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滁州市旅游

滁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
  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醉翁亭、丰乐亭及琅琊寺现存有400多方(处)摩崖石刻及碑刻,其中唐代摩崖石刻7处,其余均为宋代和明代所刻。唐代7块摩崖石刻,其中3块是五言诗,4块题刻。唐代摩崖石刻在江淮地区不可多见。宋、明、清较为珍贵的摩崖石刻有宋辛弃疾的《游琅琊山》、丁介延的《重游琅琊山》、燕度的《同游琅琊》、郑东的《秋日游琅琊》、王宸的《来游》、王奥的《游记》、杜符卿的《游琅琊开化寺》、《游琅琊山谒》、燕南公弼的《丙寅来游》;明代有肖崇业的《秋游琅琊诸胜》、郝良臣的《再游琅琊寺》、邵富的《重修“重熙洞”》、卫鹤的《游琅琊诗》、殷从俭的《憩饮三友亭》、黄延用的《“乐岁丰”诗》、江左殷的《登琅琊游》、王子恒的《“琅琊山”诗》、刘秉仁的《游琅琊颂梅诗》。清代巨型摩崖石刻有《南无释迦牟尼佛》、《佛》、《南无……[详细]
钟离城遗址
  钟离城遗址位于凤阳县临淮镇东1.5公里处凤阳至明光公路北的望城岗上。是安徽省现存最完整的春秋古城遗址,为春秋钟离子国故城遗址,后为吴、楚兵争之地。该城南接丘陵、北凭淮河、左依濠水、右拂花园湖支流。公元前538年,楚箴尹宜咎筑此城。秦建县、晋置郡于此,隋移治至城西称濠州,即今临淮关,该城废圮。史书载,周代在此设方国钟离子国,并筑钟离城。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楚攻占钟离,钟离为楚属邑。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吴、钟离边邑儿童争桑,致两家相攻,互有死伤,吴王发兵攻楚,钟离城又被吴王夺去。越王勾践灭吴后,钟离城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2年)楚灭越,钟离城又属楚。秦统一中国后,钟离城属九江郡,秦汉时均在此设郡县。至唐代武德年间移至城西今临淮镇,故城遂废。钟离城自建至弃,沿用时间长……[详细]
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明中都皇城,又称明中都紫禁城、明中都皇故城、凤阳明故宫、凤阳紫禁城等。明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朱元璋诏以家乡临濠府(洪武七年更名凤阳府,今安徽省凤阳县)为中都。集全国名材和百工技艺、军士、民夫、罪犯等,近百万人,经过六年的营建,到洪武八年四月,突然以“劳费”为由罢建。然而此时,一座宏伟豪华的都城已经屹立在凤阳大地之上。中都皇城是最里面的一道城,周长3.68公里,平面近方形,规模较北京故宫大一万平方米。城墙“高三丈九尺五寸,女墙高五尺九寸五分,共高四丈五尺四寸五分”。每边城墙开一门,南曰午门、北曰玄武、东曰东华、西曰西华。皇城之外二道城禁垣,周长7.85公里,平面呈长方形,“砖石修垒,高二丈”。每边城墙亦开一门,南曰承天、北曰北安、东曰东安、西曰西安。两城的东、西华门和东、西安门,位置皆……[详细]
皖东烈士陵园
  皖东烈士陵园原名半塔烈士陵园,隶属于安徽省来安县民政局。半塔烈士陵园2009年10月应安徽省民政厅提议,经国务院批准,更名皖东烈士陵园,历史上著名的半塔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皖东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在半塔保卫战中和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所建。陵园位于安徽省来安县城东北30公里半塔镇,地处安徽省和江苏省的交界。陵园坐落在半塔镇西北部,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头道光山上,全园占地面积260亩。皖东烈士陵园始建于1944年3月,后因新四军北撤而中止,1958年续建后对外开放。陵园1999年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安徽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安徽省军区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先后又被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军区推荐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详细]
侯家寨遗址
  定远县七里塘乡侯家寨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发掘时间:1986年9月。发掘工作单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基本情况简介:侯家寨遗址位于定远县七里塘乡北3公里,四家刘村袁庄组后,为单一的新石器时代台形遗址,面积3万余平方米,1977年春发现,1985年5月进行过试掘,历史书有记载。迄今已发掘375平方米,文化堆积可分为四个自然层次,计早、晚一、中一龟其两期。出土较完整陶器、骨器、石器300多件,并收集了大量的骨骼标本。还发现了居住硬面和灰坑等遗迹。出土的陶器以夹砂粗红揭色陶、红陶为主、手制,素面,有少量的堆纹、划纹、刺点纹、指纹等。器形有鼎、签,钵、豆、壶、支座、盂形器、颤、勺、-、器盖、陶塑、弹丸等,重要的是红色彩绘陶器的使用及圈足钵底部发现刻划纹等符号。彩绘内外彩都有,以外彩为主,一般是在器物的……[详细]
26、会峰阁
会峰阁
  介 绍 琅琊山风景区内最高的建筑物,于1988年建筑在南天门的明代建筑会峰亭的残基上。 从四面观看会峰阁,高低形状各不相同。从东面观看,它有三层;从南面观看,它有四层;从西面观看,它有五层。高度24米。 会峰阁每层是六面八角,都采用古典建筑的飞檐翘角式样,阁顶用黄色琉璃瓦覆盖,雕梁画柱,古朴大方。阁上24个铃角,都装有铜铃,山风拂处,金声四起,悦目赏心,闻声如入仙境。 晴朗天气,登上会峰阁,极目远望,天高地阔,心旷神怡。这里阳光各煦,山色苍茫,群山逶迤,匍匐脚下,给人以“一览从山小”之感。众山列队,一收眼底。这里象一座检阅台,检阅千山争秀,万峰苍郁。安徽滁州市……[详细]
濮家墩遗址
  濮家墩遗址,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大王乡林楼村濮家庄。为一台形地。南北长65米,东西55米,高8.3米。文化层厚5.1米,海拔25.4米。为新石器时期遗址。1985年5至10月间,安徽省地市文化部门三次勘查,确定为濮家墩遗址为新石器时期遗址。1985年12月,被公布为滁州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濮家墩墩东有条已成为耕地的大川,长约15公里。墩面向南微倾,与地面约成30°度夹角。墩身西北部有90°断面,可见五至七层不等的文化积压层。采获石器5件,其中狩猎工具长方形、梯形的石石奔、不规则圆形、有棱刃较利的砍砸石,通体圆滑,中有圆孔,轮径3.3厘米的陶纺轮,体光滑,一端尖长10.6厘米动物角制成的骨锥,以及鹿角(其中尚有一件轻度角化石)、兽牙、贝壳等。还有陶片70余件,均为残片(其中有鼎足、鬲足、鬲档、……[详细]
袁家湾老街
  袁家湾老街全长1500米,自积玉桥起经仙鹤楼至红栏桥止。其中积玉桥至仙鹤楼一段,又称“半边河街”。临河之上砌以玉石栏杆,街呈半边,既是一趣,亦是一景。老街上的建筑虽然尽现历史沧桑,但市肆依旧。漫步老街,吆喝声、打铁声、弹棉花的弓弦声不绝于耳,恍如时光倒回,走进了明清时代的江南小镇。临街的商铺,买卖的几乎都是自产自销的传统手工艺品,见不到为游客设置的礼品店和旅馆。在这些铺面的背后,曾经有过辉煌的薖园、东园、襟襄楼等古建筑,仍然宠辱不惊地生存着,不紧不慢地与世俗生活牵手着……古老的街道、破落的建筑以及保持至今的传统生活方式……每一个到过老街的人,都会得到这样的感受:原汁原味。这或许就是袁家湾老街越来越吸引游客的魅力。景区地址:全椒县城内交通线路:从全椒火车站乘3路车到千家惠站台下,步行1公里到达……[详细]
中九华寺
  中九华寺在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内。清《定远县志》载:“中九华寺,位于定远县城西北六十里的五峰山麓,霸王别姬处。”中九华寺,又名五峰禅院,系南北朝时宗本僧修建。因毁于兵燹,宋时重建。明朝诗人王哀登中九华寺时题诗一首:“偶经栖佛地,碧草冷云峰,梵宇清尘虑,龙宫起拜容,拈花初见月,隔水忽闻钟。独坐山房静,潜风度竹松。” 现中九华胜地有一高2.4米,宽0.8米的青石碑。据考察,中九华寺,是阴陵古城周围诸多庙群中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一座古刹。寺前有“灵润殿”,寺后有“霸王寨”,与霸王寨隔水相望的有“虞姬祠”,相传当年项羽垓下败逃,渡淮后驻于此。寺左侧有水月庵,山腰有明泉、楚泉、汉泉、珍珠泉。泉溪突突,清澈见底,大旱不涸。……[详细]
尿布滩遗址
  尿布滩遗址,位于安徽省明光市明光街道赵府村朱郢东边的东风湖南岸。面积约500平方米,文化层厚达2米左右,文化内涵丰富。相传朱元璋于明光市赵府孕龙基出生之后,朱家于孕龙基北二里左右,珠墩处搭建窝棚暂居。其母陈氏因此常在滩上晾晒尿布,故此得名“尿布滩”,并一直沿袭至今。1985年5月,在实地勘查中,采集标本20多件,主要有夹沙陶鬲足三件,足高分别为8.5厘米、8.2厘米、7厘米;泥质陶鬲足1件,灰陶盆、罐等器物的口沿和底部残片。纹饰主要有细绳纹、凸方格纹、弦纹、席纹等等。另发现通体呈扁平形状石铲残件1件,中有圆孔,长6厘米,宽5.8厘米,石铲磨制光滑精细,两面均有圆圈状斑点。另外发现烧黑兽骨1件,陶纺轮1件及大面积红烧土。该遗址未经正式挖掘,面貌基本保存完整。根据采集标本判断,定为商代遗址。据《……[详细]
31、国光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光楼
  国光楼始建于明代隆庆六年(1572年),原名尊经阁,清代康熙年间改称奎光楼,民国元年改今名至今。国光楼系砖石垒成,高14米,楼身三层,筒瓦顶盖,重檐翘角。楼座中有东西走向的券门一道,券门上有“奎光”勒石一方,为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修时所嵌。国光楼因处于“面山临河,最为形胜”之地,十分宏伟。有学者赞曰:巍峨雄奇,极为壮观。望者心竦,登者神游,占尽古城全椒0。景区地址:全椒县城内襄河北岸交通线路:从全椒火车站乘3路车到千家惠站台下,步行1.5公里到达景区;自驾车从合宁高速全椒出入口下,往县城方向行驶2.5公里到达。……[详细]
泊岗遗址
  泊岗遗址位于泊岗乡境内,是新石器早期遗址,面积约为20000余平方米。1953年在泊岗引河工程中,发掘出古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物378件。有陶、瓷、铜、铁、石、玉等多种质地,还有商代铜器、爵、觚、斝,罍汉代的陶壶、鼎、钫,宋代的瓷碗、铜镜。此外,还发现二千多年前完整石斧两件。泊岗乡安徽银杏第一乡。现有银杏种植面积1.1万亩,2170万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大树1棵,50年以上的大树160余棵,直径为15公分以上的2万棵,采叶圃7000亩,年产鲜叶3000吨,全乡银杏鲜叶产量每年可达7000吨。每年树苗、树叶、果实和加工产品销售金额达1000余万元。……[详细]
33、招信寺
招信寺
  招信寺位于安徽省明光市女山湖镇老街,始建于宋代,后经历代风云变化而随之兴衰。于2002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市宗教局的精心指导以及各位法师、居士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觉慧法师老骥伏枥、募化苦行,使过去残破不堪的招信寺得以恢复重建,香火兴旺,目前正在兴建的大雄宝殿,坐落在招信寺内,总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一百多万元。殿进深十三米,长十六米,三开间为半坡歇山式,前置重檐抱厦,灰瓦盖顶,气势恢宏,进入女山湖镇首先映入眼帘。信众、游人可在此拜佛祈福,亦可远眺皖东明珠女山湖的湖光滟影,是女山湖不可多得的又一圣景。……[详细]
浮山堰遗址
  浮山堰遗址,位于安徽明光市柳巷镇浮山村北,现存的部分在淮河的河床上。清光绪《泗虹合志》记载:梁天监十一年(514),梁武帝在淮河上修筑长达4.5公里的浮山堰,以抗拒北魏入侵,灌寿阳《梁书》记载:浮山堰工程浩大,动用20万人,历时两年。堰长9里,下阔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高二十丈,深十九丈五尺。遗址现存长约300米,黄土夯筑,宽15-50米,高约4米左右,出土铜箭头、铁剑等。堰的剖面是夯土层,现残存的部分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浮山堰遗址对研究古代水利工程、战争和军事设施等都有重要的意义。……[详细]
滁州无梁殿
  无梁殿原名玉皇阁,为道教场所,明代重建,是琅琊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由于整个殿宇全用砖石砌成,无一根木梁,没有飞檐、也无斗拱,里面是类似西方教堂的拱形门,故俗呼为“无梁殿”。无梁殿,殿高三丈二尺八寸,深二丈四尺,灰砖拱形垒成,四角为四条栩栩如生的巨龙瓷瓦饰成,门额有砖刻浮雕的龙、凤、狮图案,正殿正中塑有玉皇大帝,托塔天王和太白金星像。无梁殿建造年代久远,结构坚固,气势雄伟,在中国建筑史上堪称一绝。2019年10月7日,滁州无梁殿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