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周口市 > 太康县旅游

太康县文物古迹介绍

太康方城遗址
  方城遗址方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太康县城西北13公里王集乡方城村内,总面积0.5平方公里。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方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方城遗址从周围断崖及表面暴露的遗物判定:文化内涵最早是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其次是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商周汉宋各代遗迹遗物。方城遗址最特殊的是上述几个文化层并不是直接叠压,而是单独成片分布。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区分布在整个遗址的东南部,堆积厚度2米左右,黄褐色沙土,质地较软,呈颗粒状。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分布在遗址的西部,文化层厚2.5米左右,灰色沙土。商周文化分布在遗址的中部,文化层部分有叠压关系,厚4.5米左右,灰褐色沙土,土质较硬。汉宋墓葬群分布在遗址东部。仰韶文化与其它文化没有直接的叠压关系,大致可分早晚二期。早期遗物较少,陶器手制占一定比例,……[详细]
太康黉学(文庙)
  太康县黉学又称文庙,位于县城黉学街,座北向南,占地2400平方米。汉始建,隋唐因之,元末兵燹,明洪武三年知县王辰建。永乐二年,宣德二年,景泰年间,成化七年重修。弘治十三年建棂星门,弘治十六年修正殿,增建两庑三十六间,塑先贤像。崇祯十五年毁于兵火。清顺治五年知县田六善修大殿七间,建东西庑各五间,戟门、棂星门各三间。康熙元年增修东西庑各十间。原建有半池、棂星门、戟门、拜殿、大成殿、崇圣祠等,从南到北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棂星门内有崇德、育才牌坊两座。大成殿东西两侧各建庑十五间,整个建筑群布局紧凑,结构严谨,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仅存拜殿和大成殿,均系清代重建。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拜殿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屋坡覆以灰色筒瓦,脊饰较为完整。正脊系统……[详细]
陶母岗遗址
  陶母岗遗址位于太康县城东南4公里的于庄村和韦庄村之间,北距老涡河2公里,南距兰河1公里,遗址属商、周、汉文化。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陶母岗遗址是一高岗,最高处距地面8米,东西长160米,南北宽82米,面积约为13120平方米。陶母岗遗址保存基本完好。岗上东部是陶母岗学校,西部是树林,北部边缘因取土稍有破坏,呈陡立状断崖,高7米。断崖处遗迹遗物丰富,暴露有灰坑、墓葬。文化层厚约6米。地面上散存的遗物主要有陶片,也有石器、蚌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原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周口地区文物科曾先后对陶母岗遗址作过调查,这是一处内涵遗迹遗物丰富的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商周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物属于生产工具的有蚌、镰和石刀。陶片以泥质灰陶居多,也有少量的夹砂灰陶,纹饰……[详细]
太康庆安寺
  庆安寺座落在东扶乐城东侧一座高约4米的一座土台上,总面积约为1000多平方米。寺院始建于东汉初年,历史悠久,香火盛行。庆安寺在全国各大寺院排名榜上是排名的。据史料载:东汉王朝于公元25年建立,刘秀称帝后,就采取了“退功臣,进文吏,黄老无用”举措,把功劳最大的108位将军释夺兵权后,均封为列候。骠骑将军刘隆被封为扶乐候(国王),食封为几千户,也是衣食税而已。原来秦时的大扶城被改名为扶乐城(也就是历史上扶乐国)。历史上又被分为大扶乐城(西)和小扶乐城(东),现在仍为东、西扶乐城。公元67年,东汉永平10年,佛法传入中国后,刘隆信佛,便选址在东扶乐城东侧建寺院,大兴土木,夯制高台,金塑佛像,取名为庆安寺。庆安寺建成后,烧香拜佛盛行。因为释迦牟尼于2500多年前,周昭王24年(甲寅)年诞生在北印度,……[详细]
通满寺冢
  通满寺冢位于太康县城东南13公里的马厂镇西北角后陈行政村与黄庄行政村之间。东西长266米,南北宽139米,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通满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不断修茸。寺院座北朝南,有四大天王殿、弥勒佛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放生池。东西有廊房数十间及僧舍等占地人100余亩。院内苍松翠柏,四周有围墙环绕,四角有钟楼,南面和大门口对面有一高阁。红墙黄瓦,房檐四角凌空欲飞。殿内诸佛金像,端坐莲台,栩栩如生。常住僧人数十名,各方信众前来焚香拜佛络绎不绝。至民国初年,军阀混战,通满寺毁于兵燹,留一荒冢。冢内有五眼井,据村民反映,地下埋有很多石碑,散失于民间两枚印章,一枚龙盘印,一枚释迦牟尼佛印。文化革命中,后陈和黄庄两个大队,在冢上建一所小学。1993年由三民……[详细]
太康陵
  太康陵位于太康县城东南城关镇王陵村西25米处,时代汉墓。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康陵高4米,周长约80米,历来群众传说是夏太康帝陵。据史载,太康继承父亲启的王位后,田猎无度,不理国政,过着淫侈的生活,引起夏民的不满,东夷族首领有究氏后羿,得用夏民取代夏政,乘机西进,取代了太康的统治地位。太康逃至阳夏(今太康)筑城而居。后卒葬于此。此说无考,似有附会之处。1984年文物普查时,在陵区地表及墓冢封土内采集有汉代绳纹板瓦、筒瓦和几何形图案墓砖,另据当地群众1969年在陵上挖掘时见地道,发现陵内有拱形砖券。由此可知此陵实为汉代古墓,陵前原有清乾隆五十一年立石碑一通,已毁。但作为古代墓葬,传说中的太康陵还是很高的考古价值。……[详细]
五子台遗址
  五子台遗址位于东经114°38′07.7″,北纬34°07′06.3″,海拨高度62.4米,太康县西常营镇五子王村西北200米处。原台较高,困黄水游没,台已基本平正。面积1500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五子台遗址文化层厚0.5-1.5米。出土遗物有甗、罐、鬲、釜、瓮等。陶质为夹砂灰陶、夹砂红陶、泥质灰陶、泥质红陶。纹饰有粗绳纹、细绳纹。遗址属商文化,春秋时代遗存。现状:保存完好。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从遗址上的地下筒形白灰标志(深1.5米)为座标点,向东、西各32米,向南、北各35米。一般保护区以重点保护区线为基线向四周扩展30米。……[详细]
轩村遗址
  轩村遗址位于东经114°48′46.0″,北纬34°10′43.3″,海拨高度47.9米,太康县城偏西北王集乡西轩村轩村小学西侧,围地势稍高,面积3200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轩村遗址是一处龙山文化、商文化遗存,文化层厚1—3米。出土石器有石斧,陶器有甗、鼎、罐、碗、釜、盆等。陶质泥质灰陶居多,次为夹砂灰陶和泥质红陶。纹饰有方格纹、篮纹、绳纹。现状:遗址西北端因取土破坏严重,余皆保存完好。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以遗址上的地下筒形白灰标志(深1.5米)为坐标占,向东西各40米,向南22米,向北30米。一般保护区以重点保护区线为基线向四周扩展20米。……[详细]
隐藏寺遗址
  隐藏寺遗址位于东经114°45′25.1″,北纬34°11′37.3″,海拨高度53.9米,太康县城东北马头镇隐藏寺村西西南300米处,面积约1.7万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隐藏寺遗址是一处商代遗址,文化层厚1米。出土遗物有罐、鬲、釜、盆。陶质泥灰陶居多,泥质红陶次之。纹饰有粗绳文、细绳纹。现状:该遗址是北、中、南三个土岗,北土岗破坏严重,中、南两个土岗保存完整。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以中土岗上的地下筒形白灰标志为座标点(深1.5米)向东64米至南北大路,向西64米,向南264米,向北159米。一般保护区以重点保护区线为基线向四周扩展30米。……[详细]
扶乐城汉墓
  扶乐城汉墓位于东经114°39′59.9″,北纬34°08′46.7″,海拨高度54.4米,太康县城西清集乡扶乐城东北1公里处,东距孔庄400米,北距311国道300米。面积713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扶乐城汉墓高3米,周长100多米,为砂礓土堆积而成。封土内有残砖出土,一侧饰几何形图案。据《太康县志》扶乐城为西汉故县,东汉光武时封刘隆为扶乐候。由此可知,扶乐城汉墓当时是皇室墓葬。现状:保存完好。保护范围:以墓封土边沿以外20米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以重点保护区线为基线向四周扩展20米。……[详细]
邓禹台遗址
  邓禹台遗址位于东经114°41′14.2″,北纬34°10′06.5″,海拨高度79.9米,太康县城西北19公里的清集乡邓禹台村东北角。遗址是一圆形土堆,总面积410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邓禹台遗址文化层厚1.5米,是一处龙山文化春秋时代遗址。遗物有甗、鼎、豆、器盖、罐、釜等。陶质为泥质和夹砂灰陶,泥质红陶次之。纺饰有篮纹、细绳纹。现状:保存较为完整。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以遗址的地下筒形白灰标志(深1.5米)为坐标点向东西各10米,北各12米。一般保护区以重点保护区线为基线向四周扩展20米。……[详细]
大牟寺遗址
  大牟寺遗址位于太康县城东北25公里的马头镇大牟寺村南,面积约500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颂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上原有一座寺院,寺内塑有释迦牟尼铜大佛一尊,故名大牟寺。寺院后面的村庄也因此叫大牟寺村。遗址原高大,现为可耕地。遗物较少,只在灰土较多的地方采集到6片陶片。属龙山文化的3片,属春秋时代的3片。陶质为泥质灰陶和泥质红陶,纹饰为篮纹和细绳纹。现状:破坏严重。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以遗址中心的地下筒形白灰标志(深1.5米),向东、西各15米,向南北各13米。一般保护区以重点保护区线为基线向四周扩展10米。……[详细]
谢安曾祖陵园
  谢安曾祖陵园位于太康县城南30公里老冢镇谢家堂(谢堂)村内,占地5公倾,园内有中华谢氏陵园碑亭、松柏林等。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晋名相谢安曾祖谢缵,曾任魏国的典农中郎将,后卒于洛阳任上,死后由其子谢衡扶柩归葬于陈郡阳夏(今太康)谢家堂村。现存宋碑、明代谱系碑和大唐广明元年木、本、水、源《谢氏祖谱》,对研究谢氏源流、世系、宗族文化有很高的价值。谢堂有太傅府九十九座楼宇、祠堂的楼基遗址、浇花井、饮马井,出土有汉至清代遗物汉砖、铜盒、陶罐、陶盆,对研究铜冶炼铸造等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详细]
太康霸王台遗址
  霸王台遗址位于东经114°50′23.8″,北纬34°06′04.7″,海拨高度27.2米,太康县城西北3公里的霸王台村内。遗址北高南低,面积2.3万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霸王台遗址文化层厚0.5-2米。发现遗物有豆、瓮、鬲、釜、罐、小口尊、陶纹轮等。陶质为泥质红陶和泥质灰陶。纹饰为粗绳纹和细绳纹。属商文化遗址。现状:保存完好。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以该遗址标志为座标点,向东40米,向西120米,向南150米,向北15米。一般保护区以重点保护区线为基线向四周扩展20米。……[详细]
槐寺遗址
  槐寺遗址位于太康县城东南22公里的符草楼乡槐寺村内。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槐寺遗址是一处高地,南北长152米,东西宽146米,面积约22200平方米。遗址东部文化层厚1.5米,中部和西部文化层厚达9米以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对槐寺遗址进行过调查。在遗址西部断崖处,发现红烧土居住面10余处,灰坑10余个。地面上陶器残片很多,陶器纹饰以蓝纹为主,方格纹次之。也有石器、骨器、蚌器。根据遗物的特征,确认槐寺遗址是一处龙山文化为主,也有少量大纹口、商周文化遗址。……[详细]
16、王钝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钝墓
  王钝墓位于太康县城东北高朗乡王坟村内。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王钝墓高2米,周长35米,圆锥形。据《太康县志》记载:王钝(1336-1404)生于元朝至顺丙午年,字士鲁,号野庄,明初贤臣,卒于永乐丙戌年。历任礼部主事,吏部郎中,大名府和长沙府通判。建文初年官拜户部尚书。明成祖朱棣继位后仍留用,以山东布政使致仕回乡,逾二年病卒。钝为官廉洁,体察民恤,用度俭朴,后人常戏称:“老实头”。诗文著述较多,有《野庄诗集》(六卷)及《归田》、《公余》二集传世。……[详细]
17、子禽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子禽墓
  子禽墓位于太康县城北杨庙乡子禽墓村内。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子禽墓高2米,周长40米,墓冢为圆锥形。座落在一个土岗上。土岗南北长70米,东西宽40。清乾隆9年(1744年)在墓周筑垣墙167米,墓前建有祠堂三楹及屏门,门悬有匾额,上 书“先贤子禽氏祠墓”。现所有建筑俱毁,仅存石碑两通,一通立于清康熙五十年,一通立于道光五年。两通碑均在墓南陈庄。据《太康县志》记载,陈子禽,春秋时陈国南顿(今项城县南顿集)人,名亢,字子元,一名子禽,孔子弟子。……[详细]
黄岗遗址
  黄岗遗址位于东经114°43′02.4″,北纬34°10′06.5″,海拨高度52.9米,太康县城西清集乡黄岗村内,现存面积120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岗遗址为圆形土堆,高3米,文化层厚2米。出土遗物有罐、缸、圈足豆,细绳纹大板瓦等。陶质为泥质灰陶和泥质红陶。纹饰有粗绳纹和细绳纹。这是一处周代遗址。现状:保存完好。重点保护范围:自土堆边沿为起点向四周扩展20米。一般保护范围以重点保护区线为基线向四周扩展30米。……[详细]
隐藏寺汉墓群
  隐藏寺汉墓群位于太康县城东北马头镇隐藏寺村西西南,面积1.7万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隐藏寺汉墓群分布在已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隐藏寺遗址内。墓区内出土有绳纹墓砖、陶罐、瓮、小壶等。现状:北土岗破坏严重,中、南两个土岗保存完好。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以中土岗上的地下筒形白灰标志为坐标点(深15米),向东64米至南北大路,向西64米,向南264米,向北159米。一般保护区以重点保护区线为基线向四周扩展30米。……[详细]
20、顾佐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顾佐墓
  顾佐墓位于太康县城西南毛庄镇顾庄村南300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顾佐墓高9米,周长80米,墓冢为圆锥形。墓前有两根3米高的石头柱,名曰拴马桩。据《中国人名大词典》,顾佐,太康县城西南毛庄乡顾庄村人,明朝建文年间进士,永乐初年出任应天府尹。明迁都北京后,顾佐任顺天府尹,永乐8年任右都御史,为人刚正不阿。晚年解官归里,为太康县乡民累办好事,流传有:“2亩8分5 厘当1亩”、“养义马”、“顾家楼”等佳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