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文物古迹介绍
文峰塔,原名文笔峰,建于文峰乡小塞山顶,始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重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原塔为7节22米,后被雷电击毁四节,现仍高约18米,1983年12月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峰乡的“文峰”二字便是由“文风”演变而来,文峰塔作为文峰乡的代表性建筑,地处城关与文峰交界处,距竹山县城不足10公里,毗邻霍河水库,周边地区自然风光优美、针叶类林木茂密,十分适合开发为森林公园,作为城区居民半日游的打卡地。文峰塔不仅是古代匠人技艺的结晶,更是我乡人文特色的体现和历史情怀的见证,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详细] 古寨城位于丹江口市凉水河镇檩山村,时代不详。山顶尚存不规则圆形石城垣,周长544米,基宽1.3米,上宽0.9米,高约4米。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基仍存,门洞宽2.1米。(第三批)……
[详细] 霍山护福寺新石器文化遗址霍山护福寺新石器文化遗址位于城南1.5公里,面积约5000平方米。1975年发掘面世,出土石器15件,磨制精细薄巧。经省专家鉴定,该遗址与“北京人”同期或稍晚。……
[详细]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湖北省丹江口市土台乡库区旁,有一巍巍雄峙的“龙巢山”。其上有一古塔,名曰:“龙山宝塔”,又名“文笔塔”。此塔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为外三层内四屋的六面砖木结构建筑,塔顶为六角攒尖顶,远看极像一枝拔地而起、屹立山顶的笔杆。塔高11.5米,直径6.5米。登上塔顶,远眺武当山天柱峰和九曲回环的汉水,山光水色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可谓“均州小仙境”。传说,这里是大禹治水时经过的地方,至今有禹王庙遗址。又传说是屈原遇到渔夫听“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地方,宝塔对面有古时有一沧浪亭,现已被丹江口水库淹没。龙巢山三面环水,山势险峻,云绕山岫,烟漫峰峦,水霭雾障,茫茫苍苍。古代,“龙山烟雨”以其奇异的风景吸引着文人骚客。如今的龙巢山更……
[详细] 红二十五军政治部旧址位于郧西县关防乡二天门村。现存20、25、29、30号四栋清代建筑,建筑面积约620平方米。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率红外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1935年1月下旬,红二十五军主力由湖北口大、小新川进入郧西县关防乡二天门村。红二十五军政治部机关驻扎余家老庄,直至1935年7月红军主力北上才离开郧西。图片旧址坐西朝东,四栋房屋呈南北向排列,总体为一层,局部有阁楼。穿斗式结构,硬山屋顶,小青瓦屋面,建筑基础为石砌,上部为板筑土坯墙。红二十五军政治部旧址是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鄂陕革命根据地、建立鄂陕边区苏维埃政权的实物见证。保护范围:以旧址外墙为基准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准,向北、西、南各延伸20米,向东延伸4米。……
[详细] 青龙泉遗址位于郧阳区杨溪铺镇财神庙村,该遗址于195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队在配合丹江大坝一期工程文物保护时发现。2002年11月7日,青龙泉遗址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泉遗址的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工作对开展长江与黄河流域,中原、关中与江汉地区南北文化交汇地带,文明起源阶段的考古学文化及相关学术课题的研究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详细] 青龙山恐龙蛋化石产地位于郧阳区柳陂镇贺家沟村,年代为中生代。青龙山恐龙蛋化石产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青龙山、红寨子一带,面积约10平方公里,赋存在晚白垩纪地层的粉红色砂砾岩中,距今约6500—13500万年。经国家和省有关地质专家研究,该区有六个产蛋层位,除个别层位恐龙蛋化石破碎外,绝大部分恐龙蛋化石保持较原始的成窝状态。化石的主要形态有卵球形、球形、扁球形等,蛋壳颜色分为浅褐、暗褐、灰白色三种,分别属于五个恐龙蛋科:树枝蛋科、网状蛋科、蜂窝蛋科、棱齿蛋科、圆形蛋科,其中树枝蛋科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约占70%。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具有数量大、埋藏浅、种类多、分布集中、地层剖面完整、保存完好以及地质信息丰富等特点。发现最多的一窝恐龙蛋化石多达61枚,举世罕见。《世界时报》惊叹青龙山恐龙蛋化石……
[详细] 护福寺新石器文化遗址位于城南1.5公里,面积约5000平方米。1975年发掘面世,出土石器15件,磨制精细薄巧。经省专家鉴定,该遗址与“北京人”同期或稍晚。……
[详细] 房县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十堰市房县红塔镇况营村)。房县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红塔镇况营村,1931年6月至12月房县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设于此。旧址原为大地主彭建彩和彭建基的老宅,始建于民国初期,座北朝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3660平方米,建筑486平方米。1931年6月18日红三军进入房县,立即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县、区、乡各级苏维埃政权,于6月23日在况营村建立了房县六区苏维埃政府并设于此,内设政治部、办公室、秘书处、收发室、文印室、-库、医务室、警卫室等。辖营盘、莲花、况营、孙家湾、磨石沟五个乡苏维埃政府。1931年8月贺龙、柳直荀指挥连山坡战斗,阻敌张连山部,在此驻扎指挥半个月。旧址建筑为典型的天井院院落民居,呈中轴线左右分布的结构布局,有大小房间15间,四周建……
[详细] 罗汉洞石佛寺位于丹江口市官山镇官亭管理区,年代为唐、宋、明。罗汉洞石佛寺是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10月9日丹政发[1991]79号)。……
[详细] 楚长城遗址位于大庙乡梭子沟、铁炉沟、李泗沟等三个村,据专家初步定为战国时七国中的秦国为防楚国进攻所建,遗址西从陕西安康市和平利县起,东到河南淅川县。……
[详细] 十堰白马寺位于十堰市张湾区国营林场白马山分场,年代为明、清。十堰白马寺是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5月1日十政发[1996]30号)。……
[详细] 观音洞古建筑位于房县城南4公里的炳公村,清代。分布有观音洞、关帝洞、玄天观、三星阁、净心亭等古建筑,保存有宣统年间的碑刻。(第四批)……
[详细] 施洋烈士故居,位于竹山县家渡镇桂花树村1组的施家湾,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坐南朝北,硬山搁檩式土木结构,小青瓦悬山屋面,后檐墙为土坯砖砌筑,其余墙体均采用本地黄土、沙质黏土拌合夯筑而成。面阔三间13.35米,进深一间8.78米,建筑面积118平方米。1889年农历6月30日施洋在这里出生。施洋(1889-1923),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麻家渡镇桂花树村施家湾人。1915年考入湖北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本科学习法律,1917年毕业后加入武汉律师公会,不久便被选为副会长。施洋把律师作为服务劳苦大众、伸张公理的工具,1921年至1923年,他先后参与领导了汉口人力车夫-、粤汉铁路工人-、汉口烟厂工人-,被工人亲切地称为“劳工律师”。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作为领导者,施洋热情……
[详细] 房县文庙正殿位于房县城关镇棉花仓库,年代为明代。房县文庙正殿是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9月房政文[1987]41号)。……
[详细] 房县宝堂寺位于房县榔口乡白渔村,年代为明代。房县宝堂寺是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8月房政发[1991]68号)。……
[详细] 梅铺猿人遗址位于郧县梅铺镇杜家沟村寨梁子山北麓的龙骨洞内,洞穴的北面100米有滔河,距白梅公路约20米。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洞内容积约200立方米,堆积厚约3.4米,其中含化石堆积厚约0.5~2.5米。遗址发现于1970年。1975年中国科学院古嵴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行发掘,采集1枚人牙化石,发掘出土3枚人牙化石;一件打击痕迹清晰的石核;二十多种伴生动物化石,主要有嵌齿象、桑氏鬣狗、猕猴、大熊猫、獾、马、貘、犀牛、小猪等,属华南常见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梅铺猿人遗址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所显示的形态特征,与北京猿人以及爪哇猿人的牙齿特征相类似,是研究亚洲直立人的珍贵标本。其伴出的哺乳动物化石所代表的地质时代较早,所以梅铺猿人时代早于北京人,与郧县人相当或略晚。该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进一步研……
[详细] 张振武故居:位于双台乡南口村,2006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振武(1877年—1912年)是辛亥革命首义元勋。少年时期在家乡读书,1905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1907年毕业于日本早田大学,同年回国从事反清灭帝革命活动,1909年担任湖北共进会理财部长,1910年加入中山先生在武昌组织的武装起义,1912年8月被袁世凯暗害于北京,按照亲属的意愿运回老家田沟安葬,因路途遥远,交通不变,尸体腐烂,运送途中葬于三台木鱼山。……
[详细] 计学章功德碑位于丹江口市大坝办事处,年代为清代。计学章功德碑是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10月9日丹政发[1991]79号)。……
[详细] 老官庙清真寺位于郧西县羊尾镇老官庙,年代为清末民国。老官庙清真寺是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1月2日西政发[1994]29号)。……
[详细]
闂備胶枪缁诲牓宕濈仦鐭懓螖閸涱厽宓嶉梺鍝勵槹鐎笛囧磹閹惰姤鐓欓柛蹇氬亹閻矂鏌涘畝瀣