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闽王庙附属碑刻
  闽王庙附属碑刻(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庆城路闽王庙内,唐天佑三年(906年),哀帝李柷敕刻。庙原为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宅第,五代晋开运三年(946年)改为庙祀。碑以黑色页岩为料,高5米,宽1.87米,厚0.29米,置于花岗岩覆莲基座上,礼部侍郎于兢撰文,将士郎王倜书。碑文记述王审知家世及其治闽期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功绩,对研究唐末五代史和书法艺术有重要参考价值。庙内还存有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所立“重修忠懿王庙碑铭”等碑。906年,唐天佑三年哀帝李柷敕刻。1988年,对闽王德政碑的裂痕进行化学材料灌注,加固碑座,维修碑亭。现辟有王审知事迹陈列。1961年,作为闽王庙附属碑刻的组成部分,由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贵安朱文公祠
  朱文公祠位于连江县潘渡乡贵安村,坐北朝南,始建于明代,清代重建,现存建筑占地总面积267㎡,2011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为一般文物点,现存有明代遗址构件二坡顶、抬梁柱头斗拱及清代青石横匾一块,横匾上 书-“朱文公祠”。朱文公祠单体建筑遗存的木构梁架结构体系,既传承了传统木构防震抗震性能好、形式丰富多样、空间灵活多变的优越性,又在局部结构与细部结构处进行了调整,使其更突出福州的地域特色。朱文公祠建筑在诸如采光通风、稳定性、防震、防潮、防盗、防灾、建造方位的选择、规划布局、营造特色等方面对现代建筑具有较大的借鉴作用。朱文公祠作为朱熹理学文化的载体和地方政治文化活动场所之一,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社会人文价值及独特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朱文公祠保留了清代的福州祠堂建筑特色,带……[详细]
263、升山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升山寺
  升山寺位于福州北郊新店镇升山村,相传越王句践时,山自会稽飞来。寺始建南朝陈天嘉三年(562年),后毁。清光绪三十年(1907年)重建,占地586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等。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悬山顶。寺内有宋宣和六年(1124年)凿造的石斛。寺后摩崖有宋代张去惑、刘蒙伯,清代林则徐等名人纪游题刻。解放前夕,中共闽浙赣省委城工部联络站设此。1986年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姬岩摩崖石刻
  姬岩摩崖石刻位于永泰县白云乡白云村,年代为宋—清。简介:保存有宋朝礼部侍郎陈旸,明朝翰林院编修黄文焕,明代闽中三才子曹学佺、谢肇淛、徐渤,清代诗人黄任,清光绪年间状元王仁堪等历代名人题刻。如曹学佺“来天台”石刻、谢肇淛“古鸡岩”石碑,黄任“鬟翠楼”石刻等。2013年,姬岩摩崖石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三亭路口,西至后山小路,南至仙公楼岩下龙头泉,北至通往白岩横路。……[详细]
大光里陈氏民居
  大光里陈氏民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文儒坊大光里,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清光绪年间(1875—1908)及民国初年重修。坐北朝南,前后两进,建筑面积1344平方米。一进大厅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梁架,双坡顶,马鞍墙。二进主座面阔三间;东侧花厅,建有假山、鱼池等。2013年,大光里陈氏民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民居周边各外延20米。……[详细]
凤窝烟台山炮台遗址
  凤窝烟台山炮台遗址位于琅岐镇凤窝村烟台山。在凤窝村烟台山顶,建于光绪九年(1883)未竣工即毁于中法马江海战。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建,由两组四个炮位组成。均为三合土结构的半地穴式露天炮台,两个炮位相隔10余米。直径分别为11.6米和12.6米。另两个炮位直径分别为6.5米和7.5米。建于甲申中法马江海战前,为福州闽江口岸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1月公布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福州金山寺
  福州金山寺建于宋代,是福州唯一的水中寺。金山寺原是江心的小石阜,因为它的形状象石印浮于水面,有如江南镇江之金山,故曰“小金山”。如今,这里仍可寻见古时的金山寺八景:“洪塘古渡”“石仓秋烟”“妙高钟声”“半洲渔火”“云程石塔”“巴山风帆”“环峰夜月”“旗麓斜阳”。如果在金山寺凭栏远眺,可见碧波荡漾,风帆浮动。福州最长的公路大桥洪塘大桥就从金山寺不远处跨江而过。金山四周水流汹涌,白浪滔滔,有“砥柱中流”之势,俗传它能“从潮高下,水涨而山不没”。七八百年前,人们在这小阜上盖起一座七层八级的实心塔,高约7米,花岗石砌成,后又在塔周围建成殿堂。因限于地形,寺院没有巍峨的殿阁和巨大的佛像,但却小巧玲珑,情趣盎然,在全省寺院中独具一格。塔前有观音阁,塔后有大悲楼,左右各有一间斗室,左名“怡怡斋”。殿前原有……[详细]
檀越境闽王庙
  檀越境闽王庙位于仓山区上渡街道灰炉巷(檀越境),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北偏西5度,为明代建筑,庙祀闽王王审知。共二进院落,悬山顶,其中戏台已更改。第一进面阔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东侧墙面残存4幅壁画;第二进游廊卷棚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西侧墙面残存3幅壁画,已严重脱落,两进院落均为抬梁穿斗式。2007年8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具有一定典型性,为研究仓山区古代庙宇、宗教文化提供实物参考。……[详细]
潘墩文天祥庙
  潘墩文天祥庙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潘墩村,东偏北7度。前有照壁,门开两侧,庙内有一坪,一殿,大殿封火山墙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主祀文天祥,上有正气歌横匾,左、右侧壁嵌清乾隆、道光重修石碑两通。藻井中为八角形凤凰池,左为双鱼池、右为双鹤池,皆椭圆形。该庙为福州地区仅有的文天祥庙,对于了解研究当地宗教文化,庙宇建筑提供实物参考。1995年4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闽清文庙
  闽清文庙位于闽清县梅城镇城南北大街,年代为清。文庙又称圣人庙、孔子庙,座落在县城南北大街中段东侧,包括庙门、大成殿和明伦堂,占地约1998.6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89.12平方米。庙门为五开间悬山顶,石基础,穿斗式木构架,中央三间带凹廊,门边一块石碑记载了文庙的历史渊源。梢间有八角形花窗,雕花窗棂,红墙碧瓦,古色古香。大成殿坐北朝南,重檐歇山式,宽17米有余,进深14米多。殿宇以18根大柱和18根小柱作支撑,构造别致。柱头与梁枋、额枋之间,雕刻花草,博古图案,嵌以浮雕人物,姿态各异,造型逼真。大殿正门上方高悬一块蓝底金字的牌匾,上 书-“斯文在兹”四个大字,笔划遒劲,颇有意韵。殿内供奉一尊高达6米的孔子塑像,为洁白的岩石雕刻而成,衣冠飘逸,长髯洒脱,双手合掌,面视前方,看上去目光敏锐,慈祥……[详细]
南屿碗窑山遗址
  南屿碗窑山遗址位于闽侯县南屿镇双龙村东北。因遗址所在小山称“碗窑山”,故称“碗窑山”龙窑遗址。1952年发现,2010年考古发掘,清理出4座宋代平焰式龙窑窑炉,出土黑秞、青釉、青白釉瓷等生活器皿,以及烧制用的匣钵、垫饼等工具。其中一座是目前国内已知宋代龙窑中窑床坡度最大的窑炉。2010年7月,福建省考古队员对“碗窑山”古龙窑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在这片的窑址上,密集地分布着4座保存较为完好的南宋时期龙窑遗址。考古人员从窑址内清理出大量文物标本,有烧制工具匣钵、垫饼,以及黑釉茶盏,青瓷、青白瓷生活器皿等。2013年列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范范围南自大漳溪畔,北至山顶200米,东、西各至山脚外100米。……[详细]
林可彝故居
  林可彝故居位于罗源县凤山镇北大路52号,紧邻罗源北门旧城墙,为一两横两进的清代木结构民居,前后左右共四个天井。正厅穿斗式梁架,面宽六扇五间,披榭四扇,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建于清代,为罗源北门林氏家族所有,中共早期党员林可彝(1893—1928)便出生于此。民国17年(1928年),林氏家族的林瑞琦利用该宅厅堂开设美文照相馆,为罗源第一家照相馆。该建筑现为罗源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潘墩潘氏宗祠
  潘墩潘氏宗祠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潘墩村,合院式祠庙建筑。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北偏东2度。由插屏门、天井、戏台、游廊、大厅等组成。戏台歇山顶,顶棚为八角藻井,两旁为看楼。大厅封火墙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清光绪年间重修,现存为清代建筑风格。2007年8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祠堂具有一定典型性,为研究仓山区古代祠堂、宗族文化提供实物参考。……[详细]
中房林氏祖厅旗杆林
  中房林氏祖厅旗杆林位于罗源县中房镇林家村,年代为明、清。简介:位于林氏祖厅前,计有18对明清两代所立的石旗杆,其中有明嘉靖年间湖州乌程县少尹林灯、明万历年间河南道参军林日荣、清顺治年间广东廉州同知林长存、清咸丰年间署湖北荆门州知州林芝华等所立,蔚为壮观。2013年,中房林氏祖厅旗杆林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旗杆林四周各外延10米。……[详细]
濂江瑞迹岭岩画
  濂江瑞迹岭岩画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九仙山瑞迹寺后岩壁上,朝向南偏东17度。岩壁前有一水洼,水由岩缝中渗出,岩画为人像图形,下为水波纹及溅起之水花,人上为云形图案,笔划粗犷、简练,原郊区文管会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岩画委员会执委陈兆复,曾复函疑为唐前祀雨图。1995年4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摩崖石刻历史较早,十分珍贵,为研究仓山区古代石刻艺术提供实物参考。……[详细]
十九路军策划“福建事变”会议旧址
  十九路军策划“福建事变”会议旧址位于福州市区于山戚公祠内。1933年10月,国民党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陈铭枢、蒋光鼐等,因不满蒋介石投降--政策和围剿红军(在战斗中遭红军沉重打击)的决策,在此召开秘密会议,决定与红军签订反日反蒋协定,停止军事行动,划定军事分界线,恢复双边贸易,释放在福建的政治犯,赞同福建境内革命组织的存在与活动,互派全权代表进行反日反蒋军事行动准备。协定的签定,既为红军打破蒋介石的“围剿”提供了有利条件,也解除了十九路军领导人的后顾之忧。11月20日,他们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陈友仁和-领袖黄琪翔等反蒋势力,发动“福建事变”,在福州召开“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人民权利宣言》,公开举起抗日反蒋旗帜。22日,以李济深为主席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通……[详细]
277、含光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含光塔
  含光塔含光塔又名斗门塔,依敖江而建,距连江县城约3公里。此塔始建于明朝1588年,属楼阁式红砖架构,据考证,这在全国仅存2座,是福建省重点的省级保护文物。塔身高达26.87米,屹立在山巅之上,凤城一览无余,是连江古城标志之一。塔下坐落着含光寺,寺门楹上挂有一诗匾橹声过寺潮初上,塔影横江月正来,自古为游人所传唱,从中也可以体会到塔区四周的山水景色。……[详细]
南阳陈氏祠堂
  南阳陈氏祠堂位于福建省福州长乐市江田镇友爱村。始建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万历九年(1581年)重修,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前后3进,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一进为门厅,中间设戏台;二进为主厅;三进为祭祖厅。祠堂牌匾、楹联众多,其中有御赐“家传孝友,世笃忠贞”匾,以及其它众多历史名人如明大学士叶向高、刑部侍郎郑世威、近代徐世昌、萨镇冰等题写的匾额、楹联。……[详细]
岐阳郑氏宗祠
  岐阳郑氏宗祠位于罗源县凤山镇岐阳村,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明,现为清代建筑。坐北向南,由门楼、大堂、祖殿组成,总面宽16米,进深45米,占地面积705平方米。门楼重檐歇山顶;大堂面宽五间、进深六间,祖殿面宽三间、进深四间,均抬梁、穿斗式梁架,悬山顶。郑氏宗祠坐北朝南偏东10度,为三进的土木结构,面宽15.8米,进深44.6米,建筑面积705平方米。大门仿汉阙结构,单柱直上,檐角飞翘,重檐歇山顶。大门的彩色斗拱应为近年改造所致。位于第二进的建于清代的大堂面宽五间,进深六间,穿斗式构架,悬山顶。大堂插屏门额饰有三幅浮雕人物,贴金隔扇,额匾“圣义”、“仁智”等。第三进的祖殿为明万历年间建造,面宽三间,进深四间,供奉历代宗亲神主,称“追思堂”。2013年,岐阳郑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详细]
仓山旧领事馆区遗址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福州被定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各国开始在福州设领事馆。在福州仓山区这个岛屿面积不过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先后有17个国家设驻领事馆:英国、美国、法国、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挪威、丹麦、德国、俄国、日本、奥地利、匈牙利、比利时、意大利、墨西哥。 景点位置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