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城阳区旅游

城阳区文物古迹介绍

大通宫
  大通宫,位于城子村北,墨水河西岸高埠处。大通宫,俗称石桥庙。曾名玉皇阁,明万历版《莱州府志》卷四载有:“玉皇阁在县治南三十里”。始建年代不详,民间传说为唐代建,袁天罡与李淳风选址。袁天罡、李淳风在唐代确有其人。袁天罡为成都人,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李淳风岐州雍县人,明天文历法,著有《法象志》。他们二人是否到过城阳,未见史籍记载。但石桥庙所处的位置,东“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勘舆学说,因此,数百年来香火不断。石桥庙右殿堂三座,南北排列,均系转木结构。正殿是传统的宫殿式建筑,斗拱飞檐,下有石柱四根。殿宇上盖青色小瓦,脊上有俗称天狗、飞龙、神上神等饰物。正殿名玉皇殿,祀昊天奎厥至尊玉面鹰嘴,怒目圆睁,面色青紫;左侧有电母(俗称闪打娘子),系女神,双手捧明镜一面,身披彩带,首梳发……[详细]
青岛法海寺
  法海寺位于石门山西麓夏庄镇源头村东,是青岛地区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因纪念创建该寺的第一代方丈法海大师而得名。法海寺,创建时的规模及供佛殿堂已无可稽考。其大体格局是:“首创法堂五间,前后六楹七柱,既塑释迦如来,兼饰观音一堂,金碧灿然,功勋备矣。然后创建云堂、耳室、僧寮四十间,为当代之宏观。”清康熙五十二年重修后,建有八蜡殿祀三皇玉帝,娘娘殿祀0女,后殿祀释迦牟尼。现在的法海寺,是1934年重修后的规模,重修时拆除八蜡殿、娘娘殿,并将该寺分为前后两院。前院建大雄宝殿5间,殿前两侧各有高大银杏一株,有碑亭两座,西为元泰定三年(1326年)重修碑,东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修碑。大雄宝殿建在1米多高的夯土台上,殿高6米,重梁起架,前出檐,朱漆4柱,雀替撑顶,花岗岩柱座,鼓形,黄绿色琉璃砖雕……[详细]
青岛城阳区老母庙景区
  青岛城阳区老母庙景区初建于1915——1916年间,供奉“老母娘娘”,原庙共占地3平方米,庙内无神像,只供一砖刻“龙山老母之神位”的牌位,“文革”时期被毁。旧社会,古历四月十九为庙会,会期三天,人们抬轿-,民乐齐奏,异常兴隆。1994年,村民自发,筹集资金2000余元在原地修复,新建“老母庙”,占地约6平方米,庙分两殿,东殿供“观音老母”、“三老母”,西殿供“天皇姑”,神像皆为瓷制。2009年以来,为继承和发扬城阳的历史文化,开发地区旅游事业,霞沟社区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原地对老母庙及其山门进行了重新修复。新修复的老母殿建筑占地面积23平方米,殿座北朝南,背靠台满石峭壁,面临神泉,青砖瓦,抽屉岩,鞍瓦四翘。殿内供奉石雕“老母”神像,神像高2.1米,宽1.1米,厚0.8米,神像两侧为石……[详细]
田横五百义士墓
  【田横五百义士墓】 为西汉墓葬。位于即墨市东部的田横岛西峰之巅。墓呈漫圆形,直径近10米,封土高2.5米,由石块与砂土筑成。田横岛座落于即墨市东部黄海的横门湾中,现已辟为田横岛旅游度假区。海岛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距陆地约3.5公里,因西汉初年齐王田横曾率众在此栖居而得名。田横(?~公元前202年),战国齐田氏之后。秦末,随其兄田儋起兵反秦,尽有齐地。田儋子田市、田儋弟田荣、田荣子田广相继为王。韩信破齐,田广死,田横乃自立为王,后兵败于汉将灌婴。汉灭楚后,“与其徒属五百人入海,居岛(即今之田横岛)中。”刘邦称帝,一再遣使者招降。田横与门客二人去洛阳,行至洛阳15公里外的偃师驿站,羞为汉臣,-身亡。留岛的五百徒属闻横死,亦皆-。后人感其忠烈之举,收五百义士遗骨合葬于岛顶,并立庙祀……[详细]
童真宫(童公祠)
  童真宫又称童公祠,位于崂山北麓、青岛市城阳区境内。始建于汉末,已有1800多年历史。童真宫所在的崂山,号称道教名山,极盛时有72宫观之说,其中不乏恢弘瑰丽者,与之相比,这童真宫未免简约得多。但这里确是崂山地区最具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所在,因为它始建缘由与宗教无关,而是为了纪念青岛地区历史上的一位廉吏——汉代不其县令童恢。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二童恢生日这一天,附近几十里的百姓都来此赶山会,追念童公,香火很盛。童真宫原有正殿一座,配殿两座,分前后两院,共有大小房舍60佘间,青砖小瓦,砖石结构,为硬山式建筑。前院祠门三间,两边耳房彩塑红、白立马各一匹。正殿三间,塑童恢坐像,有壁画,绘记童恢生平事迹及童恢驯虎故事。院中有银杏、古柏、凌霄、牡丹等古树异花等,其中六株古柏相传为建祠时所植。配殿为真武殿和娘娘……[详细]
百福庵
  又名百佛庵,城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崂山支脉的铁骑山南峰石城顶之阳,背山面涧,松竹环绕,环境清幽,始建于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初建格局无考。庵分前后二院二殿,前为倒座殿,内祀菩萨;中殿穿堂,祀三官;后殿为硬山式,高约六七米,重梁起架,出檐,四柱石撑顶上饰雀替,内祀玉皇大帝。白垩涂壁,彩绘壁画,青砖铺地,外观气势宏伟。其时,每年正月十六日逢庙会,善男信女赶会人众,香火极盛。清初百福庵已初具规模,后毁于文革时期。目前殿堂房基仍在,庙宇轮廓清晰。清初,明崇祯帝养艳姬、蔺婉玉二妃逃难至此,二女编写的《离恨天》曲成为崂山外山派道士迎风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蔺坟地及附近的纱帽石、马槽石、黄道石等景点犹存。……[详细]
财贝沟墓群
  【财贝沟墓群】 为东周时期墓葬群。位于城阳区夏宝街道办事处安乐村西侧一条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米,深5米的大沟内,北接源头河。东南400米处,即为商、周时期的霸王台遗址。常有人在沟内发现陶器、铜器、玉器等文物,故俗称“财贝沟”。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后,曾派人来盗掘文物。建国后,沟内多次出土铜鼎、敦、舟、戈、剑及贝币等文物。1974年,在沟西侧断崖距地表约1.5米处暴露一墓葬,出土了一批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青铜器,有腹饰窃曲纹的鼎、腹内饰鱼纹的盘、提梁壶及舟、豆等。1992年,财贝沟墓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青云宫
  青云宫又名龙王庙、龙母庙,城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红岛街道高家村西南山项上,面临大海,从岭密林环绕其周,景物宜人。据史料记载:青云宫建于宋代末年,曾有元代碑志,上镌宋朝青云宫道长、东华少君、钟离权、吕严、王嘉四人名字样。宫址坐北面南,前有山门一座,院正中建一正殿,旁边有两偏殿;其前分设东西两厢,各五间,东厢设钟楼,西厢设鼓楼。大殿高十五米,正中祀玉皇大帝,龙王、雷公、电母、三官分祀两侧。东偏殿祀三霄女神,西偏殿祀龙母、秃尾巴老李诸神像。附近的龙母坟尚存。每年古历九月二十五、二十九日逢庙会。……[详细]
石桥庙
  曾名玉皇阁,清末明初易名大通宫,城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阳街道城子村东的墨水河北岸。周围风光秀丽,绿坪如茵,如诗如画,相映成辉。其所处的位置,东有墨水河,西有古道,南有朱雀,北有马山,符合道家所倡导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勘舆学说,因此,数百年来香火不断。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至十八日、三月初三日、十月二十五日在此举办石桥庙会,赴会者多为祈求神灵降福消灾者,余为商贾贸易。……[详细]
西窑顶遗址
  【西窑顶遗址】位于城阳区夏庄镇东古镇村西,白沙河支流西岸。遗址为东西宽100米,南北长300米,高约3米的黄土台地。自清代末年起,就在此处建有窑场,因就地取土烧窑对遗址破坏严重。解放后曾有铜鼎、石器和陶片等物出土。1956年7月,考古学家王献唐率山东考古队来此发掘,出土许多骨器、石器、青铜器等,经考证为东周遗址。1984年崂山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城子遗址
  【城子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办事处城子村东的高台地上。此处原为古不其城的东北角,地势较高,俗称“东城顶”。遗址北临墨水河,西与胶州湾相望。遗址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200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土质为灰褐色,文化层厚度2米左右。除龙山文化遗存外,还有周代、汉代文化遗存。遗址近几年破坏较为严重,遗物多暴露在地表。采集的文物有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石器有石斧、石铲、石刀、石锛、石凿,石器多通体磨光,制作精致。骨器有骨锥、骨镞等。陶器以黑陶和灰陶为主,红陶次之。陶器多为轮制,胎质坚硬,可辨器型有灰陶盆、黑陶杯、鬻、鼎、罐等。197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家宅头遗址
  【李家宅头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城阳区夏庄街道办事处李家宅头村西。遗址南临白沙河。1952年苗圃工人打井时于地下4米深处发现两件泥质黑陶罐、一件夹砂灰褐陶鬻及部分陶片等,这是青岛市第一次发现龙山文化遗址。因文物发现于地下近4米处,地表无遗物和遗迹暴露,故遗址面积不详。遗址现为农田和菜地,保存较好。……[详细]
冷家沙沟遗址
  【冷家沙沟遗址】位于城阳区夏庄街道冷家沙沟村西,遗址东端压在冷家沙沟村下,西至贾家营村,南临白沙河,中有公路通过。地势东高西低,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遗址长约250米,南北宽200米。1981年12月文物普查时发现,1982年再次调查,发现一批石器和残陶器,其中一件黑陶片厚仅1.5毫米。从发现遗物分析,时代为龙山文化晚期至岳石文化时期,现保存完好。1984年崂山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2月12日,入选青岛市第十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4、童真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童真宫
  童真宫位于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年代为汉、元。2015年6月23日,童真宫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半阡子遗址
  【半阡子遗址】位于城阳区惜福镇傅家埠村东北约200米处。相传以前此处原有500户居民,故名“半千子”地片。遗址地势较高,东临铁骑山,南有河,北有沟,自东而西,常年流水。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约200米。黄粘土,上层多沙较松,含较多鹅卵石,因无断崖,文化层情况不详。1958年春首次发现,1982年再次考查,发现许多石器和陶鼎足、口沿等,从部分遗物的观察,认定为龙山文化遗址。1984年崂山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2月12日,入选青岛市第十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霸王台遗址
  【霸王台遗址】位于城阳区夏庄镇云头崮水库中心。原遗址三面临水,且高出地面约8米,东西长300米,南北宽约200米,由于河水常年冲刷,现仅存1/10。原有的小河已于1958年截为云头崮水库,使遗址成为孤岛。1953年发现后多次调查,发现一批石器、铜镞和陶器,并有许多灶址等遗迹。根据器物分析,确定其为一处重要的商代遗址。霸王台名称之由来,系当地村民在此处发现文物和红烧土,认为此处曾有人居住,就附会为楚霸王的点将台。1984年崂山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