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南阳市 > 卧龙区旅游

卧龙区文物古迹介绍

1、南阳武侯祠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阳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亮庵”,位于河南南阳市卧龙区卧龙岗,是纪念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中国目前尚保存九处武侯祠,南阳武侯祠仅次于成都武侯祠而位居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有众多国家领导人前来南阳武侯祠参访。南阳武侯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区西南部的卧龙岗上,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武侯祠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刘禹锡《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可见唐代卧龙岗已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不少文人墨客曾来此游览祭祀。元代地方官多次整修武侯祠。元仁宗时,南阳卧龙岗古建筑命名为武侯祠。明清时武侯祠屡有修葺,规模恢宏。今日武侯祠基本上保……[详细]
石桥扳倒井
  石桥扳倒井位于卧龙区石桥镇麦仁店村,年代为西汉,为第三批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扳倒井结构为小青砖砌筑,石质井沿,沿上有马蹄印,井深3米,井口直径85厘米。据传说,在西汉末年,王莽派人诛杀光武帝刘秀。刘秀装扮平民,骑马连夜逃离南阳。刘秀跑得人困马乏,饥渴难耐,忽然发现有一口水井,但是井水有一两丈深,无法取水。这时,他蹲下来,用手扳着井沿,对着井口大声喊道:“井啊,你能倒过来让我喝口水吗!”话音刚落,只听见井里一阵嗡嗡响,井口向刘秀扳着的方向倾倒,井水也慢慢地升到了井口。刘秀又惊又喜,急忙喝了个痛快,马也伸长脖子痛饮。人马喝足后,井水又缓缓回落,而井口却向南倾斜至今,青石台上清晰地留下了刘秀的脚、手印和马蹄印。刘秀称帝后,人们便把这口井叫做“扳倒井”。扳倒井作为西汉末年刘秀等起义军反叛王莽政权的物……[详细]
鄂城寺
  鄂城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区北25公里石桥村北。根据寺内碑刻和历史文献的记载,鄂城寺塔始建于隋代。在鄂城寺旧址中轴线上,现存的清代建筑山门、前殿、中殿各三间,两侧有东西廊房各三间,均为清代硬山建筑。寺内寺西侧门两边还有宋代元符二年雕刻的石狮一对,雕工精湛,形象生动。寺内还有明清碑碣多方。宋代鄂城寺塔重新修葺为七层仿楼阁式砖塔。第四至七级是解放后的仿楼阁式建筑,塔底层西面有券门可通塔心室,门上嵌一石碑,塔心室亦为六边形。塔体逐层收减高度及边长,整个塔身略呈抛物线形,第二层六面壁上各嵌砖雕佛像8尊,塔顶已毁。建筑雄伟,造型俊秀。鄂城寺塔的建筑形式及结构、遗物都保留了宋代的原貌,是研究宋代砖结构建筑的重要实例。2006年5月,鄂城寺作为宋至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夏庄墓地
  夏庄墓地位于卧龙区石桥镇龙窝村夏庄组,年代为东周,为第三批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6万多平方米。2019年~2021年经连续考古发掘,发现和清理墓葬111座、车马坑2座。出土有铜、陶、玉石器等大量随葬器物。墓葬分布于夏庄东侧一道呈南北走向的岗岭上。布局以墓地中部一座有封土的大型主墓为中心,南北两侧依次排列着中小型的陪葬墓。墓地规模宏大、特征鲜明,整体保存完好。陪葬墓排列整齐有序、布局严谨。主墓的陪葬车马坑中发现了一辆六驾马车,意义重大。夏庄墓地是南阳迄今发现最大规模的一处东周时期高等级别的军阵墓葬群,对研究楚国贵族的丧葬制度、社会等级、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夏庄墓地被评为“2021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详细]
石桥孙云宅院
  石桥孙云宅院位于卧龙区石桥镇当铺后街,年代为清,为第三批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孙云宅院座北面南,现存建筑三座,由一进东厢房、过厅、二进西厢房构成。一进东厢房面阔三间11.05米、进深6.4米;过厅面阔三间11米、进深5.75米;二进西厢房面阔五间13.5米、进深7.5米。均为单檐硬山式结构。该宅院为典型的二进四合院布局,虽仅遗存三座建筑,但原布局和功能清晰:前方大门出入,通过中间过厅连通前后院落,最后的正房为主体建筑。这种布局的院落也是当地传统民居布局的代表。保护、展示该宅院,使其与石桥中山街古建筑群连成一片,能很好地彰显古石桥深厚的文化底蕴。……[详细]
黄山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00米,一般高出地面约30米,文化层厚1~3米。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者发掘时,发现房基础3处,不同时期的房屋10间,有的独成一室,有的两间相通,以隔墙分开,室中间有烧灶。另发现墓葬57座,大多数为仰身直肢葬。随葬陶器有鼎、钵、壶、盆、罐、豆、碗、盘、杯、器座、环、纺轮,骨器有针、锥、簪、镞、匕及猪、牛、鹿骨等。陶器以泥质红陶、灰陶为主,黑陶次之,器表多素面,有少量彩衣,还出土一件罕见的独玉铲。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青北詹喜贵宅院
  青北詹喜贵宅院位于卧龙区青华镇青北村,年代为清,为第三批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宅院现存建筑两座,为正房和东厢房。正房面阔三间11.9米、进深8.15米;东厢房三间及门楼一间,面阔13.8米,进深4.88米。均为单檐硬山式结构。该宅院为典型的坐北朝南的合院布局,东侧临主道路,通过东厢房南端大门出入。这种布局的院落作为传统民居目前周边仅发现此一处。同时,建筑的梁架结构形式、室内空间布局和脊饰雕花图案均体现了豫西南区域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详细]
卧龙墓园
  卧龙墓园位于市区西南、卧龙岗南侧。卧龙岗系八百里伏牛之余脉,其南北二岭在武侯祠西南3公里处交会,卧龙墓园即建在此地。这里地势开阔,水土深厚,环境幽静,因而被人称为“二龙戏珠”之宝地。同时,又因此地东枕十二里河,南面白河,而成为远近弥足珍贵的“风水宝地”。南阳卧龙岗历来为杰地灵,这里曾是诸葛亮躬耕之地,也是东汉光武帝刘秀阅兵台旧址。现在以南阳师院、医专为主的南阳大学区域日益形成,与文化毗邻而居的墓园因此平添更多的灵气。……[详细]
南阳十里庙遗址
  十里庙遗址位于七里园乡大屯村东北。商周。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1959年发掘。共清理商代房基一座,灰坑10个,墓葬7座。清理周代灰坑2个,水井一口。还清理汉墓2座,宋墓3座。出土陶器有罐、大口尊、豆和陶范残片。铜器有双翼形镞、觚、弓形器。石器有斧凿刀锛铲等。骨器有针、簪、镞等。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考古系邹衡教授到十里庙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认为该遗址文化内涵至少可分为先商、商、西周、春秋四个时期。……[详细]
石桥王家宅院
  石桥王家宅院位于卧龙区石桥镇朱村,年代为清,为第三批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王家祖上在大清嘉庆十八年建四合院一座,门前设置石狮一对,有拴马桩等。由于历史的变迁,前院东西房厢房、门楼已倒塌院。后半部分正房(北房)保存基本完好,门窗雕刻精致美观。西屋于2004年已仿原状重建,保护较好。王家宅院是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四合院建筑、古民居,对研究石桥镇明清时期的风土民情、民风有重要的价值。……[详细]
陆营吕氏宅院
  陆营吕氏宅院位于卧龙区陆营镇陆营村7组,年代为清,为第三批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房屋两座,为正房和东耳房。正房面阔三间11.8米、进深6.5米;东耳房面阔两间6.4米、进深4米,均为单檐硬山式结构。该宅院原为典型的四合院布局,目前这种类型的传统宅院在周边仅发现此一处。房屋的梁架结构形式、室内空间布局、精美的外檐装修式样和脊饰雕花图案均体现了豫西南区域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详细]
八一路王氏宅院
  八一路王氏宅院位于卧龙区梅溪街道八一路,年代为清,为第三批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王氏宅院现仅存正房建筑面阔六间22.25米、进深7.9米,单檐硬山式结构。宅院原为二进院布局,前商后寝。现仅存的正房已超过百年以上。同时,作为八一路上仅存的一处古民居典型代表,一个亮点,其抬梁式与穿斗式的梁架结构形式、室内空间布局和脊饰雕花图案均体现了豫西南区域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详细]
安众城遗址
  安众城址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西南青华镇东部7公里的杨关寺村一带。早在汉代就设安众城,属南阳郡。1994南阳撤地设市后属南阳市卧龙区青华镇管辖。城址原面积约一平方公里,由于破坏,现仅存杨官寺村南一块地方。遗址文化层厚1.5-2.6米,地表及断崖处暴露出灰坑和大量陶片,陶片多为泥质灰陶,器型有筒瓦,板瓦,罐,盆等。……[详细]
田营岩画
  田营岩画位于卧龙区谢庄镇田营村,年代为新石器,为第三批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多组岩画摩刻在一大块斜坡状的岩石面上。其中一组圆盘状图案,推测是远古先人测日影、定时的“日晷”。田营岩画具有明显的天文观测功能,兼具天文宇宙图的性质,初步推测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天文台。……[详细]
蔡官屯遗址
  蔡官屯遗址位于卧龙区石桥镇蔡官屯村,年代为新石器,为第三批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南阳蔡官屯遗址位于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蔡官屯村西南部。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地层堆积厚薄不均,中南部为一台地。遗址年代从新石器、周、汉延续到明、清时期。该遗址对研究南阳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详细]
闫庄姚氏宅院
  闫庄姚氏宅院位于卧龙区潦河镇闫庄村,年代为清,为第三批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宅院建于清咸丰年间,面阔三间11米,进深6.1米,单檐硬山式建筑。该建筑结构保存完整,建筑材料考究,墙体厚重,尤其是博缝的砌筑形式和精美图文无不体现了传统建筑地方做法和工艺。……[详细]
青北孙士剑宅院
  青北孙士剑宅院位于卧龙区青华镇青北村,年代为清,为第三批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宅院现存门房一座面阔五间16.7米,进深7.25米,单檐硬山式结构。该宅院为典型的前商后寝布局,现仅存的五间门房为两层,应为临路(街)铺面,下层经商、上层存货。……[详细]
西鄂县故城遗址
  西鄂县故城遗址位于石桥镇西南,西汉时期。故城为长方形,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00米。西北角城基高0.30米,东南角高0.30-0.80米。城内及周围有大量砖瓦片、陶片及铜镞等遗物。据文献推测,为汉淯阳县故城。……[详细]
淯阳城遗址
  淯阳故城遗址位于英庄镇大胡营东,为长方形,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00米。西北角城基高0.30米,东南角高0.3-0.8米。城内及周围有大量砖瓦片、陶片以及铜镞等遗物。据文献推测,为汉淯阳县故城。……[详细]
南阳小屯遗址
  小屯遗址位于南阳市卧龙区安皋乡小屯村和大屯村之间。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左右。现地表散落有较多的汉代陶片,多为泥质灰陶,器型有板瓦,筒瓦,罐,盆等。……[详细]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 缂備緡鍠撻崐鏇㈠矗閺囩姷纾鹃柟瀛樼箘閺嗘柨顭跨拋瑙勫 44010602000422闂佸憡鐟遍幏锟�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