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 > 荔城区旅游

荔城区文物古迹介绍

瑶台中一堂
  瑶台中一堂位于荔城区黄石镇瑶台村中境自然村。明万历十八年(1590)“三一教”教主林龙江的门徒林亹、林梦熊创建,清代重修。祀“三一教”教主林龙江。坐西向东,通面阔24米,通进深22.8米,建筑面积547平方米,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由大门、围墙、正堂组成。正堂面阔五间,悬山顶抬梁木构架。堂中存明代知县何南金书“超一函三”匾,明代八卦炉1个、井1口。……[详细]
冲沁沁安宫
  冲沁沁安宫位于荔城区北高镇冲沁村上沁安自然村 ,年代为清 。初名沁江宫,清代易名沁安宫。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近代再修。坐北朝南。通面阔6.4米,通进深13.1米,建筑面积约83平方米。单进廊院式建筑,由石埕、前殿、拜亭、主殿组成。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土木构架。主殿补间铺作二朵,斗拱作二斗三下昂,具宋代做法样式。保存有明、清妈祖神像、神龛和清末张琴书写的匾额等。为研究莆田沿海地区明、清宫庙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东、西、北三面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南至石埕沿外延2米。……[详细]
琳井朱氏大宗祠
  琳井朱氏大宗祠位于荔城区黄石镇井后村井埔自然村。原名“唐古田令朱公祠”,简称“古田祠”。系为纪念入莆始祖朱玑而建。明正统十四年,泉州十八世孙右副都御史鉴公来莆瞻扫祖祠,见祠破旧,乃重建。当时建有拱门、甬道、广场、两进的祠宇,占地数亩近年重修,保持明代建筑风格,更名“朱氏大宗祠”。其后历代俱有维修。近年其宗亲在旧址平地上予以重建朱氏大宗祠,保持明清建筑风格,坐北向南,通面阔17.9米,通进深11.4米,占地776平方米,建筑面积204平方米。为单体建筑,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悬山顶,抬梁明间减中柱结构。朱氏大宗祠为海内外宗亲寻根拜祖提供思敬的胜地。祠内还存有唐代石狮,明代石柱础等文物。……[详细]
阳城林公祠
  阳城林公祠位于荔城区新度镇阳城村曲尺自然村,年代为明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清代重修,近代再修。坐北朝南。通面阔15.9米,通进深26.1米,建筑面积415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由围墙、埕、门厅、天井、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二柱,悬山顶,明间抬梁减中柱土木构架。保存有明代“按察使林公祠”大门匾额,落款“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贵州按察使致仕,朴菴林公坦嫡孙溥等重立”“进士出身、四川右布政使致仕,累阶荣禄大夫,八十八翁姻友周瑛书”。为研究莆田明代祠堂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东、西、北三面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南至围墙外延2米。……[详细]
下亭庆源祠
  下亭庆源祠位于荔城区拱辰街道濠浦社区下亭码自然村。创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清政府为嘉奖该村进士陈池养而建的,也是台湾政界名人陈裕清和爱国华侨陈江河祖先的祠堂。为陈裕清儿时就学之所。建筑坐北朝南,通面阔10.1米,通进深21.9米,建筑面积219平方米。为单进合院式建筑,由院门、大埕、前厅、天井、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两柱,悬山顶抬梁土木结构,较完整地保存了清代莆田地方建筑的特点。该祠一直是濠浦、南郊等地的学子们求学的学堂。……[详细]
86、吴公庙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公庙
  吴公庙位于荔城区拱辰街道办事处畅林村上林自然村。建于宋代,清代重建,坐北朝南,通面阔32.5米,通进深48.7米,建筑面积为1581平方米。由大门、大埕、前殿、主殿组成。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两柱带前廊,歇山顶抬梁土木结构,存有宋代石柱,明代石碑。保存较好。吴兴,唐神龙年间,捐家资建延寿陂,并为捍陂献身。被南宋刘克庄称“其事与李冰,周处,相望于史册”人民建庙纪念。……[详细]
东山妈祖行宫
  东山妈祖行宫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办事处英龙居委会东岩山上。宋代妈祖神像由阔口玉湖顺济庙迁此建东山妈祖行宫,现存建筑群依次为禹门、戏台、建山堂、梳妆楼、父母祠、行宫主殿组成。行宫主殿座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抬梁土木结构。建筑面积907.77平方米,存有宋代樟木雕刻妈祖神像(公元1187年)两尊。其宋代妈祖曾于1993年由国家文物局组团赴台湾展览,轰动妈祖-信众。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赠匾鼓励。是莆田市重要的涉台文物。……[详细]
88、通明殿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明殿
  通明殿位于荔城区北高镇福岭村东田自然村。通明殿创于明,历代屡修,现存建筑物为近代重修,坐北朝南,通面阔35米,通进深28米,建筑面积980平方米。为三进廊院式建筑,中轴线依次为山门、拜亭、玉皇殿、大雄宝殿。玉皇殿为悬山顶抬梁石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内存清至民国年间的碑碣等文物。1997年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89、塔仔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仔塔
  塔仔塔位于荔城区北高镇汀江村后埕口自然村。塔仔塔明万历十三年(1585)建,是航标性建筑。五层四角楼阁式空心石塔,通高约15米,边长4.6米,葫芦形塔刹(已断)。底层朝南开门,门高1.48米,宽0.78米。每面设佛龛,内有石雕像。1981年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英龙英惠社
  英龙英惠社 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英惠巷 ,年代为明-清 。始建于唐代,宋大观初重修,明代重建,清代重修、增建。坐东朝西,处于三叉道路中心点。平面呈梯形,由前殿、拜亭、正殿和正殿右偏殿组成。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土木构架,基本保持明代风格。保存有石经幢、“嘉庆丁卯重修”古井、古匾。为研究莆田城区明、清里社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东、南、北三面至外墙滴水各外延1米,西至前殿滴水外延2米。……[详细]
西洙吴氏宗祠
  西洙吴氏宗祠 位于荔城区拱辰街道西洙村门前自然村 ,年代为明-清 。始建于南宋末,明代重建,清嘉庆年间(1796~1820)重修。坐北朝南。通面阔15米,通进深22.7米,建筑面积340.5平方米。为单进合院式建筑,由砖埕、下厅、天井、上厅组成。上厅面阔五间,进深三柱带前廊。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土木构架。大门两侧有明代翼墙,保存有清嘉庆五年(1800)“遵例保禋”碑1通。为研究莆田明、清宗祠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东、西、北三面至外墙滴水各外延1米,南至围墙外延2米。……[详细]
北大顶墩桥
  北大顶墩桥 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北大村顶墩自然村 ,年代为明-清 。始建年代不详,明天顺七年(1463)和清光绪十五年(1889)两次重建,1961年重修,近年再修。三孔两墩石梁桥,南北走向,跨于北大溪上。长17.3米,宽3.56米。二座舟形墩,桥面施石栏杆。为研究莆田明、清桥梁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东、西、南、北四周以桥本体各外延1米。……[详细]
南少林寺(林泉院)
  南少林寺(林泉院)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林山村,类别为古遗址。整个地势呈东北-西南倾斜,自东北往西南形成多级阶梯式台地。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50米,总面积近30000平方米。1990年12月-1992年元月分两期,由省考古队主持发掘,发掘面积1954平方米。考古发掘有文化层七层,堆积厚度240厘米。这些堆积主要是历代建筑物更替和修建过程中的废弃物所充填而成的。主要有石构墙基、台基、柱础等,分属于不同时期的60多个遗迹单位。各地层堆积包含物中,最大量的当属砖、瓦等建筑物,建筑饰件以及生活用具的陶瓷器残片,此外也发现一些铜钱、铜坨、石刻文字和墨书文字等,还发现一些石槽、残碑、练功石等。1998年在遗址上新建南少林寺。该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南少林的历史有一定的价值。南少林寺(林泉院)为莆田市市级文……[详细]
定庄堡遗址
  荔城区黄石镇定庄村定庄自然村清康熙年间(1662-1722),四川提督吴英奉旨入籍莆田时所建。堡原平面呈长方形,长122米、宽31米,面积3782平方米,周长306米。今残存小寨,俗称“虎橱”,现遗存有康熙赠给吴英的御书“作万人敌”石匾、无字九龙碑刻、吴英从台湾运回的“七星石”、抱鼓石、“百廿间百福墙”、古井、古石马槽等文物古迹。该遗址是重要的涉台文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