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柯桥区旅游

柯桥区文物古迹介绍

1、兰亭 A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亭
  兰亭,位于绍兴西南兰渚山,是中国浙江绍兴的重要文化古迹和旅游胜地。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王献之等40多位名士在此举办修禊-,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笔直遂”,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而兰亭也因此而著名。兰亭,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兰亭由此得名。东晋永和九年,会稽内史兼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了42位国家军政高官士族在兰亭举行盛会,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兰亭成为书法圣地、魏晋风流高地。现兰亭根据明嘉靖时兰亭的旧址重建,基本保持了明清园林建筑的风格,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重要的名胜古迹,是著名的书法圣地,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其内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括:“一序”即《兰亭序》;“三碑”即鹅池……[详细]
2、舜王庙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舜王庙
  越中的著名胜迹舜王庙座落在绍兴县稽江镇小舜江北岸的舜王山上,距绍兴城区约43公里。在《史记》中有这么一句话:“舜,上虞人。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也。”上虞是绍兴的邻县,相传虞舜曾在此处劳作游憩,因此这里与之相关的地名就有不少,如舜王山、小舜江等等。这样,人们在这里建造一座舜王庙,以此来纪念这位古代的圣君,也就不足为奇了。舜王庙的始建年代已难于考定。南宋《嘉泰会稽志》载:“舜庙在县东南一百里。”《述异志》云:“会稽山有虞舜巡狩台,下有望陵祠。”可见早在六朝梁时,就有舜的陵祠了。现在的舜王庙是清代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重建,同治元年(1862年)重修的。舜王庙高踞山巅,前瞰舜江(今名双江溪),后临旷野,是一个环境优美的溪山绝胜之地。等级国家3A级旅游景区开放时间7:00-18:0……[详细]
会稽山千年香榧林
  “会稽山千年香榧林”景区位于绍兴县南部山区,距离绍兴市区35公里处,位于“中国香榧之乡”的稽东镇---占岙村,是以千年香榧树和四季常绿生态林为特色,融登山、攀岩、爬树等休闲旅游、度假、采摘游等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好去处。有“天然氧吧”之称。在“会稽山千年香榧林区”,既有姿态奇异、观赏价值极高的古香榧树,有的盘根错节,有的内膛空虚,有的折肢断臂,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如“夫妻恩爱”、“兄弟连心”、“祖孙三代”、“野猪巢穴”、“大鹏展翅”、“双龙架桥”、“狂欢群舞”、“少林武术”、“一指倒立”、“螺旋向上”、“哨兵屹立”等等跌宕多姿、似兽如人的象形榧树……细细观赏,这些香榧树又像天然的盆景一样,无不令人赏心悦目,遐想翩翩。如入莽莽榧林,沐香榧浴,那沁人心肺的榧香令人陶醉其中;又有树龄超千年、香榧……[详细]
羊山石佛寺
  地处绍兴县北郊齐贤镇境内,离市区12公里,前临104国道329国道复线背靠杭甬高速公路道口均有公路连通景区景区东部为石佛景区,西部为石城景区,总面积88.5公顷。据(吴越备史)和寺碑记载,隋开宝年间(公元581年至600年)越国公杨素为防御越国豪强起事,集民工采羊山之石筑越州(今绍兴)罗城,于是留下众多残山剩水、悬崖孤峰。唐时有僧人择峰凿石,筑建石佛禅寺,历30载而竣工,为绍兴著名石佛之一。经千年沧桑,风貌依然。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佛在石中,石在水中,水在山中”寓佛门胜地于旅游胜地之中的一个80多万平方米“大盆景”。石佛寺前后列三殿,头殿为天王殿,二殿为大雄宝殿,拾石级而上为三殿,并列城隍殿、大佛殿(即灵鹫殿)在一高28.5米石峰中。此山石外形奇诡,内辟为屋,石佛中坐,依石建寺,玲珑精巧,得……[详细]
印山越国王陵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印山山顶,凿岩而成,墓向朝东。是一座由墓道、墓坑组成的平面呈甲字形的竖穴土坑墓。墓坑为长方形竖穴,坑口长46米,宽14米,深12.4米,四壁陡峭,不设台阶。墓室由加工规整的巨大枋木构筑,呈两面坡状。木棺置于中室,由一个巨型圆木制成的独木棺。坑底铺木炭,木椁外包140层树皮,树皮外夯木炭,墓坑内填青膏泥。山脚四周挖掘有防御保护的围沟。该王陵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葬俗充分显示了越国王陵制度的特点。印山越国王陵是迄今为止经正式发掘并被确认的第一座越王陵,是越文化考古的重大发现,对推动越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北有秦宫,南有印山”(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沉睡地下2500年之久的印山越国王陵重见天日,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兰亭镇木栅村和绍兴县林场交界处,有一……[详细]
6、平阳寺 AA
平阳寺
  位于浙江省绍兴县稽若耶溪源头(今会稽风景旅游区)的若耶山下,寺名“平阳”,因其在会稽之南,地势文阔平坦,又是群山环抱,春秋时越国始祖允常居此立都城。据《嘉泰会稽》记载∶东晋著名道士葛玄(号仙翁)曾居若耶山修道,相传所隐桐儿化白鹿,故山又名为“化鹿山”。又据清《康熙会稽县》记载∶平阳寺前身为“平阳道观”,此地群山错黛,环涧碧流,羽士兴焉,道观毁于明初兵燹。又据《中国佛教史》记载∶清顺治十七年(一六六○年),高僧道师奉帝命离京还山建平阳寺,作住持,赐号“弘觉禅师”;康熙五年(一六六○年)时规模六井,楼建七楹,檐高八尺;康熙四十四年(一七○五年),帝南巡,赐额“传灯寺”,并题“名香清梵”一匾;康熙五十二年(一七一三年)又御赐《金刚经》一部;乾隆五十二年(一七八七年),帝颁《大云》、《轮褥》两经各一……[详细]
柯岩造像及摩崖石刻
  柯岩造像及摩崖石刻位于绍兴城西柯桥镇柯山南麓。隋唐时期石刻。《柯山小志》卷上载:“石佛高五丈六尺,相传隋开皇间有石工发愿为此,未成而逝,以禅之子,子复禅孙,三世讫功。”嘉庆《山阴县志》卷二十四:“柯山寺在县西三十里,晋永和年间敕建。旧志:产石,为民所采成岩洞,巧匠琢为佛,唐以来创寺覆之。”后寺渐圮,明副使黄猷吉重建,更名普照寺。康熙年间里人对石佛饰以金粉。20世纪70年代,石佛双手及膝部以下遭毁。1997年县文物部门修复石佛双手及螺发。该景点在柯桥镇柯岩村(直落港)西北1公里柯山南麓一巨形弧岩内。属弥勒像,高11.3米,螺发肉髻,宽颐广额,披褒衣博带式袈裟,袒胸束腰,左手按膝,右手作说法手印,跏趺坐式,坐平座上。该造像整体比例适中,造型敦厚,线条流畅,刀法娴熟,是我省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代大型石……[详细]
城隍殿
  导游:在镇街东端,建于明朝晚期,殿宇轩敞,前后三进,建筑雄伟,飞檐翘角,气势恢弘,为四方众庙之最。:头进五间,山门连接万年台,上有清雍正乙己年(1725年)“古今鉴”匾额,台前雨廊连接正殿,东西侧厢上为观戏楼,下为“陆孝子之祠”、“郑公祠”等。正殿三间,殿宇高大。屋脊饰“云龙”,中置铜镜,两旁“国泰民安”四字,翘角飞檐,檐下悬立花边直式蓝底金字“勒封永镇侯李”直匾。殿内石柱下鼓石、浮雕精细。左右大柱上有双龙作舞爪悬空盘旋状。殿正中置方桌,上坐城隍“永镇侯李”,旁有其子行宫坐像,塑像威严,正气凛然。后殿大楼三大间,两侧厢楼各十五间,中是大庭院,两边花坛,植有梧桐两株。山门前东侧是永安桥和水阁,为“诸葛武侯祠”、“天医殿”和“汤、马两公祠”。殿宇西侧厢房,民国初是棉、布业会馆及盛生花行。民国十一……[详细]
王守仁墓(王阳明墓)
  王阳明(1472年至1528年),我国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名守仁、字伯安。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一生倡导“心学”,为姚江学派创始人。嘉靖六年(1527年),应召西征,翌年冬因病而归,卒于途中,归葬兰亭附近的洪溪。王阳明的墓背靠鲜虾山。墓地四周,古松挺立,群山连绵,青峰欲滴。走到他的墓边,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至,心里也感到格外澄明,精神顿觉清爽。清明时节,王阳明的墓上几抔新土绽着点点嫩绿,清风轻拂,嫩绿轻摇,令人情思悠悠。在这无声的暮色里,王阳明的墓在一种宁静之中与天地融成了一体。王阳明不仅是心学大师,也是一名风水大师。鲜虾山的墓地就是他自己亲手所选的,也是王阳明风水理论最好的注释。他的墓坐北朝南,左有青龙(庙山),右有白虎(印山),前有朱雀(大岗山),后有玄武(……[详细]
印山王陵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印山山顶,凿岩而成,墓向朝东。是一座由墓道、墓坑组成的平面呈甲字形的竖穴土坑墓。墓坑为长方形竖穴,坑口长46米,宽14米,深12.4米,四壁陡峭,不设台阶。墓室由加工规整的巨大枋木构筑,呈两面坡状。木棺置于中室,由一个巨型圆木制成的独木棺。坑底铺木炭,木椁外包140层树皮,树皮外夯木炭,墓坑内填青膏泥。山脚四周挖掘有防御保护的围沟。该王陵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葬俗充分显示了越国王陵制度的特点。印山越国王陵是迄今为止经正式发掘并被确认的第一座越王陵,是越文化考古的重大发现,对推动越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北有秦宫,南有印山”(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沉睡地下2500年之久的印山越国王陵重见天日-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兰亭镇木栅村和绍兴县林场交界处,有一座……[详细]
11、虹明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虹明桥
  虹明桥位于绍兴市柯桥区福全镇,年代为清。西跨湖桥始建于南宋,明万历年间重建,清嘉庆元年(1796)重修。整座桥由单孔拱桥与三孔梁桥组成,全长61米。其中拱桥长30米,拱券净跨5.5米。桥栏板处刻有捐资重建者姓名、年月等。三跨梁式平桥全长31米,均分三跨,现桥面已覆水泥。拱桥以北5米处有小型单孔梁桥一座,名“同堰桥”。与西跨湖桥平面呈“7”形。两侧座栏上刻清干隆、嘉庆年间重修字样。2011年浙江省政府将西跨湖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虹明桥位于柯桥区福全镇徐山村徐山大江和徐山门前江交汇处,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年间重建。由主桥与引桥二部分组成,主桥在北,引桥在南,均为石梁桥,平面略呈“Z”字形,全长58米。主桥分四墩五跨,南北走向,中间一跨跨径较大,达4.91米,矢高2.8米,其与南北跨之间各有……[详细]
后殿廊桥
  后殿廊桥位于华舍街道华舍村,据查证为清代建筑,由后殿庙和廊桥二组建筑组成,硬山式屋顶,阴阳合瓦,总占地面积155平方米。廊桥系单跨石梁桥,平面呈“凹”字形,东西走向,横跨庙前江,桥面由木板南北向并列铺设而成,其南侧置石栏板,同时,桥面板下东西向铺有数根木头,以承托桥面;桥面上建有桥屋,面阔三开间,前半架为走廊,后半架设佛座,中间格扇门、格扇窗相隔;桥屋梁架为五柱七檩,设中柱,其中过廊为双步、单步廊,外檐柱侧面刻有石联;东西两端桥堍由条石错缝叠砌,且南侧均设落坡,落坡内侧均置石栏板,并分别设垂带踏跺十五、十三级。后殿庙位于桥东端,坐北朝南,面阔三开间带“船蓬轩”前廊,檐口设木栅栏;殿内后半架设佛座,明间梁架为四柱五架抬梁式、前后单步。东西次间前后步同明间,其中西次间中柱与金柱间内山墙上嵌有清乾……[详细]
绍兴古纤道
  古纤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古纤道原名为“纤塘”、“远道塘”、“纤道桥”。始筑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它沿潇、绍、虞运河而建,从东向西贯穿绍兴全境,绵延40多公里,与今天的杭甬铁路、公路并行,是古代行舟背纤的通道和避风的屏障。古纤道从唐代修筑完成起,曾经多次毁弃和重修。今存古纤道的中心部位在柯桥至南钱清一段,长达7公里,宽1.5~2米。纤道时而两面临水,时而一面靠岸,地势时而险峻,时而平坦。处于水中的纤道,大约每隔二米砌一桥墩,用以调济水源。桥墩上以三直一横的条石平铺,犹如水中的飘带蜿蜒不绝,独具水乡风貌。靠岸的纤道全部使用条石从水底实砌,面铺长方形的青石。古纤道上有平桥、拱桥、梁式桥数百座,从柯桥到南钱清的一段,著名的桥梁就有荫毓桥、太平桥、余渚桥、板桥、行义桥、清江桥等,其中的太平桥始……[详细]
马鞍遗址
  马鞍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新石器时代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马鞍镇寺桥村南1公里仙人山、寺桥南500米(凤凰墩)。遗址包括仙人山与凤凰墩两处。仙人山遗址总面积约8000平主米。1985年经局部发掘,堆积厚约1米,分两个文化层:上层出土夹砂红陶,印纹硬陶片和石器。夹砂红陶有绳纹鼎、釜支子。印纹陶饰方格纹、条纹、云雷纹等,器形多见凹底器圜底器。石器有凹槽式有段锛、半月形刀等。属马桥文化;下层出土有泥质灰陶、黑皮陶和夹砂红陶,器形以鱼鳍形足鼎、圈足盆、喇叭形镂孔豆为主。石器有有段石锛、柳叶形镞等。属良渚文化。凤凰墩遗址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1984和1993年局部发掘。文化层厚约1米,出土石器有刀、镞等;陶器以泥质灰陶、泥质黑皮陶、夹砂红陶为主,部分用刻划、镂孔及附加堆纹……[详细]
15、得胜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得胜桥
  得胜桥位于柯桥区柯岩街道柯桥村(或位于上市头居委会),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年重建。由主桥和引桥组成二部分,均为石梁桥,东西走向,横跨大渡江,桥身全长56米。主桥分三跨,长24米;桥面均由四拼石梁东西向铺设而成,其南北两侧均置栏板栏杆,望柱柱头雕刻蹲狮;中间一跨桥面南北两拼桥梁石外侧阴刻“得胜桥”三字,楷书,桥面南侧栏板外侧阴刻楷书“大清咸丰年桂月吉旦重建”等字样;桥墩和东西两端桥堍均由条石错缝叠砌,上端均置台冒石,以承托桥梁石;东西桥堍上部设台阶,其中东端台阶设十级踏跺,西端设十七级垂带踏跺,且南北两侧置石栏板。引桥分七跨,全长32米,平面呈“S形”;桥面铺设、桥墩构造与主桥一样,桥面两侧栏板无望柱。得胜桥造型别致,气势恢弘,与县级文保单位姚长子纪念碑、万安桥、绝倭涂等有密切关系,是一处较有历……[详细]
绍兴太平桥
  太平桥是一座由石拱桥和石梁桥相结合的长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清咸丰八年(1858)重建。全长40米,由一孔拱桥和八孔梁桥组成,拱桥高高隆起,净跨8.4米,桥宽3.5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拱脚内侧铺设有石板纤道路,桥上行人,桥下行舟背纤,宛然古代立交桥。桥南、北两面均铺设石阶,下置平台,南端经平台分东、西两面下坡。拱桥的北面连接着梁桥,靠南面的三孔较高,渐次降低,每孔跨径约4.8米。整座桥形状高低错落,状若龙首朝天,翻腾水面。设计者既考虑到大船只进拱桥,又兼顾小乌篷船可进低矮的梁桥分流,是河网地区一桥多功能的特有形式。太平桥不仅造型别致,而且桥上的装饰艺术也独具匠心。桥顶四根望柱上各雕蹲狮一只,雄狮足踏绣球,雌狮怀抚幼仔,呈现出矫健、威武、强壮的神态。此外,桥坡两侧的望……[详细]
17、云梯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梯桥
  云梯桥位于华舍街道张娄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民国二年重修(1913年)。南北走向,横跨张溇横江,系单孔石拱桥。桥面由五拼石梁纵向并列铺设,其中东西二拼桥梁石侧面阴刻“云梯”二字;同时,桥面东西两侧置栏板栏杆,望柱柱头雕刻覆莲,望柱两侧置抱鼓石,西侧栏板侧面阴刻“民国二年募捐重修”字样;拱圈由条石纵向并列砌置;南北两端桥堍由条石错缝叠砌而成,落坡自南向西、自北向西均呈“折角形”,并设三层台阶,间隔二层平台。另外,桥北侧立有“绍兴县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一座。该桥形似“元宝”,故当地人又称其为“元宝桥”;桥面宽223厘米,拱圈跨度270厘米,矢高220厘米,其造型独特,结构坚固,历来是连接张溇村横江南北两岸民居的主要通道,为研究绍兴桥梁史提供了一处可靠的实物依据。……[详细]
绍兴安昌福洪桥
  福洪桥在后港西口,是一座造型别致的石梁桥。桥身中间的石条上,镂刻着图案对称的花纹,中间镌有“福洪桥”三字。但当地老百姓却叫它洪桥,反而把它的真名忘记了。桥在清康熙年间由里人重建,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重修。桥长16.4米,宽2.1米。跨度为4.7米。相传在太平天国年间,农民起义军反抗清政府的统治,由于众多的原因,遭到失败。当时有一支太平军从外地流落到安昌,当地地主豪绅十分恐惧,勾结清政府,一面散布许多谣言,污蔑他们是青面獠牙的“长毛”,一面伺机将太平军镇压。有一天,大地主黄通令纠集地主武装势力,在福洪桥上,残酷地杀害了几百个太平军的士兵,太平军士兵的鲜血染红了福洪桥的石阶,染红了碧澄的后港河。景点位置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详细]
犭央犭茶湖避塘
  时代:明至清地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齐贤镇林头村北首至七里江村平风湾犭央犭茶湖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水面面积2.4平方公里,为绍兴平原最大淡水湖。傍湖20余村。湖中建有长3.5公里的青石避塘。避塘是沟通两岸交通和船只躲避风浪的通道。现北面1.5公里段仍两面临水,南面2公里段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因围湖造田而呈单面临水状。避塘宽约2.3米,条石横向垒砌,上铺大块石板为路面,设五座石桥,一座石亭。1989年12月12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0、茅洋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茅洋桥
  茅洋桥为东西向单孔半圆形石拱桥。全长21.34米,桥面长3.34米,宽3.58米。桥长置18级石台阶,长9.8米;桥西置14级石台阶,长8.2米,桥高3.25米,拱高2.75米,4.6米,拱圈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拱券石上刻有茅洋、平水、东郭门等地捐资人姓名。南侧拱脚下处设有纤道。南侧拱肩有长系石四根,顶端精雕花纹,间壁两处,上题桥联各一副:“稽山拱崎长挹翠,鉴水环流时翻银”,“洋卧何龙畴患涉,旅行若鹜孰渐裳”。桥西堍旁建有石亭一座,约8平方米。内竖清乾隆五十二年立的重修茅洋桥碑记石碑一方。2006年12月31日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