君臣尊重的德行。联是“东海蹈曾甘……[详细]
102、沙湖庙
沙湖庙
  沙湖庙位于慈溪市掌起镇任佳溪村,东南与灵龙宫毗邻,南临龙廷河,东距灵绪湖30米。该建筑坐北朝南,外观为单檐硬山顶砖木混合结构,总体布局基本呈正方形,南北长28米,东西宽26米,占地面积728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是砖石结构墙门、前殿、戏台、大殿。前殿与大殿之间为石板铺砌的天井,左右各设四开间偏殿,建筑之间互有墙垣贯连。 第一进前殿分三列,每列一间二弄,梁架结构用料较小,装饰简朴,每列前殿门外之墙各设1.6米宽的砖石门头。其中前殿左右正间宽2.8米,二弄宽1.5米,进深4.5米,北侧与偏殿相连,但不衔接;中间前殿正间宽4米,二弄宽2米,进深6.7米,北侧与小戏楼相衔接。 小戏楼为单檐歇山顶建筑,长、宽各4米,戏楼穹顶结构系用小木料组合构筑,用卷篷封顶,建筑规整有序,并饰花草浮雕。戏楼南侧与台门衔……[详细]
金鸡堰、金鸡桥
  金鸡桥、金鸡堰位于鄞州区塘溪镇邹溪村。1994年11月18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民国版《鄞县通志》记载:金鸡桥、金鸡堰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当时咸祥潮旱并灾,百姓多次-,当时的鄞县县令杨懿关心民疾,体恤民情,发动民众,兴建了金鸡堰。 金鸡堰位于大嵩江上游,堰南北横枕在来自崇山峻岭的梅溪与大嵩江交接处,坝上为溪,坝下为江,其坝既能阻沙入江,又能引水入南嵩河。堰之南面19.20米处为金鸡桥,东面8米出为金鸡堰的配套设施工程石弄碶,调节咸祥河水位,起防洪泄汛作用,供应咸详、球山一带水田灌溉和生活用水。 金鸡堰用石条和石块砌成,堰体坡度不大,原长21.50米,现因堰的两端被水田覆盖,现长12.35米,宽16.5米,高1.5米。200余年来,一直发挥着梅溪至咸祥河之间的引水,排洪,阻沙……[详细]
镇海后海塘
  镇海后海塘,东起巾子山麓,西北至俞范嘉燮亭,全长4800米,宽3米,高9.9米至10.6米,为夹石层石塘。东段1300米为“城塘合一”部分。镇海城北面海,为防海潮冲击,唐时海边曾有泥塘之筑,后圯。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县令唐叔翰动员民工修建石塘,石塘筑法仿钱江塘。嘉定十五年(1222年),县令施延臣和水军统制陈文率工役继续修筑,在塘上建“永赖”、“海晏”两亭。使塘全长达一千四百八十二丈五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倭寇侵犯,在拓建卫城时将北面1300米城墙与石塘相连,负塘而筑,后毁。万历元年(1573年),在新建已毁的北面城墙时,除加固石塘外,又将新建城墙紧贴石塘南面,使用城塘并联,以增加城塘厚度与牢度。由于海潮冲击不断,日久石松,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七月,飓风大作,潮……[详细]
吴杰故居
  吴杰故居建于镇海县城内,分为东、西两院,均为木结构建筑,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西院位于胜利路26号,建于光绪十二年(1886)。由前后两进及两厢房组成,建筑面积约440平方米。前进中轴线上建有台式砖雕大门,门房及左右两厢平房相连。正屋为三间两边弄高楼房,通面阔16·35米、进深8柱约12·16米。屋柱、梁架全用串斗式。有阔檐楯,枓拱、月梁等结构均精雕细琢。前后石铺明堂,后明堂布置花坛。原有西偏平屋三间为厨房,因开拓胜利路被拆。后进为花厅,高平屋三间,两厢偏房,明堂布置花坛,门窗等构件较为新颖,为吴杰会客宴请场所。东院位于人民路36号,为吴杰复职后所建,时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建筑面积572平方米。由两个单元组成。前幢为幕僚用房,座东面西,进深4博的楼房4间,外有门楼,屋前有甬道通……[详细]
106、井山庙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井山庙
  宋末泉水葛氏析居水车,于元致和戊辰年(1328)建“井山庙”,塑葛仙翁像于井座上。清顺治辛丑年(1661)清政府为断绝郑成功粮草,颁布迁海令,百姓内迁,祠庙被毁。康熙庚戊年(1670)村民复归故里,葛氏爰合陈、潘、谢四姓,重建斯庙。乾隆戊申(1788)陈元培父塑神像。井山庙位于水车境内东岸的一座小山山顶上,山上树木茂盛、郁郁葱葱。 “井山庙”现存的布局应是清早期的风格,但有少数构件当为元明遗物。 井山庙建于山顶,台门座北朝南,单檐硬山顶,建筑面积180平方米。立颊单门,用人余塞板构筑,石门槛一道。 正殿歇山顶,面阔3间,通面宽9.8米,通进深8.6米,东首垂脊无存,正脊堆塑麒麟,祥云宝珠顶脊饰。7架梁前后单步梁。檐廊用卷棚顶,柱头科用偷心造,昂上复置一斗三升,承托挑檐枋。明间平身科用4攒,檐……[详细]
宁海文峰塔
  位于宁海县跃龙山,是建于明末的砖塔。塔高32米,是六面九层空心砖塔。每层塔檐均为菱角牙子叠涩,每面都有一道拱券门,每层都有壁龛。矗立于宁海跃龙山之巅的文峰塔是跃龙山中最为显眼的古代建筑物。它乃是跃龙山中心躯干地,也是游人步入跃龙山公园进口处、由低仰望山顶的视线终点。文峰塔建于明万历壬午年(1582),为弘扬先贤精神,重振宁海“文风”而建造。塔身为8层,高22.6米。1861年,塔顶遭雷击而塌方,清同治十年(1874),县知事王耀斌、余庭训倡修,由监生谢璇辉捐款,禀生吴吉监修,军功刘开拜为监督乃修成此塔。此时塔身增至九层,高24.5米。1915年文峰塔复遭雷击,塔顶殆毁,不曾修复,年长日久,风雨剥蚀,多有损坏,有朝夕倾圮之虞。宁海县人民政府于1982年12月,将文峰塔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详细]
王守仁故居和墓
  故居地处余姚城区传统历史街区武胜门路西侧,阳明东路以北。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达4600多平方米。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反映出明代浙东官宦建筑的一些典型特点,用材粗壮、气势恢宏,各幢建筑结构严谨,按中轴线对称分布,主次建筑分布有序,饰件素雅。整个故居既给人以庭院深深之感,又不失端庄和典雅之气度。故居建筑自南至北沿中轴线分别为门厅、轿厅、砖雕门楼、大厅及瑞云楼、后罩屋。其中,砖雕门楼系仿木结构建筑,四柱三间,柱为石质,所饰砖雕斗拱、翘昂、面砖雕刻细致,工艺精湛细腻,体现了当时砖雕技艺的水平。大厅--“寿山堂”系三开间高平房,高大宽敞,结构古朴大方,用材粗大稳实,构件装饰严谨。寿山堂内明间廊下挂有姜东舒所书的“真三不朽”匾,这是历来对王阳明一生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皆居绝顶的确切评价。出……[详细]
张人亚故居
  张人亚故居位于宁波市北仑区霞浦街道,霞南村霞南东路19号,当地人称“祠堂后”。据房主介绍该房建于清中期,为三合院式建筑。1898至1914年间张人亚生活于斯,院内现有正房一进,东西厢房各一座。院落四周院墙围拢,朝南开门,在南墙中段有墙门一座。墙门以条石为框,上承砖作仿硬山顶门楼。正房一进,坐北朝南,为一硬山顶平屋,计有三间两弄,并两头出厍,各有厍房三间。正房梁架为穿斗式七柱七檩。东西厢房皆为两层重檐楼房,各有三间一弄,并与厍房相连而排成一列。厢房山墙檐角上翘形成三面坡。厢房屋面为悬山顶,梁架为穿斗式五柱五檩。东西厢房一层皆向后建有披屋。院内建筑皆以条石为基,并用块石铺地。其中西厢房南山墙拆除马头墙改为普通山墙,南一间一二层皆有改建,其中一层檐改建为水泥平台,二层前墙改为砖墙。南二间一层檐改建……[详细]
芦家桥遗址
  芦家桥遗址位于海曙区古林镇三星村上下陈自然村,东距芦家桥约150米,土名庵基盘。遗址东面延伸至芦家桥民宅下,西面大体以上下陈村民宅东墙为界,南端距段梅公路约13-85米不等,北端由河北岸向北延伸至鱼塘和养鸡场后院,已位于古林镇三星村上下陈自然村,东距芦家桥约150米,土名庵基盘。遗址东面延伸至芦家桥民宅下,西面大体以上下陈村民宅东墙为界,南端距段梅公路约13-85米不等,北端由河北岸向北延伸至鱼塘和养鸡场后院,已探明的遗址总面积24000米2,由东、西两个区块组成,二者相距30米左右。其中西区东西长约220米,南北宽10-168米不等,面积22000米2;东区因向东北延伸至芦家桥旁密集的民居下,已探明南北长约80米,东西最宽处32米,面积约为2000米2。经2009年上半年的勘探,芦家桥遗址……[详细]
111、学士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学士桥
  学士桥位于大隐镇里埠头村,是座石砌平板多孔梁桥,又是一种漫水桥。南北横跨于里埠头村与学士村之间的溪河上。桥宽l.95米,全长70.3米,它不仅是余姚市最长的古桥,而且建筑风格独特,除两岸桥堍外,共有桥墩十三个,桥孔十四个,桥墩用规整的条石错缝砌叠,西端砌成分水尖,以减少排洪阻力,又不易被漂流物撞击、缠绕。桥梁两端用条石垫铺台阶,桥面由平铺于两边的长条石和长方形石板组成,桥面刻有“五福捧寿”、“平升三级”等寓意吉祥图案,以表示人们对生活寄予美好的希望。中孔桥板东侧镌刻“清咸丰四年集资重建”字样。宽阔的水面、狭长的桥梁,两侧不设置栏杆,它适用于洪水易发而时间短,又无条件或无必要造高水位桥梁的产石地区,是一种中水位漫水桥。漫水桥是我国桥梁中的一类,山洪暴发时.洪水可以无阻地漫溢桥面而过;洪水退却后……[详细]
溪隐庄古遗址
  溪隐庄古遗址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水井底隔山土地堂。根据宁波出版社出版的《范钦评传》载,范正辂葬鄞西水井底溪隐庄,土名隔山。范钦《天一阁集》有“溪隐山庄”诗多首,庄后有范正辂墓,范正辂正是范钦的后裔,所以溪隐庄无疑是范钦官场失意后的隐居之地。现溪隐庄地面建筑已毁,但遗址仅存的地基遗存已足够证明这里曾是庄院。今可见遗址中有前后三个基址,且后挡土墙较高,墙下中心有水池,整个遗址占地面积约1365平方米,现遗址表面已改为竹林。 《明实录•世宗》卷四百八十九页载:“嘉靖三十九年十月壬子……吏部覆言:‘钦被劾,罪当行勘;伊志履任方新,当责其后功’。得旨:‘伊志留用,钦回籍听勘’。”那时范钦才55岁,而从兵部“副尚书”级别时被人诬陷落职,虽未正式定罪而“回籍听勘”。这是范钦在……[详细]
113、岳林寺
岳林寺
  原位于岳林街道文化广场址,现已搬迁至长汀村,正在建设中。为佛教祭祀场所,始建于梁朝大同二年(公元五三六年),宋崇宁二年(公元一一0三年)赐御书“崇宁阁”匾额。总占地面积约90亩,为五进寺院,正面宽约110米。第一进为山门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供奉弥勒和来自缅甸的汉白玉石雕佛像。第二进为天王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主供菩萨待定。第三进为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高约15米,正在建设中。第四进为弥勒殿,第五进为藏经阁,尚未动工。在三门殿和天王殿之间有龙眼池,池水四季不涸,内养鱼、乌龟、螺蛳,池上架有契此桥。在天王殿的南北侧分别有重檐歇山顶的鼓楼和钟楼,方圆十里能闻钟声。寺的两侧均为厢房,寺前有七座石塔。  岳林寺为弥勒化身布代和剃度和圆寂之所、举世闻名的……[详细]
宋徽宗御笔碑
  宋徽宗御笔碑位于海曙区集仕港镇广德庵内,2005年4月5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共二通,前一通碑额为“省降御笔”四字,立于宋政和八年(1118)。其内容为楼异(宋明州太守)关于废广德湖,填湖造田的奏请及圣上(徽宗)的批复。该碑通高2.80米,宽1.12米,厚0.29米;全文16行,每行20字左右;碑首呈漫圆形,正中长方框内阴刻“省降御笔”四字,四周雕琢一对高浮雕无角蟠龙,龙头朝下,龙体鳞甲圆浑滚转,颇具气势。碑体两侧线刻盘旋缠绕的云龙花边,十分精致。碑文自上而下分段书写,下部字迹大半漫漶难识,上部清晰可读,后一通碑额为“御笔”二字,立于宋政和九年(1119),碑文内容为宋徽宗给当时明州太守楼异的敕谕与楼异为建造高丽使馆之事。此碑通高1.37米,宽1.10米,厚0.29米;全文13行,每行……[详细]
星光沈氏宗祠(沈光文纪念馆)
  沈氏宗祠(沈光文纪念馆)位于海曙区石碶街道星光村。1992年9月3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沈氏宗祠位居街中心,周围有保佑观,曲辕坊,瑞光楼,常乐寺等历史遗迹。宗祠黑墙青瓦,乌漆台门。大门朝西,门楼瓦脊呈元宝形而微翘,两头刻有吉祥图纹。黑边白墙嵌立体篆书“沈氏宗祠”。宗祠原有头门、中厅、大厅,通进深28.4米,宽12.90米。现头门、中厅已圯。其地面由石块、石板、错逢平铺成或改为绿地。仅存的大厅为三开间硬山造,通进深9.30米,中间为抬梁结构,共有立柱18根。中间前2根立柱柱脚为青石制莲花状,其他均为一般形状。大厅屋脊突兀,中间立砖雕一“福”字及图案。墙檐高翘,檐头镌有万年青,太阳花等纹饰。厅正中塑有沈光文立像,高3米,用花岗石雕琢而成。塑像手持书卷,坚毅肃穆,站立在海礁之上,面向前方凝目……[详细]
下梅林庙
  下梅林庙,坐落在龙山镇邱王村村东,是个庙中有庙的奇庙。“奇庙”因纪念抗倭英雄戚继光而得名。内庙称“少保胡公庙”,设在殿宇内。少保,即戚继光;胡公,即胡宗宪。庙宇东首堂屋是“少保殿”,塑有戚继光神像及其心爱坐骑,一匹两蹄腾空的红鬃烈马。1129883340.gif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进犯宁波等地,史称“慈溪焚杀独惨,余姚次之”。翌年八月,倭寇800余人由浙西窜犯浙东,强占海防要地龙山所。已任浙江都司佥事和参军的戚继光率军配合其他几路明军与倭寇作战,但明军一触即溃,在这关键时刻,戚继光急忙跳上一块石头,一连三箭,将3个倭酋射倒,这才转败为胜。几个月后,戚继光又在龙山与倭寇展开血战,再次取得胜利。从此倭寇再也不敢骚扰慈溪三北一带了。 龙山人民为感恩戚继光,在邱王村建庙纪念。但好事多磨……[详细]
张苍水纪念馆(张苍水故居)
  张苍水故居,位于宁波海曙区苍水街,2005年归入杭州张煌言墓,被浙江省人民0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称为张煌言墓(含张煌言故居)。张苍水(1620-1664年),名煌言,字玄箸,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能文章,善骑射,好论兵事,曾官至南明兵部尚书。顺治二年(l645年)清兵南下攻陷南京后,他同浙东义士钱肃乐、董志宁等一起组成一支数千人的武装在府城隍庙起义抗清,他拥立鲁王朱以海监国,后,与郑成功军配合,协同作战,辗转于苏皖浙闽一带。1658年,他的部队溯长江而上,连续攻取四府三州二十三县,后遭清军重兵攻击,部队溃败,不久再招旧部,继续南征北战,抗击清军。康熙三年(l664年)闽战一役遭受重伤,遂散兵隐居象山县南田悬岙岛,却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清人礼待劝降,坚决不……[详细]
黄家墙门
  黄家墙门,即黄徵义住宅,位于余姚城内管家弄100号。黄徵义为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第五世孙,字仲治,号平敝。从小聪颖过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中举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中进士,曾任从化知县,任满以病重告归,杜门不预外事。晚号鹤石山人,著有《鹤石山房诗稿》。黄徵义旧宅坐北朝南,沿纵轴线自南至北依次为门厅、正厅、后楼、后罩屋,通面阔均为19.55米,各分五间。门厅为楼房,通进深5.50米,穿斗式梁架结构,用五檩、三柱;正厅通进深9.75米,明间梁架结构为抬梁式,用八檩、五柱,山墙呈马鞍形,明、次间前后有廊,前廊为船棚形顶、轩梁、平梁及雀替,均雕刻精细;正厅前的庭院深5.80米,紧靠正厅明间后有座门楼,深0.95米,连石框通面阔4.20米,高达5米,砖石结构,檐下有砖雕、斗拱,门楼两翼围墙向东……[详细]
119、宰辅第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宰辅第
  宰辅第位于余姚镇南河头保庆路,是明代大学士吕本(阁老)故居。吕本(1503一1587),字汝立,号南渠、期斋,早年曾拜谢丕、倪宗正为师。嘉靖十一年(1532)中进士,二十七年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大学校长)。次年廷推阁员,吕本被明世宗特选以少詹事的身份入内阁办事。二十九年,晋升为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三十年晋礼部尚书。三十三年进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三十五年加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主管吏部事。次年晋光禄大夫,兼太子太傅。宰辅第坐北朝南,沿纵轴线依次为门厅,轿厅、正厅、宝纶楼(御书楼)。每厅前均有围墙,正厅前有门楼,把庭院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庭院。里院中心有甬道,正厅两侧有套楼,外院东西两侧各有厢楼七间。轿厅通面阔26米,分七间,明间脊檩枋上置一斗三升斗棋二攒,支撑脊檩。正厅通面阔20米,分五……[详细]
镇海鼓楼
  鼓楼又名镇海楼。位于镇海区招宝山街道境内,东濒镇海中学,南临镇海古濠河,西接镇海龙赛医院,北连鼓楼广场。是古县城军事建筑的一部分,主要用于瞭望和报时,为当时城中较高的建筑物。鼓楼,始建于明洪洪武年间。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倭寇及海盗入侵,信国公汤和拓建定海卫。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定海卫指挥使刘澄为便于观望军情,筑现鼓楼。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建。楼内设置更鼓、铜钟、漏壶(古时一种计时器)等计时、报时设施,每天按时辰击鼓报时,使城内外军民得以知昏晓、时作息。还榜示四时节候于楼上。楼下为拱形通道,以2米长弧形条石砌成拱顶,离地5米。通道南北洞门各勒石额,南书“朝宗古迹”,北书“东南屏翰”,以记传说中宋高宗南渡时“秉圭辑瑞于此”的故事和镇海在海岸防御中的重要军事地位。台基高5……[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