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江夏区旅游

江夏区文物古迹介绍

项英铜像
  项英纪念塑像像基从北到南,全长200米,依次为台阶、像座、照壁,总面积1,620平方米。台阶长170米,宽5米,上下高差21.61米,共131级,两边翠柏耸立,庄严肃穆。塑像用青铜塑成,高3.3米,基座上有杨尚昆的亲笔题词:“项英同志,浩气长存”。照壁高5米,宽20米,壁上记载了项英烈士光辉的一生。塑像整体布局严谨,气势雄伟。不仅有塑像,在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还能对项英烈士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纪念馆用详尽的材料记载了项英伟大的一生,再现了江夏在党的创建和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多个时段的辉煌历史篇章。该馆位于青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占地2000平方米,为两层仿古建筑。纪念馆三面青山环抱,风景秀丽,与项英同志塑像相邻,也是重要的革命传统和“国防双拥”教育基地。……[详细]
槐山矶驳岸
  槐山矶驳岸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槐山西麓长江边。金口距武昌城20余千米,自汉代开始就是江边一古镇,这里水运发达,是江夏地区的重要水码头,槐山距金口镇约一千米。明嘉靖年间(1521~1566年),出于商业和航运发展的需要,由当地政府和商户出资修建了供航运拉纤和船只停靠的驳岸。驳岸采取一横一丁错缝平砌法以大块花岗岩条石构筑,少数部位为红砂石,分上中下三层台阶式纤道,沿槐山山脚依山就势而筑。全长约247米,平均高度7米。上层台阶宽5米,中、下两层各宽2.3米。上层台阶装有用花岗岩制作的护栏,望柱为瓜楞式,栏板为素面。望柱石共计130根,栏板石共129块。在驳岸的壁面,还在一定位置上安装有系缆用地栓缆石,并在驳岸的南端上、中两级台阶纤道各建一劵顶式涵洞,上下连通,并有踏步,供上下通行。驳岸于清朝道光……[详细]
明楚王墓
  明代。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面积约760万平方米。明代楚藩王墓群。龙泉山的天马峰和玉屏峰相环,形成葫芦形小盆地。历代明楚藩王均葬于此。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藩武昌。朱桢生前定龙泉山为“仙境”,辟为“寝山”。洪武十四年(1381)在龙泉山始建茔园,并设置陵卫及陵户,看护王陵。“山内不许百姓行走,外山不许车马践踏”。朱桢之后共有八代九王相袭,延袭至明末。明末张献忠攻克武昌,茔区遭严重破坏。清中叶后,当地朱姓乡民对茔区内的部分建筑进行了修葺。九座楚王陵均葬在天马峰与玉屏峰形成的山坳间。昭、宪二茔园在天马峰南麓,庄、愍、恭、靖、端、贺、康七茔园在玉屏峰北麓。九座茔园的总体布局和建筑依据明代王陵的规制,建有内外垣、御道、中央神道、碑亭、金水桥和享殿等建筑。昭园为朱……[详细]
湖泗瓷窑址群
  唐至明代窑址群。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南部的梁子湖与斧头湖之间。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4�10′~114�20′,北纬30�8′~30�22′。面积约5000万平方米。是我国南方生产影青瓷、青瓷的重要窑址群。1974年文物调查发现湖夏村窑址群;1982年在梁子湖沿岸的湖泗、舒安、保福、土地堂、龙泉、贺站又发现古瓷窑堆积63处;1985年在鲁湖、斧头湖沿岸的法泗、安山发现青瓷窑址多处。现已发现窑堆145处、龙窑171条。其产品包括“影青瓷”、“青瓷”两大系列。影青瓷窑址,时代为北宋中晚期,主要分布在江夏区东部的梁子湖沿岸,现存窑堆85处,龙窑105条。龙窑依山而建,一般长约20~60米,用青砖砌筑火膛、窑膛和烟室。窑具常见泥丁、垫圈、支座……[详细]
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
  贺胜桥北伐军阵亡将士陵园位于武汉市江夏区贺站镇西南。1926年8月30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和第七军第二路向贺胜桥吴佩孚守军发起勐烈攻击,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激战取得贺胜桥战役的胜利。为纪念贺胜桥战役中牺牲的北伐军将士,1929年10月在此修建了烈士陵园。陵园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公墓墓基的四面刻有阵亡将士的姓名。纪念亭为六角形。由烈士公墓、纪念亭、纪念碑组成。纪念碑为大理石质,通高6米,上刻胡汉民所题“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第三批)2019年10月7日,贺胜桥北伐军阵亡将士陵园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龙泉山楚王陵王妃墓
  出武汉市区往东南行走,穿过武昌县城纸坊镇再向东前行二十公里许,便是风景秀丽龙泉山,楚王陵便布于山上。这座楚王陵不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的王陵,而是明朝朱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第六子朱桢-为楚王,以此地为楚王墓葬区。其后,有庄、宪、康、靖、端、愍、恭诸陵依然保存完好。遂成为著名的“八王陵”。此外,还有贺王华奎附葬于此,总共九座坟陵。在园陵内,还有碑亭九座、龟碑、明楼亭殿、拜台、拱桥、九龙台等建筑。……[详细]
斧头湖窑址
  斧头湖窑址位于武汉市江夏区斧头湖北岸法泗乡、范湖乡、安山乡、河垴乡境内,五代-元窑址群。面积约20平方公里。1984年发现39座瓷窑,其中馒头形窑堆34座,龙窑5座。窑堆高者达12米,底部直径约15米,龙窑一般长30-40米。采集瓷片质一般呈红褐色,釉色有绿、青、黄、黄褐、黑等,器形有带流罐、橄榄形罐、平底碗、矮圈足碗、注子、缸形器等。窑具有和筒形匣钵和带乳钉的支圈,以叠置仰烧法为主。(第三批)……[详细]
五谷城遗址
  五谷城遗址位于江夏区土地堂乡民主村下屋董湾100米,东汉遗址。又称“武穆城”。面积约7·3万平方米。由大城、东小城、西小城三部分组成。三城东西向连接,平面近似长方形,各城略呈方形。大城边长约240米,东城长宽为90×85米,西城边长约90米。夯土城垣宽5米,残高1米。城外有护城壕沟遗迹。地表散布泥质灰陶板瓦、筒瓦残片。(第三批)……[详细]
武汉樊哙墓
  武汉樊哙墓位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龙泉山,时代为汉建,明迁建。1983年,武汉樊哙墓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庙嘴遗址
  庙嘴遗址位于江夏区安山街五一村庙咀,时代为商至西周。1988年,庙嘴遗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斩龙台--杨家山遗址
  斩龙台--杨家山遗址位于江夏区金水农场杨家山村,时代为周。1988年,斩龙台--杨家山遗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贺站南桥
  南桥位于武汉市江夏区贺站镇陈六村南桥港上。始建于元代至正九年(1349年),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修葺,东西向跨南桥港。单孔石拱桥,长36.7米,宽6.3米,拱跨6.9米,桥身外表砌以红砂石板,内以石块和黄土填充,大石板平铺桥面。券顶中部镌“至正九年乙丑春江夏南桥□□力鼎”,桥西南面嵌“康熙三十六年”青石碑一通。(第三批)……[详细]
13、灵港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港桥
  灵港桥位于江夏区纸坊街宁港社区林港村灵港桥湾,时代为清。1998年,灵港桥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狮子山三眼桥
  狮子山三眼桥位于江夏区五里界街李家店村,时代为清代。2011年,狮子山三眼桥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月基遗址(三二局遗址)
  陈月基遗址(三二局遗址)位于江夏区湖泗街珠山村,时代为商周。1988年,陈月基遗址(三二局遗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桥遗址
  张桥遗址位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流芳街龙泉张桥湾,时代为西周。2011年,张桥遗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路边高遗址
  路边高遗址位于江夏区山坡乡河垴社区向阳村,时代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2011年,路边高遗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郭正域墓
  郭正域墓位于江夏区乌龙泉街土地堂社区友爱村,时代为明。1988年,郭正域墓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流芳岭明代墓群
  流芳岭明代墓群位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流芳岭街二妃山村,时代为明。1988年,流芳岭明代墓群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丁家咀墓
  丁家咀墓位于江夏区山坡街道光星村丁家咀湾,时代为战国。2011年,丁家咀墓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