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旅游

宁波市文物古迹介绍

王守仁讲学处
  在余姚城内的龙泉山上,有王阳明先生的讲学处--中天阁。中天阁初建于五代,取唐代著名诗人方干《登龙泉山绝顶诗》中“中天气爽星河近,下界时丰雷雨均”之句,名之为中天阁。这里环境幽静,绿树参差掩映,光影斑驳。春月桃花似笑,夏日榴花似火,秋月桂香浮动,冬月腊梅怒放。遥对南天,一览无余,确实是一个读书做学问的佳境。明正德年间,由大儒钱德洪开辟为讲堂。正德末年,王阳明归余姚祭扫祖茔,被钱德洪、夏淳、范引年、诸阳、柴凤等七十四人迎请到中天阁,拜王阳明为师。嘉靖初年,王阳明丁父忧家居期间,定会期开讲于中天阁,规定以每月的初一、初八、十五、廿三日为王阳明先生亲自开讲之日。每遇开讲之日,听讲者多达300余人。其他日子仍由钱德洪主讲,讲授王学,学生们称钱德洪为教授师。王阳明还为学生订立学规《中天阁勉诸生》,亲自书……[详细]
十三洞桥
  十三洞桥位于海曙区集士港镇湖山村董家自然村,桥建于清嘉庆年间,是我区最长的多孔石梁桥。 该桥基本为东西走向,横跨于广德湖旧址湖沟的湖泊河上。全长53.31米,宽2.2米,桥墩高近6米,由十三个桥洞组成,故称十三洞桥。于2017年1月,被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三洞桥的桥面用长石铺砌而成,桥面中心微微拱起,桥身两端原有步阶石各三级,现被水泥路面覆。桥栏石两侧各一孔一石,中孔各刻“十三洞桥”四个大字,上落款已于文革期间被凿去。桥墩则用圆角条石叠成。桥梁材质全为鄞江小溪石。 建桥以来,经过无数次洪水的洗礼,广德湖旧址河流上的许多桥随着历史而不断消失,但十三洞桥依旧巍然屹立。它凝聚了劳动人民的非凡毅力和聪明才智,文物价值较高。 据说于民国时期,曾有一头水牛过桥至西首第二孔时,中间一块的……[详细]
石马弄青瓷窑址
  石马弄青瓷窑址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白洋村,在白洋湖西岸南部。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同年5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瓷窑依山而建,中间低落,两侧隆起,堆积丰厚,瓷片散布面积为10,000平方米。窑址的北半部为唐、五代遗存。产品以翻沿、坦腹、宽矮圈足碗为主,并有玉璧底碗、莲口碗、盘口壶、瓜棱执壶及各类罐、钵、簋、灯等;釉色以青黄居多,釉层均匀,滋润,透明度好;纹饰有荷花、团花等,刻划线条疏朗挺拔;装烧工艺采用匣钵装烧,部分产品采用瓷质匣钵涂釉密封烧成,品质极佳;有的碗底和窑具上划“吉”、“记”字款。出土的部分碗、壶等器物与宁波市和义路出土的一批精美的器物相同。窑址南半部为北宋时期的遗存堆积。器物有碗、罐、壶、盘、盏、盏托等,但制作粗糙,釉色灰暗,器表以素面为主,有少量装饰……[详细]
余永麟墓道
  余永麟墓道位于鄞州区五乡镇宝同村九峰山庄。2002年10月9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余永麟,鄞县人,明嘉靖进士,官苏州府通判。著有《北窗琐语》等。据民国版《鄞县通志》记载:“县东同谷山有明赠少傅户部尚书苏州通判余永麟墓” 墓葬规模较大,分墓室和神道两部分。今墓室已圮,墓冢湮没于封土墩内。墓道总长约50余米,宽10余米,自东而西依次排列有石笋、石羊、石虎、石马、石文相、墓表柱等造象。均两相对峙,相隔间距14米。石文相通高3.42米,其中基座高0.42米,宽1.08米,厚、.57米,头戴方巾相冠,身披宽袖褒服,双目平视,慈祥庄重。石马通高2.36米,其中基座高0.52米,宽0.51米,长2.62米,体态健壮,昂首兀立,形象生动。石虎高1.54米,宽0.46米,长1米。(现被移至山下墓园内保……[详细]
庙沟后、横省石牌坊
  庙沟后、横省石牌坊,按形制考证,约建于南宋至元代期间,是已知年代最早的石坊。两座牌坊皆为墓道牌坊,所在墓道已毁,墓主无从考证。它们都是二柱一间一楼仿木结构石坊,坐东向西。前者石料采用鄞县西部产的“梅园石”,后者石料采用鄞县东钱湖镇的“椅岙石”。庙沟后石牌坊位于东钱湖镇韩岭村庙沟后山麓南坡。石牌坊西向,二柱,一间一楼仿木构。面阔3.29米,柱高3.28米,单檐歇山顶,翼角起翘较大,兽面勾头,重唇板瓦滴水。横省石坊位于鄞县五乡镇横省村省岙仙人山,亦为西向,二柱一间楼仿木构,面阔2.5米。其基本结构与庙沟后石坊类同。不同处在于阑额下移,插入柱身,无普拍枋,华栱用插栱,阑额上刻出“七朱八白”式样的长方形凹槽等。庙沟后、横省石牌坊为研究我国明代以前此类石牌坊提供了珍贵实例,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两座石牌……[详细]
奉化福星桥
  福星桥,位于奉化市大堰镇常照村,1987年2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福星桥,又名五洞桥,系五孔石拱桥,全长96.30米(包括引桥),中孔跨度14.90米,余四孔跨度各为12.60米,桥面宽6.35米,高约14米。横跨县江上游。县江之水,从大公岙流来,至大堰已很壮大,到了这儿,右边青山绵延,公路蜿蜒;左边房屋错落,冈峦起伏,拱桥连接两岸,如彩虹横空,气势不凡。福星桥的桥洞拱券为纵联砌置,桥墩靠上游一面都垒有破水石。中孔和边孔的拱券上方都嵌着一方石匾。中孔匾上刻桥名,边孔匾上分别刻着安澜、永庆、砥柱、常新八字。桥面宽阔,上铺石板,中轴线上还间有松鹤、荷花、竹菊、松鹿等浮雕。两边各28个桥栏望柱上雕刻着狮身、莲花等石雕。两头有抱鼓石,整个桥面素雅而大方。桥建于清代末年,原来……[详细]
王钫故居门楼及中堂
  王钫故居大门,位于奉化市西南30公里大堰镇的大堰村,1982年6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王钫故居大门坐西朝东,通面宽7.17米,进深6.80米,高6.60米。中门门用石雕成花瓶荷花。门槛高0.56米,地面用鹅卵石铺墁。门楼柱子由几楸树、粘柴树做成,圆周1.10米。梁架采用穿斗和抬梁混合结构,梁架间檩、枋和斗拱均髹有设色浓艳的彩绘。明间平身科两朵,拱壁镂空雕花。中门前檐柱左右有石狮子一对,各高1.40米,基座高0.40米,昂首相向而蹲,煞是显赫、威严。上中门月台置垂带踏跺三级,左右各有一座拴马石,颇有气势。这个门楼虽也称尚书阊门,其实,早在王钫作尚书前已经有了。那是替王钫的祖上王文琳建造的。王文琳在明正统六年(1441年)曾捐粟2600石,赈济灾民,朝廷因此授他宣议郎,……[详细]
大嵩城遗址
  大嵩所城墙,位于瞻歧镇东城村、西城村。建于明洪武十六年,系防御倭寇侵扰而筑的军事设施,它以不规则的粗石垒造,中间用夯土,环筑于大嵩所周围。设有东、西、北三处城门。城门拱券形。有内门外门二道,由正规石板砌造。城墙四周筑有护城河,全城周围约五华里。 建国前后,城墙屡遭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至1956年大部被拆毁。至今东城门尚留遗迹可辨。在村北凤凰山上,残留一段700余米的城墙,高7米,厚5米。依山起伏,高低不平。顶部多处坍塌,并有缺口,但蜿蜒不断,依然壮观。这对研究明代军事设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方桥城门清代建筑。在瞻歧镇方桥村,城门连边墙长11.81米,高3.87米,门宽1.89米,墙厚2.36米。整个建筑由乱石垒成。门由长条石砌成,顶部呈拱券形,上有青石门额,横刻“并立为三”四个行体大字。书法……[详细]
149、谏议坊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谏议坊
  谏议坊位于余姚城南半霖的史家村内,南北紧临民宅。该坊坐南朝北,四柱三间,通面阔7.20米,明问阔2.50米,次间阔1.35米,方形石柱。石坊高5.70米,明间顶部额匾的北面横镌“谏议坊”三字,南面刻凿“济美”两大字;小额匾上刻有“兵科给事中史立模”八字。石梁南北两面雕刻有植物纹图案,东西两头为突出兽头,次间顶部各有四个立体饰件,明间额坊上镌有狮子滚绣球和花卉纹浮雕图案。石坊基本完整,但顶上盖顶已毁。整座石坊石雕工艺精湛,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谏议坊建于明代,是为史立模而立。史立模,字贵宏,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在他担任兵科给事中时,曾上疏提出三条重要建议:“选择贤能之士以充实边郡;驱奸妄之人;肃清几甸”等等,均被采纳。他与阁臣张聪同年,夏言同官,私交甚密,但在大事上独抒已见,不……[详细]
余隘祠堂
  余隘祠堂位于宁波市江东区福明街道余隘社区,为余隘社区(史称冰厂跟余隘)内余氏宗祠,也是目前方内保存至今最为完好的一座宗祠。初步考证始建于清末,据碑刻记载,民国元年余氏族人曾进行修缮。20世纪30年代,有余隘余氏宗族人发起并未捐资修建余隘祠堂,修建方柱及水磨汀殿堂,上有雕梁画栋,下有二十四孝图木刻浮雕,其结构新颖,规模宏大,方内享誉。20世纪50年代后,余隘祠堂曾一度较长一段时期被作作余隘小学校舍,作为附近几个村子的农家子弟教学读书处所。自1998年以来,余隘村村委会和余氏后人捐资共计10多万元对祠堂又进行了较大规模维修、装饰。祠堂坐北朝南,正门前有一条小河。祠堂由祠堂大殿、厢房、天井组成。大门宽2米,左右有门房,其粱柱为穿斗式木构架;天井东西两侧各建有厢房,东侧厢房有碑;正殿内屏以朱伯庐“洽……[详细]
枫树湾青瓷窑址
  枫树湾青瓷窑址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里杜湖西岸的窑头山东麓,南面靠近栗子山青瓷窑址。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1986年8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该窑址由唐、北宋的五处窑址连成一片,面积约6,160平方米,其中唐代窑址3处,北宋窑址2处。这5处窑址均分布在湖岸,局部被湖水所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唐代制品以坦腹浅圈足碗为大宗,还有瓜棱壶、胆囊壶、翻沿深腹罐、钵、玉璧底碗等;釉色以青黄居多,也有青灰等色;器表以素面为主,少数刻划有荷花等图案,有的罐耳上印“上”、“文”、“太”等字款;少量器物用匣钵装烧,器形规整,釉色滋润,光泽感强。北宋时期的制品以大小各异的喇叭口圈足壶为大宗,有少量碗、瓶、盘、高足杯、灯盏、盏托等器物;釉色灰暗,以青灰居多,还有青黄等色,有些器物不同部位……[详细]
虞洽卿故居
  申江名人虞洽卿故居天叙堂建于1919年,取“叙天伦之乐”之意。它是一座优秀的近代建筑,它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外来建筑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是近代建筑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并能和谐地矗立于中国江南乡村的建筑环境中,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天叙堂坐西朝东,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流从门前经过,光洁的青石板,把河塘及路面砌得平整有序,一扇悬有铁环的朱漆大门镶嵌在高耸的大墙中间。整幢楼房占地13700平方米,错落有致的亭台阁榭,曲径通幽的天井花园,集中西建筑的精华于一体,构造奇特,令人叹为观止。天叙堂通面宽59米,通进深94米,分相对独立的两部分,共由五进房屋组成,一条笔直的中轴线使得整个布局主次分明,气韵生动。前三进始建于1916年,为传统的木结构建筑,由照壁、大门、厅堂、后楼、厢房组成,民族文化的精粹……[详细]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余姚市梁弄镇晓岭街“小源和”。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和浙东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现为余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宁波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址现开辟为新四军浙东纵队史料陈列室。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是目前我市保存相当完好又颇具地方建筑特色的一座清代四合院民居建筑。它座北朝南,前后两进,前进系倒座平房,后进为重檐硬山楼房,两翼为左右厢房,中为石板天井。整个建筑典雅静穆,气势庄重,很多地方匠心独运,体现了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为了缅怀新四军游击纵队抗击敌寇、浴血奋战的不朽业绩,教育子孙后代,弘扬光荣革命传统,在浙东区党委成立暨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五十周年前夕(1991年)由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对司令部旧址作了重新修茸,并在后进底层布置了新四军浙东……[详细]
154、养正堂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养正堂
  养正堂,又名绍文堂、朱氏宗祠,曾办过养正小学堂,故名养正堂。位于海曙区鄞江镇它山堰村养正路,现存建筑前进民国,后殿清代。主体坐南朝北,中轴线上:门楼、前进、东西厢、后殿等组成。南北全长44.81米,东西阔24.54米,面积达1092平方米。 砖楼石库门于北墙中部。前进单檐硬山顶楼房,后檐置阳台,面阔七开间,穿斗与抬梁式混合结构,进深三柱七檩;次间两侧施“八”字墙,石质墙基,水磨墙砖,上饰八仙砖雕,另有木质牛腿,地面有青色釉面砖刻纹,富有层次;后阳台外沿精雕线条收边,车木栏杆,牛腿承檐檩柱础,山墙墀头彩绘。厢房,单檐硬山顶楼房,面阔三间,穿斗式,三柱五檩,二楼地板线条收边。后殿单檐硬山顶高平房,面阔七间,明、次间梁架五柱十一檩,五架抬梁前后双步,梁枋间有蝙蝠纹云板;梢间、尽间穿斗式结构;前檐卷……[详细]
潘天寿故居
  潘天寿故居在宁海县城关镇冠庄,潘天寿就出生在东首的“大房”里。潘天寿自童年至考入浙江第一师范以前的岁月,都在这里度过。1920年毕业回乡任教,曾在此结婚。1923年离家去上海任教,1928年定居杭州后,很少再回来,直到1962年潘天寿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来宁海视察,曾一度于此与乡亲叙旧。1985年,宁海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家乡这位饮誉中外的艺术大师,决定修复“潘天寿故居”,1993年,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1998年创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3月,宁海县政府在潘天寿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拨专款30多万元加上潘先生亲属的捐款,将潘天寿故居修缮如初,并正式对外开放。为方便人们瞻仰,还专门修筑了一条笔直宽阔的柏油路(命名为天寿路),直通冠庄;同时把路旁的广场命名为潘天寿广场;将与潘天寿广场相……[详细]
童第周故居
  童第周,字蔚孙(1902—1979),鄞州区塘溪镇童村人。在半个世纪的科研生涯中,一系列的重大发现和突破,使他成为我国发育生物学的奠基人,实验胚胎学的开创者,被列为世界最优秀的100位科学家之一。建国后,童第周先后任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海洋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在生物学研究中,发表论文专著70余篇,为胚胎学理论,有害生物防治,经济水产动物养殖,培育鱼类新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故居位于村内弦溪之西侧,现存建筑为清代晚期风格,砖木结构四合院形式。主楼坐北朝南,二层楼房,面宽五间二弄,进深五柱七檩,前廊单步梁。前进为平屋,面宽三间,进深三柱五檩。东、西两厢房为矮平房,面宽四间,进深三柱五檩。四周屋檐铺长条阶沿石,中间天井用鹅卵……[详细]
慈溪金仙寺
  千年古刹——金仙寺,它创建于南朝梁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几经毁葺,风貌依然。寺院山门正对着白洋湖,门前的一对石狮子痴痴地望着历经千年而依旧盈盈清碧的湖水。每当夕照西来,残阳如血,四野一片寂静,浑厚的钟声悠悠地传过来,带着千年铜锈,充塞着每一个角落。倦飞的鸟儿穿过湖面,穿过钟声,各归其巢。据清光绪《慈溪县》载∶寺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年间(五三五年至五四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初名「静进庵」。唐干元年间(七五八年至七五九年)福林度智禅师住此,改名「福林」。宋治平二年(一○六五年),因白洋湖曾名「金仙湖」,朝廷赐额「金仙禅寺」,成为当时浙东一名刹。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年)、五十九年(一-年)两度扩建;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年)毁于火,不久重建;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再毁于兵燹;同治十二年(一……[详细]
叶氏义庄
  叶氏义庄,位于庄市街道叶家村。 该义庄为清同治十年(1871年)由宁波商帮著名人物叶澄衷筹资创办。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更名为叶氏中兴学堂,民国5年(1916年)改为私立中兴学校,至1949年改制停办,义庄改用粮库,1987年海外杰出校友包玉刚、包从兴、叶茂彰、赵安中、赵享文为纪念母校筹资重修,并扩展为完全中学—中兴中学。 百年之内,该义庄人才辈出,培养了象“世界船王”包玉刚、香港最成功的十大企业家“邵氏影都”创建人邵逸夫,西非纺织企业之首包从兴等一批杰出人才。 叶澄衷,镇海庄市叶家人。六岁丧父,十一岁进油坊当学徒,十七岁开始由于他的勤信赢得了中外豪商重视,经营五金。逐渐积蓄增加,并陆续在上海及各大商埠开设可炽铁栈、新顺记、义昌成记、北顺记等18所分号,时称“五金大王”。他……[详细]
盛炳纬故居
  盛炳纬故居位于镇明巷12、14号,即为盛氏花厅。清代建筑,从布局上来看,它保留了宁波众多民居照壁挡堂,从旁开门,主体建筑四周用墙遮隔的特色,从建筑风格来看雅致精巧,为研究清代宁波民居提供了实物样本。花厅的原主人为清同治、光绪年间的诸生林廷鳌,他喜读书,工音律,常在自家居宅旁的楼阁里约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读书挥毫,或抚琴鼓瑟以自娱,书阁内悬佛像,置琴瑟及藏书等,书阁前垒有假山,旁掘水池,有翠竹、绿蕉、碧梧、苍松等佳木。主人以山性近静,水性近灵、竹性近虚、松性近坚、梧桐性近孤、芭蕉性近卷舒等等的品格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因命名为“近性楼”,作有“近性楼记”。因该楼阁建筑,飞檐翼角,远看如一艘巨舰停在那里故又名“停舻”。后“近性楼”为清代学政盛炳纬所有。盛炳纬(1856-1931),字省传,又字养园……[详细]
宁波超然公祠
  “超然公祠”是莒州邓氏宗祠。位于高阜镇莒州村下莒州村小组。建于清乾隆庚午年(公元1750年),为当时的修职郎星十二公领头修建。经历250多年,至今仅剩前厅和三边墙体.祠堂面为高8米的墙体,分中、左、右三道门,中门方形,两侧门圆拱。中门上方为石雕“超然公祠”四个大字,大字上方则竖刻“恩荣”二字,为皇家所赐,二字两边分别有三块浮雕石板,雕有龙、凤、麒麟、鹤、鹿、鱼及花草、取“、禄、寿、喜”年年有余之意,门额“超然公祠”两边各用石雕了一个达官贵人图案,寓意该族仕宦之途亨通,达官人层出不穷,实则包含该族出了两位五品大员。门额下方,正门上方石雕祥云图案,其中突出三个卯头,为多数宗祠所未见,代表家族显赫。三个门框均为整石打造,中间方门两面边刻有“派衍三三源流长诉堂前水,云蒸六六小大群宗第一峰”意思是宗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