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江继芸墓
  江继芸墓位于平潭县北厝镇田美村东南。墓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坐东向西,石结构,呈如意形,三合土封顶,三级墓埕,占地约1240平方米。墓前西侧分立石仲翁、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阴刻石质横匾一块,文曰:“钦赐祭葬”,立墓前中间。墓前100米处原建有石构“忠烈坊”一座,毁于“文革-”,现只剩牌坊座。1987年重修,198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涌泉寺大雄宝殿
  涌泉寺大雄宝殿位于晋安区鼓山的涌泉寺内,为涌泉寺的核心建筑,供奉三世佛(泥塑,明天启年间)、十八罗汉和观音三大士(铸铁,清康熙年间)。1992年作为涌泉寺的一部分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大雄宝殿是全寺的核心。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九柱,穿斗式构架,彩绘天花板,重檐歇山顶。殿中祀有三尊释迦牟尼塑像,称为“三世佛”,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佛,塑于明朝天启元年。佛像造形细腻,慈眉善目,十分传神,身披唐代服装,金碧辉煌。殿内两尊1米多高的铜铸小仙童,头上打双结,两颊留酒窝,一手抱仙桃,一手扛荷花,神态天真,是本世纪初福州铜绿艺术杰作。殿两侧祀十八罗汉,三世佛的背面祀观世音三大士。观音三大士为清康熙年间铁铸,外表贴金,每尊重2300斤。三圣像前安放着一张铁丝木供桌,据说遇火不着,入水不腐,遇阴则潮。……[详细]
怀安接官道码头
  怀安接官道码头位于仓山区怀安村东南面乌龙江边,包括古接官道及码头,是“海上丝绸之路”曾经兴盛的重要见证。接官道为突堤式结构,占地约380平方米;西面三块巨石伸入江面形成码头,是怀安唯一保留下来的接官道古码头。码头石板道宽约5米,条石铺就,上有百余条横向凿槽,便于上下船时防滑;此外还有用于拴绳、方便船舶停靠的石槽遗存。2005年开始,三环路从怀安附近通过,怀安沿江一带进行了绿化改造,老码头得到简单整修,在码头端部设置送别石雕像一组。2015年1月,作为“怀安衙署遗址与接官道”的一部分,公布为福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魏杰故居
  魏杰故居原位于福州鼓楼区东门塔头街,坐北朝南,三面围墙,共四进,第四进早己倒坍,只留一片空地。“鹤山草庐”面积1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四面围墙。主座建筑祠厅辟左、中、右三门,大门六扇。入门,三面环廊,廊下天井,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斗拱、挂洛、檐、楣雕画精美,是奉祀魏杰生父富友之祠厅,帝建静修书屋、寿泉厅、泉石居(花亭)等,分别作为祭祀、课读、书画及住宿之所;泉石居是魏杰长住的宅院园林。魏杰故居现移建于金鸡山顶,只剩两进。前围墙中为石框门,上有多跳偷心式雨蓬,下悬“魏杰故居”匾,下为三步石台阶。门内为天井回廊,插屏门额曰“诗农债”,对联“布衣名士烟霞傲批好,农家诗人山水知音”。首进厅堂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中间有插屏门隔为前后厅,前厅正中陈……[详细]
西湖“重立潘敏惠福文襄浚湖河二碑记”碑
  西湖“重立潘敏惠福文襄浚湖河二碑记”碑位于西湖内西南角、大梦山景区内,立于清道光元年十二月(1821)。碑花岗岩石质,高270厘米,宽117厘米,厚24厘米,碑额篆书为“重立潘敏惠福文襄浚湖河二碑记”,下刻清乾隆年间潘思榘撰《重浚福州西湖碑记》、福康安撰《重浚福州会城湖河告成碑记》,及道光年间重立碑时增加的吴荣光跋语。全碑34行,每行80字,正书。碑原立于福州西湖旁湖滨小学内,2009年动物园迁出后,移入西湖大梦山景区,并立一木构碑亭于上方,用玻璃罩保护。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春,潘思榘(谥号敏惠)从安徽巡抚调任福建巡抚,当时福州“天久不雨,西湖之浅可涉也”。西湖水利关系周边几万亩的农田,他与布政使商议,命福州知府负责疏浚西湖事宜,十一月动工,年底竣工。潘思榘将西湖疏浚历史和这次重浚西湖……[详细]
446、午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午桥
  午桥位于仓山区盖山镇上岐村河浦上,始建于宋元祐四年(1089)。石构平梁,桥长34米,面宽3.52米,南北走向。四墩、五孔,不等跨,南北已淤塞二孔,现存两墩三孔。桥面现由四段五块石板铺成,中间桥墩部分倾斜。桥墩船形,上部叠涩出挑五层,石梁铺架其上。望柱上有铭文“黄卅八娘”等题刻,其他大部分均漫漫不清。北侧桥栏板由6块栏板穿插而成,上有“古迹午桥”题刻。南侧桥栏板由9块栏板穿插而成,上有“桂馥兰香”题刻。引桥原为台阶,现被改为斜坡。1983年8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47、江南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南桥
  江南桥位于仓山区中洲岛与南台岛仓前路之间的闽江南港,又称“仓前桥”、“中洲桥”,宋代为浮桥,元初建木桥,屡建屡毁。清乾隆年间,福清人何际逑兄弟捐资及集资建石桥。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长约108米,八墩九孔,等跨。船形墩。1930年桥面改为钢筋混凝土。1971年再次改建,加宽2米,增高4米,于中洲上建旱桥,将江南桥与万寿桥连为一体,改称“解放大桥”。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桥面倒塌,再次重建,现仅余桥墩残件于江中。始建于宋代。宋元祐八年(西元1093年),福州太守王祖道依托楞严洲(今中亭街)造浮桥,用120艘木船以粗大绳缆固定于江中的18根石柱上,船上铺以木板,两边各有栏杆。三、建筑演变:元初建木桥,屡建屡毁。清乾隆年间,福清人何际逑兄弟捐资及集资建石桥。石构平梁……[详细]
448、七星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星桥
  七星桥位于仓山区盖山镇郭宅村,建于宋代,石构二墩三孔平梁桥。东西走向,横跨白湖河。长33.5米。面宽3.6米,不等跨,已淤塞一孔。墩呈长方形。桥面每孔用4根石梁铺成,其中一根石梁上有“天圣十年”(1032)题刻,桥面现已改造为水泥并拓宽。桥面上设四角亭,木构,单檐歇山顶,80年代改为水泥亭,供三位国公(地方神)。桥栏已从木构改为水泥。该桥是具有明确纪年的宋代石梁桥墩重要实例,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狮山瑞迹寺白佛
  狮山瑞迹寺白佛位于仓山区城门镇狮山村九曲山,据宋梁克家《三山志》记载白佛始凿于唐大中六年(852),又名雷劈观音,为岩石上浮雕.高1.36米,宽0.60米,南偏东15度。其前建有长方形石亭,面宽2.93米,进深1.5米,高2.3米。石门额上阴刻“雷劈观音古迹,天启丙宣年季春”。白佛附属于瑞迹寺。1983年8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林浦残桥
  林浦残桥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邵岐村,又名“林浦断桥”,俗称“三门桥”,建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两墩,三孔不等跨,已圮一孔。残桥全长22米,面宽2.8米。桥本体桥面石梁上刻:“绍兴三年戊申作,都管斡林康、林元钧泊诸劝首等”,楷书,字径0.15米;引桥桥面石梁上刻:“林应见舍小梁三条,林应郎舍大梁一条”、“郑谦僧光儒各舍小梁一条”。桥面上设有马相公庙,东西环抱2棵榕树。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51、赵新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新墓
  赵新墓位于仓山区建新镇劳光村下店自然村的九龙山,墓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墓丘平面呈“风”字形,三合土夯筑,双重护墙,三级墓坪,面宽12米,进深28米。弧顶封土堆前立青石墓碑,高0.85米,宽1.27米,上刻楷体:“江夏,清诰授荣禄大夫二品顶戴、陕西督粮道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翰林院检讨又铭赵公、偕配梁夫人、叶夫人、男侯选郎中少铭,媳福恭人寿域。光绪已卯年菊月谷旦造。”墓碑两侧各立三块石屏。右屏楷书“□□□□,□□□精。□□□□,□□先生。□□□□,百有余年,□□□始,人无间然。方公之隐,河汾礼乐。及其既仕,揄扬殿阁”。左屏楷书“燕许文祠,常扬述作。夷□之才,周孔之学。在宋欧阳,政事文章。异代同轨,后生有光。山高水深,松楸苍苍。亿万期年,子孙其昌”。墓柱对联:“千秋宅兆奠,万古刊……[详细]
光禄坊黄任故居
  光禄坊黄任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光禄坊早题巷西侧的早题巷4号(早题巷旧1号),原为明代诗、书、画名家许瓯香“墨斋”旧址;黄任为许瓯香外甥,少时读书其中,清雍正九年(1731年)从政归后,仍住此处,予以重修。原占地面积815平方米(现仅存200多平方米)。正座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七柱。西侧披榭朝南,矮屋三椽,庭前环植兰蕙,花竹秀野,图史纵横,饮馔裙履间,具有雅人深致,因以“香草”额其斋,并以“香草”名其集;又因黄任酷好砚,尝购得古砚十枚,深藏其中之“冻井山房”,故又称“十砚斋”、“十砚轩”。嘉庆、道光间归进士林轩开所有。同治元年(1862年)何履亨之父购得,何履卯、履亨兄弟居此二十余年,光绪九年(1883年)重修。1992年福州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具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详细]
陈若霖墓
  陈若霖墓位于仓山区盖山镇北园山头岭东麓,为清乾隆年间进士、曾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刑部尚书的陈若霖墓地。原有墓亭、牌坊、翁仲、石兽等,在文革中均被毁。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政府拨款重修,将墓室封闭。墓坐西向东,偏南20度,如意形。墓为三合土夯筑,三层墓埕。面宽约14米,深33米。封土内五室并列,陈若霖居中,两侧为妻、妾、子、媳。封土前墓碑高1.25米、宽1.33米,青石质,楷书:“清大司寇望坡陈公墓。道光十二年岁次壬辰冬十一月二十日立。”碑座有动物花卉图案。供桌与墓碑之间有狮子戏珠浮雕。祭桌前沿雕琢八只蝙蝠和一“团寿”,桌裙正面有青龙浮雕,形态逼真。墓柱联对:“湛露锡殊恩永绥福壤,白云昭伟烈无愧丰碑。”两旁镜屏楷书:“山川淑气钏灵锛,松柏高枝引荫开。”墓碑两旁围屏有文渊……[详细]
454、七穿井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穿井
  七穿井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井楼门,水井圆形,直径4.10米,深8.40米。井面盖四块大石条,在石条夹缝间凿七个井口,故名七穿井。但是民间传说里与临水夫人斩杀蛇妖投入井中,再起塔镇压,故讹名“七星井”。现井边尚存有二块唐末五代雕刻的石塔刹,民间称之“石烛”,可能是古代开元寺的遗存。现盖有七星井庙亭(七星井临水宫),面积有300余平方米。80年代初仙塔街改造,在井大路路面下发现井楼门遗址,出土石门槛等。街道改造后该处理开发房地产,开发商在井旁修建两层小楼,下为商铺,上为居委会使用。后附近居民在小楼背面贴楼为神龛,供临水陈太后等“三奶”。后因香火日盛,又搭盖铁质棚屋,作龙柱及凤凰门兽等。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55、三通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通桥
  三通桥原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中亭街以西的小河上,建于清嘉庆十一年(西元1806年),石构,拱桥,二墩三孔,不等跨,墩船形,长36.70米,宽3.10米,跨长30米,桥梁石板有“嘉庆丙寅年仲秋吉旦造”题刻。三通桥于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利嘉集团中亭街项目拆迁时,于深夜用大型施工铲车将其铲断一孔。此事见报后,引起周边群众和文物专家的激烈反应,后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将三通桥迁移到后洲河道上,并将铲坏的桥孔修复。三通桥事件对后来的万寿头陀寺的拆迁安置造成了直接的影响。……[详细]
福建美丰银行
  福建美丰银行位于仓山区观井路29号弄5号,为烟台山早期西洋建筑之一。百年间,该建筑功用屡有变化,明确可考的包括裕昌洋行、宝顺洋行、同珍洋行、基督教青年会、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美丰银行、美孚洋行、福州制药厂等单位使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私立协和大学和福建美丰银行时期。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边长24米,立面宽七间。原为典型的殖民地券廊式风格,二层及屋顶后经改造,增加了带有中国传统建筑意味的出檐、翘角,但屋顶仍然有壁炉的烟囱突出。2013年1月,本建筑以“私立协和大学旧址”名义归入“烟台山近代建筑群”,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隆武帝行宫遗址
  隆武帝行宫遗址位于鼓西路137-139号通湖新村内,现只余遗址、破屋和一道残墙。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西元1645年)六月,清兵陷南京,福王死难。明大臣黄道周、归降海盗郑芝龙等于福州拥戴唐王朱柽八世孙朱聿键为帝,建号“隆武”,以南安伯府为行宫,改布政司为行殿,建行在太庙、社稷及唐国宗庙,升福州为天兴府,改福建省为福京,为大明南京(应天府)、北京(顺天府)之外的第三京。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西元1646年),因归降海盗郑芝龙叛变,福京沦陷,隆武帝在汀州被掳,--而亡。隆武三年(清顺治四年、西元1647年)九月,淮安张华山起事,仍用隆武纪元;郑芝龙叛变后,其子郑森(成功)与父决裂,继续举兵抗清,仍用隆武纪元至隆武五年(永历三年,清顺治四年、西元1647年)。1992年隆武帝行宫公布为福州市级文物……[详细]
梁厝龙瑞寺大殿
  龙瑞寺大殿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池墘自然村,唐天复元年(901年)始建,宋元丰年间修,清光绪年间重修。占地1303平方米,坐北朝南。山门为庑殿顶,琉璃瓦墙面,共三进,由天王殿、塔院、大雄宝殿、观音阁等组成,两厢为僧寮,周以封火院墙。一进水泥砖结构,供奉弥勒佛、韦陀佛、四大金刚。大厅西侧有两个清光绪重修碑;二进悬山顶,大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大殿基座为石构须弥座,束腰嵌12面高浮雕,雕有胡人进象、龙宫献宝、龟寿鹤龄、双狮戏球及鸟兽、花卉等纹饰。殿堂有瓜楞形圆石柱、覆莲础石等均为唐宋旧物。两旁游廊已坏,现改建为办公场所;三进为二层院落,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卷棚式游廊。千佛陶塔原座于设在前院中,于1972年迁往鼓山涌泉寺前。2001年1月被确定为……[详细]
咸康参号旧址
  咸康药行(咸康参号),是民国时期张桂荣、张桂丹兄弟经营的一家大药铺,与回春、四省、华来同为福州四大药店。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为福州医药站第三经营部,后因年久失修而关闭,作为药品公司的仓库,后为某印刷厂使用。咸康药行现有沿街建筑为抗日战争后在原址重建。咸康药行后住宅部分是从倪文彬宅购入后,重新建造,至福州解放时尚有部分装修未完工。咸康药行原为兴化人创办,后因卖假药、卖伪劣药材,生意冷落,年年亏本,老板遂粘贴广告欲--转让。1935年元旦,张桂荣以23000枚银元,全部买断原“咸康”药店的店氏和房产,与其弟张桂丹和张家下辈家属共同管理店务。现存店招“咸康参号”四字由著名书法家郑孝胥题于“戊午春日”(1918年),是由前老板兴化人求得。根据1920年民国广告,药行原为两层建筑,推测抗日战争后重……[详细]
460、星安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星安桥
  星安桥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双杭街道星河巷。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西元1786年)、清嘉庆十年(西元1805年)、光绪十六年(西元1890年)、宣统二年(西元1910年)和民国l4年(公元1925年)多次重修。石构,二墩三孔,不等跨,墩船形,桥长100米,跨长18米,宽2.1米,已淤塞两孔,桥梁二侧石板有“乾隆丙午新建”、“嘉庆乙丑年重修”、“垂裕堂张重修憔善社监督”等题刻。周围环境破坏较严重。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星安桥曾经是福州著名的“南台十景”之“三桥渔火”中的一桥。据传,当年星安桥是入福州城的重要通道之一。古时从仓前山龙潭角搭渡过闽江,在苍霞洲渡头上岸,星安桥是入城通往陆路的唯一通道,上龙岭顶,分路入城,或西去洪塘。那时候,三桥周围聚居了无数的渔民。夜晚,从桥上远眺,万家渔火闪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